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從月餅到火鍋再到肉夾饃 “人造肉”是產業革命還是風頭炒作

賈 麗

2019年09月10日08:15  來源:証券日報

中秋節即將到來,五花八門的月餅成為市場的寵兒。然而,今年這一市場卻格外新鮮,“人造肉”將借勢正式登陸中國市場,“人造肉”月餅未面世先火。

實際上,“人造肉”已在市場上打響前奏。今年上半年,一股“人造肉”風潮突然刮向市場,一時間,人造肉概念股受到追捧。而今年五一節后,國內更是涌現出很多初創企業、眾多傳統的肉企和食品企業對“人造肉”產生很大興趣,大家都摩拳擦掌地欲推出自己的“人造肉”產品。“人造肉”漢堡、“人造肉”火腿蓄勢待發。

那麼,“人造肉”究竟有何魔力,惹得眾多企業和創業者蜂擁進入?“人造肉”究竟是概念的炒作一場還是食品界的革新?“人造肉”熱的背后,真實的產業鏈又究竟是什麼樣子?近日,《証券日報》記者對“人造肉”市場及產業鏈進行了調查。

“人造肉”產品陸續來襲

產業仍在草莽階段

在中秋節前夕,“人造肉”月餅將登陸中國市場的消息塵囂甚上,引發熱議。

該消息源於雙塔食品與國內人造肉行業企業珍肉(北京)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一份合作:雙方將在植物蛋白肉項目建立全面、深入的合作關系。

雙塔食品方面表示,近期經過持續合作研究,公司研發出了豌豆蛋白素肉月餅、豌豆蛋白素肉餡料部分產品。

珍肉食品創始人兼CEO呂中茗在接受《証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人造肉’月餅是限量款,主要在線上渠道發行,對標上海鮮肉月餅,肉餡比重大,可以讓消費者進行比較選擇,目前公司已提前接到大量訂單。”

他透露,目前“人造肉”月餅還沒有大規模進商超,公司會謹慎選擇高端消費者進行體驗,整個產業仍在起步階段。

呂中茗還透露:“除了月餅之外,公司后續還將與渠道合作推出‘人造肉’的火鍋和肉夾饃,時間大概會在年底前,對標高級肉。”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人造肉”的相關產業已出現萌芽,但產業化產品落地還需時間,此次部分公司選擇在季節性較強的月餅上實現落地,也是對市場接受度的進一步考察。

雖然“人造肉”未真正面世,但已引起市場關注和資本追捧。

實際上,人造肉的火爆並非沒有前兆。目前,眾多國外肉企都推出了植物肉產品,幾大餐飲集團漢堡王、肯德基等在北美、歐洲都賣出了人造肉漢堡,國外很多快餐企業、餐廳也都推出了各式各樣的植物肉產品。

對於是否會在中國市場引入“人造肉”,肯德基相關人士在接受《証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中國市場成熟,消費者接受度達到理性化,肯德基不排除會在合適時機推出‘人造肉’相關產品。”

“‘人造肉’在國外相當成熟,但目前在我國隻處於導入的階段,目前產業還處於野蠻生長狀態,其在短期內不太可能取代真正肉類。但隨著更多新公司進入,以及技術進一步發展,‘人造肉’對肉類生產鏈的長期或產生巨大影響。”中國品牌研究院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朱丹蓬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

“人造肉”叫法引爭議

行業仍需統一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人造肉”受到追捧,亦引發諸多爭議。

實際上,在很多業內聯盟協會人士、權威專家、相關監管部門人士看來,“人造肉”的叫法並不科學,這種說法早期來自於媒體或者機構的解讀,而后被廣泛應用開來。

在業界,“人造肉”通常被稱為“植物肉”或“植物蛋白肉”。

“人造肉”可細分為三個品種:傳統素肉制品﹔植物肉,以植物組織蛋白(大豆、豌豆)為基礎,從口感上更接近肉﹔細胞肉,以動物肝細胞為起點,通過干細胞分化,讓動物肌肉組織生長,從而獲取肉,是一種肉的新的生長方式。

《証券日報》記者從權威人士處了解到,目前,我國所謂的“人造肉”主要指的是植物肉和細胞肉。植物肉中,原材料比較容易獲取,中國有大豆、豌豆的產業基地,工藝適中、成本可控﹔細胞肉,是一種新型的動物肉提取的技術方向,其可以省去很多動物養殖的中間環節,產出更高效,但目前相對成本較高,短期內難以進入市場,這一現象還更多出現在實驗室,目前是“人造肉”新型的科研方向。

