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區塊鏈

胡懷福:區塊鏈或將解決報業版權保護難題 

 趙新樂

2018年04月19日15:09  來源:人民網-人民創投

原載於《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2009年區塊鏈技術誕生了,被譽為第二代互聯網或者價值互聯網。所謂價值互聯網,就是人們能夠在互聯網上,像傳遞信息一樣方便、快捷、低成本地交易或轉移價值,不管是像鑽石和土地等實物資產,還是証券、數字內容版權等數字資產。於是,越來越多的媒體人開始關注這一新技術,希望它能給媒體帶來相應的版權價值。

中國報業協會秘書長 胡懷福

再過一個多月,就將迎來中國數字內容區塊鏈版權聯盟成立一周年。一年前的6月9日,在首屆中國報業版權大會上,由中國報業協會和全國100余家報社共同發起,以“建立數字內容行業的新型商業共識、構建互惠共贏的產業協作關系”為宗旨的中國數字內容區塊鏈版權聯盟成立。

“那時候,區塊鏈的概念並沒有現在這麼火熱,大多數人對於區塊鏈的理解也僅停留在非常初級的層面”,日前,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中國報業協會秘書長胡懷福直言,當下,在各個領域都被寄予厚望的區塊鏈,或許將為中國報業版權保護領域多年未解的難題打開一扇窗。

有助於培育良性數字版權生態環境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區塊鏈現在是個熱詞,您對區塊鏈是怎麼理解的?

胡懷福:區塊鏈是伴隨著2008年提出的比特幣概念而產生的新興技術。由工信部指導發布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這樣解釋:廣義來講,區塊鏈技術是利用塊鏈式數據結構來驗証與存儲數據、利用分布式節點共識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証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利用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的一種全新的分布式基礎架構與計算范式。

《人民日報》日前整版刊發文章談及區塊鏈,按照相對通俗的解釋:區塊鏈就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數據庫。區塊鏈技術具有公開可追溯、記錄不可撤銷等特點。這種特點,極大地改進了傳統的、依賴於中心機構進行賬本記錄的安全性和可信性,也因此獲得了科技和產業界極大的關注。

具體到報業而言,區塊鏈自帶的五大特征,將會給報業融合發展帶來更為高端的技術升級和模式變革: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征,可驅動報業媒體成為一個具有高度價值的傳輸系統﹔分布式數據儲存特征,可有效提升報業媒體的傳播效率﹔點對點傳輸特征,可促進報業媒體數字版權產業全鏈條的協同發展,培育良性的數字版權生態環境﹔共識機制特征,可推動報業媒體成為社會信用體系的基石,增強報業媒體的公信力﹔加密算法特征,可提高報業媒體數據庫的穩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目前,區塊鏈新型模式的應用,在全國報業系統中尚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我相信,區塊鏈自帶優勢特征的疊加,不會是簡單的物理變化,而是一場深刻的化學反應。我們正在密切關注,區塊鏈對報業媒體數字版權的保護,只是區塊鏈應用研究中的一個縮影。

 

版權管理和風險管理成媒體面臨新課題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傳統報業的版權保護呈現出哪些新的內涵和外延?

胡懷福:由於網絡化環境和數字時代的特點,數字內容極易被復制和傳播,這不僅極大增加了報業媒體內容版權保護的難度,也增大了媒體自身的侵權風險。如何用互聯網方式來解決版權流通和版權保護,成為影響報業版權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隨著媒體融合的不斷深入,媒體內容傳播呈現發布即時化、渠道多樣化、傳播高速化的特點。報業媒體的“報網端微”的不斷增加,在有效拓展了傳播渠道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難題,僅以版權保護為例,就存在著三個方面的難題:其一,對盜版復制無能為力,報業媒體的原創內容數字化后,數秒內就能被全盤復制,然后被瞬間N次分發,面對原創內容被海量分發,報業媒體幾乎無法溯源,隻能“忍氣吞聲”﹔其二,對傳播效果“無以知曉”。由於報業媒體對內容的多個發布端所發布的內容缺乏統一管理,因而對內容的傳播效果幾乎是一無所知。我們看到,很多報社發布的傳播效果數據大多數是估算的,沒有真實有效的數據作為支撐,時間一久,報業媒體與讀者或用戶的信用感越來越小,報業媒體的公信力也會逐漸喪失﹔其三,對改頭換面“無以掌控”。一些盜版者對原創內容從粗暴復制升級到改頭換面式的“洗稿”,對原創內容進行斷章取義,容易引起意識形態的混亂,不利於對意識形態的絕對掌控。

報業媒體既是內容的創作者也是內容的使用者,既可以將創作的內容對外授權供稿,增強傳播力的同時增加版權收入,又需要從其他媒體獲取內容授權,供自己的多種內容發布渠道使用,吸引受眾。這就意味著,在此過程中,報業媒體需要注意既不能成為被侵權盜版的受害者,也不要成為無意侵權的誤犯者。版權內容運營成為報業媒體增強傳播力的重要手段,版權管理和風險管理必不可少。

為解決這樣的管理難題,中國報業協會版權服務中心為全國的報業機構提供了版權管家這一便捷、低成本的管理工具和配套的專業版權服務,既能消除報業媒體的版權風險,又能靈活高效地完成版權內容的授權管理和傳播監測,對報社而言,是非常實用的解決方案。

可實現數字內容從創作端到消費端的有序流通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報業版權保護一直存在“取証難、確權難、維權難”等問題,在您看來,區塊鏈能在報業版權保護問題上發揮作用?

