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月19日,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人民醫院與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護人員在湖北孝感進行遠程會診,在線討論並優化患者診療方案。
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攝
圖為3月11日,在江蘇省南通市首家互聯網醫院,康復治療師進行視頻問診,解答患者咨詢疑問。
許叢軍攝(人民視覺)
2月27日,山東省泰安市首次實現醫保在線支付。圖為在泰安市中心醫院慢病服務中心,配送員在核對線上藥物清單。
陳 陽攝(人民視覺)
王 鵬作(新華社發)
近期,國家關於充分發揮互聯網診療優勢的政策文件頻頻出台。受疫情影響,公眾線上醫療需求直線上升。在原有互聯網醫療平台的基礎上,各地實體醫療機構紛紛試水,開通線上業務,服務廣大患者。
疫情暴發以來,各大互聯網醫療機構迅速反應,積極協調醫療資源,動員各方醫療力量,及時推出在線咨詢、診療、資訊、科普、送藥等多種服務。線上醫療,“雲戰場”中顯神通。
線上問診有優勢
“我發燒了,是不是感染了新冠病毒?”“最近喉嚨不太舒服,有點咳嗽,怎麼辦?”疫情之下,公眾的焦慮與緊張情緒普遍存在,在疫情暴發初期尤為明顯。“總懷疑自己得病怎麼辦”的話題曾一度沖上微博熱搜,引發社會熱議。
作為線下醫療的有力補充,線上醫療在疫情防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丁香園首席用戶增長官、丁香醫生負責人叢露露表示,隨著對疾病的了解越來越深入,更多的人開始關注自身健康狀況。民眾在居家隔離時有了症狀,無法自行判斷,長時間易產生恐慌。在線問診,這時候就能很好地幫助舒緩緊張。
特殊時期,很多醫院非急症門診關閉,不少地方實行了嚴格的交通管制和封閉式管理。常見病、慢性病患者的復診與用藥成了問題。這該如何是好?
“常見病、慢性病患者,在疫情蔓延的情況下不敢去醫院,擔心有交叉感染的風險。對於他們而言,在線復診、送藥上門等服務,就是治病的重要渠道。”微醫品牌傳播高級總監張頌奇對記者說。
業內人士透露,早期的咨詢答復以安慰緩解、給予家庭護理建議為主,包括判斷是否屬於新冠肺炎、口罩佩戴方式、低熱處理辦法、孕產婦相關防護等。此后,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相關咨詢逐漸增多。
“疫情期間,線上醫療充分發揮了無需面對面接觸的優勢。”平安好醫生董事長兼CEO王濤介紹,通過提供各種服務,提前為線下導診、分診,有效緩解了線下醫療資源緊張的壓力,能夠讓新冠肺炎患者及時就醫。
“受本次疫情影響,支持互聯網醫療發展的趨勢更加明顯。”中國社科院健康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秋霖表示,互聯網醫療的表現,可稱之為“第二戰場”。
業內人士指出,線上醫療並不是剛剛出現,已發展多年。疫情是一劑催化劑,客觀上完成了一次很好的用戶教育,相當一部分用戶第一次了解到線上醫療的價值所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這種“不見面”的問診方式。
據統計,截至4月13日,微醫互聯網總醫院累計為173萬余人提供咨詢服務,其中,湖北用戶有20萬人﹔截至3月30日,丁香醫生問診量達120萬人次,用戶查看“新冠肺炎”單疾病詞次數達1億次﹔從1月20日至2月10日,平安好醫生APP新注冊用戶量增長10倍,新增用戶日均問診量是平時的9倍﹔阿裡健康問診量曾在一天內突破10萬人次。好大夫在線、春雨醫生、京東健康等平台問診量也有大幅增加。
同時,各地實體醫療機構紛紛行動,開通線上功能,有的還積極推進互聯網醫院建設。“湖北衛生健康委2月3日同意授權我院互聯網醫院資質。目前主要針對復診患者的治療。”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門診管理服務部主任孫璇告訴記者,截至4月6日,“武大雲醫”APP完成圖文、音頻問診累計17964人次,開具處方1511個。
雲端發力齊戰疫
要想走向勝利,先要掌握動態。1月21日,丁香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實時動態”H5頁面上線,首次以地圖形式實時呈現全國疫情病例分布。截至4月13日,累計瀏覽量破36億次。
望亭鬆是平安好醫生抗冠病毒指揮中心專家組成員。1月23日晚,一名乘坐高鐵的用戶向他咨詢。用戶反饋有發熱、胸悶、咳嗽等症狀,通過仔細詢問,望醫生得知他不久前去過武漢。“因為無法排除感染的可能性,我立即電話聯系了該用戶。”望醫生回憶說,隨后我們通知列車長對該用戶採取了隔離措施,並聯系上當地的疾控中心。經過兩次篩查后,最終排除了感染可能性。“這是一整套防擴散應急機制的啟動。若真的是病毒攜帶者,密閉環境下的傳播風險就太大了。”
