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圖庫
又一家港股上市的快消企業被做空機構盯上。
近日,沽空機構Valiant Varriors發布一份針對維他奶國際的做空報告。在這份長達8頁、標題為《Vita-sell(維他-賣)》的報告中,Valiant Varriors表示,維他奶聲稱近年在內地搶佔大量市場份額,受投資者矚目,股價由2009年3.5港元飆升至2019年的46.5港元,市值增長超10倍。而通過深入調查,其認為維他奶涉嫌“財務欺詐”,嚴重夸大其在中國及澳大利亞業務利潤及資本支出,存在現金流不佳、成本結構反常等問題。
就此事,《國際金融報》記者迅速採訪了維他奶國際方面。其回復稱,公司已經在聯交所及公司網站刊登公告回應。
記者注意到,在當天下午發布的澄清公告中,董事會強烈否認(Valiant Varriorsl)報道中的有關指控,並認為有關指控並不准確且具有誤導性。同時,其還稱,將於適當時候另行發表公告,澄清及處理上述報告所提出的相關指控。
五項指控
“皇帝的新衣從來沒有像此時一樣如此受歡迎。最后,一個小孩子大聲喊道:‘但他根本沒穿衣服啊!’”在這份做空報告中,Valiant Varriors的開場白頗具挑舋意味。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虛報中國和澳大利亞的利潤是Valiant Varriors對維他奶的第一項指控。該機構指出,根據維他奶公布的數據,該公司在中國內地的業務收入每年持續大幅增長,自2015年以來平均年增長率為27%。此外,在利潤率方面,維他奶在各地區的表現似乎都異常突出。對此,Valiant Varriors在報告中提出質疑:“在競爭對手還在苦苦掙扎之際,維他奶是如何保持著高利潤率的?是因為一個神奇的豆飲配方?還是管理團隊中有超人?”
之后,該機構通過將維他奶近3年向投資者披露的相關財報與其向中國國家工商局所提交的利潤數據進行比較發現,維他奶在財報中披露的近三年來平均營業利潤為4.51億元,比其在工商局申報的3.21億元足足高出40%以上。
Valiant Varriors還表示,通過研究維他奶在澳大利亞唯一的子公司Vitasoy Australia Products Pte Ltd.的財務報告后發現,該公司在澳大利亞子公司的會計賬目上也在使用同樣的套路,雖然在收入方面,財報與當地政府報告的數據一致,但在利潤上,財報有嚴重虛報的嫌疑。
緊接著,Valiant Varriors進一步質疑維他奶報告的資本支出與工商局申報不符。該機構表示,從2018財年到2019財年,維他奶資本支出從4.28億港元飆升至9.86億港元,根據年報,這些費用大部分被投資到中國內地。但根據維他奶財報,該公司於2017年新增資本支出2.14億元,2018年為6.89億元。而工商局數據顯示,公司在2017年和2018年的支出分別僅為4590萬元和1.75億元。
“很顯然,兩組數據完全對不上……我們在此能大膽推斷:維他奶公司在持續做假賬,不斷誤導審計公司、投資者和政府,來維持它編造的中國增長神話。”Valiant Varriors在報告中直言。
此外,Valiant Varriors通過從產品包裝、勞動力成本及分銷成本均在大幅度上漲等方面論証,“維他奶竟然可以在多重成本壓力下,維持甚至於持續提高毛利率,這樣的業績完全有違常理。”
而在指控維他奶主力產品單一,在中國內地發展岌岌可危方面,Valiant Varriors也擺出了相應的証據。該機構稱,通過與維他奶內部員工核實,其向中國北方大肆擴張的計劃已宣告失敗。同時,目前維他奶庫存積壓正迅速攀升,庫存周轉天數平均已從15天增加到60天。一直以來隻依賴兩款已經上市幾十年的豆奶和茶飲,隨著飲料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維他奶的市場份額在逐漸減少。
最后,Valiant Varriors直言:“我們相信它的股價隻值10港元/股,比目前價格還要下調65%,當然了,這已經是我們對維他奶國際一個比較保守的估計了。”
需注意合規經營
維他奶的官網信息顯示,1940年,維他奶集團正式在中國香港成立,推出了維他奶豆奶飲品。1994年,集團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同時位於深圳的廠房正式投入生產。
根據其在2019年6月20日發布的業績報告,截至2019年3月末的2018/2019財政年度,維他奶國際收入及溢利均再次獲得雙位數增長。各市場均有廣泛增長,尤以中國內地市場貢獻最大。具體來看,其年度收入為75.26億港元,上升16%﹔公司股權持有人應佔溢利為6.96億港元,上升19%。
在中國內地市場,維他奶國際的收入增長了25%至46.28億港元。其表示,由於內地市場產品組合的人均消費相對較低,故市場的增長潛力依然巨大。
維他奶國際近期發布的2019/2020財年中期業績報告則顯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6個月,其實現收入46.84億港元,同比增長5%﹔公司股權持有人應佔利潤5.33億港元,同比增長3%。維他奶國際指出,中國內地的收入以當地貨幣計算增長14%。由於競爭愈趨激烈,加上去年同期增長比預期高很多,相對之下,最新財年中期的增長表現較為溫和。
記者注意到,在前述做空報告發布后,維他奶國際並未如此前大部分被做空的快消企業一樣暴跌。“維他奶的基本面和市場情況投資者應該是清楚的,所以此次股價波動並不大。”對此,一名長期關注快消領域的投資人士這樣表示。
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淨利潤虛高的情況很多企業都存在,這恰好也給了做空機構抓住漏洞的機會。但對於此次做空機構報告中提及的維他奶存在的問題,其無法進行准確評論。“維他奶在中國的發展應當並不存在問題,它的鋪貨情況以及產品動銷情況都是不錯的”。
宋亮一並表示,做空機構本身具備一定的監督作用,因而上市企業需要按照資本市場的規則推進業務經營。但做空機構如果不是在把企業情況摸透后披露的相應報告,那麼其本身缺乏嚴謹。“對於做空機構來說,不是找了幾個經銷商就能了解全部情況,對一個企業的摸查要通過嚴格的訪談和調查”。
去年至今,快消領域多家企業陸續遭遇做空,包括波司登、安踏、澳優、飛鶴乳業等。
對此,有分析人士告訴記者,連續的做空事件已經給快消企業敲響警鐘:企業在高速發展后應該反思三個問題,包括如何保持發展的持續性、如何保持持續發展的動力以及如何規避資本市場的做空乃至惡意收購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