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重組方案通過,TCL集團未來業績靠誰?

陳維城

2019年01月08日08:42  來源:新京報

  李東生多次發聲對重組方案解釋說明﹔股東會前李東生等提議分紅,小米“火線”入股助攻

  1月6日晚,TCL集團發布公告,宣布小米集團戰略入股TCL集團。公告顯示,小米集團1月4日通過深交所在二級市場購入6516.88萬股TCL集團股票,佔公司總股本的0.48%。

  這或許是TCL集團董事長、TCL控股董事長李東生的朋友圈為1月7日TCL集團重組方案順利通過股東會的助力。

  2018年12月7日,TCL集團發布了重組公告,擬以47.6億元的價格打包出售包括TCL實業100%股權等在內的8家公司股權給TCL控股。重組方案拋出,外界聚焦交易對價、品牌使用費、重組后的關聯交易等問題,李東生也多次發聲,對重組進行解釋說明。

  1月7日晚,TCL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臨時股東大會審議了TCL集團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相關議案,重組方案等議案獲股東大會通過。

  李東生多次召開溝通會,為重組“造勢”

  2018年12月7日,TCL集團一紙重組公告打破了市場的平靜。公告稱,TCL集團擬將其直接持有的TCL實業、惠州家電、合肥家電、客音商務、TCL產業園、酷友科技55%股權、格創東智36%股權以及通過全資子公司TCL金控間接持有的簡單匯75%股權、TCL照明電器間接持有的酷友科技1.50%股權,合計以47.6億元的價格出售給TCL控股,后者以人民幣現金支付對價。

  當時TCL集團表示,上市公司通過本次交易將重組消費電子、家電等智能終端業務以及相關配套業務,集中資源專注於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業務,提升競爭優勢和行業地位。

  重組方案拋出后,外界對其交易價格、品牌使用費、重組后的關聯交易等問題產生了不少疑問。對此,李東生進行了不下3次的資產重組溝通會,對重組進行解釋說明。不僅如此,為使重組方案在股東會上成功通過,TCL及李東生也做了不少努力。

  1月1日,TCL集團公告稱,預計2018年度公司淨利潤40億元-43億元,同比上升13%-2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4億元-36億元,同比上升28%-35%。若本次重大資產重組順利完成,涉及標的資產2018年歸母淨利潤預計為2.5億元-3.5億元﹔重組后公司備考報表2018年歸母淨利潤預計為31.5億元-33.5億元,較2017年的歸母淨利潤26.6億元同比增長18%-26%。

  與此同時,TCL集團還公告稱,收到大股東李東生等人提議,在符合公司章程及利潤分配原則、保証公司正常經營和長遠發展的前提下,建議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元(含稅),共計分配利潤13.55億元,具體分紅比率將由TCL集團結合自身經營情況及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確定。

  為了顯示對重組后的TCL集團的信心,李東生還請來了小米集團雷軍入股。TCL集團認為,此次小米集團購入公司股份,有利於加深兩個產業集團的合作深度,構建更為緊密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交易標的價值真的被低估?

  此次重組交易對價備受矚目。重組方案顯示,本次出售的標的資產評估值合計39.65億元,其中TCL實業與格創東智的評估值均為負值。這樣的評估值也引起深交所關注,要求其說明TCL實業與格創東智相關股權以負值作價的合理性。

  李東生對此解釋稱,TCL實業除作為投資控股平台外,還作為境外融資平台及其子公司的資金集中管理平台,境外的所有投資都是由TCL香港實業持有,相應的130多億負債也由TCL香港實業承擔,負債大於資產造成了淨資產為負的情況。重組前,TCL實業將花樣年、鐘港資本等金融和投資板塊的資產剝離留下給上市公司,但並未帶走相應負債﹔另外,TCL實業原本持有的TCL深圳科技園大廈等物業也轉到產業園公司,進一步降低了TCL實業的資產規模。如果還原以上兩項,則TCL實業將有較大的正淨資產。

  外界對於交易價格的質疑,或許來源於接盤方TCL控股。資料顯示,TCL控股成立於2018年9月17日,尚未開始實際經營活動,並且TCL控股及TCL集團董事長均為李東生。

  實際上,本次擬出售的部分標的資產盈利情況良好,如TCL實業的重要子公司TCL電子2017年淨利潤佔上市公司淨利潤的30.35%。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TCL集團2016-2017年淨利潤分別是16億元、26.6億元,其中TCL多媒體、TCL通訊、家電集團、通力電子等智能終端業務貢獻的利潤比例分別是74.47%、52.61%。

  根據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備考審閱報告,本次出售標的資產后,公司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資產負債率將下降3.93%,但營業收入將下降59.81%,持續經營淨利潤將下降8.54%,財務費用將上升29.90%。

  TCL集團表示,按照既定戰略及資產結構調整規劃,交易的標的資產范圍主要為智能終端及相關配套業務,與公司聚焦半導體顯示及材料的長遠發展戰略不符,且這些資產所處行業競爭激烈,經營波動性明顯,銷售收入金額大,但盈利能力弱。

  李東生的解釋是,“這次重組后,留下來的業務和過去比,剝離后的淨利潤要高於集團的淨利潤。”

  此次交易將以現金支付,深交所要求TCL集團說明,是否存在交易資金直接或間接來源於上市公司的情形。

  李東生表示,“在股東會通過之后資本金就分期到位,你現在交易沒到位人家不會拿錢,拿錢是拿一點錢進去,兩個億進去,先把公司注冊下來,其他的是股東通過之后錢就到了。”

  “TCL”品牌將歸誰?

