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城市商圈分化:有的成打卡地,有的說“我很難”

葉含勇 李倩薇 丁非白 高爽 薛天 魏一駿採寫

2020年01月17日09:44  來源:經濟參考報

隆冬時節,記者在年客流量達1億人次的成都春熙商圈看到,夜裡21時,春熙路步行街的網紅小店和特色餐飲店依然排起長隊,24小時火鍋店裡人聲鼎沸﹔在太古裡、IFS(成都國際金融中心)等商場逛完街准備回家的市民在地鐵站排起長隊﹔佔地4000平方米,集合了咖啡、展覽等功能的方所書店仍然圍坐著不少看書的人。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期在成都、杭州、西安、沈陽等地走訪調查發現,一些城市重點商圈以城、文、商、旅融合發展推動業態優化,也有一些商圈在發展上仍面臨電商沖擊、同質化競爭激烈、部分商家經營理念落后、傳統商圈轉型升級難等問題。

核心商圈搶佔流量高地

在經濟下行與消費升級雙重壓力下,以“城”營商,以“文”活商,以“人”興商,已成為部分城市重點商圈深度挖掘消費潛力的突破口,跨界融合、流量經濟、全時消費等消費新趨勢明顯。

在杭州湖濱銀泰in77商場內,記者看到,盡管是非周末時點,多家飯店門口出現等位顧客。在距離該商場500米左右的工聯CC,匯集了無印良品旗艦店、品種繁多的各色餐飲、頗具挑戰的密室逃脫等門店。

這兩家綜合體位於杭州“大湖濱商圈”,該商圈商業體量超60萬平方米,年均人流量5000萬人次,2018年零售額達146億元。2019年“十一”期間,商圈核心區塊“杭州湖濱步行街”累計接待市民及游客141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1.98億元,同比增長9.1%。

在沈陽中街大悅城,記者曾目睹網紅飲品“喜茶”的開業盛況,上百人在店前排起長隊。記者近日再次來到這裡時看到,仍有很多人排隊。陪朋友排隊的張先生說:“在朋友圈看到好多人分享,也想來打個卡。”

仲量聯行西安公司的分析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第三季末,西安零售物業市場供需保持穩定,全市零售物業平均空置率僅3.3%,較上季度降低0.2個百分點。購物中心首層平均租金報每月283.6元/平方米,可比項目租金環比微升0.9%。

成都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成都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29.1億元,同比增長9.7%。成都零售商協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成都遠洋太古裡、IFS兩個商業綜合體營收分別同比增長21.4%、10%。群光、伊勢丹等傳統商場通過調結構和增加體驗式消費場景,近幾年營收仍保持上漲態勢。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多個大城市重點商圈調研發現,當前我國消費正呈現一些新趨勢。

新消費場景不斷呈現,融合消費態勢明顯。走進位於成都遠洋太古裡購物中心的奔馳Mercedes me體驗店,汽車展示、餐飲、啤酒、咖啡、演出等內容集於一體,體驗感十足。該店負責人喻亮說:“開店半年來,這種新型消費方式讓營收超出預期。”

專注細分領域和個性化的商家明顯增多。記者在成都春熙商圈看到,專注電競比賽和周邊產品的電競館、國際及小眾品牌買手店、專業做知名品牌限量版球鞋的鞋店等細分領域商店層出不窮,吸引了很多從“80”后至“00”后的新生代消費群體。

西安賽格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的商場“去百貨化”進程加快,商場更像一個集合體,要對各種消費方式、娛樂方式進行整合,才能吸引流量、增加銷售收入。在2018年的大型商場銷售額排名中,西安賽格國際購物中心銷售額突破70億元,位列全國第五。

“首店效應+流量帶動”,流量經濟方興未艾。首店入駐創造了超越消費者當前認知的商品和服務,不僅滿足了需求,更創造了需求。2019年前三季度,成都新增落戶國際品牌首店371家,超過2018年全年首店數量,首店數量僅次於上海和北京。

成都IFS開業五年多來,已引進超過100個首駐西南或成都地區的品牌,其中喜茶·黑金實驗室(西南區首店)、奈雪的茶禮物店(西南區首店)受到年輕人熱捧,甚至有消費者早起排隊四個小時隻為喝到第一杯喜茶並在社交網絡上“打卡”分享。