面對疫情,各大互聯網醫療機構的醫生始終堅守在線上戰場,開通義診專線為公眾,特別是湖北武漢居民提供疫情防護指導。1月24日晚,阿裡健康定向針對湖北居民,在支付寶上線免費在線問醫,隨后在手機淘寶上增設入口。
在丁香園副總裁、丁香醫生品牌創始人初洋看來,科普同樣重要。“隻有進行全民健康科普教育,提升健康素養,線上問診才更有效。”丁香醫生組織醫生和科普作者,以圖文、音頻、視頻公開課等形式制作了大量防疫科普和辟謠類內容。據悉,丁香園累計發布科普內容3600多條,累計閱讀量達35億次。
針對“宅”家民眾的心理問題,各機構推出心理疏導服務。服務對象一般包括一線醫護人員,確診、疑似患者及其家屬,還有陷入焦慮的普通民眾。
哪裡有用藥需求,哪裡就要跟上供應。2月6日,阿裡健康開通“買藥不出門”服務,線上開方、送藥到家,為患者提供便利。不到三天,頁面累計訪問量近300萬次。之后又推出“缺藥登記”“放心購藥”等服務。為滿足湖北近1300萬慢病人群需要,阿裡健康設立“湖北地區缺藥登記”專區。患者提交信息后,平台將調動全國與湖北當地連鎖藥店資源尋找急需藥品,力爭72小時之內反饋。
“一名定居西班牙的華人曾聯系我們一位全職醫生,反映自己出現了部分症狀。但當地疫情形勢十分嚴峻,他既怕感染家人,又不敢去醫院。”平安好醫生一位負責人說,待醫生詳細咨詢並為他排除了感染可能性后,用戶這才鬆了口氣。
隨著疫情在全球持續快速蔓延,各機構迅速開設海外平台,貢獻中國抗疫方案,積極馳援國際戰疫。阿裡健康設立“海外僑胞在線咨詢”專區。丁香園·丁香醫生推出英文版全球新冠病毒實時疫情地圖。“微醫全球抗疫平台”上線,截至4月9日,累計服務超過300萬人,服務范圍涵蓋222個國家和地區。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互聯網醫院已舉行10場國際視頻會議,與美國、意大利、愛爾蘭、埃及、贊比亞、坦桑尼亞等國分享診療經驗,並對中國特有的中醫藥診療做了詳細講解。
內功外力不可缺
對互聯網醫療機構而言,醫生是核心要素,也是公眾關切所在。醫生的質量與數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診療的水平與效率。為保質保量,各機構使出渾身解數。
“1月23日‘新冠肺炎實時救助平台’上線時,微醫從入駐平台的36萬名醫生中邀請了1500名專家作為先頭部隊,投入線上抗疫。目前參與義診的醫生數量已超過5.4萬。”張頌奇說。
平安好醫生從線下醫療機構招募專業能力強、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學專業人員,組成醫療團隊為用戶提供及時高效的7×24問診及多元化服務。這些醫生來自北京軍區總醫院、上海長征醫院等中國知名三甲醫院。
線上醫療自動化、智慧化水平不斷提高。疫情期間,科技的作用可圈可點。協助用戶快速篩查初判十分必要。借助醫療數據和學科數據庫,微醫通過AI導診、分診,實現了精准醫患匹配和治療方案匹配,大大提高了問診效率。平安好醫生利用區塊鏈、雲計算等技術,保障數據安全,保護用戶隱私。
遠程會診也被廣泛應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人民醫院2月7日收治了一名發熱患者,但不能完全確診。得益於“微醫抗冠公益會診平台”,1200公裡之外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的專家們完成了會診,綜合判斷其為高度疑似病例。
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借助外力不可或缺。疫情暴發后,國家出台多個政策文件,提到要充分發揮互聯網診療服務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2月底,武漢將多家互聯網醫療機構在線診療納入醫保支付。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互聯網醫院就是其中之一。“之前只是面向重症慢病患者,現在我們已實現線上醫保結算全覆蓋。”孫璇說。
據介紹,處方由藥師線上審核后推送至定點藥房,藥房核實參保人信息,自動進行醫保結算。參保人可通過支付寶、微信等方式支付自付部分。
3月2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關於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明確常見病、慢性病患者在互聯網醫療機構復診可依規進行醫保報銷。3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將符合條件的醫藥機構納入醫保協議管理范圍。由此,全國多地相繼出台具體政策,推出惠民舉措。
政策紅利的釋放,帶來的不僅是便捷,還有人們就醫觀念和習慣的改變。但線上醫療能否實現新的發展,還取決於互聯網醫療機構自身的表現。疫情過后,線下醫療逐步恢復,如何留住用戶,是整個互聯網醫療行業須認真思考的問題。人民群眾的醫療健康需求隻會增長,修煉內功仍是第一要務。畢竟誰能給公眾提供更滿意的線上醫療服務,誰才能更受市場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