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流浪地球》大賣46億,國內特效公司依然不賺錢

滕朝

2019年03月11日08:49  來源:新京報


《流浪地球》的特效水平被很多人認為達到甚至超越了國際平均水准。


MoreVFX負責制作的部分電影特效。

  今年春節檔上映的硬核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成為今年第一部爆款,票房一路高歌猛進,至截稿前,上映34天票房累計46億,佔據國內電影史票房亞軍位置。不過,引發觀眾熱議的還是電影中呈現出的逼真特效技術,而這些令人震撼的特效基本都是出自國內團隊之手。並且,今年被稱為“中國科幻元年”,還將陸續有《拓星者》《上海堡壘》《明日戰記》等多部國產科幻電影與觀眾見面,其中包括《流浪地球》在內,多部影片的科幻特效都是由國產電影特效公司主導完成,這也從硬件上被視為中國科幻崛起的標志。

  《流浪地球》算是目前國內科幻電影特效的頂尖水平,也有不少觀眾和影評人從直觀感受上認為,《流浪地球》的特效水准已經達到甚至超越了國際平均的特效水准,當記者向國內特效第一線的專業人士詢問時,如果把它放在好萊塢科幻片坐標系中去比較,處於什麼水准?丁燕來回答“跟美國最少差8-10年”,徐建認為“能到他們15年前的水平”。

  到底中國本土的科幻特效水平達到了什麼高度?在制作科幻片時,國內電影特效團隊遇到了哪些技術難題?相比世界頂尖水平的好萊塢特效,國內電影特效還有哪些差距?國內電影特效公司生存現狀如何?帶著這些疑問,新京報記者採訪了參與《流浪地球》特效制作的4家公司:MoreVFX、橙視覺、PIXOMONDO北京、Blaad Studios(兆影視效),以及數字王國北京公司,解析國內特效公司生存、發展以及未來。

  科幻片制作

  科幻和玄幻 制作上沒太大差別,只是設計方向不同

  中國特效公司MoreVFX之前也曾為《西游記女兒國》這樣的玄幻電影做過特效,與《流浪地球》這種硬核科幻相比,MoreVFX創始人兼CEO徐建覺得在制作上沒有太多不同,雖然在類型上細分為玄幻和科幻類型,但電影中使用更多的是硬表面環境類的技術,所做的內容其實是一樣的。只是說《西游記女兒國》中呈現的是古代的房子和山,《流浪地球》中是未來感的建筑,只是設計不同。如果有差別的話,《西游記女兒國》裡會有一些法術等虛的東西,《流浪地球》裡就很少,但有些地方可能也相同,比如發動機噴出來的火,還有一些煙雲也是在大量玄幻片中用到的。之所以《流浪地球》看起來比較真實,是因為主題和類型所致,而並不是技術的特殊性導致。

  橙視覺創始人丁燕來也表示,最早開始制作《流浪地球》時,不會去分類,沒想這是一部奇幻還是硬科幻類型的片子,更多的是根據故事去設計它的元素要怎麼表現,在制作上沒有太大區別。

  技術難題 需求量過大,流程尚待優化

  《流浪地球》一共有2003個特效鏡頭,是由主要的幾家特效公司分工合作完成的。徐建的MoreVFX公司負責了800多個鏡頭,他面對的最大難題就是“量”,“它的資產量和渲染量都特別大”,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公司內部開發了一些數據流的傳導,讓數據流更快地在各部門之間傳輸。丁燕來的橙視覺公司負責了影片700多個特效鏡頭,他和徐建面臨同樣的問題,鏡頭中有很多大場景,裡面的細節內容和各個層面數結算量都很大,最開始渲染的時候一幀要花20小時,“從來沒有這麼長時間的渲染量”,因為這些鏡頭基本不是實拍,屬於純CG,相當於純渲染。后來,丁燕來和團隊慢慢對制作流程進行優化,將時間縮短為7小時,這個時間對丁燕來來說算正常一點了,“但是也偏重,只是說現在可以接受。”

  Blaad Studios制作了《流浪地球》中300多個特效鏡頭,主要是關於空間站內部的大部分鏡頭,以及空間站宇宙外景,空間站合成和空間站內部結構延伸等。初期空間站資產的數據容量約為10GB,為了解決大容量的空間站數據的問題,他們轉換成以USD形式的流程來進行制作。這是皮克斯公司的一個數據流程管理方式,跟原來不一樣的數據構造系統。PIXOMONDO北京參與制作了216個鏡頭,60%以上為A級鏡頭,其中有超過50個全CG鏡頭。每一個鏡頭都包括暴風雪的粒子模擬計算,和冰封城市的崩塌破壞特效。公司專門為這部電影設計了一套工作流程和場景管理系統,便於藝術家在制作如此巨大的CG環境時能更快、更高效地工作。

