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中國最年輕自貿區任重道遠

陳碧琪/海口報道

2018年11月01日08:41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日前已正式發布。有別於多數現有自貿區,海南自貿區致力於打造我國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對外開放門戶,在戰略定位上更加積極開放,海南自貿區有望為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趟出一條新路。同時,作為中國最年輕的自貿區,專家指出海南仍面臨多重風險,存在明顯短板。建設海南自貿區(港)仍然任重道遠,對其發展藍圖,有關各界仍需不斷進行全局性、系統性的思考探索。

  圖為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記者 郭程 攝

  定位特色鮮明 試點基礎多元

  “全域性”是海南自貿區的最大特點。當前全國自貿區已形成總面積1300多平方公裡、“1+3+7”的試點格局。海南島面積相當於現有11個自貿區面積總和的27倍,香港的32倍、新加坡的49倍。面積更大的土地、市場規模便於系統集成,易於規劃和理順管理框架,更有條件建成全球資源價值鏈的配置中心。

  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表示,在現有自貿區試點基礎上,總體方案特別強調海南在生態文明、海洋經濟、軍民融合等領域開展試點,體現了海南“三區一中心”的發展定位。其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和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均是海南自貿區的重要特色。

  有別於其他11個自貿區在經濟基礎好的區域開展試點,海南全島建設自貿區,既有發達區域,也有欠發達區域,可形成更多元的試點經驗。三十而立的海南省站在了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最前沿。

  五大產業利好 經濟“提檔加速”

  為海南產業發展插上翅膀,實現經濟正向循環,使海南成為名副其實、自力更生的自貿區(港),離不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引進和發展。對總體方案各章節進行梳理,可總結出五大重要利好。

  一是在堅持對標國際、嚴防風險的基礎上擴大金融業開放。海南省金融業實現增加值逐年上升,已成為繼房地產業、建筑業后的第三稅收來源。當前中央支持開放的政策為海南直接金融的發展打開了一扇重要窗口。資金規模分別為20億元、50億元的海南農墾農業產業投資基金、海南農墾產業發展股權投資基金已於近日正式設立,未來海南可進一步探索知識產權証券化,開展海洋生態系統碳匯試點,引入各類風投基金,設立海洋、旅游等產業投資基金和海南自貿港建設投資基金,加強自貿賬戶體系建設、跨境資本流動等問題研究,將步子邁得更大些,全優化資金配置,提供優質金融服務。

  二是拓展外交、外事資源,深化國際交流,推動經貿、科技、旅游、文教等領域務實高效的合作。近年來,依托博鰲亞洲論壇打造的博鰲公共外交基地影響力不斷增強,隨著59國免簽政策落地、56條境外航線開通,海南國際化步伐不斷加快。海南應進一步推進博鰲機場國際化建設,對標達沃斯論壇打造世界影響力的平台和品牌,在創新推動地方外事工作的同時深化經貿、科技、旅游等領域的國際合作﹔積極爭取一流語言類高校的研究分支機構進駐,開展聯合辦學,發展高端化、國際化的教育行業,集聚人才﹔積極落實總體方案提出的支持“一帶一路”國家在海南設立領事機構、共建聯合實驗室及科技園區、提高外國人才工作便利度等要求。

  三是以海洋強省為目標,科學有序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培育壯大特色海洋經濟,提升國際航運能力。當前海南發展海洋運輸物流業、海洋漁業、海洋信息產業等十大海洋產業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經濟效益、科技研發、航運能力、油氣開採等方面還有巨大潛力。財政部正積極考慮海洋石油稅收收入分享機制,海南有望跟隨國家戰略在中央帶領下開發南海。

  四是借助國家開放政策及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助推醫療、健康、醫藥、美容、抗衰等產業駛入快車道。在“國九條”、自貿區(港)等政策利好的疊加效應下,醫療健康產業在海南瓊海、陵水、三亞等市縣顯現出集聚效應,海南有望成為高端前沿醫療技術引進、醫療康養產業集聚地。美容、抗衰等相關業態也連帶著迎來了重要發展機遇。

