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聯資本總裁陳浩
(攝影:每日經濟新聞韓陽)
縱觀國內創投行業的發展歷史,2001年成立的君聯資本應該佔有一席之地。作為聯想旗下最早設立的專業風險投資機構、聯想控股在私募股權投資領域的“三駕馬車”之一,君聯資本目前管理的資金規模超過400億元、投資近400家企業,無論規模還是增速都位列行業前茅。2018年,在市場普遍反饋“退出難”的背景下,君聯資本的被投企業共有13家登陸A股、港交所、納斯達克等不同的境內外資本市場,此外還有1家投資企業已過會,交出了一張漂亮的答卷。
作為君聯資本的總裁,陳浩對於整個創投行業和君聯資本自身的發展都有著深刻的洞察和清晰的認識。面對2018年所謂的“資本寒冬”,作為頭部機構的君聯資本感受其實並不那麼明顯,但陳浩對於行業所面臨的現狀以及亟待解決的問題都做了深入思考,並且在多個公開場合建言獻策,這是一個從業多年的投資老兵責任感最好的體現。在他和團隊的規劃和管理之下,君聯資本近年迎來了快速發展,單支基金平均規模都在5億美元的水平。伴隨管理資金量的增多,投資速度也明顯快於早期,投出了大量優質項目。
在用一個關鍵詞來總結自己的投資生涯時,陳浩毫不猶豫說出了君聯資本的投資方法論:“事為先,人為重。”這是他和團隊多年來與一線創業者深度交流后得出的最真實感想。在他看來,隻有與優秀的創業者更好地合作、幫助其更好地成長,資本才能獲得更大的回報。
中國特色的創投發展道路
在君聯資本會議室的牆上挂著一幅精心裝裱的字,“富而有道”,落款柳傳志。透過會議室的窗戶看出去,對面大廈上“聯想控股”幾個大字赫然可見。
18年前,當聯想開始拓展多元化業務時,柳傳志抽調了一支二十多人的隊伍“殺”入風險投資領域,創辦了君聯資本的前身聯想投資,陳浩就是其中的三位核心成員之一。君聯資本的第一期基金來自聯想控股的3500萬美元出資,希望“用資金與管理幫助和促進中國創業企業的成長”。2012年,聯想投資正式更名為君聯資本。
可以說,君聯資本的發展歷程,就是整個創投行業的縮影,陳浩本人也見証了這段蕩氣回腸的歷史。正如他所說,90年代末創投開始在國內發軔,並以相當蓬勃的趨勢實現了快速擴張,“綜觀全球,除了美國,也就隻有中國創投行業實現了這樣的發展”。
根據中國証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最新數據,截至2018年底,在協會登記備案的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共有14683家,私募股權投資基金27176隻、基金規模7.71萬億元,創業投資基金6508隻、基金規模0.89萬億元。從發展速度和規模上來看,毋庸置疑相當可觀。陳浩評價,這是大的環境所致,也是行業本身大家努力所帶來的結果,“最重要的一點我覺得是支持了中國創新,是中國創新創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
在他看來,中國創投行業不僅在數量和規模上取得了很大進展,還探索和形成了中國特色的發展模式、道路。第一類頗具中國特色的機構,是既具有產業背景、又獨立運行的基金管理公司。以君聯資本為例,其出身聯想、自帶產業基因,是獨立的風險投資管理公司,既有大量外部LP、自身管理了若干基金,這種案例在國外並不多見。第二類機構是政府背景的投資機構,它們管理著規模龐大的資金,不僅投資回報良好,還對地方產業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帶動作用。第三類機構則多採取以明星投資人為核心的投資機構。
“這些不同類型的機構組合起來,形成了極具中國特色、豐富多彩的投資發展道路。君聯資本也很榮幸在這其中扮演了一個角色。”回顧創投20年的發展歷史,陳浩不無感慨地表示。
水漲船高的項目評價標准
