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一家亞馬遜書店因新冠疫情暫時關閉。圖片來源:新華社
預防針連著打了兩天,所有預設降到最壞,美股才在最慘非農就業報告的“摧殘”下逃過一劫,鑒於最終數據好於預期,美股甚至出現了高開的局面。但2050萬就業人口的減少、14.7%的失業率仍舊創下了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高值,更重要的是,如此龐大基數的失業人口可能直接關系到日后美國經濟重啟的速度,更何況美國勞工部的數字很可能低估了疫情的真實影響力,畢竟還有數百萬人的救濟金申請還處於未審核狀態。
11年=1個月
“這些數字確實令人震驚。自大蕭條以來,我們從未見過這樣的情況。”對於最新公布的數據,美國聖母大學門多薩商學院金融學教授詹森·裡德向《衛報》如此形容道。北京時間8日晚間,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4月有2050萬人失去工作,失業率達到14.7%,創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高值。14.7%的失業率較3月的4.4%增長了兩倍多,並且遠高於2月份的3.5%,這也意味著金融危機結束后11年裡的所有就業增長在1個月內被抹去。
按照美國勞工部的說法,所有主要行業的就業人數均出現大幅減少,其中休閑娛樂和酒店業的就業崗位流失尤其嚴重。具體而言,4月休閑娛樂和酒店業共損失了770萬名員工,其中550萬來自餐飲企業。教育和醫療服務損失了250萬,商業服務以及零售業損失了210萬。制造業和“其他服務”各下降110萬。建筑業下降97.5萬,運輸和倉儲下降58.4萬。
幸運的是,市場早已提前消化了一輪打擊。當地時間6日發布的“小非農”數據顯示,美國4月ADP就業人數減少2023.6萬人,遠超此前最低紀錄的-70.8萬人,創下史上最大降幅。當時,美國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布拉德便警示稱,將於8日發布的4月非農就業報告可能將是美國歷史上最糟糕的報告之一。
盡管數據慘到打破紀錄,但因為有了更悲觀的預期,這樣的數字真正公布的時候,市場反而沒有太大的波動。也是因為最終數據好於預期,當地時間8日,美股甚至出現了高開,截至記者發稿,道指上漲1.44%,納指上漲1.15%,標普500指數賬上1.23%。經濟學家此前預計,美國非農就業人數將減少2150萬人,失業率將升至16%。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稱,疫情沖擊造成如此之高的失業率首先暴露了美國政府抗疫組織能力之差,警惕性之低,浪費了中國給全世界爭取的兩個月時間。經濟方面,也意味著之前實體經濟運行的情況沒有表現的那麼好,所以經受了一場沖擊一下出了這麼多的失業人口,暴露了經濟內部存在的問題。此外,也能夠証明美國長期實行的負債消費的經濟增長模式風險很大,現在還可以依靠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裡的核心地位,但繼續如此的話,美元核心貨幣地位喪失了怎麼辦都是要警惕的問題。
誰在急復工
對於一向以就業為榮耀的美國總統特朗普而言,這樣的數字有些“打臉”,尤其是在11月的大選越來越近的情況下,特朗普壓力著實不小。對於失業數據,特朗普急忙評論稱,完全在意料之中,他不應該為此受到指責﹔失去的工作將會很快回來,經濟是人為關閉的。也是出於各種方面的壓力,特朗普不得不將希望放在重啟經濟上。今年4月中旬,特朗普就已宣布了分階段重啟美國經濟的指導方針,而在特朗普的反復催促下,美國12個州從5月1日起開始啟動第一階段復工復產。
在要抗疫還是要經濟的問題上,特朗普果斷選擇了后者,但要注意的是,在復工這個問題上,急的並不隻有特朗普。4月末,密歇根州首府蘭辛市的數百名抗議者不顧“社交距離”聚集在州議會大廈外,抗議民主黨籍州長格蕾琴·惠特默此前頒布的“居家令”等措施,要求重啟經濟,其中一些人甚至闖入議會大廈,還有人攜帶步槍。與此同時,加利福尼亞州和伊利諾伊州等地也出現了類似的反對“居家令”的抗疫活動。
