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周煒解讀投資方法論:策略沒有對錯,聚焦與取舍間尋求變量, “三大定律”投出獨角獸

任倩

2017年05月18日10:13  來源:投資界

  2017年5月16—17日,由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中華股權投資協會主辦,春華資本集團聯合主辦的“2017第二屆投資者訓練營”燒腦集訓重啟,主要面向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行業內的年輕投資人,邀請行業投資大咖分享募、投、管、退全流程投資策略和實戰經驗。

  16日上午,剛剛離開凱鵬華盈(KPCB中國)成立新基金“創世伙伴資本”的周煒先生現身訓練營,與大家分享了投資決策和項目選擇策略。

  2007年初,周煒作為凱鵬華盈中國基金的創始成員進入風險投資行業,主要專注於互聯網、無線技術、新媒體領域,並且在2007年起發起領導了基金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投資布局,曾投資的公司包括宜信、京東商城、京東金融、融360、喜馬拉雅移動電台、一下科技、探探社交等明星企業。

  而成立的新基金將重點關注創新金融、中國公司出海、創新技術,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泛娛樂內容平台等領域的投資機會。

  以下是周煒在訓練營上的精彩演講,經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精編整理如下:

  沒有錯誤的策略,隻有不合適的策略

  從2007年凱鵬華盈在中國創建基金,4月24日第一隻基金在中國發布開始,我一直在凱鵬華盈,到今天整整十年。回顧過去團隊做的事情,我首先強調幾個觀點:

  第一,作為一家非常典型的風險投資機構,與國際頂級VC一起在中國共事這麼多年,我們形成了一個非常明確的觀點,就是希望所投公司將來是有巨大成就的。

  我曾對外說過,我們希望投的是最終能成為巨頭的公司,所以大量項目都是平台型公司,在一個小的領域有利潤但是做不大,這樣的項目在我們投資組合中非常少見。

  第二,我們投的數量非常少。因為想要盯著大平台投,結果就是不可能有那麼多大平台讓我們投,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我要強調的是,雖然講的投資策略是這樣的,但是我堅決不認為這是唯一正確的方法。沒有錯誤的策略,隻有不合適的策略。每個機構根據自己的特征、對時間點的理解、對團隊能力的理解,對當前市場環境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策略的東西,這才是一個正確的策略。

  第三,我們從來沒有在一個領域投兩家競爭型的公司,這一點也是非常折磨人的。很多時候我們首先發現了行業的先機,在A輪就投了這家公司,但如果投錯了所有的研究都浪費了。

  最近看到一些數字,平均一個風險機構早期參與並且投中一個獨角獸的概率是低於0.5%的。我不知道這個數字是不是精確,不過行業裡有大量的風險投資機構做了10年,投的大部分項目又是A輪,但連一個獨角獸都沒有投出來過。我們投的項目75%以上是A輪,而現在獨角獸規模已經有30%了,這也許就是我們投的數量不夠大、融資金額不夠多、市場佔有率不夠高,但在行業內被充分認可的原因。

  精准聚焦,做好取舍

  第一,有意識地取舍來選擇行業該怎麼投。過去5年TMT團隊成員人數不多,我們如何與有著幾十人、上百人的投資機構競爭?隻能做取舍。所有的經歷其實都是一個放棄的過程,必然要放棄很多可以賺錢的行業,而隻去關注幾個特別看重的垂直領域。

  我在1994~2005年間都在做金融支付行業相關工作,從硬件到軟件再到系統集成。所以那個時候我最感興趣的當然是金融、支付以及信用相關的東西。當時中國還沒有出現“互聯網金融”這個詞,我們就開始在金融科技領域布局,先后投資了2B征信企業國政通、宜信、融360和冰劍科技。

  我認為要有一個清晰的認知,金融是一個巨大無比的市場,金融在中國30多年裡是遠遠落后於其他行業的創新程度的。換句話說,為什麼大家要去買房子?因為沒有別的金融產品讓人們管理自己的資產。

  那為什麼這幾年互聯網金融這麼熱?除了資本推動外,必須要想清楚,它的需求在哪裡?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小團隊會集體工作,一起去研究這個行業,然后不停地在這個鏈條上一個接一個的布局。雖然我們投的數量不多,但在金融科技這個領域累計投了接近10家企業,算是比較大的一個部分。