雖然創投機構數量繁多,2018年也有不少機構高呼“募資難”問題,但在陳浩看來,這反而更能說明行業需要正常的優勝劣汰。“將來資金應該會越來越多地集中於頭部的這些機構、基金,隻有這樣才能讓這個行業實現健康、持續發展。也使得行業裡面的GP,包括我們在內,在專業化、獨特性等方面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
據了解,君聯資本成立之初的投資主要圍繞IT行業來進行。但在2006年之后,該機構不斷拓展自己的投資版圖,最近幾年開始突出團隊專業化,成立了TMT、先進制造、醫療健康、文化體育以及消費服務等垂直領域的投資團隊,沿著陳浩所說的“專業化”“特色化”等方向深耕。而在對於創業企業、創業者和具體項目的評判標准上,也發生著相當顯著的變化。
陳浩用了一個詞來形容這些變化的趨勢,“水漲船高”,並從三個維度進行了解釋。
首先是技術標准的提升。20年前的創業者往往都是從海外將先進的技術帶回國,而這些技術相對比較零散、分散,與實際的產業結合度還不夠,也缺乏新的商業機會。相比之下,今天的很多創業者都是直接加入中國本土的創新創業公司,參與研發和應用,與產業的結合無疑更為緊密。
第二是商業標准的變化。陳浩表示,這一維度更多地是在判斷一家企業的市場潛力、規模,以及可能產生的收入、利潤、行業競爭力等,而這些都會成為機構衡量是否投資該項目時的重要參考標准。以君聯資本早年投資的卓越網為例,其正式運營第一年的營收不過幾百萬元。而到了今天,電子商務面臨的是一個萬億級市場,市場潛力驚人,機會當然也相對更多。
第三是管理性維度。也就是說,投資者在判斷企業人、財、物、供應鏈管理,公司、團隊、文化等方面的標准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陳浩坦言,當前的創業環境,包括創業者的素質與此前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語,因此“我們對這些企業管理方面的要求肯定也在提高,這個尺子是要提升的”。
“事為先,人為重”的投資方法論
“事為先,人為重”是君聯資本的投資方法論,同時也是這家老牌機構在選擇投資標的時圍繞的核心。
如果要說這一理念的來源,還要追溯到君聯投資的第一個項目——科大訊飛。從投資這家公司到最后成功退出,君聯資本一共堅守了將近13年時間,也成就了行業的一段佳話。陳浩回憶,當初投資科大訊飛時,這家公司還只是一個完全以研發為主、隻有幾十個人的團隊,估值不到2億元,如今已經成長為員工幾千人、收入數十億元、公司市值600億元的上市企業了。在科大訊飛18年的發展歷程中,也曾遭遇不止一個“至暗時刻”,例如起步初期就在市場上遇冷,業績下滑、虧損嚴重。作為投資人的君聯資本在這個過程中從商業模式、戰略策略、資源對接等多個方面給出了力度足夠大的支持,幫助創始人和企業恢復自身造血能力,逐漸走出困境並形成良性循環。
這很好地體現了君聯資本投資的理念。正如陳浩所說,要把服務最后的落腳點盡可能凝聚到“人”上面。“有點像古人所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不是簡單地給創業者一個資源和一項立竿見影的幫助,而是教會管理層方法、提高其處理問題的能力,從而幫助企業突破自己的瓶頸。這是我們在增值服務當中研究的最多,也是最關注的一點。”
但另一方面,陳浩也奉行“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宗旨。對於企業的增值服務堅持“價值認同,相互信任、平等對話”的基本原則,同時注重方法論和技能的傳遞,不越俎代庖。在他看來,重點是在三個方面對創新企業提供增值服務,分別是戰略決策、人才引進和團隊建設、公司發展的關鍵資源引入等等。
除此之外,陳浩還提出,在風險投資,特別是早期,對一些技術創新型企業要爭取重點幫助。“高科技企業在發展初期一般要面對三道難關,分別是技術關、市場關、管理關。有價值的風險投資機構更能夠在市場關與管理關為企業帶來積極的幫助。”(每日經濟新聞: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