  新領域探索

  數字王國在特效領域的核心技術是VR領域,也就是虛擬人,這個最初由卡梅隆創立的公司,幾經輾轉,被香港公司收購,謀求轉型便開始押注VR領域。2017年,數字王國做了一個《今日君再來:虛擬人鄧麗君音樂奇幻SHOW》,讓逝去的鄧麗君在舞台上“復活”獻唱。據數字王國視效總監、副總裁周逸夫表示,這種虛擬拍攝經常被用在電影特效中,像天空中出現的飛行的人,或者墜樓、墜崖的人,其實都是全CG的角色,“通常我們會把演員和他的服裝用三維掃描的方式掃描下來,獲取他的素材,然后再三維重建這個角色。”數字王國北京公司接到的第一個項目就是給《邪不壓正》做特效鏡頭,主要負責老北京城的重建。

  與好萊塢的差距 工業化流程

  視覺開發和制作管理是重點

  在丁燕來看來,一個戲的成功與失敗並不能都歸結於一個部門。雖然說《流浪地球》成功了,也並不在於特效做得多好,還包括故事、演員表演、美術、場景、燈光等一系列都OK了,這戲才能OK。如果說在任何一個部門掉鏈子,就不能說是一個好的作品。有時候不是說特效與好萊塢差多少,而是整體科幻片類型跟美國有差距。特效是跟現場所有部門相輔相成,不是一個單獨的部門,一定是一個緊密配合的關系。

  PIXOMONDO北京公司的負責人也告訴新京報記者,談特效,就必須要談電影以及電影工業所處的整體環境。特效雖然是大規模依賴於技術、研發和流程的電影工業中的一環,但不是獨立存在的,對各個部門的依賴性極高。而每當提起特效,都會談到技術。但實際上,往往不被提及的,卻是視效的視覺開發環節,以及視效制作管理環節。而這兩塊內容,是可以把國內視效整體推上一個階梯的重要因素。

  經驗積累

  缺乏內部積累,亟須扶植

  目前國內上映的科幻大片《阿麗塔》的特效由好萊塢維塔工作室制作,主角“阿麗塔”是數字人,國內的商業軟件根本做不到,徐建說,這種特效都是內部開發和經驗積累的結果。國內特效公司的經驗都是靠制作商業片積累起來的,根本沒有這種科幻類型的制作積累。如果沒有快速催生方式,無法形成一個完善的成長。國內電影特效公司要想做成《阿麗塔》這樣,必然要跨過那十幾年的路。隻有市場上有這麼多類型的片子才能有機會去嘗試。徐建也是在做過《悟空傳》《西游記女兒國》等片子之后,積累了做硬表面環境特效的經驗,才有了《流浪地球》今天的樣子。徐建也呼吁,國家能不能給國內特效公司一些扶植,讓他們除了在商業邏輯之外,能有計劃地去積累一下,那樣的話與好萊塢的差距可能從十幾年一下就縮短到5年。

  技術人才

  年紀太輕,人力成本卻很高

  徐建之前在美國待了一段時間,他發現美國各家特效公司裡大部分都是干了十幾二十幾年的藝術家在生產一線上,而國內特效公司生產一線的主力基本都是一些干了三五年的,有80%的特效公司主要成員可能都是從業一兩年的。從經驗、效率、藝術創造都完全沒有可比性,並且國內的人力成本已經基本接近加拿大公司,“遠打我們經驗不如歐美,近攻我們價格干不過印度和東南亞。”

  生物特效

  拒絕寧浩,中國團隊做不來

  《瘋狂的外星人》最初立項時,寧浩曾拉著徐建進來。徐建說:“大哥,我做不了,趕緊找美國人。”像這種涉及大量生物特效的科幻片,目前國內還做不了。2018年年底,寧浩快堅持不住了,就把徐建拉到美國工作了一段時間。丁燕來也坦言,生物特效在世界上算比較頂尖的技術了,中國團隊也不是不能做,但做出來的標准如何就要另說了。在做《流浪地球》之前大家也覺得是一個難點,因為沒有嘗試過。

  剛剛殺青的奇幻大片《刺殺小說家》的特效就由徐建的MoreVFX負責,這部電影呈現了一個異世界,需要把許多奇幻世界中的腦洞變成現實,電影中的難點之一是涉及許多復雜的生物特效。用徐建的話來說就是“摸著石頭過河,一步步積累”,之前徐建也做過一些生物上的特效,只是沒有出現過這麼復雜,精度要求這麼高的,“現在生物的每一塊肌肉怎麼抖動、滑動及拉伸都要能看得到,所以這是一個更高標准的東西。”