  五是集聚創新要素,積極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推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衛星導航等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落實總體方案中提及的貿易轉型升級、監管安全高效、重大風險防控等要點均離不開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經過3年努力,海南省互聯網產業已實現產業投資超過100億元,引進了微軟、騰訊、阿裡巴巴等超過100家國內外知名互聯網企業。下一步,海南省還將通過推進“智慧海洋”建設,發展海洋信息產業集群,鼓勵國內外技術創新型企業來海南設立研發中心等方式著力培育優勢產業集群。

  事實上,海南自貿區(港)建設的積極意義遠不止於此。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王戰表示:“我們期望,就像40年前的深圳和28年前的浦東,海南能夠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把開放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做出貢獻。”

  風險不容忽視 短板急需補足

  作為中國最年輕的自貿區,專家指出海南仍面臨多重風險,存在明顯短板。

  一是國際經濟政治環境復雜敏感、經濟周期下行。海南大學經管學院教授王麗婭指出,從外部看,世界經濟仍然面臨諸多挑戰,新增長動能缺乏,增長分化加劇,貿易保護主義和內顧傾向抬頭。從內部看,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趨勢基本形成,進入關鍵階段。中國“走出去”面臨重重阻力,也為海南自貿區(港)建設增添了不明朗的因素。

  中國迫切需要改革開放,把部分西方發達國家封住的道路打開。而海南孤懸海外,相對獨立,試驗風險相對可控。特殊區位優勢使海南能在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發揮特殊作用,為加快推動我國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助力。

  二是缺乏全面、系統的法律制度保障和成熟的金融體系支撐。海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劉家誠表示:“經濟特區做了多年也並不出色,現在建設自貿區(港),最怕的是不敢試,不敢往前邁。沒有法律依據,海南就邁不開步子,一旦出了差池誰也擔不起責。”

  旅游、金融、互聯網、油氣等是海南重點產業。現行財政稅收政策與自貿區(港)的建設、重點產業的快速發展存在一定沖突。上海的做法是在自貿區范圍內暫停實施這些制度。“但中央和地方的聯系是千絲萬縷,無法徹底割裂。”劉家誠認為國家可考慮參照香港制定海南經濟特區基本法,使海南自貿區(港)建設在盡可能寬鬆的環境、狀態中起步。

  同樣需要警惕的是金融風險。金融開放創新加快,離岸金融、投融資匯兌、跨境資本流動等領域的先行先試必將帶來許多難以意料的復雜情況,給金融業發展相對滯后的海南帶來巨大考驗。

  三是鄉村、市場、人才等短板或影響自貿區(港)建設成效。與全國其他自由貿易試驗區相比,鄉村振興是海南自貿區(港)建設的關鍵,海南80%的土地、60%以上的戶籍人口在農村,產業結構中農業佔了20%以上的比重。在這樣一個地區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港),世界少有,難度極大。

  海南的市場環境也有待改善。海南經濟體量、流量較小,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是4462.5億元,僅佔全國0.54%﹔基礎設施條件相對薄弱,缺乏廣闊的發展腹地和強勁的市場需求。海南的營商環境距離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目標也有相當大的距離。

  當前海南各行各業均不同程度地面臨人才短缺問題。對於行政機關而言,人才直接關系著改革、開放、創新過程中的執行能力、監管能力、服務水平的高低。海南省副省長沈丹陽還指出,當前海南事中事后監管體系雖然已經初步建立,但是部門間的協同還不夠,部門間信息共享不到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仍需加強。

  此外,綜合實力薄弱的海南必須發展得更快更好,才可能盡快跟周邊省份、現有自貿區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但隨著全國加大引進外資力度,自貿區政策優勢已有所減弱。總體方案內容本身也多在延續國內其他自貿區的成果。

  海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李世杰認為,總體方案在投資准入、金融開放等方面的改革力度、創新程度仍顯不足。“沒有提及FT賬戶、自由貿易賬戶在海南復制落地,海南離岸金融中心建設缺少了重要的抓手﹔沒有體現‘國民待遇+負面清單’政策的進一步探索,其實目前海南經濟體量小,國企比例低且資產存量小,完全具備先行先試條件。”

  專家認為,走好海南這招棋,建設海南自貿區(港)仍然任重道遠。

(責編:韓穎、張晨)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