  重組方案顯示,各方同意本次交易完成后,TCL控股及標的公司(包括其下屬子公司)可以在其企業名稱裡繼續使用“TCL”字樣。這種表述也引起不少討論。

  TCL集團董秘廖騫介紹,重組前,各產業按各自產品銷售收入比例繳納品牌基金,品牌基金按照實收實支,結余或虧損轉下一年度方式管理。TCL集團實際不向企業另收品牌費,產品銷售推廣及渠道費用由各產業按實際列支。

  重組后,TCL品牌將由上市公司所有,TCL集團和TCL控股共同使用,如標的資產新增使用TCL品牌的產品種類,需得到TCL集團同意,標的資產仍按現有的品牌管理方式繳納維護費用用於相應市場推廣。

  家電業分析師梁振鵬認為,根據此次重組計劃,智能終端業務被剝離,上市公司TCL集團主營業務是面向B端的華星光電,TCL控股實際上享受了“TCL”品牌價值。

  根據2018(第24屆)中國品牌價值100強研究報告,TCL以879.88億的品牌價值位列第八,持續13年居電視機制造業榜首。不過,此次雙方交易總價才47.6億元。

  李東生向新京報記者解釋,“TCL品牌值800多億是品牌中介機構評出來的,這個數和公司價值顯然不能畫等號,TCL現在的市值也就300億,所以真的沒法畫等號。”

  此前TCL集團介紹,2016年及2017年TCL集團對TCL商標的廣告投放、整合傳播、體驗營銷、維護、推廣及管理的投入總體費用水平均約為4億元。

  外界將此次品牌使用問題與美的收購東芝白電,或者海信收購東芝彩電支付品牌授權費等事件進行對比。李東生表示,“TCL集團目前的品牌是沒有授權費的,是由各個產業來共享,並由品牌基金的方式共同投入和維護,以后還是按照這個方式來運作,但品牌的所有權還是留在集團。美的收購東芝是對外的收購,這裡面包括約定時期的品牌使用。而我們是在一個實體裡做出資產的支出,這個品牌實際上是原來產業雙方共有的,有不可比性。”

  重組后的TCL集團何去何從?

  本次交易完成后華星光電將成為上市公司主要經營主體。華星光電的主營業務是液晶面板,它能撐起上市公司的業績嗎?

  實際上,2018年液晶電視、智能手機出貨量增幅不大,顯示器件市場持續疲軟,導致液晶面板需求有所下降,單品價格有一定的下滑趨勢。

  國內面板企業京東方2018年前三季度淨利潤33.8億元,同比下降47.82%,其中三季度淨利潤隻有4.03億元,下降81.42%。華星光電2018年前三季度實現銷售收入190.5億元,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61億元。而在上一年,銷售收入為204.4億元,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為85.9億元。

  TCL集團解釋,半導體顯示產業的重投資屬性決定了整個行業的供給和需求總是存在不匹配的情況,因此半導體顯示產業存在周期性特征。由於智能終端業務與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業務存在較強的相關性,業績波動具有同向變動的特征。

  李東生表示,公司重組面對未來是一個正確的選擇,自己對終端產品的表現非常不滿意,終端業務實際上是集團業績的拖累。通過重組新的結構,就華星業務而言,有信心重組之后能夠加強它的能力,能夠保持持續健康的發展,利潤有難度,但從終期來講一定是增長的。他還強調,重組還能讓團隊有一種重新創業的精神。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目前TCL集團已投資了納晶、寧德時代、敦泰、寒武紀、 商湯等一批明星科技企業。TCL集團認為,本次交易完成更有利於發揮產業金融和投資創投業務“穩定器”的作用,公司利用溢余資金圍繞半導體顯示及材料產業鏈,布局投資“核高基”項目,並投資具有穩健收益的投資項目,這些投資所帶來的穩定利潤貢獻有利於平滑半導體顯示及材料行業周期波動的影響。

  對於留下來的產業金融及投資創投板塊,李東生表示,作為騰訊的獨立董事,可以看到騰訊投資收益佔利潤比較大的比例,阿裡也是如此。所以企業到了一定的規模實力的時候,投資相關產業好的項目,一方面可以產生一些技術、產品的協同,另外從投資回報來講也是一個很好的標的。

  重組方案已經獲得股東會通過,接下來TCL集團將放手推動重組事宜,但是效果如何尚待觀察。

(責編:韓穎、張晨)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