  團隊的每一個人都在互聯網以及高科技相關行業有長期的工作經驗,所有成員都從行業中來。經歷了三四年的探尋,我們選定了專注的、精准的投大項目的方向上,這是一個自然的選擇,DNA決定了這一點。

  決定了這一點以后,那就找有效的方法論。圍獵式的打法其實在過去十幾年的中國不是最好的,最好的方法是廣撒網。但我觀察了10年,尤其是VC表現好的全都是非常聚焦的,不管是對一個趨勢聚焦,對一個垂直行業聚焦還是對一種方法聚焦,對一個人群聚焦,必須是聚焦的。基於這些,我們用一個團隊工作的方式實現投資目標。

  第二,從PC時代就開始布局內容平台。

  互聯網領域,基礎設施之上有價值的是什麼?基礎設施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有價值的就是內容。從PC時代到今天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我們在內容布局上,一直是有清晰的邏輯和理解的,就是根據環境變化和基礎設施的程度來選對公司

  在我們投資喜馬拉雅和一下科技時,他們都不是行業前三名,但是現在喜馬拉雅已經有4億多用戶,已經是音頻電台中的第一﹔秒拍小咖秀作為一個綜合的視頻平台,各方數據顯示它是行業領先的。

  互聯網廣告以及大數據方向、電子商務、社交領域都是我們一直以來重點關注的。另外,我們對出海非常感興趣,當時間和各方面因素聚集到一定程度以后,量變到質變就會發生。

  過去中國一直在復制國外,但從2011年之后開始出現一些本土的創新。當時印象很深刻的就是唱吧,當時我在向美國朋友們展示這個東西,他們看著我說,“你是瘋子嗎?怎麼會有人拿著手機在家唱卡拉OK?”

  這就是文化差異。其實重大的文化差異,最終會讓我們的應用產生巨大的區別。在那之后,越來越多的中國應用型產品出現了創新,這些創新很容易將一些其他競爭者擋在門外。比如微信,在國外看不到有這樣強有力的一個平台﹔微博與當年的Twitter發布的時候是一模一樣的,但是今天微博的發展和市值都遠遠超過了Twitter。

  所以模仿是一個階段,是我們過去落后必須要補的課。不要看不起微創新,當我們談創新的時候,必須從微創新開始。資本出海,我們不但可以微創新,還可以做更多。

  直播這個模式其實早就有了,但是中國是真正讓無線直播熱起來的大市場。當我們董事會討論直播這個模式是否要進中東的時候,大家的表情與當年談到唱吧的時候如出一轍。有一個數據,在沙特阿拉伯這個全球可能最嚴格的伊斯蘭國家,前10個Android無線免費的APP排名裡面,有8個是中國公司。我們的亞洲創新集團的產品叫Up直播排在第四名,他們並沒有做推廣,我們看到,需求是永遠是存在的,下一步我們會有更多的從模式到產品的創新推出去。

  回到我們投資的方法論,其實就像剛才講的,投資戰略沒有對和錯,沒有所謂的哪一個是真正正確的,隻有合適不合適。這裡面有大量不同類型的投資風格,我們是專而精的,也有撒大網的,也有完全機會主義跟著潮流走的。我在這裡要說的是,還是那句話,就算“機會主義”這個詞也不是什麼錯的。當你學了金融理論以后就會知道,金融市場是需要大量的產品提供的,投機的資金本身也是讓一個市場更有效率的方法。金融市場就是讓它更有效率,投機也是讓它有效率的方法。所以所有這些方法都是對的,選一個你自己合適的。

  每個人進這個行業的都是相當聰明的人,學歷都很高,都是天之驕子。但是你要想一想,你隻能橫向對比,不能跟你過去的同伴對比。在這個行業裡,任何一個人拿出來,都不會讓別人覺得你太牛了,大家都差不多,都是名校畢業的,大家都差不多努力。為什麼你能成而別人不能成?這是你自己永遠都要問自己的問題,也是我們盯著創業者反反復復談的,談那麼多次干什麼呢?這個領域的創業者有上千個團隊,為什麼會是你?這一點要理解清楚。所以對每個人來說,必須要有自己的成功戰略,結合你們機構的成功戰略,一起來考慮。

