人民網>>人民創投

保險公司玩“AI+智能投顧”隻為蹭熱點?

張穎

2017年09月11日08:21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無論是螞蟻金服還是中國平安,願意開放平台、數據和技術,對我們都是好事,能夠幫助我們通過技術手段提高效率,提升客戶體驗。

近期,一隻保險業的“大白”刷屏微信朋友圈。這個由中國太保數字化戰略團隊開發的業內首款智能保險顧問——“阿爾法保險”,能根據你回答的6組問題,立即計算出你整個家庭的理想保險建議。

無獨有偶,9月6日下午2點,螞蟻金服在上海披露了一組最新數據:業內首款科技保險產品——車險分上線100天,已有18家保險公司和螞蟻保險平台展開數據產品合作,保險公司日均調用頻次達到100萬次,同時,還有20多家保險公司在對接中。

同時披露數據的還有眾安保險,業內首款與智能手環相結合的互聯網健康險產品——步步保2年內累計授權用戶數已達1000萬,投保用戶數超過130萬。

更有意思的是,同一天早上,中國平安集團旗下金融壹賬通首次推出基於AI技術的“智能認証”、“智能閃賠”兩大產品,逾10家保險公司簽定合作意向書。

一周內4家保險公司先后發布了與“AI+智能投顧”產品相關的信息,是純屬巧合,還是風口將至?

對此,互聯網人力資源公司社保通商保總監李霄光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對於AI+智能投顧的應用,關鍵是看背后的算法和模型。如果保險公司具備研發這類算法的耐心和意識,並能夠不顧一切地調動資金,冒著打破現有管理體系的風險引入大量大數據分析團隊,進行數據清洗、建模、深度學習,3年后可有小成。現在這些產品大多是‘蹭熱點’。”

倒逼險企升級

真的這麼悲觀?

在討論這個問題前,先要搞清楚什麼是真正的AI+智能投顧,即所謂的保險科技。

在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分析師Dennis Lam看來,描述保險科技最好的方式是將其與傳統的實體零售商進行簡單類比。利用應用程序和網站收集到的數據,零售商可以更好地分析每個顧客的喜好和需求,為每一位客戶量身定制產品。

“保險公司也可以進行類似的轉型,並收集各種相關數據。”Dennis Lam進一步指出,“最終保險公司能夠更准確地進行風險評估並定價,提供更個性化的解決方案,業務運營和流程會更加高效。最重要的是,客戶體驗和滿意度都將得到提升。”

那麼,上述4家公司推出的“業內首個”是否符合Dennis Lam所說的標准?

步步保負責人崔晨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步步保最大的特質是將健康險與可穿戴設備、運動大數據結合,以用戶的真實運動量作為定價依據,以運動步數抵扣保費,從而實現主動的健康管理。”

螞蟻金服保險事業群平台運營部總經理徐艷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指出,車險分將海量的“從人”信息通過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挖掘,對車主進行精准畫像和風險分析,讓車險的風險定價因素由“從車”(與車相關)信息到“人車結合”相轉變。

徐艷進一步舉例說:“從前,保險機構能夠對寶馬車和捷達車差異化定價,但對不同的寶馬車主難以細分,而車險分輔助保險機構從人的緯度識別風險,實現不同的寶馬車主,不同的定價。”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Min Lan Tan認為,保險業的競爭可能會加劇,因為新科技讓客戶更容易比較和購買保險產品。“隨著客戶生活進一步數字化,他們將需要更高的透明度和便利性、定制化程度更高的產品,更便利的理賠流程以及更好的客戶服務”。

李霄光告訴記者:“真正的AI+智能投顧可以幫助保險公司准確評估個人風險,幫助其鎖定並爭取‘風險較低’的優質客戶。這可能會使保費承壓,但保險公司可以通過更簡化的業務流程、更低的成本來抵消定價壓力,並獲得更優的業務價值。”

數據成“硬傷”

AI+智能投顧是大勢所趨,為什麼市場仍彌漫著悲觀情緒?

