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4月1日起,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將正式被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被完全納入后,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債券將成為繼美元、歐元、日元之后的第四大計價貨幣債券。
彭博中國總裁李冰表示:“中國債券能夠加入國際債券指數,會促進全球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同時這是中國金融市場開放被國際認同的裡程碑式的事件。”
分20個月納入
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是國際主流債券指數之一,創建於1973年。彭博公司也是國際金融市場影響力較大的三大債券指數供應商之一,另外兩家是富時羅素公司和摩根大通銀行。
公開數據顯示,來自全球至少5萬億美元以上的資產在跟蹤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若加上私募等其他機構估計有8萬億-9萬億美元。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了解,這次納入指數的債券為中國國債和三家政策性銀行債券,代碼分別為:國債(CGB)、國開債(SDBC)、農發行債券(ADBCH)以及進出口銀行債券(EXIMCH)。納入的債券需要符合以下標准:發行規模不低於50億元﹔久期不少於1年﹔固定收益﹔在銀行間市場挂牌上市。
彭博全球指數業務負責人Steve Berkley在近期的媒體見面會上介紹稱,4月開始及之后每個月對應債券市值的5%將被納入指數,20個月內完成。每個月納入規模或因發行規模變化而有所變化,如果當月中國國債或政策性金融債發行規模大,則中國債券所佔比例也會增加。
根據截至1月31日的數據,將有364隻、約3.3萬億美元市值的中國債券被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完全納入后將在該指數約51萬億美元的總市值中佔比6.06%。初步估算,預計將有1000億美元流入中國債券市場。
外國投資者涌入
事實上,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很多全球投資者都在積極進入中國債券市場。
彭博中國總裁李冰表示,自2019年1月正式宣布會在4月份開始准時將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加入指數,從市場交易量可以看到,境外機構參與中國債券市場的活躍度顯著提升。
債券通交易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境外機構通過債券通日均交易量為64.8億,較去年全年35.8億元的日均交易量顯著提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境外機構對政策性銀行債的配置比例加大,李冰認為這是一種非常健康的發展。“這是境外投資機構更進一步試水中國境內債市的一個有力証明”。
根據彭博“中國:探索新絲綢之路”投資者會議上調查180余位受訪者得出的結果,2019年將購買中國境內債券的受訪者高達64.4%,隻有8.5%受訪者表示今年將減持中國境內債券。
李冰在媒體見面會上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追蹤指數的外國投資者有兩種類型:一類是被動投資者,一類是主動投資者。目前趨勢是被動投資者越來越多,其根據指數中各債券的比重來投資。
待完善之處
根據前述彭博投資者會議上的調查,目前中國債市流動性不足、評級體系未能與全球接軌、缺乏對沖工具、信用風險等是境外投資者入場的顧慮。
流動性方面,李冰認為隨著指數納入,未來發展的空間很大。“其中最重大的意義之一,是可以撬動國內債市做市機制的正式啟動和運營。”李冰表示,目前“債券通”平台上有34家指定做市商,中國債券加入指數后,大量境外投資者入場,會促使這些做市商去報雙邊價,把買賣報價拉近。隨著大型商業銀行轉型變成做市商的角色越來越活躍,未來銀行持有到期的比例一定會越來越少,國債、政金債的流動性也將隨之解放。
評級方面,中國人民銀行已經批准美國標普全球公司進入中國信用評級市場。李冰認為應有規律、有秩序地改變評級,國際機構進場也要循序漸進。
衍生品方面,李冰表示,衍生品在風險對沖上非常重要,“如何正確對沖風險、規避風險,是更技術性、更有挑戰的一步”。
Steve Berkley表示,下一步可能會優先考慮將中國的公司類信用債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當前沒有納入信用債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流動性﹔二是境外投資者對目前中國的公司類信用債的評級認可度不高。國際投資者更信賴國際三大評級機構,即標普、穆迪、惠譽的評級。目前已有國際評級機構獲准進入中國信用評級市場獨立開展業務,隨著他們逐漸進入中國市場,將會使信用債納入指數的進度加快”。
除了公司類信用債,Steve Berkley還表示,未來也會適時考慮將地方政府債和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証券(MBS)納入指數,但這還需要時間。“中國債券市場的變化非常快,4月1日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只是其中的一步,相信納入指數一年后市場會有很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