  第三、游牧式協作機制,合力聚焦行業,高效圍獵項目

  我們的團隊一般是集體工作,這一點我們也不怕諱言,有的人說你說出去了不就沒有秘密了嗎?我們明顯的感覺到,一旦我們幾個禮拜不把大家聚焦起來,自然而然就會變成每個人都做自己的事了,因為每個人都很聰明,他都覺得我可以投出最好的公司。但是我觀察了10年,凡是不聚焦的基金,尤其是VC,后期大規模基金的不說,表現好的全都是非常聚焦的,但是如果聚焦錯了就慘了,顆粒無收了。表現好的都是聚焦的,不管是對一個趨勢聚焦,對一個垂直行業聚焦還是對一種方法聚焦,還是對一個人群聚焦,必須是聚焦的。基於這些,我們用一個團隊工作的方式實現我們的投資目標。

  去年我們也看到了,大量的投資機構在做決策的時候面臨一個問題,每一個正規的投資機構都有投委會,在我們基金也不能我說了算,我們還是有投委會約束的。尤其是投委會數量超過三個人的時候,就會出現一個很大的問題,一個團隊在一個項目上可能花了大量的工作,合伙人帶著一兩個人過投委會,另外兩個合伙人可能隔兩周聽10分鐘的匯報,這個時候他累積為這個行業花的腦子不到10分鐘時間,但是他要幫你做這個決定。這種情況大家想一想就知道結果會是怎麼樣的。

  世界上沒有那麼聰明的人,聰明到了你的投委會裡面6個人,另外2個人花一個月的時間,跟你兩三個人的團隊花了累積幾個禮拜的時間做的行業研究和了解,能夠跟你有同樣的理解。尤其是對早期投資來說,最難的問題是早期投資,對后期投資者,對市場投資者來說他們一直想追問我們這個問題,為什麼你選這家公司?我說很簡單,你看見的是一個有幾十個變量的代數公式,全世界都沒人能解得開這個公式。我們的能力是工作了10年以后,要積累到能很快的通過對這個行業的理解,把其中可能最重要的一般隻有三個變量會決定這個公式輸出結果的90%的結果,我們要把這三個變量找來。剩下的不管是三十個、五十個、七十個變量,越早剔除掉越好,這是另外一個問題,各位在投資決策的時候經常會看到。

  你們自己討論的時候會發現,有些時候討論會掉到牛角尖裡,大家一直來回在辯論的其實是對這個公司最終成不成功,不是最重要的要素的點上來回變量,這是我看到最普遍犯的錯誤,這就是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因為每個團隊成員沒有花足夠多的時間理解這個行業,所以你根本不知道到底應該關心哪幾個點,那就完蛋了。我們過去犯過一些錯誤也是類似的,因為對一些非常不重要的點糾結得來回討論,以至於最后否掉了大量的機會,這是我覺得永遠都避免不了的。但是作為一個機構,作為一個投資人,大家可能需要盡量去做到。

  “三大定律”投出獨角獸

  其實早期投資每一個領域,有幾十個變量,怎麼選中?這取決於對這個行業到底怎麼判斷,這個行業未來競爭到底是什麼樣的環境,久經時間考驗的投資三定律可以助推早期優質項目的挖掘和培養。

  第一,越野定律。

  這個行業的競爭是馬拉鬆,長跑比賽還是1500米的比賽?我們假設早期投資面臨的越野賽是不固定項目,不知道這個項目到底是什麼,隻知道這個賽道上有幾個高手准備決賽,也不知道長度是多少。選中這個選手的方法很簡單,他們每個人有多項技能值,平均可能都是10分,是滿分的權重。如果有90%的路徑是沼澤地跋涉,還有10%是游泳,你根本沒必要選那個騎自行車特別牛的人了,就是這麼簡單。但是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非常難,前提是你要對這個行業未來會面對的到底是沼澤地跋涉還是騎自行車,要有非常清晰的認識﹔要對這個行業到底會打5年的長期戰爭還是1年要結束戰斗有非常清晰的認識,所有這些東西都認識清楚了,你才能選對一個選手。

  第二,紅燈定律。有人問我為什麼要投喜馬拉雅,他們做對什麼了?該做的布局別人也都做了,為什麼喜馬拉雅成了?

