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大灣區帶來創業機會,AI人才培養尚需提升質量

黃盛

2019年06月11日08:42  來源:人民網-人民創投

在今年2月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粵港澳大灣區要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

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等城市區域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就科技創新和人工智能落地應用而言,粵港澳大灣區也同樣迎來全新的資本與技術、產業與研發的機會。

“資本能夠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資本與技術有機結合、進而在產業落地為商業機會,是產業高速發展的最強路徑。創新工場等科技投資機構能為大灣區商業發展引入更多AI技術、解決方案、前沿人才,助力科技創新和全球人工智能應用。”近日,創新工場總裁陶寧稱,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將出現一大批創業機會。

AI產業落地機遇與思考

一直以來,粵港澳大灣區(下稱大灣區)的產業體系相對成熟,AI等科技創新場景豐富,交通、物流、零售、制造、金融等領域的行業經驗充足,人工智能技術研發、落地、商業化的土壤肥沃。根據艾媒咨詢的數據,2018年華南地區獨角獸共計20家,其中廣州5家。准獨角獸33家,其中廣州11家。

與此同時,大灣區高校科研資源優質,發展信息感知和理解、流程自動化相關的人工智能技術人才儲備較足,在金融、制造、零售、物流等領域探索相關技術的場景需求大。

不過,在香港科技大學和創新工場聯合實驗室主任張潼看來,工業界和學術界對AI的看法並不完全一致。工業界更偏實用,學術界思考則更遠。

“AI人才有一個整體梯隊,比如,直接對接到產業的,可能不需要非常強的知識,但需要應用工具做得足夠好﹔還有一些研究研發型AI人才以及算法類人才等。”張潼表示,當下AI人才主要需要在產品直接交付方面,然后再是研發人才。

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執行院長王詠剛也認為,發展人工智能產業需要AI人才梯隊一起做科研、工程、商業的轉化。他坦言,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也就幾十個人,不可能安排完整的人才梯隊,因此需要開放的合作平台,而不是一家企業的事情。

“之前,我們發現AI都是摘了那些比較容易‘摘的果子’,AI把互聯網的大數據、廣告預測、商品推薦全都‘摘掉’了。但這些並不難,因為隻要把AI技術落地就行,比如語音識別、人臉識別、影像等。但接下來,AI的發展就要涉及到其本質——幫助人類的各行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此時單純的AI已經很難單獨承擔這個義務,而是和行業的知識、技能結合,也就是AI科研向AI賦能轉化的一個重要原因。”王詠剛覺得,創新工場在廣州設立創新工場大灣區人工智能研究院,就是依托粵港澳優質的高校科研資源,結合大灣區豐富的行業需求,探索相關技術的落地場景。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將出現一大批創業機會。”陶寧稱,創新工場第三期人民幣基金已經募集完成,基金規模25億,落戶在廣州,主要投資方向是人工智能、大數據、教育、消費升級、B2B 企業服務等。

AI人才培養尚需提升質量

國務院於2017年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將人工智能產業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層面。規劃指出,2020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萬億元。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大灣區AI產業的推進也是如此。

在王詠剛看來,目前我國AI人才數量非常大,但質量有必要提升,特別是目前在技術外圍工作的AI人才較多,真正深入到算法內部的、完成關鍵工作的程序員相對較少。AI人才的培養有兩個重心,即怎麼樣加強核心人才的培養,怎麼加強商業化人才的培養。

“現在的AI的確解決了很多行業問題,但這些問題在相關行業裡並不是重要的價值鏈條環節,而是錦上添花。重要的價值價值鏈條環節,有可能AI現在還解決不了。”王詠剛表示,AI平台要和具體的商業場景相結合才能夠有具體的價值。

他認為,AI任何時候都會有行業裡面的一些泡沫,但是泡沫排除掉之后,實際上AI是一個扎扎實實的技術。要客觀看待AI在整個行業裡的位置,對我們投資來講,通過科技和商業結合的機率、成功的可能性去評估機會,不會根據泡沫的說法或者特別悲觀說法去評估機會。

陶寧也表示,創新工場偏好投資技術驅動型公司,創新工場人工智能研究院以AI賦能為使命,從前沿技術研發、AI技術的商業轉化、AI人才培養、賦能真實商業場景四個方面努力。

(責編:黃玲麗、陳鍵)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