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違8年之久,A股市場再次迎來餐飲企業。
2017年5月23日,廣州酒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廣州酒家”)上會獲通過,一舉打打破了8年來A股沒有餐飲公司上市的紀錄。而上一個登陸A股的餐企是湘鄂情,時間是在2009年11月11日。
時間倒回6年前。自2011年下半年以來,從門檻“拔高”到個別“勸退”,有關餐飲業A股IPO收緊的風聲時常在市場上回蕩。盡管后來時任証監會主席郭樹清曾公開力挺餐飲企業上市,但多年來,“上市難”的魔咒一直籠罩在國內餐飲企業頭頂上,久久未散。
如今,隨著廣州酒家IPO成功,曾經在IPO路上備受打擊的餐企似乎重新看到了曙光。
9年IPO之路
廣州酒家起源於陳星海先生1935年創辦的“西南酒家”,迄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這家老字號素有“食在廣州第一家”的美譽,在珠三角地區知名度頗高,一度代表粵菜的最高水准。
1956年,廣州酒家公私合營后成為國營企業,之后經歷了數度變遷。從80年代中期開始,廣州酒家走起了連鎖經營的道路,90年代初開始組建企業集團,目前已發展為深具嶺南特色的大型食品制造及餐飲服務集團。
廣州酒家IPO之路始於2008年。當年8月,廣酒有限吸收合並廣州酒家文昌公司、廣州酒家濱江西公司和廣州酒家體育東公司等3家子公司,並通過了改制上市方案。
2010年,廣州酒家開始遞交申請材料,正式開始沖擊上市,但后來歷經漫長的IPO暫停。2014年6月,廣州酒家因簽字律師跳槽而一度中止審查,恢復審核后將上市地點由深交所中小板轉至上交所主板。
但好運並未降臨。2014年9月3日,廣州酒家的首發申請未能在當天的發審會上獲得通過。當時,發審委在審核中關注到,廣州酒家月餅系列產品作為公司最重要的收入和利潤來源,銷售主要集中於第三季度,但國家抑制“三公消費”的政策,對公司的影響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當年的招股書顯示,月餅佔據了廣州酒家收入和利潤的半壁江山。2011-2013年,其月餅系列產品貢獻的營業收入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3.93%、45.93%和44.91%,貢獻的毛利佔公司毛利的比例分別為48.62%、50.54%和50.98%。
遭証監會否決之后,廣州酒家並未放棄上市。2015年7月,廣州酒家正式重啟IPO。直到2017年5月23日首發通過,廣州酒家IPO之路走過了漫長的9年時間。
VC/PE80億“淪陷”餐飲企業
廣州酒家沖擊IPO“血淚史”,成了國內餐企艱難登陸資本市場的一縷縮影。
從歷年投資情況來看,2008年是中國餐飲行業投資的“黃金年”,當時多家餐企相繼在2008年獲得VC/PE資本注入。
可以從數據一窺當年火爆程度:2008年9月,一茶一坐獲得橡樹投資、IDG資本和紀源資本等2300萬美元C輪融資﹔2個月后,呷哺呷哺獲得英聯投資5100萬美元A輪融資﹔而最為知名的,便是俏江南於當年12月獲得鼎暉創投、中金公司3億人民幣A輪融資。據統計,自2006年到2008年,風投注資餐飲行業的規模至少達80億元。
然而,好景不長。2009年,隨著中國相關監管部門加大對餐飲行業的上市監管力度,行業迎來了寒冬。當年,湘鄂情頭頂“民營餐飲第一股”登陸深交所,成為最后一個登陸A股市場的餐企。由於餐飲企業在二級市場難以破局,使得VC/PE對中國餐飲企業投資熱情銳減。
2011年,VC/PE對中國餐飲市場投資更是降至冰點,不但投資數量少,而且投資金額也不大,主要分布在1000-2000萬美金及3000-5000萬美金區間。 整個2011年上半年,中國餐飲行業僅有唐宮中國獲得蘭馨亞洲600萬美元的投資,無論是投資筆數還是金額均“慘不忍睹”。
與此同時,証監會提高內地餐飲企業IPO門檻,將上市餐飲企業的年利潤標准從3000萬元提高至5000萬元,一時間餐飲企業成為了IPO不可涉足的禁區。當時俏江南、廣州酒家、小南國、金錢豹、順峰集團等多家餐飲企業上市計劃全面擱置,到處“哀鴻遍野”。
眼看A股上市無門,遞交了上市申請的餐飲企業不得已另尋出路。
與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無疑是最近的目的地。2011年4月,在國內投資經營中式酒樓的唐宮中國選擇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一年之后,成立於上海小南國也遠赴香港上市﹔2014年,背負這眾多VC/PE期望的呷哺呷哺也選擇香港實現“上市夢”,此時,這家連鎖火鍋店在全國開了近500家直營店。
至此,目前在內地A股上市成功的隻有全聚德、西安飲食、湘鄂情這屈指可數的三家。其中,2009年上市的湘鄂情曾備受關注,但在2013年的6億元巨虧壓力之下被迫轉型,2014年8月已宣布更名為中科雲網,並開始逐步剝離餐飲業務。
餐企為何上市難?