  我認為音頻的未來是半專業創作內容,選擇這家公司,因為他們的思維跟我是一樣的。喜馬拉雅早半年時間開始在文字版權、未來硬件等方面布局,每一步決策正確,並且提前半年做,累計三四個決策,你就已經領先了。

  我們看到的市場上有天才型的創業者,碰到了很幸運﹔有資源型的創業者,靠獲取各種資源讓公司高速發展﹔也有深耕型的創業者,像京東、喜馬拉雅都是這一類,他們的動作看上去每一步都是平淡無奇的,但是每一個戰略決策做得比別人早、比別人堅決,執行得比別人好,中間沒有出現重大偏差,最后就贏了。這與開車過紅綠燈一樣,不管開得快慢,下一個紅綠燈大家都被攔住了,但隻要有一個紅綠燈在那個瞬間車開過去了,之后的差別就很大。

  第三,火箭定律。企業有沒有能力在不同的階段,像火箭一樣用不同的推進器,該拋掉的推進器和燃料箱就拋掉,當然有不想拋棄的,重新收回來用也很好。創業者要有這種能力,在事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在需要的時候引進新的推動力。

  你不能想像,任何一個創業公司有三個人都能光速前進,如果有三個人,這家公司應該分開做三家公司。所以一定會出現發展到某個階段,身邊的創業者跟不上的情況。必須要請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階段幫助你,其次讓你的團隊接納新來的人,而不是一個形成雙方的幫派。

  這是我們總結下來的能成為獨角獸的三大原理,也是觀察了我們投過的所有公司以及行業裡其他成功的公司得出的結論。

  歸根結底我覺得沒有什麼神秘的,要投出大的好的公司,這個道理大家都懂,要找到有巨大空間的機會,成長性非常好,有可持續的商業模式,能成為平台是最好的,因為平台的價值是當它成為平台以后,很難被顛覆,躺著都可以賺錢,用戶很難遷移,這是平台的優勢。這也是為什麼淘寶活得那麼滋潤,因為基本上到這個時候已經很難有人能挑戰它了。另外如果是互聯網領域,贏家通吃一般是一個准則。當然現在越來越多的項目跟線下結合了以后就不一定了,純互聯網的項目,很多時候是贏家通吃的。所以不要對我投出一個第三名的公司就可以賺錢抱有太多的幻想。現在因為並購變多了,這種可能性越來越多,但是我覺得不要抱太多的幻想。中國我覺得創業者還是應該有一定的經驗的,完全沒有經驗的創業者是比較難成功的。

  我們很少追著問創業者詳細的數據。我更想知道的是,他對未來這個行業發展,在他腦子裡的圖是什麼樣的,他認為這個行業一年后、三年后、五年后是什麼樣的,業務模式會怎麼變化,最終哪種模式會是最成功的,這個路徑,這個地圖我需要看清楚。我被追問了10年京東怎麼賺錢,真的是毫不夸張,我從2007年開始想投這個公司,就不停回答這個問題。從之前努力幾輪想投,直到去年年底,我還在回答這個問題,京東能賺錢嗎?互聯網是壟斷的,這是我們第一個要明白的道理,互聯網的本質就是壟斷。一個壟斷的東西你問我它能不能賺錢?那不是很搞笑嗎?你隻需要擔心當它壟斷了以后,它會不會賺得太狠,會不會欺負你,而不是擔心它能不能賺錢。這是壟斷的力量。所以不要老追著問互聯網公司能不能盈利,你需要擔心的是它會不會作惡。

  投資是一個長跑,我記得王功權前一段時間也感慨過為什麼不做投資了,其實你跟創業者比,我們的曲線是這樣的,也在上升,但是是一個穩穩的曲線,而他們的曲線是波動的。當年天天做指導的小王,今天你要約他一個會可能要兩個月,這是現實。作為一個GP,作為一個投資人,我們其實本質就是一個代客理財的人,沒有什麼特別的,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在這個過程當中,要積累的是創業者對你的認知和口碑。所以多花一點時間在背后的公司上,如果老是不管,讓他們該死的死,該活的活,我覺得這一行做不久。

    推薦閱讀:

    與王思聰“對賭”,陳歐依然離山頂很遠

    俞敏洪:隻有錢,離富有還差得遠

    前阿裡巴巴集團CEO陸兆禧哥哥為什麼竟然給一個“水杯”投了數千萬!

    今日頭條孵化的火山小視頻,要拿出10億元補貼用戶

    舌尖上的新三板再添新成員,家族氣息略濃的金百萬能吃好資本這道菜嗎?

掃碼關注“人民創投”公眾號

(責編:陳鍵、賴悅)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