特朗普要經濟是為選舉,民眾要復工是為生活。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稱,疫情沖擊導致美國很多店鋪關閉,工廠停產,失業人數創新高,從側面反映出疫情對美國經濟的沖擊很大,美聯儲也預計美國經濟在二季度可能下降超過30%。而且在居家令期間美國百姓沒有收入,即便美國重啟美國消費需求也不旺,復工復產又提前太多,醫學專家也警示了風險,從這個意義上看疫情的沖擊還是很明顯的。而且鑒於美國人不喜歡儲蓄,抗風險能力低,美國人也期待復工,再加上美國政府財政赤字居高不下,債務又不斷攀升,對美國經濟而言,現在確實到了不得不重啟的時候。
工是復了,但現實的情況可能要比想象的遭很多。5月1日起,美國有超過30個州已經或即將放寬防疫限制,到5月10日,這一數字將會更多,40個州會允許餐館、商場等公共設施恢復部分接待能力,而這很可能導致全美第二次疫情暴發。5月5日,包括路易斯安那州和佐治亞州在內的至少3個州疫情出現反彈,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飆升。紐約州州長科莫警告說,貿然“解封復工”是不顧惜人命。
美國仍是目前全世界確診和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8日22時50分左右,美國累計確診125.9萬人,死亡7.6萬人。紐約州仍為重災區,累計死亡2.6萬人。
重回正軌有多難
如今龐大的失業數據或許已經為美國經濟重啟畫上了一個問號。三菱日聯銀行的首席金融經濟學家克裡斯·魯普基在評價“小非農”數據的時候就曾提到,這場大流行引發的公共衛生危機造成了“大蕭條”規模的失業,這就意味著此次復蘇所需的時間將比許多人想象的都要長。“大蕭條”持續了三年半,因此如果經濟能在未來幾年內恢復到接近正常的水平,那將是個奇跡。
而彭博社的報道則提到,勞工部公布的數字可能低估了新冠疫情的真實影響力,因為美國各州失業辦公室已經人滿為患,數百萬人的救濟金申請還處於未審核狀態。此外,還有分析稱,由於疫情還在蔓延且數據存在滯后性,美國就業市場遠未觸底,全面損失預計在未來數月顯現。
大蕭條要重新回來了?這也是目前外界探討頗多的一個問題。“我認為我們不會走向新的大蕭條。”明尼阿波利斯美聯儲行長卡什卡利在做客NBC時如此表態,不過他預計美國將經歷“一場漫長的、漸進的復蘇”,而具體進程很大程度上要看健康風險能夠得到多成功的處理,據了解,卡什卡利目前是確定利率政策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投票成員。此外,在與媒體舉行的電話會議上,亞特蘭大聯儲主席博斯蒂克也表示,大蕭條那種局面現在不大可能成為現實,美聯儲在法律允許限度之內會採取任何必要手段。
在過去這段時間,美國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層出,目前美國已經通過了四輪財政救助計劃,第五輪也在醞釀當中,美聯儲也已經開啟無限量量化寬鬆政策,能夠肯定的是,無論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隻要疫情不停,救助也就不會停。
在這個問題上,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孫杰的態度相對樂觀。他稱,美國如今的失業情況不是經濟內部運行出現問題造成的后果,而是外部沖擊強制其經濟活動停滯,從這個意義上看失業人數這麼高是正常的,這些更多還是一種短暫現象,一旦經濟重啟,失業率肯定會有所回升。而且也不大會出現美國經濟恢復了很久,就業才有所恢復,因為在疫情之前,美國勞動力已經處於緊缺狀態,不是說以前存在冗員借這次機會裁員,比較慶幸的是,這次美國銀行比較穩健,股市下跌金融系統也沒有大問題,未來就要看油價的走勢,整體上看疫情一過,美國失業情況也會有所好轉。
楊德龍也認為,股市是經濟的提前反應,非農就業報告好於預期提前反映了美國經濟的復蘇,另一方面美股之前跌得太快,也有抄底反彈的因素在,目前來看,美國最壞的階段已經過去,現在就要看疫情控制的進度了。
而在疫情沖擊之下,經濟之外,還有更多需要注意的問題,比如供應。梅新育稱,目前來看,失業之外還要關注物品短缺的問題,美國農產品本來很豐富,但現在農產品收割、肉類加工冷藏乃至運輸分銷等都斷了,照現在的情況發展,美國很可能要面臨戰后經濟恢復到現在的第一次全面短缺。
近期,受肉類供應不足影響,美國最大連鎖漢堡餐廳Wendy's的部分餐廳已經停止供應漢堡或其他含牛肉類的產品,該公司負責人表示,牛肉短缺的情況可能還會持續好幾周。
北京商報記者 楊月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