線上線下聯動,夜間經濟、全時消費拓展消費市場。沈陽新瑪特天狗店店長李振佳說,新瑪特一直嘗試在線上線下重組購物中的人、貨、場三要素。“線上會員是我們服務的主客戶,他們的連帶消費在店內能佔到九成。”

位於沈陽市奧體商圈的興隆大奧萊正全力打造線上“興隆大院”。顧客成為會員后,不僅可以在線選購商品,還可持電子券到店享受相應折扣,線上下單、線下自提也免去了結賬排隊的煩惱。在多地繁華商圈,這種新零售模式還催生了大量“無人超市”。

在西安的鐘樓商圈、曲江商圈,依托鐘鼓樓及明城牆、曲江池、大唐芙蓉園等著名景點,這兩個商圈成為夜間經濟的焦點,各大商場及時求變,群光廣場引入音樂酒吧、魔方KTV,中大國際MORII街區打造自營酒吧,社區24小時便利店、夜間餐飲業成為人們觀景后休憩消費的重要場所。

“城、文、人”賦能,深度釋放消費潛力。

以“城”營商。據成都市商務局流通產業處處長王永剛介紹,通過在夜消費集聚區開行夜間公交線路,推出地鐵、商場節假日延時服務,成都推動24小時便利店、書店、影院、音樂酒吧等夜間經濟形態蓬勃發展。通過“夜游錦江”等旅游新業態的打造,以流量級商業載體為中心串珠成線,則帶動了更多區域實現產城融合發展。

以“文”活商。沈陽市沈河區商務局副局長雍陽說,沈河區以商旅文融合為突破口,延續老街區建筑風格和文脈特征,研發設計系列文化創意產品,彰顯中街步行街文化之根、商業之源的獨特魅力。在成都,被英國權威旅游雜志《Time Out》評為“全球最酷50城市街區”之一的镋鈀街等特色街巷,融合了文、商、旅、餐飲等業態,吸引了中外消費者駐足。方所、言幾又等“文創+”復合型書店,已成為文化消費新業態的代表。成都方所文化的負責人徐敏告訴記者,成都方所剛開業時,客流量大約佔整個太古裡的20%左右,現在是10%左右。

以“人”興商。負責多個品牌在西安地區經銷的品牌運營專家趙蘭告訴記者,購物中心的消費主體已從“80后”“90后”逐漸向“95后”“00后”轉變,他們的興趣、喜好、價值觀對於購物中心未來走向有重要影響。杭州工聯大廈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雷表示,正是出於對年輕客群消費習慣的精准分析,以及對餐飲、社交、休閑等線下消費體驗的充分尊重,才幫助改造后的工聯CC重獲新生。

一些老商圈“生意很難做”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城市重點商圈的發展目前仍面臨電商沖擊、同質化競爭嚴重、部分商家經營理念落后、傳統商圈轉型升級難等問題,一些商家反映生意難做。

同質化競爭激烈,傳統商圈轉型升級存在困難。一些商圈由於項目飽和、品牌重合等原因,吸引力逐漸下降。在成都“天府廣場—鹽市口”商圈,由於聚集度較高、成本高企,近三年來已有多家老牌百貨商場停業,如在成都已經營14年的摩爾百貨由於連年虧損於2016年初停業。成都南部某區域方圓三公裡范圍內有六家商業綜合體,盡管定位和目標客戶不同,但一些商場的服飾、餐飲品牌不同程度的重合,商場人氣受到影響。該商圈內某商場市場部負責人說,在人們對消費需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商圈內各商業綜合體之間如何找准定位,避免同質化、實現差異化競爭是一大現實挑戰。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璐表示,隨著城市不斷向外發展,位於各環域的眾多區域性商圈崛起,新的商業業態硬件和設計更好,人們逛起來更舒適,這顯著分流了前往市中心傳統商圈消費的顧客數量。而傳統商圈因設施老舊、面積大、調鋪難等原因,轉型升級比較困難。

