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康美藥業承認300億“不翼而飛”后償債壓力大

王敏杰

2019年06月06日08:40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康美藥業表示,截至2018年底,公司債務規模報表余額達375.9億元,其中,短期債務合計超過180億元。

  在300億隨著一紙公告“不翼而飛”后,康美藥業(ST康美,600518.SH)一時間成為了醫藥界乃至投資界的關注焦點,上交所的問詢亦隨之而來。4日深夜,這家公司發布了上交所關於其2018年年度報告問詢函的回復公告。

  在這則長達82頁、逾4萬字的公告中,康美藥業表示,截至2018年底,公司債務規模報表余額達375.9億元,其中,短期債務合計超過180億元。“鑒於公司未來戰略布局系立足於長遠的發展目標,而目前的債務結構中短期債務佔比為48.75%,出現‘短債長投’的現象,造成公司短期流動性壓力較大”。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6月5日,康美藥業開盤即跌停。自4月29日公布會計差錯至今,康美藥業已經經歷近20個跌停,市值縮水近350億元。

  承認償債壓力大

  上交所於5月12日下發的關於康美藥業2018年年報的事后審核問詢函指出,前期,上交所已對康美藥業會計差錯更正、審計保留意見、內控審計否定意見、非經營性資金往來等事項發出監管工作函和問詢函,就涉及調整的貨幣資金、其他應收款、存貨、在建工程等項目進行問詢。現對康美藥業調整后的2018年年度報告進行事后審核,在前期函件問題的基礎上,對年報相關事項補充問詢。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這份問詢函涉及三大板塊近30個問題,包括補充披露各板塊毛利率上年數調整的具體情況及原因、分析藥品貿易、醫療器械、保健食品毛利率較上年調整后毛利率變化較大的具體原因等,其中債務部分格外受關注。

  康美藥業此前的年報顯示,2018年,其資產負債率62%,短期借款115.77億元,其他流動負債67.5億元,長期借款6.9億元,應付債券167.73億元,債務規模合計357.9億元,佔總資產的48%,而貨幣資金僅為18.39億元,調整金額重大。同時,公司本期利息費用18.38億元,是淨利潤的164%。為此,上交所要求其分年度列示近五年的舉債情況,以及說明債務規模與業績增長的匹配性等。

  康美藥業表示,公司實施中醫藥全產業鏈戰略布局,為滿足公司中藥飲片生產及中藥材資源貿易的需求和未來發展空間,公司對相關品種的中藥材進行了戰略儲備。為此,公司通過不同渠道儲備資金,公司債務規模也不斷上升。

  “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司貨幣資金余額10.48億元,公司短期流動性緊張,償債壓力較大。一年內(截至2019年12月31日)到期的債務183.27億元,其中銀行貸款115.77億元,債務融資工具67.5億元(已按期兌付60億元)。”康美藥業表示,公司將採取包括加快處置非主業業務,盤活資產,以及加強資金和應收賬款管理,加速各地中藥城商鋪及住宅、中藥材存貨銷售速度,回籠資金。

  政策影響藥品板塊

  根據康美藥業的說法,其是目前國內中醫藥產業領域業務鏈條較完整、醫療健康資源較豐富、整合能力較強的企業之一,已形成較完整的大健康產業版圖布局和產業體系的基本構建。

  2018年年報顯示,康美藥業主營業務各板塊毛利率變動較大,且上年數發生重大調整。例如,中藥材貿易毛利率7.97%,同比減少5.96個百分點,而2017年年報披露的未調整的毛利率為24.47%;自制藥品毛利率40.51%,同比減少0.73個百分點,而2017年年報披露的未調整的毛利率為27.19%;藥品貿易毛利率31.94%,同比減少12.69個百分點,而2017年年報披露的未調整的毛利率為29.58%。

  對此,康美藥業在回復函中表示,2017年業務各板塊毛利率調整的主要原因,系因公司治理、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公司使用不實單據和業務憑証多計收入成本,未能反映公司實際財務狀況,導致前期會計差錯更正。

  康美藥業表示,2018年度公司藥品貿易板塊毛利率下降幅度較大,主要系醫藥行業政策影響。據稱,2018年國內公立醫院正在經歷醫保控費、取消藥品加成、控制藥佔比、帶量採購等改革,加上“兩票制”政策全面實施,醫藥流通行業整體都出現毛利率下降的情況,同行業可比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從2017年的24.63%下降至2018年的23.44%。

  據稱,隨著“兩票制”的全面實施,公司藥品貿易中針對高毛利品種的代理業務逐步減少,部分代理品種的收入結構發生調整,從代理銷售模式逐漸變成招標配送模式。代理銷售模式是指公司從藥品廠家採購藥品,並通過市場推廣、招投標等,將藥品銷售和配送至醫院、醫藥商業公司,招標配送模式是指藥品廠家負責藥品市場推廣、招投標等,公司從藥品廠家採購藥品,將其配送至醫院,招標配送模式相對代理銷售模式業務毛利率低。

  對於醫療器械板塊毛利率下降幅度較大,公司則稱,主要原因系公司醫療器械業務的快速拓展,公司在2018年通過渠道整合、收購銷售公司,銷售模式發生較大變化,其中配送業務收入比重大幅增加,代理業務收入比重有所下降。

  康美藥業還強調,公司醫療器械板塊毛利率處於行業正常水平區間,不存在較大差異。“2018年,公司醫療器械板塊毛利率較2017年下降9.91個百分點,2018年同行業上市公司的醫療器械毛利率較2017年下降1.35個百分點,因此,2018年公司醫療器械毛利率的變動趨勢與同行業上市公司基本保持一致,但降幅大於同行業。”

  重大虛假還在調查中

  4月底,在公布2018年業績報告的同時,康美藥業發布了另一份公告,宣布2018年12月28日,公司收到中國証監會的《調查通知書》,被立案調查。公司對此進行自查以及必要的核查,2018年之前,康美藥業的營業收入,營業成本,費用及款項收付方面存在賬實不符的情況。

  據稱,由於公司採購付款、工程款支付以及確認業務款項時的會計處理存在錯誤,造成公司應收賬款少計6.41億元,存貨少計195.46億元,在建工程少計6.32億元;由於公司核算賬戶資金時存在錯誤,造成貨幣資金多計299.44億元。

  近300億貨幣資金的“消失”立即引來上交所關注。4月30日,康美藥業表示收到上交所上市公司監管一部下發的《上海証券交易所關於對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前期會計差錯更正等有關事項的監管工作函》,被要求就認真核查會計差錯更正所涉及的具體事項等四大內容作出回復。

  今年5月17日,中國証監會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已初步查明康美藥業披露的2016至2018年財務報告存在重大虛假,涉嫌違反《証券法》第63條等相關規定。一是使用虛假銀行單據虛增存款,二是通過偽造業務憑証進行收入造假,三是部分資金轉入關聯方賬戶買賣本公司股票。當前,中國証監會的調查尚在進行中。

  在5月底的回復公告中,康美藥業坦言,經公司自查,因公司治理、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公司存在使用不實單據和業務憑証造成貨幣資金及收入成本等項目核算未如實反映款項收付的情況,導致未能真實反映公司的貨幣資金。

  一名証券律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此前証監會通報康美藥業案調查進展,基本坐實康美藥業財務造假,預計正式處罰結果可能在幾周或幾個月后公布。一旦証監會對康美藥業作出正式處罰決定,根據最高法院証券虛假陳述司法解釋,符合條件的受損投資者可以依法起訴康美藥業及相關責任人員索賠損失。

(責編:韓穎、張晨)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