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金錢永不眠!北上廣投資者爭霸新三板,廣東將勝出?

讀懂新三板

2017年04月21日09:22  來源:Choice

  資本市場向來嫌貧愛富,A股如此,新三板也不例外。

  在A股,二級市場58%的交易,來自北上廣江浙這五個中國最發達的省市,而在新三板,讀懂君統計了從2014年到2017年4月11日,新三板協議交易所有的成交明細,看到北上廣江浙貢獻的資金達到了72%。

  在新三板,北京長期佔據著“老大”的位置,北京投資者的買入份額一直位居前列。但北京的地位並不穩,屢次被上海和廣東超越。尤其明顯的是,廣東投資者的買入額在明顯增加。

  北上廣三雄爭霸,誰將成為新三板真正的王者?

  一、三雄爭霸,北京“老大”地位屢受挑戰

  江浙北上廣,是中國資本市場名副其實的高富帥。

  2016年,在A股市場,江浙北上廣投資者貢獻了58%的交易額﹔在新三板,他們貢獻了72%的交易額。

  在A股,廣東是老大。2016年,A股交易中,廣東省的投資者買走了16.99%,名列第一﹔上海投資者買走了15.03%,排名第二﹔排名第三的是浙江,僅有11.87%的份額。而北京排名第五,市場份額不到10%。

  在新三板,北京是老大。根據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的數據,從2014年到2017年4月11日,在新三板,北京以總成交額411.4億元位居第一,市場份額佔比達到18.63%﹔上海、廣東以359.3億元和336.6億元分列二、三名﹔浙江省以211.3億元位居第四,江蘇則以169.6億元位居第五。

讀1

 

  新三板,給了北京在資本市場做“老大”的機會。但北京的“老大”地位,卻頻頻遭到上海和廣東的挑戰。

  新三板在2015年初開始快速成長,並為世人所知。因為起源於北京,一開始,在新三板買入最多的,是北京的投資者。

讀2

 

  但這種情況在2015年第四季度發生了改變,那時,上海開始沖擊北京的“老大”地位。

  2015年第四季度,上海投資者從二級市場,以協議轉讓的方式買入38.47億元,首次超過了北京32.33億元的買入額。

  2015年第三季度上海投資者僅買入18.54億元,第四季度的大爆發,是因為什麼?讀懂君發現,是因為當時的明星股東海証券(832970.OC)。

  2015年12月22日,華泰証券上海武定路營業部以每筆11.65萬元的價格,從國元証券上海威海路營業部証券營業部買入3000萬股,總共花費3.49億元﹔第二天,國元証券上海魏武路証券營業部則以9元/股的價格,從國泰君安酒泉南大街証券營業部買入1800萬股,花費1.62億元。

  兩天貢獻的買入額就達到了5.11億元,這也成為上海能在第四季度買入首度超過北京重要的原因。不過因為前三季度的優勢,2015年,北京最終以全年146億元買入額位居榜首,上海以116億元排名第二,廣東則以110億元排名第三。

  二、2016年,上海超過北京,廣東開始崛起

  雖然2015年買入額位居榜首,但北京的“老大”地位依然不穩。從2016年第一季度開始,北上廣三雄爭霸的局面正式拉開。

  2016年第一季度,北京投資者買入25.79億元,上海投資者買入51.81億元,廣東投資者則買入32.91億元,一舉打破了之前的平靜。

  在這場攻勢中,上海依靠的依舊是瘋狂買入東海証券, 2016年1季度,東海証券總共成交了42.81億元,其中26億來自於上海。

  而廣東率領的則是兩座城。廣東在新三板的“崛起”主要是因為深圳和廣州,其中深圳是主要的火力輸出點。在2016年第一季度,廣東32.91億元的買入額中,深圳貢獻了20.82 億元。

  之后,在第二第三季度,北京仍領先於廣東和上海,但是,在2016年第四季度,北上廣又上演了一場“大戰”。

  第四季度,北京調來重兵,一下買入79.80億元,發起最后的“反攻”。上海投資者也不甘落后,一下買入76.75億元。

  上海投資者依靠的依舊是東海証券,第四季度買入東海証券23.84億元﹔而北京買入額放大多少有點僥幸的意思,因為買入額排名前兩名的股票,都不是真正的投資者在買入,而是單純的點對點交易。

  買入額在北京排名第一的宏濟堂(838658.OC),雖然成交了7.21億元,不過屬於點對點交易。買方都為長城國瑞北京月壇北街營業部,賣方都是廣發証券濟南經七路營業部,公告顯示,長城國泰(舟山)產業並購重組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全部接手。

