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從藝人培訓到全產業鏈布局,中櫻桃想把造星變成概率性事件

李威

2017年07月21日07:58  來源:人民網-人民創投

“在比較早的年代我就發現中國隻有以中介形式存在的藝人經紀公司,真正從頭到尾造星的公司是沒有的,但是市場的需求卻非常強烈。任何事情幾乎都可以和市場挂鉤,無論是數碼產品、游戲,還是服裝、房產。”

與中櫻桃文化傳媒CEO張展豪一樣,很多人都發現了國內藝人資源在供需之間出現的不平衡。而社交媒體和網生內容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了原本閉塞的造星體系,開始有人從網紅一路進階成了一線明星。張展豪認為,這就是建立一家全生態、工業化造星公司的契機所在。

免費的藝人培訓機構

2009年剛開始嘗試時,張展豪主要做一些網紅包裝和經紀的工作。他曾經親自去包裝過一些網紅,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幾乎每天都會有多家電視台和企業找到張展豪來尋求合作。“我當時手裡的幾個藝人都滿足不了這些客戶的需求,所以我覺得這些事情是可以復制,可以做大的。”

但是,隨著業務的發展,這些網紅的缺陷也隨之顯現出來,張展豪推出的網紅通過包裝能夠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也可以為他帶來收入,但是網紅的核心還是個性化的,無法進行大規模復制。此外,受限於網紅自身薄弱的演藝基礎,這項業務的前景很難被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面。張展豪開始租場地、找老師,對網紅們進行一些才藝培訓。

當時國內做藝人培訓的公司並不少,整個市場魚龍混雜,而且大部分同類公司都會選擇向加入公司的人收取一定的費用,“騙子居多,比如一個藝人要加入這個公司了,公司要向藝人收錢,藝人如果問公司要收多少錢,公司會反過來問藝人,你有多少錢?有多少錢給你做多少錢的事。”

在這樣的環境下,向潛在的藝人解釋自己公司的業務成為了一件成本很高的事情,為了更為容易的建立彼此之間的信任,張展豪選擇了做免費的培訓。“有人過來之后發現,學才藝不收費,還會投錢包裝他們,還給她們基本的工資和提成,再加上之前包裝過的人在圈子裡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就願意試一試。”

發力網生內容

到2012年,中櫻桃開始嘗試制作和出品一些短視頻和微電影。在圖片、聲音、文字、視頻等藝人曝光的內容形態中,視頻類內容在向粉絲和用戶進行傳播時,效果是最好的,再加上當時視頻網站已經開始展現出自身具備的勢能,視頻類的網生內容已經能夠成為藝人的積累作品和獲取曝光的重要渠道。

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視頻網站對自制內容的需求不斷增加,並且投入大量的資源來扶持網生內容的發展,以及直播、短視頻等內容風口的出現,讓網生內容的整個生態越來越成熟,中櫻桃也開始逐步涉及網絡大電影、網絡劇、網絡綜藝、直播綜藝等網生內容的出品與制作。

目前,中櫻桃旗下擁有8年全約的藝人有160多位,其中有五隻偶像女團。“偶像女團在我的戰略布局中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這個業務是很賺錢的,並且生命周期很長,然后演員類的藝人也是如此,這兩塊在我們公司是最重要的。”

在網生內容方面,中櫻桃儲備了2部網絡劇,30部網絡大電影和8檔網絡綜藝。同時,中櫻桃還在上海有近8000平米的造星基地,包括了舞蹈房、專業錄音棚、演播廳、小劇場、直播間,以及藝人宿舍。張展豪認為,在現階段,中櫻桃的造星生態已經建立完畢,即將進入另一個發展階段。

在張展豪的計劃中,未來中櫻桃將繼續用已經建立的標准化和工業化的造星體系來培養藝人。他將這個標准造星體系分為招募、甄選、培訓、包裝和內容曝光渠道等環節,而最為關鍵的則是內容曝光環節,依靠互聯網的發展包括中櫻桃在內的互聯網造星公司才得以建立和加強自身的內容曝光力量。

“以前我們造星,最終無法解決制造頭部藝人的難題,我們可以造出來比較紅的藝人,而且很賺錢,但它就不是頭部,我沒有辦法把我的藝人送到傳統的影、視、歌裡面去。”而網生內容的繁榮為其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萬萬沒想到》裡的白客,《太子妃升職記》裡的張天愛,都是走紅於網絡,最終成功逆襲傳統影視劇的范例。

“網生內容打通了我們最終制造頭部藝人的渠道,我們與合作機構一起,先制造出爆款的網生藝人,然后再向傳統行業去推薦。”張展豪相信,通過網生內容,可以制造網生的頭部藝人,而網生的頭部藝人將有機會被傳統行業所認可,成為一線明星。

讓造星成為概率事件

這種工業化的造星體系就像一個金字塔:最底層的大多數形象比較好,有才藝,具備成為明星的可能性和基本潛質﹔這些人中有20%-30%能夠走到上一層,他們才藝好、肯努力,而且情商不錯﹔再上一層的人才有可能在中櫻桃與合作機構的網生內容中得到曝光,並且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在他們中如果有人成功進入到了一線公司的內容中,才有希望成為頭部藝人。

“中櫻桃的體系中走出明星是必然的,但是具體是哪一位藝人走出,是有偶然性的。包括網生內容在內,公司有很多資源,中櫻桃內部也有一些藝人更善於把握公司機會,他們爭取到了公司的資源傾斜,將成為第一批做進大眾視野的藝人。”

在張展豪看來,傳統的造星並不能算是商業模式,也不是工業化的造星模式。“楊冪工作室造迪麗熱巴,必須要有楊冪這個明星在,楊冪不在,他們造不成的。所以這只是自己工作室頭部藝人的資源溢價,她帶一個可以帶,但是她帶十個是帶不出來的。這種明星都是不可復制的。”

“整個產業都在幫頭部藝人打工,頭部明星溢價能力特別強,一半以上的成本都已經給明星了,為什麼?因為明星太少了,初步和中間階段沒有人願意專門去干,導致靠運氣出來的很少的明星,把錢全部拿走了,這個對於整個行業來說,是不健康,是不對的。”

張展豪認為,應該有更多明星來填補行業的空白,並且讓價格趨於合理化,把更多資金投在制作上,保証內容的品質,通過有品質的內容保証明星拿獎獲得收益,這才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中櫻桃試圖通過已經建立的造星體系,將制造頭部藝人變成概率性事件,“韓國的公司其實也是這樣做的,它基本上通過萬人的訓練生的培養,最終可以培養出比例相對穩定的藝人出道,可能是50個或者100個,隻要出道就應該會火的。”

為此,在8年的時間裡,中櫻桃積累了各種制度,包括如何培養合格的經紀人、如何對藝人進行推廣等,這些制度和執行制度的人被張展豪視作一種行業壁壘。“同類公司再有錢,也需要走一定的彎路,有了這樣的制度,也得有會推行這個制度的人才行。”

未來,中櫻桃將加大對旗下部分藝人的資源傾斜,期望借助網生內容,繼續完善自身的造星體系。張展豪對這一目標的完成卻並沒有顯得太急切,他覺得既然整體的體系已經有了,剩下的將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推薦閱讀:

對話元璟資本合伙人劉毅然:AI風口已來,投資但求無悔

馬斯克:人工智能是人類文明面臨的最大危險

多地暫停“共享睡眠艙” 網紅產品緣何遇運營尷尬?

約瑟投資陳九霖:隻有倒閉的企業,沒有倒閉的行業

 

掃碼關注“人民創投”公眾號

(責編:黃盛、陳鍵)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