胡懷福:報業媒體是黨的新聞輿論戰線的重要陣地,報業媒體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媒體公信力和優質內容的創造力上,報業媒體創造的優質新聞作品,具有原創程度高、海量、時效性強、使用方式明確等特點,其版權是報業媒體的核心資產。

我們可以看到,在IP大行其道的時代,知識產權的保護越來越被重視。而區塊鏈是具有顛覆意義的創新技術,是未來互聯網發展的基礎設施,並且與版權內容的確權認証和有序流通有著天然的結合點。國外已經有基於區塊鏈合約的音樂銷售實踐。2015年10月,格萊美獲獎者英國創作人Imogen Heap使用了區塊鏈技術發表她的新歌《Tiny Human》,通過建立一套簡單直接的交易模式,讓音樂人的作品直接面向聽眾銷售,通過區塊鏈交易的每一筆賬都一清二楚。這個嘗試闡釋了通過區塊鏈技術能夠完美地實現數字內容從創作端到消費端的有序流通。

隨著各類新聞資訊平台和社交媒體公眾平台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信息被推送或推薦到受眾眼前,很難辨別信息的真偽。作為黨的主要宣傳陣地,報業機構等傳統媒體是可信的內容源,採用區塊鏈技術將所有報業媒體發布的權威內容信息記錄在鏈上,供所有人公開查詢,誰復制、誰轉發、傳播率如何,都可以追溯來源,而且區塊鏈具有原則上的不可篡改性,杜絕了“洗稿”的可能性,既解決了信息內容的公信力問題,又解決了版權溯源的問題。

在確權認証方面,基於區塊鏈上節點的共識機制,可以完成對版權認証信息的分布式共同記錄,証明一個作品的存在性、真實性和唯一性。更重要的是,利用區塊鏈的安全機制、加密貨幣和智能合約技術,可以使得報業版權內容的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可查驗,真正實現版權內容的自動登記、自動驗權、自動獲權、自動結算、自動備案,形成一個去中心化的、可信的、可追溯的數字版權內容流通生態。

為重塑報業版權內容價值鏈提供新思路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在新的媒體生態環境中,您覺得,報業利用區塊鏈解決版權流通問題,有沒有較為實際的落地措施?

胡懷福:我們可以看到,在過去,傳統報業媒體買斷式粗放授權讓使用報社內容的商業網站和社交資訊平台賺得盆滿缽滿,卻沒給報社帶來應得的收益。利益分配不合理、結算不透明、報社逐漸喪失話語權都是報業版權保護要解決的問題。

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互聯網轉載使用授權已經成為無論權利方還是使用方都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但是,互聯網版權授權並沒有一個簡單易行、方便快捷的方法,而傳統的線上線下授權方式都因交易成本過高而不能滿足互聯網海量內容快速流通的即時性要求,因此,探索互聯網環境媒體版權內容的快速許可機制,搭建全國乃至全球媒體內容聯合供稿及交換平台意義重大。

對於報業媒體來說,解決落地措施,要做到3個“聯”:一是聯合。全國報業都有共同的願景和使命,“五湖四海皆兄弟”,隻有團結起來才能增強話語權,以共建、共有、共享為宗旨的報業聯合供稿與交換中心有助於整合報業媒體力量,形成集團軍優勢,佔據宣傳制高點,充分發揮報業媒體的內容策劃制作能力、渠道覆蓋能力和品牌公信力,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塑造中國形象﹔二是聯結。要盡快與區塊鏈實現思維聯結、模式聯結、技術聯結、流程聯結,基於區塊鏈技術,報業聯合供稿與交換中心可以實現按內容的貢獻度進行合理的利益分配,並通過智能合約確保利益分配按規則執行﹔三是聯動。即構建區塊鏈時同步達成共識機制,通過激勵機制的聯動設計,輔以公開透明的結算機制,徹底改善報業版權內容的商業邏輯,建立良好的版權環境,為重塑報業版權內容價值鏈提供新思路。

(責編:韋柳坤、陳鍵)

創投人物

張向寧:比特幣是不是“數字黃金”

比特幣並非是至高無上、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神物。比特幣並非是至高無上、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神物。

熱點原創

熱讀榜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