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微信試運行洗稿投訴合議機制嚴打“洗稿”行為

林迪

2018年12月05日09:11  來源:環球網

近日,一些新媒體賬號反應,收到了微信公眾平台發出的“洗稿投訴合議小組”的試運行邀請。隨后,經騰訊方面確認,微信公眾平台於日前確實針對“洗稿”問題試運行洗稿投訴合議機制。

據了解,對於法律可明確界定的抄襲或“洗稿”內容,微信將直接判斷處理。對於判定可能有“洗稿”爭議的內容,經投訴方確認發起公開投訴、被投訴方確認回應后,將邀請並期待微信“洗稿投訴合議小組”作出客觀的評定。經合議若存在“洗稿”,“洗稿”內容將會被替換為原創作者的內容展示,合議結果也向用戶公開展示,同時帳號也會受到相應處理。

微信方面指出,“洗稿投訴合議小組”是指經微信公眾平台邀請,作為中立方對平台有爭議的信息內容作出合議的小組。對於堅持原創、無抄襲違規歷史的原創作者,平台將持續通過微信服務通知方式邀請其加入”洗稿投訴合議小組”,后續還會繼續邀請,暫不支持自主申請。

平台將從“洗稿投訴合議小組”隨機邀請成員參與“洗稿”投訴合議,當24小時內回收的結果大於等於10份,該合議有效;若大於等於70%的“洗稿投訴合議小組”成員認為被投訴方“洗稿”,按照合議的多數意見認定為“洗稿”。若被投訴方在收到投訴通知后承認洗稿或自行刪除內容,也會被默認認定為“洗稿”。

資料顯示,洗稿就是通過將原作品的表達用類似語言重新表達一次,可以規避機器審查,因而成為近期社交網絡自媒體不當吸引用戶的手段。

此前,據新華社調查發現,隨著相關部門對抄襲、剽竊的打擊力度加大,一些自媒體採取更加隱形的侵權手段,通過將他人原創摘編整合“洗稿”,已形成地下產業鏈。

“剛原創出來很快就被‘洗’了,閱讀還能過萬。”曾遭遇多次“洗稿”的一位知名自媒體人說,“洗稿”成本低、產量大,還能帶來更多廣告和流量,導致越來越多自媒體選擇“洗稿”而非原創,造成大量侵權,更蠶食原創精神。

就環球網科技此前報道稱,曾有自媒體從業者對環球網科技記者描述自己的工作:“打開電腦,瀏覽所關注領域的新聞網站,發現幾個熱點話題,然后開始‘扒’(摘抄)有趣的內容或觀點成文。”他表示,賺不賺錢主要靠勤奮,要保証更新跟得上。

某知名自媒體作者說,自己曾對“洗”過的文章進行投訴,但始終沒有通過。“核心創意、例子、重要語句一模一樣,可因為兩篇稿子裡沒有一段話是完完全全相同的,管理員也表示很無奈。”

發展到現在,“洗稿”顯然成了一種頑疾。但是否構成侵權,業界尚存爭議。而且,想走法律維權途徑也很難。

一位曾做過“原創維護聯盟”的業內人士說,原本想集中代理這方面的法律業務,但因“洗稿”維權舉証難、界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朱朝鋒律師對環球網科技記者表示:“著作權法保護的是原創者的創意、表達,如果‘洗稿者’把別人的創意或者表達照搬,或者進行部分改寫、但核心價值還是別人的,就涉嫌侵權。判斷的標准是,要看其有沒有照抄他人創意,是否和他人作品構成實質相似,構成的話當屬侵權,違反著作權法規定。”

“但是,判斷是否是實質性相似比較困難,一方面,舉証難度比較大;另一方面,維權成本高。維權需要搜集証據,聘請律師,法院起訴,而一個訴訟程序下來短則兩三個月,長則半年甚至更久。”朱朝鋒律師指出。

對此,專家建議,斬斷“洗稿”產業鏈需要司法部門、內容分發平台等多方同步發力。比如,提高平台原創審核力度,通過機器算法和人工審核相結合來監管,用技術手段來為行業糾偏。

目前,隨著微信公眾平針對“洗稿”問題的“洗稿投訴合議機制”開始試運行,可以為行業起到淨化的作用。

(責編:黃玲麗、張晨)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