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新基建能否成為應對疫情的“定海神針”?

卓泳

2020年03月27日08:45  來源:証券時報

  証券時報記者 卓泳

  近期,中央對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作出部署,各省市密集推出了龐大的投資計劃。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包括雲南、河南、福建、四川、重慶、陝西、河北、江蘇、江西、北京10個省份公布了重點項目投資計劃,總投資約為25.5萬億元。

  這被市場認為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經濟下行壓力之下的應對,也讓市場聯想起過去幾次經濟危機決策層採用的基建大刺激,A股基建板塊隨后也應聲大漲,雖然近期受大盤影響有所回撤,但多隻個股依然逆勢反彈。

  一直以來,有分析認為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加大新基建投入是維持經濟平穩發展的重要辦法,但也有反對聲音認為經濟下行之下發展新基建會加大地方債務,刺激新的危機。但事實上,對於此次上述10個省份公布的新基建投資計劃,在2020年度計劃完成的投資僅約4.34萬億元,因此不構成強烈刺激。

  在政府明確方向,市場需求拉動過程中,新基建投資中不僅國企發揮主力作用,民企也熱情高漲,在推動這些領域發展中添磚加瓦。“新基建”會帶來生機還是危機?如何看待當下新基建的投資機會?

  政策利好A股

  新基建板塊

  “新基建”即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往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指的是鐵路、公路、機場、港口、水利設施等建設項目,因此也被稱之為“鐵公基”,它們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基礎作用。不過,在新的社會發展條件下,以“鐵公基”為代表的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已經無法滿足要求,於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概念應運而生。

  早在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加大制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由此,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一個新名詞,在國家層面被提及。

  關於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具體范圍,在中央相關文件中並沒有給出十分明確的定義。但在央視報道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指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含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涉及通信、電力、交通、數字等多個社會民生重點行業。

  3月21日,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司長歐鴻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隨后,在二級市場方面,涉及新基建涵蓋的領域,如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工業互聯網等板塊當天有了不俗表現。

  隨著5G迎來大規模的建設期,作為5G產業鏈上游的通信設備企業優先受益。証券時報·數據寶統計顯示,通信設備板塊市值共有1.2萬億元,機構關注的個股有39隻,節后以來,通信設備板塊股價表現不俗,但受到大盤調整影響,近期有所回撤,但即使在3月23日的“黑色星期一”指數承壓的情況下,通信設備板塊依然逆勢上漲,最先反彈。

  龍頭企業布局

  社會資本跟進

  5G作為新基建投資最活躍的板塊,近年來成為各路資本角逐的主戰場,其中不僅有運營商頭部企業開始設立投資公司對相關垂直領域細分資產進行整合,還有不少民營資本積極跟進。

  據了解,過去三年,三大運營商紛紛設立了自己的投資機構發力股權投資,比如,中國移動成立了中移資本,參投了芒果超媒、科大訊飛、迪普科技等公司,而中國電信則全資持股中國電信投資公司,先后投資超過5起。天眼查統計顯示,中國電信投資公司投資了包括雄安雲網科技有限公司、天翼智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中電信方舟(深圳)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北京六分科技有限公司、數字廣東網絡建設有限公司等,累計對外投資金額達到2.547億元。

  而在風險投資方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17日,活躍的投資機構就有7家,包括中信建投資本、平安資本、高特佳投資、乾元盛創投、中科招商和招商局資本、中國風投。據IT桔子統計,中科招商已經對此布局了142項投資,投資數量靠前的還有招商局資本的111起和高特佳投資的104起。

  此外,近期有消息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也將於3月底開始實質性投資,據大基金管理機構華芯投資介紹,大基金二期將對刻蝕機、薄膜設備、測試設備和清洗設備等領域已布局的企業保持高強度的持續支持,此外還將繼續填補空白,加快開展光刻機、化學機械研磨設備等核心設備以及關鍵零部件的投資布局。據了解,該基金規模超2000億元,上述領域也是新基建垂直細分領域中的核心部分,大基金的投入也將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到這些新基建投資的浪潮中。

  擴大新基建投入

  或為“權宜之計”

  面對疫情在海外擴散以及經濟下行的壓力,有分析認為,擴大新基建投入是最簡單和有效的應對辦法,短期有助於擴大需求、穩增長、穩就業,長期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潛力。但是,也有行業研究人士對此保持警惕。新基建究竟能否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未來新基建的投資走勢如何?

  “受疫情影響,目前內需出現疲軟、供給也下降、外貿受阻,擴大新基建投資勢在必行,我認為這些板塊在未來半年的走勢會強於大盤。”淳石資本執行董事楊如意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盡管擴大新基建投入有可能帶來很多后遺症,但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目前隻能用時間換空間了。

  新富資本研究中心方面也指出,隨著國內疫情總體得到控制,復產復工不斷推進,后期新基建必然會成為政策發力的主要方向,板塊行情也值得期待。新基建在提振經濟短期表現的同時,也將為經濟增長的質量及結構改善提供支撐路徑。不可否認的是,新基建在當期會推升赤字和債務,但在長期看有利於經濟增長,釋放經濟增長潛力,最終帶來經濟繁榮和財政盈余。

  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夏風光認為,這次疫情對消費和出口都構成巨大壓力,雖然預期將有消費刺激政策出台,但今年基建的擔子顯然不輕。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板塊雖然佔比不高,但符合產業方向,在政策大力扶持下,增速會一馬當先。所以,在良好的基本面支持下,一旦海外系統性風險退潮,新基建板塊還將繼續受到市場的關注。“我認可適當提高政府債務上限,第一,和貨幣政策相比,財政政策直接針對性更強,效果更明顯。第二,事有輕重緩急,新基建成功了,消費和就業都會受益,利於全局。第三,和海外主要大國比,國內政府債務上限不高,有提升空間。”

(責編:岳上媛(實習生)、王震)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