  生存現狀

  行業地位 變數太大,特效公司容易背鍋

  在徐建看來,目前國內特效公司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電影行業變數太大。99%的特效公司是按照工作量所產生的“人/天”做預算報價,最后在甲方那裡呈現的是工作量。開始時人員、周期都計劃得好好的,但電影是個藝術創作的過程,再嚴謹的流程也無法完全避免“變”,演員檔期的變化、美術置景方案的變化、導演拍攝方案的變化、剪輯延期的變化……太多的變數導致特效制片計劃被打亂,人力成本上升。但在甲方看來,總的工作量並沒有太大的增減。

  如果后期特效部門對標電影美術組,就會發現,兩者的部門配置和作用其實極其相似,都是為電影的視覺系統服務。但沒聽說過哪個美術指導干完一部電影說賠了錢的,頂多就是勞務價格低。因為美術組的所有人是劇組買單的,相當於承制方直接對到個人買單。不管拍攝時發生什麼變化,劇組都按月發勞務。但是特效部門是作為賬款最尾部最后結賬的。2018年年初,徐建發了一條朋友圈:“我們去年因為大佬們的各種延期已經完美錯過了‘唐探、邪不壓正……’,以及造成內部大量人員空當閑置,所以要宣布我們今年開始會堅決執行‘不給定金不給留檔期,先到先得,合同上各階段到期不開工,定金不退、價格時間另聊’的制度。望諸位大佬海涵,情誼都在,但我也不能背著破產的鍋維系咱這情誼不是?反正都是死,不如死得舒服些。”

  之后,他建議同行都按“人數(含級別)/月”來報價,提前兩個月收錢,錢不到賬就趕緊去干別的活,像劇組給美術部門的人發工資一樣付賬。當然,這就要求首先劇組得有看得明白工作量的制片人,視效公司都誠實守信,同時具備強大的制片系統和人力資源管理及調度系統。

  生存成本 基本不賺錢,隻能勉強活著

  “目前來說隻能活著”,聊及國內特效公司的生存現狀,橙視覺創始人丁燕來如此直言。因為電影特效行業在國內沒有多少年頭,之前大家都只是用電腦來擦威亞,修修補補,也是近五六年制片人、導演才對特效重視起來,丁燕來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但目前隻能支撐著活下去。他認為特效屬於藝術創作范疇,不屬於工業生產。如果是工業生產,就能很好地算出產量、投入、利潤。但是藝術創作范疇,很難去用數字、產能和產量這種概念去衡量。雖然他們在特效制作中有一部分主導地位,但其實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導演或制片人。對於特效公司來說,它的成本非常高,但是劇組的預算又沒那麼多,這就需要做出妥協。

  《流浪地球》沒有請大流量演員,最大牌的演員是吳京,還是零片酬出演。電影的成本幾乎都用在制作上。丁燕來覺得,沒有把錢花在流量明星身上,而是重視制作,對行業來說是一件好事。但這種體量的制作,成本還是有點吃緊,“這幾家特效公司應該都不掙錢,都是比較緊張的狀態,不賠錢就是好事了。”雖然現在還沒有最終結賬,但丁燕來估摸著基本不賺錢,還有可能賠錢。因為電影制作周期太長,細節太多,橙視覺公司從2018年3月份一直做到2019年1月份,制作周期長達10個月,價格看著還可以,但投入的資源太多。“也是賺口碑吧,為了中國電影的一種情懷,其實做這行很多人有一個通性,不一定是為了掙錢,可能是通過這種制作以及對技術的追求實現一種自我滿足。”丁燕來的說法與喬治·盧卡斯形容《星球大戰》工作人員的那句話不謀而合:“如果你給他們足夠的啤酒和比薩,他們什麼都能做!”

  徐建的MoreVFX除了北京的公司外,還在成都成立了分公司。之所以選擇在成都開設分舵,除了政策上的限制外,徐建還考慮到北京的生活成本太高了,限制了很多員工生活的穩定性。“比如說在這工作七八年之后,一定是公司裡中層管理人員了,雖然說掙的錢也不少,但要在北京買房結婚生孩子,還不能夠支付這麼大的開銷。孩子不是北京戶口上學就是很大的難題,買個房子基本隻能買在燕郊,每天來回四個小時,生活成本太大了。”

(責編:韓穎、張晨)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