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
人民網南京11月19日電 11月19日,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在江蘇南京開幕。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指出,明年是全面小康圓滿收官年,必須加大鄉村建設投入力度,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他表示,既需要加大各級財政投入力度,也需要各方面力量特別是社會資本的參與支持。
韓長賦重點圍繞“鼓勵社會資本投入 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主題,提出他的看法:
一、社會資本加速下鄉,正在成為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社會資本下鄉不是個新鮮事,改革開放以來,先后有過三次工商企業和資本下鄉的熱潮。上世紀80年代初,很多國營企業通過“星期天工程師”等形式,將人才、技術和資金帶到農村,助推了鄉鎮企業“異軍突起”。90年代,大量社會資本參與農業“產加銷服、貿工農旅”一體化,成為帶動農業產業化市場化的骨干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出現了新一波社會資本進入農業的熱潮,農民工返鄉創業,工商企業入鄉創業,大學生“創客”、農村能人在鄉創業風聲水起、迭代升級,有力促進了鄉村振興,呈現出一些新特點。
一是投資主體更加多元,引領更多先進資源要素向農村聚集。這一輪下鄉的社會資本,既有傳統農業企業,也有房地產、信息、電商等企業跨界投資,相關專業技術、社會服務、金融機構也參與進來。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和退役軍人等返鄉入鄉人員達到850萬,在鄉雙創人員達到3100萬。據初步統計,社會資本下鄉主體超過15萬家,累計投資額超過2萬億元。
二是投資模式更加多樣,有力促進了農民就近就業增收。這些下鄉的社會資本,有的直接投資興辦企業,有的與家庭農場、合作社或農村能人合作,通過訂單農業、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種形式,帶動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還有的由村集體牽頭,吸引社會資本參加,發展餐飲、民宿、旅游,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
三是投資領域更加廣泛,帶動引領農村一二三產業加速融合。近年來,社會資本下鄉的重點領域正由最初的種養業,向產加銷全產業鏈和三產融合轉變,農業投資中二、三產比重明顯上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帶動新產業新業態加快發展,有力推動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四是投資效益更加擴展,推動了鄉村建設和農村改革。社會資本下鄉,不僅搞產業,還投資冷鏈物流設施和公益性服務。既拉動農村人居環境、鄉村基礎設施升級和公共服務改善,又促進了農村金融發展,帶動深化農村承包地、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改革,提升了鄉村治理能力,成為城鄉融合的重要抓手。
二、社會資本下鄉前景廣闊,要搞好扶持服務
社會資本是國民經濟中最活躍的元素,鄉村是投資興業的熱土,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空間廣闊、前景光明。從政策環境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將農村列為全面小康補短板的重要領域,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更加有力,制約城鄉資源要素公平配置的藩籬逐步被打破。從市場容量看,我國有2800多個縣、近4萬個鄉鎮、58萬個行政村,還有5.6億人生活在農村。鄉村振興大幕已經拉開,城鄉差距正逐步縮小,未來如果中國農村都能建設得像歐洲那樣,農民過上城裡人一樣的日子,將孕育多大的投資空間,帶來多少投資機會?從市場需求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城鎮人口已超過農村,營養健康、優質綠色的特色農產品,綠水青山、小橋流水的田園風光,鄉愁濃郁、民風淳朴的農耕文化,日益成為稀缺資源,受到越來越多青睞。近年來農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續高於GDP和城市居民收入,廣袤農村消費市場蘊藏著無限商機。從投資潛力看,農村資源豐富,領域廣闊,社會資本既可以投資鄉村產業發展,又可以參與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高標准農田、農村污水處理等有一定收益的基礎設施建設,還能發展村庄規劃、教育養老、鄉村旅游、電商消費等服務業。從投資條件看,農村交通、通訊、信息等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物流運輸更加便利,加上人工、土地等成本相對較低,發展二三產業的條件越來越好,還有1500萬高素質農民和350萬家新型經營主體,有能力有熱情,與社會資本有效對接、高效承接。這些都為社會資本下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中央對社會資本下鄉一貫持積極鼓勵態度,中辦國辦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和國務院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中,都對引導社會資本下鄉提出了明確要求。這裡我也代表農業農村部門再表個態,我們熱切期盼、熱烈歡迎各類資本、各方英才到農村廣闊天地,在創新創業中大顯身手、大有作為,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將一如既往地搞好支持服務。
三、努力破解社會資本下鄉的瓶頸制約
現在不少地方反映項目不好選、用地不好拿、資金不好籌、人才不好聘,我們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研究出台政策措施,破除這些瓶頸制約。這裡我簡要介紹三方面打算。
一是強化投資引領。我們正在抓緊研究制定鄉村產業重點投資領域和負面清單,引導社會資本重點發展現代種養業、鄉土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鄉村休閑旅游業、鄉村新型服務業和鄉村信息產業。同時,強化規范管理,防止違規佔用耕地從事非農產業,更不能侵害農民權益。
二是研究完善“人地錢”支持政策。針對用地難問題,我們正與自然資源部門研究,設施農業用地辦法即將下發,農村產業融合用地政策也在抓緊完善,總的考慮是進一步放活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盤活閑置宅基地農房、“四荒地”等資源,滿足鄉村產業用地需求。針對融資難問題,推動擴大農村資產抵押范圍,發揮好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作用,加大融資擔保、貸款貼息力度,撬動更多金融資本投入鄉村。針對缺人才問題,研究出台支持“引人育人留人”政策,積極引入各類外來人才,同步培育“田秀才”“土專家”“鄉創客”等鄉土人才。
三是搭建平台強化服務。推動各級政府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為社會資本提供跟蹤式、一站式服務。以現代農業產業園為載體,為社會資本和創新創業主體打造更多培訓、實習和孵化基地。同時,加大優質社會資本項目和優秀鄉村企業家宣傳推介力度,努力營造風清氣正心順的良好氛圍。
四、社會資本下鄉要帶動老鄉,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我們歡迎社會資本下鄉,但老板下鄉,應該是帶動老鄉,不能農業現代化,農民邊緣化。
一要多辦農民“辦不了、辦不好、辦了不合算”的產業,把收益更多留在鄉村。社會資本應主要從事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中間的種養環節要盡量留給農民,並以訂單、品牌和資本為“粘合劑”,帶動廣大農戶更多分享增值收益,成為聯農帶農的“自家人”。
二要多辦鏈條長、農民參與度高、受益面廣的產業,把就業崗位更多留給農民。現在農村沒人氣,重要原因是就業崗位少。社會資本下鄉要引導適合農村的二三產業向縣域和有條件的鎮村布局,推動鄉村產業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為農民創造更多就近就地就業門路。
三要多辦扶貧帶貧、幫農帶農的產業,帶動農村同步發展、農民同步進步。農村的良好資源、優美環境是農民的財富,要讓農民共同享有。社會資本投資鄉村,既要輸血,更要造血。要加大到貧困地區投資興業力度,給農民創造更多發展機會,帶領他們經風雨見世面,不斷提升素質能力。同時,還應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力所能及地反饋鄉裡、造福鄉親。上周我到江西余江調研,當地鄉賢回鄉捐資修建感恩廣場,改造村容村貌。我相信我們的企業家也會有這樣的胸懷,用更多善行善舉,幫助改善農村落后面貌,贏得農民的歡迎和支持。
“鄉村天地廣闊,產業大有作為。”韓長賦呼吁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推進社會資本下鄉,匯聚起鄉村產業振興的磅礡之力,為實現全面小康、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