“民以食為天”,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現有各類餐飲飯店500多萬家,年營業額超過3萬億元。但是,傳統餐飲盈利空間有限,很難資本化。其中,因為普遍存在財務不透明等“頭疼”問題,証監會一度叫停餐飲業的上市審批。
事實上,這也是中餐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原料採購價格管理不清晰、漏開發票無法有效監管.....這會讓資本市場感到餐飲企業難以准確估值,証監部門也會認為讓這樣的企業上市對股民來說風險過大。其中,以粥聞名業內的嘉和一品便在這上面栽過跟頭。
資料顯示,嘉和一品在2010年10月獲得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涌鏵投資兩家風險投資公司的戰略投資,注資金額近1億元人民幣。2011年11月又從雲峰基金完成了第二輪融資。有分析指出,風投機構相繼入股嘉和一品的目的很明顯,就是奔著上市去的。
果不其然,2012年8月,嘉和一品宣布擬在國內發行股票上市融資,這是繼天津狗不理集團、順峰飲食、廣州酒家、淨雅食品之后,又一家餐企開啟A股上市之路,曾一度被各界寄予了厚望。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不到一年后嘉和一品就“撤退”了。據媒體報道,嘉和一品並未遞交財務自查報告,當時正值“IPO財務核查風暴”——証監會要求擬上市公司進行財務自查以及抽調專業人員以抽查的方式復核相關數據,這被外界認為是嘉和一品“中止”IPO的重要原因。
另外,証監會一直擔憂餐飲企上市后盈利情況。眾所周知,目前“四高一低”(即高房租、高人工、高能源價格、高食材成本、低利潤)已經成為眾多餐企“難以承受之重”,即便比正餐運營狀況較好的快餐也出現了困境,一線城市的企業利潤率僅15%左右,除了不少企業倒閉外,很多公司擴張計劃也被迫取消。既難以甄別餐企真實情況,又擔心上市餐企對股民帶來風險,那麼對管理部門來說,最省事的辦法,就是不讓這樣的企業上市。
IPO“破冰”?弘毅投資、 IDG資本入局
廣州酒家之后,誰會成為下一個餐飲界的幸運兒?截止目前,在IPO排隊企業中,餐飲類企業還有兩家,分別是廣州九毛九餐飲連鎖和同慶樓餐飲,均擬在上交所上市。
成立於2005年8月的九毛九是一家以“九毛九山西面食”為主打品牌的餐飲連鎖企業。而同慶樓成立於1925年,這家由19戶徽商聯合創辦的酒樓最開始主要經營安徽沿江風味菜,而后逐漸增加了淮陽風味菜。這兩家餐企都是在去年開啟IPO之路。
更讓人期待的是,隨著餐企IPO“破冰”,VC/PE恐怕會重燃投資餐企的熱情。事實上,在過去的8年時間,雖然餐企在A股遭遇了“上市荒”,但以IDG資本、弘毅投資為代表的VC/PE仍堅定地看好這一領域,並且進行了深度布局。
回顧2016年的餐飲投資市場,前十大融資案例中頻頻出現弘毅投資、IDG資本等機構的身影。尤其是弘毅投資,自2016年5月獲得香港上市公司百福控股的控制權后,就開始大肆“掃貨”內地餐飲品牌。
這裡有一組數據:2016年9月,百福控股以1.17億元入股合谷﹔2016年11月,遇見小面獲得百福控股2500萬元A輪融資﹔2016年12月,西少爺獲得百福控股領投的1150萬美元B輪融資﹔2017年3月,好色派沙拉Sexy Salad獲得百福控股數千萬元B輪融資﹔2017年4月,越品獲百福控股數千萬元戰略投資……
在去年年會上,弘毅投資董事長趙令歡曾表示,由於長期沿襲“夫妻店”發展模式,中國餐飲企業存在治理結構缺失等方面問題,制約了其做大做強,而弘毅投資的目標是,要打造餐飲品牌“萬家門店”。
記得他當時強調,由於整個產業資產証券化率低,使得餐飲行業成為了一個“沉睡”的市場。而如今,隨著廣州酒家首發過會,籠罩在餐企頭頂的“上市難”陰霾漸散,這個市場正在蘇醒。
推薦閱讀:
掃碼關注“人民創投”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