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以數字化轉型為著力點 推動能源互聯網規模化發展

高 峰 康重慶

2020年12月21日08:47  來源:科技日報

“包括5G基站、數據中心在內的數字基礎設施會帶來大量的能耗,需要通過能源互聯網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理念加強頂層設計,降低能耗,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減少資源佔用與環境影響。”

能源轉型貫穿於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它是能源生產、消費、體制、技術多元綜合演變的過程。隨著人類對自身活動造成環境影響的認識加深,能源轉型呈現出由自發到自覺的轉變。

而能源互聯網作為能源革命的實現手段和具體形態,正在這樣的背景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能源互聯網可理解成通過運用先進的電力電子技術、信息技術和智能管理技術,將大量由分布式能量採集裝置、分布式能量儲存裝置和各種類型負載構成的新型電力網絡、石油網絡、天然氣網絡等能源節點互聯起來,以實現能量雙向流動的能量對等交換與共享網絡。能源互聯網對提升能源綜合效率,推動能源市場開放和產業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及提升能源國際合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能源互聯網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挑戰

2016年2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了《關於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拉開了我國能源互聯網發展的大幕。2020年3月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2020年全國標准化工作要點》與《2020年國家標准立項指南》同樣強調了能源互聯網標准的制定。

能源互聯網的發展對國家、社會和城市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網浙江公司通過“電力大數據+社區網格化”算法,精准判斷區域內人員流動量和分布,對地方政府科學決策與准確行動提供了堅實支撐。近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授牌成立了由國網新疆電力公司運營的全國首家省級能源互聯網大數據實驗室。這些都充分體現了政府、電力企業等對能源大數據在社會治理方面的重視。

能源互聯網發展的成績有目共睹,但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一是開放共享的能源互聯網生態環境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多方參與、平等開放、充分競爭的能源市場交易體系亟待完善,綜合能源運營商和第三方增值服務供應商等新型市場主體仍需進一步培育,既需要機制的突破完善,也需要技術的創新支撐。二是數字中國的建設與數字經濟的發展,給能源互聯網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一方面,包括5G基站、數據中心在內的數字基礎設施會帶來大量的能耗,需要通過能源互聯網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理念加強頂層設計,降低能耗,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通過多站合一、共享杆塔、智慧路燈等物理資源共享方式,減少資源佔用與環境影響。另一方面,如何充分發揮能源數據的價值,進一步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並運用大數據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也是能源互聯網在建設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數字化轉型“賦能”能源互聯網創新發展

“數字經濟”中的“數字”根據數字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信息數字化、業務數字化、數字轉型。從能源領域的數字化轉型來看,可以把它分為電子化、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等幾個階段。當前全球正處在以雲服務與大數據平台為特征的數字化時代,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當前數字化轉型的目標是“泛在貫通、賦能高效”。通過無處不在的數據採集、業務鏈各環節及各個業務鏈之間的數據貫通,為生產賦能,使其與需求高效匹配﹔為銷售賦能,使其隨時了解客戶與合同收付款情況﹔為管理者賦能,使其隨時掌握企業情況從而高效決策﹔為數據賦能,使其增值,產生新的業務增長點,等等。

通過數字化轉型,可以實現創新的運營模式與機制,為能源互聯網多元化、規模化發展“賦能”。以能源大數據建設為例,將數據匯總到一起,以“全數據”發揮大數據的價值,這樣的方式在單一主體內部實行相對可行,但在多個主體之間的數據貫通則會面臨困難,需要明晰數據的所有權、使用權的權屬,這時可以採用能源互聯網“集中與分布協同”的理念,運用多方安全計算、聯邦學習等技術,實現“數據不動模型動”,滿足大數據業務需求,形成“虛擬大數據平台”。當然,這些創新模式都需要在技術、機制各方面進行深入研究與開發,並通過數字化轉型才能實現。

能源互聯網可以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進一步發展:第一,“產業數字化”,這是智能電網、智慧能源的延續與深化﹔第二,“數字產業化”,充分利用能源數據實時性、准確性、精細性等特點,形成造福國計民生、帶來經濟收益與社會價值的產品與服務﹔第三,“數字化產業”,把握數字經濟總體形態與產業架構,結合自身稟賦與優勢,形成服務數字經濟的創新業務,如數字新基建的綜合能源服務等,能源主管部門也要探索適應數字化產業的能源管理與服務模式。

在新的時期,能源行業要進一步開拓和轉變思路,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快數字化轉型的步伐,“軟硬兼施”發展能源互聯網,支撐國民經濟與能源系統自身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發展。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

(責編:單子璇(實習生)、王震)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