中國植物性食品產業聯盟秘書長薛岩在接受《証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肉制品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產能不足,加工效率效率不高,而市場需求卻異常龐大,植物肉和細胞肉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出現的一種解決方案。”

植物肉的產業鏈包括上游原材料提取,中游深加工、工藝制造,下游以原料方式進行渠道銷售及獨立以“人造肉”銷售等多個環節。

目前,我國在上游原材料領域較有優勢。中國是全球第一大大豆消費大國,原材料成本相對較低,但在“人造肉”生產環節卻面臨一定的技術門檻,這也是目前行業面臨的痛點。如何做出真正像肉的產品,增強中國市場的接受度,是很多進入這一領域的企業正在探討的。

“人造肉”市場熱度上升,也並非偶然。健康、回歸傳統消費理念、環保等因素推動人造肉市場需求增長。有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肉類替代食品規模有望達到64億美元,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40億美元。

據了解,植物肉、細胞肉的應用,可以解決動物飼養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檢驗檢疫安全、激素、抗生素等問題,從而阻止部分可能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同時,規模化養殖生豬等碳排放佔據總量的45%,養殖生豬會帶來嚴重的污染,植物肉則會相對會安全、環保。

“從能效產出比上看,每產生1卡路裡熱量的牛肉需要消耗40卡路裡的熱量,豬肉的能效產出比是25:1,而植物肉是2:1﹔從健康角度看,我們發現,50年前,中國人日均肉制品攝入量為20克,2018年這一數字是255克,然而在這幾十年裡,人類的慢性病快速上升且年輕化,與不健康飲食方式有極大關系。植物肉是對可能存在食品安全問題的肉類的替代品,也可能成為一種革命性產品。”薛岩告訴記者。

他認為:2040年之前,全球植物肉、細胞肉的產業化成本可以降到消費程度,植物肉將有望替代三分之一傳統肉。

在大多數權威人士看來,雖然“人造肉”被是一個新的應用方向,但他們普遍認為“人造肉”的叫法,本身並不成立,表達也不准確,從命名上有待進一步規范。

一位產業協會人士透露,聯盟協會與相關政府部門一直在交流,以明確植物肉的分類和命名,進一步規范這一行業﹔在監管方面,對新食品、新原料的審批進一步完善。

“目前全球對植物肉產業鏈在監管上仍處於完善階段,甚至在規范、立法上存在空缺。同時,行業仍存在核心技術需要進一步突破、產業和企業仍需規模化、成本仍舊高企等問題。中國在這一行業處在前列,有責任去推動這一產業健康發展。未來這一行業將更加清晰規范,原料、流程、加工方式等環節也會更透明化。”薛岩表示。

“人造肉”涌現

資本熱下的理性思考

人造肉今年在中國出現的風潮,受多方因素影響,其中不乏國內肉制品生產效率達到頂點、食品問題凸顯、消費趨勢改變、風口上的IPO催化等。

今年5月2日,有“人造肉第一股”之稱的Beyond Meat正式登陸納斯達克市場。Beyond Meat開盤后價格為46美元,較發行價25美元溢價84%,收盤時上漲至65.75美元,較發行價漲幅為163%,創下了金融危機以來美股IPO的最佳表現。

人造肉在中國資本市場引發熱潮,與Beyond Meat上市的成功有很大關系。“一年前,我們想要在國內找相關專業團隊很難,但今年五一之后市場就涌現出近15家初創企業,它們的創業者大多為海歸,看到了市場在中國的前景。”一位機構人士表示。

據了解,在美國,特別是北美市場,整個植物產業領域的累計投資額超過170億美元,整個投資並購共超出223筆,可以看到植物產品在歐美一級市場投資處於火爆的情況。

“這種趨勢也一定會在中國發生,從我們的接觸來看,目前中國一級市場投資人還是理性謹慎的,更看重品牌、渠道、資源整合能力較強的企業和高管團隊。目前整個產業鏈雖然處於起步階段,但都在高速發展期,從高蛋白植物種植、深加工、解決方案到渠道品牌建立,整個產業出現百花齊放的格局,但還遠遠達不到競爭,市場仍存在巨大空間,但‘人造肉’不會與‘肉’產生競爭,只是給消費者多一個選擇,未來產業和企業都會逐漸規范化、規模化。”呂中茗說。

薛岩認為,資本與企業對“人造肉”要避免一窩蜂,需理性投資。“‘人造肉’的趨勢根本是產業鏈升級、生產效率的提升、消費方式變革。作為投資者,要知道產業鏈在哪些方面正在改變,要了解產業鏈的根本,才能真正進入和了解行業,在投資上更為理性和謹慎。”

(責編:黃玲麗、陳鍵)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