“對於保險公司而言,不可能在這個時間節點推出有顛覆意義的AI+智能投顧系統。”李霄光分析,“首先,他們沒有數據﹔其次,他們沒有技術﹔再者,他們不具備整合能力。真正的AI+智能投顧是一個大數據驅動的個性化需求分析系統,內核是無數個體的金融、醫療、保險全流程數據﹔而不是簡單回答幾個問題,就給出一個方案。”

說到數據,螞蟻金服應該有發言權。作為國內第一大保險平台,螞蟻金服已經與80多家保險公司合作,銷售超過2000款產品,服務超4億用戶。

徐艷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目前,在螞蟻保險平台上,沒有一家公司的保費份額超過20%。在數據使用方面,我們開放的是用戶畫像能力,而非簡單給一組數據。”

“作為平安集團旗下的金融科技服務供應商,擁有保險行業得天獨厚的經驗以及數據積澱。”金融壹賬通總經理邵海峰強調,為合作保險公司提供了數據加密手段,同時為每個產品提供兩地三中心的布局,確保數據不受突發因素的影響。

對此,保險公司的態度如何?

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車輛險部總經理劉璞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說:“無論是螞蟻金服還是中國平安,願意開放平台、數據和技術,對我們都是好事,能夠幫助我們通過技術手段提高效率,提升客戶體驗。”

“不過,相比螞蟻金服,在與中國平安合作時,心底還是會有一點擔憂。”安盛天平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創新中心總經理兼首席數據官李紹丹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我們並不排斥各種合作,但中國平安畢竟是同業競爭關系。”

再來說一說技術。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平安大數據科學家超過500人,科技研發人員超過2萬名,年研發投入逾70億元,人臉識別技術、聲紋識別技術、預測AI技術、決策AI技術以及平安區塊鏈技術等已在上百個場景中應用。

“能力一直有,為什麼現在才開放?”這是一家中小保險公司車險部負責人對於中國平安的智能保險雲產品提出的質疑。

螞蟻金服在6月發布了定損寶,用人工智能模擬車險定損環節中的人工作業流程,幫助保險公司實現簡單高效的自動定損,這也是圖像定損技術首次在車險領域實現商用。實際效果如何?

螞蟻金服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坦言:“這款產品在實際應用中碰到了一點技術障礙。以車燈為例,由於燈罩材料有反光,在進行智能識別時往往會出現偏差﹔此外,車燈的損害程度也很難通過圖像定損技術完成。”

最后是整合能力。

“中國平安的數據是基於集團內部金融客戶,而螞蟻金服的數據則大多是消費數據。”李霄光認為,“真正的AI+智能投顧應該是基於全流程數據的整合與分析。對於保險業而言,最具價值的醫療數據基本上拿不到,這就讓現階段的AI+智能投顧變成了舊酒換新瓶的噱頭。”

眾安保險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透露:“現在所謂的AI+智能投顧,無非是將個險渠道營銷員的問卷調查搬到了線上,並沒有改變傳統保險業大數法則的定價規律,不具有顛覆意義。”

李紹丹也認為:“顛覆性的改變並沒有發生。”以車險分為例,在從人因子中,仍存在技術漏洞,比如,車主與實際駕駛者並非同一個人﹔再以步步保為例,智能手環並沒有戴在投保人身上等。

有問題就需要解決。誰會成為最后勝出的人?

當《國際金融報》記者將這個問題拋給上述幾家公司負責人時,所有人都沒有給出答案。

而在李霄光看來:“從細分領域看,車險可能更容易實現真正的AI+智能投顧,壽險的難度比較大。相比傳統保險公司,騰訊和阿裡巴巴可能更容易成事。”

(責編:李威、賴悅)

創投人物

熱點原創

投資·新三板

熱讀榜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