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得到控制,機構投資者如何看待資本市場走勢備受關注。作為資本市場第二大機構投資者,握有超19萬億元投資資產的保險資金如何備戰后疫情時代更是牽動市場神經。6月9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延續一季度的趨勢,二季度以來險資對上市公司的調研熱情更加高漲。就板塊而言,未來成長性相對確定、符合我國經濟轉型方向的醫藥科技行業個股備受青睞。分析人士指出,當前A股市場的整體估值處在歷史均值水平,港股估值更是處在歷史底部區域。如果從長期視角來看,權益配置價值有所提升。
調研次數翻番
在政策鼓勵、市場推動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年內險資正加速關注權益資產配置。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9日,二季度以來已有103家保險公司及資管子公司參與A股上市公司調研,累計高達957次,不僅較2019年同期的421次超出1倍有余,較今年一季度整體的837次也有明顯增長。
就調研的具體情況而言,大型壽險公司成為調研主力,中小型公司也踴躍參與。其中,中國人壽養老調研最為活躍,二季度以來調研次數高達112次,佔整體數量的11.7%。另外,長江養老、平安養老、前海人壽、太平養老等部分保險公司也在同期調研達到40次或以上。
全球疫情仍然持續的當下,二季度險資重點關注的行業仍舊集中在生物醫藥、通信科技等方面。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9日,邁瑞醫療、一心堂、東山精密等頻繁出現在多家險企關注度前三的個股名單中。其中,僅邁瑞醫療就成為18家保險公司及資管子公司重點關注的對象。而從個股表現來看,6月9日收盤,邁瑞醫療報272.53元/股,年內股價漲幅達到49.82%,更多次刷新歷史新高。而一心堂、東山精密年內股價漲幅也分別達到27.47%和23.11%。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指出,今年以來,多位銀保監會和險資負責人表示要加大權益資產配置比例,而3月股市受到美股暴跌等因素影響大跌,出現比較好的配置機會,險資密集調研,也是在挖掘有價值的標的。生物醫藥和通信科技都屬於未來成長性比較確定的板塊,符合我國經濟轉型方向。險資重點進行調研,也不難看出對兩個板塊的興趣濃厚。
大中機構輪番舉牌
險資對權益類資產布局的關注並不僅限於調研上市公司,二季度至今,險資已先后4次舉牌上市公司,中信保誠人壽、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太平洋人壽頻頻出手。
具體來看,6月3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披露,經過5月29日的交易后,中信保誠人壽持有中集集團A股、H股股票佔其總股本的比例由此前的4.99%增至5.19%,首次超過5%,觸發舉牌。而這已是近兩個月以來,中信保誠人壽第二次舉牌中集集團。今年4月,中信保誠人壽曾因持有中集集團H股比例超過5%而披露舉牌事宜。
除了中信保誠人壽外,太平洋人壽和國壽集團也在4月、6月分別舉牌錦江資本H股和農業銀行H股。另外,若將時間線拉長至今年以來,中國太保、太平人壽、華泰資產等均在年內出現了舉牌上市公司的情況。
有業內分析人士表示,這一現象的出現與險資權益配置偏好的提升不無關系,且中長期來看,險資對權益資產的青睞有望逐步加大。事實上,就過去一年以及今年以來的投資情況而言,權益類資產也為保險行業帶來了不菲的收益。
同業交流數據顯示,2019年保險公司余額超過1000億元的各項資金運用項目中,股票以9.16%的收益率佔據首位,累計為保險公司創造了1202.72億元的投資收益。而今年前4個月,險資投資証券投資基金、長期股權投資也成為眾多投資中唯二的收益率超過2%的項目,分別達到2.56%和2.02%。另外,在股市震蕩波動的背景下,險企投資股票也實現了正收益,收益率達到1.07%。
看好股市中長期配置價值
6月8日,銀保監會披露消息顯示,近期召開的黨委會議和委務會議強調,要進一步深化銀行業、保險業改革開放。健全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著力推進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和完善治理。同時,也要支持直接融資發展,引導理財、信托、保險等為資本市場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
除監管發聲鼓勵保險業為資本市場提供資金支持外,業內人士也表示同樣看好國內資本市場,尤其是股市的布局價值。“當前A股市場的整體估值處在歷史均值水平,港股估值更是處在歷史底部區域。從長期視角來看,權益配置價值有所提升。短期看,當前企業盈利惡化情況還沒有充分暴露出來,股市短期內走勢還是存在不確定性。”國壽資產黨委書記、總裁王軍輝如是表示。
今年以來,A股一度走出“過山車”行情,上証綜指最高攀至3127.17點,3月下旬跌至今年以來最低的2646.8點后,開始震蕩攀升,並於6月初重新站上2900點。
對此,泓德基金債券基金經理李倩認為,4月以來,國內外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國內部分高頻數據發生邊際改善,包括房地產市場成交改善、進出口數據好於預期等。雖然A股市場受到海外市場擾動,但是無論是從疫情防控進展情況、政策面還是基本面來看,中國均較海外其他國家具有明顯優勢。
此外,太平洋資產總經理陳林表示,權益市場短期會持續反復,中長期從股債比較的角度看,包括股權的風險溢價和股息率等指標,股市長期估值下行的空間可能不是特別大,但是市場的高波動性仍將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