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炒鞋隻會“炒煳” 價格回歸理性是必然

2019年10月10日08:20  來源:新京報

“炒鞋”跟曾經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油你漲”“蘋什麼”相比,並無本質上的區別,都是抓一個沒有多少實在價值的標的物,跟風玩資金盤。

如果一個年輕人在入手新款球鞋之前先問一句“能理財嗎”?這不是口誤,這是沒打算自己穿,以“炒”為主。

近來,社會上又出現了炒盲盒現象。如果說鞋還能穿,盲盒則類似成人版小浣熊干脆面之梁山一百零八將卡的收集。如果說幼兒集卡是出於朴素的興趣,但成人集卡顯然不是興趣使然,投機之風顯露無遺。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炒鞋在某些“鞋交所”(轉售球鞋的APP)等第三方渠道機構的推波助瀾之下,頗有“專業市場”的樣子。一級市場有聲有色,生產商不停地IPO(新鞋發售),並催生了“打新”市場。二級市場不僅有“買五”“賣五”的報價,還形成了價格K線走勢。

茅台股價過千元用了十余年,但在鞋交所,“一雙鞋破萬跟玩似的”。包括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學生在內,年輕人在該領域的消費已難言理性,“沖沖沖”(含義類似於幣圈的“All in”)響徹耳邊,攀比之風盛行。一些家庭困頓不能給其足夠支撐的學生,可能會以超越自身的承擔能力參與其中,炒鞋市場一旦波動加大、風險來襲,這些人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實際上,“炒鞋”跟曾經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油你漲”“蘋什麼”相比,並無本質上的區別,都是抓一個沒有多少實在價值的標的物,跟風玩資金盤。況且,當前對相關球鞋交易平台並無任何監管舉措,“老鼠倉”遍地,虛構交易、哄抬價格、制假售假等問題極易出現。一旦球鞋交易平台的主營業務超越二手鞋交易,開始提供金融服務,就會面臨重蹈“違法P2P”覆轍的風險。

再者,人就兩隻腳,能穿多少鞋?球鞋屬於普通的民生商品,替代品滿地,這一事實不會因球鞋的材質被添加了多麼高科技、多麼有設計感和時代感的噱頭而改變。公眾對球鞋的關注,遲早會回歸其使用屬性上來。

既然不是真金白銀的剛需品種,“炒鞋”從甚囂塵上到無人問津可能隻需一個夜晚。而那些叫喊著“沖沖沖”的年輕人,很可能成為接最后一棒的“新韭菜”。至於球鞋的生產廠家或經銷商,如果稱其置身事外不知情,會有人信嗎?缺了他們的“助攻”,鞋圈顯然難以成勢,越來越多的五花八門的限量版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但生產廠家或經銷商如果想從人為制造的供需不平衡中獲取不合理的超額利潤,最終結果很可能變成“為他人作嫁衣裳”。

從資本市場的歷史經驗來看,太陽底下無新事。從“蒜你狠”到“蒜你完”,隻不過是旦夕之間的事。游資突擊式的炒鞋、炒盲盒玩法,通常會以眼花繚亂開局、以一地雞毛落幕,價格回歸理性是必然,但炒鞋的不一定都能“活到”監管出手調控之時。最終,只是苦了那些“炒煳了”的年輕人。

□蔣光祥(財經評論人)

(責編:臧運卓(實習生)、陳鍵)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