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疫情下的生物科技故事很燃:“新冠救星”還是“資本泡沫”

2020年05月27日08:58  來源:第一財經

  新冠肺炎疫情為生物科技和健康醫療類企業創造了講故事的舞台,企業希望通過自己的抗疫故事來打動投資者。

  截至5月中旬,今年中國生物科技行業股權相關的融資交易規模達到68億美元(約合485億元人民幣)。國家對健康衛生領域加大投入的預期推動了資本對生物技術和醫療健康領域進行提前布局。

  中國技術資本“出海”

  mPharma是加納最大的連鎖藥品供應商。非洲疫情暴發前,mPharma公司聯合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克雷格·羅克鬆(GregoryRockson)在硅谷著名投資人吉姆·布瑞爾(JimBreyer)的引薦下,找到了中國的湖南聖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並向其購買了40萬個PCR(聚合酶鏈式反應)試劑和數百台實驗設備。聖湘生物在湖南的團隊通過微信對非洲實驗室的技術人員進行了培訓。

mPharma的工作人員展示從中國湖南聖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口的檢測設備(2020年5月6日攝)。新華社發

  布瑞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不僅僅是幫助了欠發達地區抗擊疫情,而且中國的制造能力和技術專長避免了非洲疫情的惡化。mPharma和聖湘的合作就是一個典范。”

  憑借聖湘生物的試劑和儀器,非洲得以建立起更多的新冠核酸檢測中心。而聖湘生物也借此機會將業務發展到非洲大陸。這一合作為中國其他生物科技公司的出海提供了借鑒。

  聖湘生物生產的一款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盒以及一款核酸檢測分析儀(iPonatic)均已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聖湘生物董事長戴立忠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的疫情防控方案值得全球借鑒,現在我們希望通過與非洲企業的合作,為非洲抗疫情提供支持。”

  聖湘生物今年3月已經申請了科創板IPO。在非洲的故事,為其IPO開了一個好局。更多的企業正在通過這樣的抗疫故事打動投資人。

  上海的生物科技公司之江生物上個月也宣布重啟A股IPO,擬在科創板上市。之江生物研發的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盒先后獲得了歐盟和澳大利亞等地的認証。

  一些規模更大的企業的出海故事就更加雄心勃勃。華大基因(300676.SZ)設計的火眼實驗室正在幫助塞爾維亞、阿聯酋以及文萊等國家大幅提升核酸檢測能力。位於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和南部城市尼什的兩座火眼實驗室,建成后合計檢測能力達每天3000份樣本。其中,貝爾格萊德實驗室已開始施工改造,正等待儀器入駐。

  復星醫藥(02196.HK)今年3月與德國疫苗研發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簽訂許可協議,獲得后者的核酸疫苗在區域內的獨家開發和商業化,許可費可高達8500萬美元。“我們擁有全球最好的疫苗研發團隊,相信不必等到明年年底疫苗就會研制出來。”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在近期與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的對話中說。

  IPO募資已超20億美元

  根據全球金融服務巨頭Refinitiv的數據,今年以來,中國的生物醫藥和健康醫療相關企業已經通過在中國內地、香港和美國的IPO募資超過21億美元(約合150億元人民幣),幾乎比去年同期翻番。

  香港生物科技指數今年以來漲幅達到了14%,相比之下恆生指數下跌了15%。康方生物(09926.HK)是一家專注於腫瘤和免疫治療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個月在港交所上市,募資金額達3.3億美元,創下今年以來港交所IPO規模之最。

  今年3月,諾誠健華(09969.HK)在港交所IPO,融資規模2.88億美元﹔本月在港交所上市的沛嘉醫療(09996.HK)融資3億美元。

  中國私募基金正心谷創新資本(下稱“正心谷”)創始合伙人林利軍表示:“疫情之后,政府和社會將會在健康醫療方面投入更多,這對整個行業都是利好。”2018年,中國在健康醫療領域的支出僅佔GDP的6.6%,而美國這一比例達到了17.7%。

  正心谷正在尋求疫苗和試劑相關的企業進行投資,並鼓勵其投資公司君實生物(01877.HK)擴大應對新冠疫情的業務。

  5月20日,証監會稱,同意上海君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君實生物計劃募資27億元,其中12億元投入創新藥的研發。君實生物股價近3個交易日累計漲幅接近10%。

  君實生物今年3月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擬共同開發生產新型冠狀病毒中和抗體,提供治療新冠的創新型藥物。君實生物CEO李寧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該藥物已完成臨床前研究,正在申報中國和美國兩地的臨床試驗。據透露,臨床試驗有望在未來兩周左右獲得相關部門的批准。

  “生物科技、健康領域企業的估值已經超過了任何行業,人們逐漸意識到,不管行業如何發展,健康總是放在首位的。”上個月剛剛在港交所IPO的康方生物創始人、董事長夏瑜博士表示。該公司上市首日股價就暴漲超過60%,市值近200億港元。

  復星醫藥拆分的生物科技公司復宏漢霖(02696.HK)上個月悄然啟動了科創板IPO。復宏漢霖去年剛剛完成香港上市。該公司日前宣布與三優生物和之江生物合作研發針對新冠肺炎的全人源抗體藥物,並稱候選抗體藥物已在細胞水平、轉基因動物水平上完成活病毒中和活性驗証,表現出很好的抗病毒活性,且未發現毒副作用。

  摩根士丹利健康醫療部門表示,生物醫療相關領域是目前資本市場最為活躍的資產,也屬於資本爭先搶奪的稀有資源。康方生物和沛嘉醫療發行后都獲得了個人和機構投資者的超額認購,超額規模分別達到了600倍和1000倍。投行在企業IPO之后,仍在尋求企業持續融資帶來的機會。

  “新冠救星”還是“資本泡沫”?

  不過,最近全球市場的走勢都跟著企業發布的與新冠疫苗和相關藥物研發的消息波動,這令一些投資者和銀行家對生物醫療行業的投資熱潮潑了冷水。他們認為一些企業的估值過高,需要調整並保持企業增長。

  “市場的泡沫太大了。”醫療投資公司LoncarInvestmentsCEO布拉德·朗卡爾(BradLoncar)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很多正在開發新冠藥物的企業,離研發成功還很遠。”

  負責康希諾生物(06185.HK)疫苗研發的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團隊在論文中寫道:“激發免疫反應並不一定意味著疫苗會對人體起到保護作用。我們距離疫苗讓所有人都能用上還有很長的路。”

陳薇院士。

  截至目前,中國有智飛生物、華蘭生物等超過20家的醫藥企業正在開展新冠疫苗的研制工作。不過,大多數的疫苗研發仍處於臨床前研究階段,僅有包括康希諾生物和科興生物(NasdaqGS:SVA)在內的少數幾個新冠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元生創投合伙人陰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企業披露的疫苗數據仍為早期數據,還需要進一步通過二期臨床試驗和三期大規模人體試驗來証實。”

  陰杰同時告訴第一財經,推動生物科技和醫療健康行業相關公司股價上漲的因素,除了與新冠相關研發進展之外,更重要的因素還包括科創板對生物醫藥板塊的重視,以及對自主知識產權等“硬科技”加速投資的趨勢共識的助推。

  但一些投資人警告全球宏觀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將給市場帶來的挑戰。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表示:“現在的市場是一個很好地檢驗企業實力的試驗地。”

       文章作者 錢童心

(責編:張宏莉(實習生)、王震)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