電商沖擊下,許多實體店運營面臨較大挑戰。徐敏告訴記者,盡管成都方所書店名聲在外,但2019年以來,書店的客流量和客單價有所下降。因圖書市場價格無管控,網絡售書價格較低,導致實體書店甚至部分小型經銷商難以生存,最終電商既搶奪了實體店的銷售份額,也剝奪了部分經銷商生存空間。“由於絕大多數民營書店無自有物業,租金、管理、銷售費用極高,在現金流的壓力下必須跨業態經營,但這種經營具有難度。”徐敏說。

此外,隨著人們的消費模式轉變為移動支付,越來越多的店面嘗試向線上延伸和拓展。“線下情況就是不好,銷售增長乏力,毛利掙得也累,費用還高。”沈陽新瑪特天狗店長李振佳說,“我們對賣場的軟硬件進行升級就是為未來做准備,讓客人在線上去完成,到線下來體驗,但見效還是挺慢的,線上會員有一半左右是沉睡客戶。”

杭州工聯大廈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雷告訴記者,盡管自己感受尚可,但同行普遍反映2019年生意難做,主要還是租金和人力等成本高企,實體店要和電商競爭難度較大。

部分商場經營理念亟待轉變。西安賽格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百貨行業有一個通病,就是喜歡引進高利潤的商品,對那些便宜、時尚、很有市場的好產品並不願意引進。然而,這些高利潤商品對消費者來說往往並不實惠導致很多顧客跑去國外購物。

在生意好的商場,傳統零售購物的佔比越來越少,而餐飲、休閑、親子、健身等業態佔比超過一半。“這說明當前人們對實體商業的需求正向著‘社交化’轉變,既看重購物中心優良的硬件環境,又能在消費中滿足一種社交需求,這就需要商場及時轉變經營理念,適應消費潮流。”劉璐說。

多維度發力激活消費潛力

為充分發掘城市重點商圈消費潛力,以商圈消費帶動城市消費升級,多位行業監管部門人士、專家、從業者建議,從加強整體規劃、優化消費環境和營商環境、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挖掘新生代消費者潛力等方面激活消費潛力。

加強整體規劃和配套,優化消費環境。王永剛建議,統籌商圈整體商業模式,做好整體性規劃和頂層設計,鼓勵、引導商場調整業態,實現差異化經營,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業態體系。此外,商圈內慢行交通系統、公共泊車空間等基礎設施也需要跟上。

雍陽建議,加大企業信用信息的運用。比如,鼓勵企業開展商品質量、服務水平、購物環境等內容的消費體驗評價並公開評價結果,開展“誠信文明經營示范單位(誠信門店)”評選,發布商圈誠信指數。同時,暢通消費者投訴渠道,提高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能力、效率和精准度。

實施“審慎包容”監管,釋放市場主體活力。杭州上城區湖濱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胡麗亞認為,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積極轉型是市場化行為,相關部門不應過多干預。比如成都等地實施的“審慎包容”監管政策,對品牌首店入駐和特色小店提升所涉及的規劃、建設、食品經營等行政審批事項進行會商,開辟“綠色通道”﹔探索實行新產品預歸類、預裁定、預先檢測試點和進口商品檢驗結果採信制度,提升新品通關速度﹔支持屬地政府在重點商街開展擴大店招設置、品牌展示發布等活動管理權限試點。

王永剛等人建議,根據商圈發展需要制定戶外廣告設置分區規劃,適度放寬“外擺位”“跨門經營”,以激發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並促進消費。

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長范柏乃認為,國內消費市場相對低端的供給已基本得到滿足,而對服務性和商品性消費的新需求在供給端還沒有完全得到匹配。他建議,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並滿足新的消費需求,例如從產品向服務、文化、教育等領域拓展。多位商場負責人認為,中國的消費仍處在換擋階段,現在消費者的品位在變、需求在變,消費行為在更新換代。如果能真正尊重消費者,把握其需求,那麼消費的提升空間和未來的發展前景依然很好。

遼寧省社科院副院長梁啟東認為,目前我國的主流消費群體開始向“80”后、“90”后轉變,消費群體更年輕,更有活力,更具消費潛力﹔消費意向也從追求“產品值不值”到“自己認為值不值”轉變﹔消費面也更廣泛,除了傳統的“衣食住行”,越來越多“好玩”的場景被挖掘出來,成為新的消費熱點。他建議,立足新生代消費者的需求,營造更多新型消費場景,深度挖掘這一消費群體的消費潛力。

(責編:邊雪、陳鍵)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