  而排名第二的浦華環保(835956.OC)也是如此。當時,清華大學回購售出的浦華環保70%股份,收購主體寧波杭州灣新區人保遠望啟迪科服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伙),通過二級市場以7.07億元受讓了股份。

  雖然第四季度,北京買入額突然放大,但仍落后於上海。最終,2016年,上海買入176億元,奪得榜首﹔北京以175.75億元排名第二﹔廣東以147.90億元排名第三。

2016年第四季度買入額前十的股票

讀3

 

  三、2017大洗牌,上海疲軟,廣東強勢猛攻

  而到了2017年,之前的局面再次洗牌,北上廣又陷入混戰。這一次,領先的是廣東。

  根據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的數據,截止2017年4月11日,北京投資者買入了68.08億元,上海投資者以買入57億元排名第三,廣東以400萬元的微弱優勢領跑北京,買入了68.12億元。在一月份,廣東省投資者買入的資金為18.10億元,到了2月份下降到了12.89億元,不過在3月份,因為新三板行情不錯,廣東省投資者的買入金額也一下子升到了33.05億元

  北京之所以落后,並不是因為實力變弱了,而是因為廣東投資者實在太猛了。

  北京在2017年買入67.36億元,如果投資者以相同的投資熱情貫穿全年,整個2017年將達到269.44億元,與2016年相比將增加55.74%﹔而廣東省投資者在2017年已經買入了67.56億元,如果保持到年底,全年成交額將達到270億元,與2016年相比增長85%,接近翻倍。 

  廣東領先,深圳和廣州功不可沒。一月份,深圳的投資者買入額為8.87億元,在廣東省內佔比為49.01%﹔二月份整體下降的情況下,深圳的投資者買入7.13%,在省內的份額是55.29%﹔三月份則直接買入20.20億元,佔比直接提升到了60.98%。

  廣州同樣也是重要力量,一、二、三月份,廣州的市場佔比分別為22.33%、19.97%和26.78%。

  與上海不同,廣東投資者沒有依靠個股的集中火力超越,2017年廣東省投資者買入最多的股票弘天生物(832979.OC),也不過投入了4.64億元。

讀4

 

  四、廣東投資者布局策略是怎樣的?

  在2017這場激戰中,廣東投資者在進行怎樣的布局?

  根據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的數據,2017年以來,廣東省投資者買入超過100次的一共有31隻股票,有16隻屬於IPO概念股,總共買入資金為4.47億元。

  雖然經歷過創業板開閘帶來的資本盛宴,在新三板,廣東投資者對IPO概念股的熱情算不上特別高。廣東投資者總共買入的IPO概念股佔所有投資金額的33.78%,低於浙江和江蘇。

讀5

 

  剔除IPO概念股之后,廣東投資者買入超過1000萬元的股票一共有90隻,合計買入40.53億元。

  從資金的分布情況來看,制造業和信息技術業是廣東省投資的主流,制造業達到了33隻,信息技術業一共是26隻,二者合計佔據了52.72%的資金。

  除了制造業和信息技術業,在其余行業,廣東省的投資目標就相當一致了。比如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一共投了5.29億元,不過隻投了3隻股票,而且主要集中在弘天生物(832979.OC)上,一共買入4.64億元﹔在中天引控(836713.OC)和華陽國際(836762.OC)上,廣東投資者分別隻買入4061萬元以及2347萬元。

  如果按照買入次數來分的話,廣東省投資者買入次數最多的是中科招商(832168.OC),截止4月11日,已經買入1468次,合計買入金額8088萬元。除了中科招商,潤農節水(830964.OC)是廣東省投資者買入次數最多的,達到了738次,總計買入金額4441萬元。除此之外,廣東省投資者買入比較多的,分別是分豆教育(831850.OC)、友寶在線(836053.OC)以及德泓國際(834086.OC)。

  值得一提的是,廣東投資者在小行業重倉的公司,業績方面往往都有不錯的表現,比如弘天生物,2014年的營收僅有137萬,到了2015年中的時候增長到了2347萬元,2016年又翻倍,達到了4827萬元。

  金錢永不眠。對財富敏感的廣東人,正在新三板加速布局。那麼,新三板的下一個王者會是廣東麼?

讀6

新聞推薦:

 

掃碼關注“人民創投”公眾號

(責編:陳鍵、賴悅)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