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腫瘤免疫治療成競爭新領域 跨國藥企牽手本土企業搶佔市場

王敏杰

2018年10月15日07:58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國際金融報》記者從本土企業百洋醫藥集團方面獲悉,其已經與默沙東達成合作。

  今年來,整個醫藥領域的一大熱點無疑是腫瘤免疫治療,國內外藥企更是在競相布局。9月19日,默沙東旗下腫瘤免疫藥PD-1抑制劑藥物Keytruda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俗稱“K”藥的可瑞達在中國市場的零售價曝光,17918RMB/100mg的價格僅為美國的54%。現在,這家跨國藥企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夠接觸到這一產品。

  10月12日,《國際金融報》記者從本土企業百洋醫藥集團方面獲悉,其已經與默沙東達成合作,雙方后續將共同發揮在腫瘤治療領域的優勢,探索與實踐有效的腫瘤患者全程疾病管理,推進腫瘤免疫治療的臨床應用。百洋醫藥集團董事長付鋼指出,其將通過腫瘤智能化治療整體解決方案支持默沙東免疫藥物惠及中國的廣大腫瘤患者。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主任醫師斯璐表示,以PD-1/L1 單抗為代表的腫瘤免疫治療是跨時代的飛躍。免疫治療挽救了很多晚期腫瘤患者的生命,未來3-5年內腫瘤治療會有很多免疫治療的藥物出現,中國也會有很多的免疫治療藥物逐步上市。

  跨國藥企牽手本土平台

  Keytruda是當前免疫腫瘤治療的代表性藥物之一,因2015年治療美國前總統卡特的惡性黑色素瘤一舉成名,已被FDA批准可適用於非小細胞肺癌、胃癌、宮頸癌、惡性黑色素瘤等8個腫瘤和12個適應証。

  在今年7月順利通過中國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后,9月19日,默沙東在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學術年會(CSCO)期間公布了腫瘤免疫藥PD-1抑制劑Keytruda中國區患者援助計劃:低收入患者,慈善援助政策為3+3(使用3個療程援助3個療程),低保患者可以免費使用24個月。

  據了解,Keytruda是目前國內獲批上市的第二款PD-1單抗。今年6月15日,百時美施貴寶旗下Opdivo(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俗稱“O藥”,)獲批上市。

  默沙東腫瘤事業部總經理牟艷萍表示,默沙東正在全球尋求更多的戰略性合作伙伴,尋求聯合治療方案,實現腫瘤的精准治療,在全球腫瘤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單獨依賴制藥企業將這些創新的產品直接“推送”到終端需求者似乎不太可能。“藥物從一個研發機構研發出來到生產,最終到病人的手上是一個很長的路,且並不是一帆風順,(藥品)怎麼被送到病人手上?怎麼能幫病人使用好這個藥物?我們希望能夠跟不同的平台進行很好的合作,提高效率、信息的透明度,以及使得腫瘤治療可以得到更高效率。”默沙東腫瘤事業部高級市場總監丁偉這樣指出。

  百洋方面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為全力推進腫瘤智能化治療,百洋醫藥集團今后將與默沙東共同探索Watson與可瑞達全面推廣的結合點,並結合雙方在腫瘤領域的資源,加深與醫療機構、專家之間多方面的合作。同時,借助百洋智慧藥店工程,雙方將深化可瑞達在零售渠道的布局和患者服務能力。

  付鋼表示,目前醫院要控制藥佔比,價格昂貴的藥品進到醫藥去銷售的可能性不大。另外,過去醫生更多是依靠經驗開處方、做治療決策,但現在這已經不太可行。“一定要有伴隨診斷,僅靠醫生直觀的感覺是很難駕馭這些藥物的(治療)方案的。另外,過去我們的企業主要是推薦自己產品的長處,現在患者要的不是一個藥,是一個整體解決方案。”

  競相布局會否觸發價格戰?

  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於一周前頒布,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與日本科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因在腫瘤免疫領域的原創發現分享了該獎。業界普遍認為,腫瘤治療領域目前已經經歷三次革命,第一次是化療放療,針對腫瘤分化分裂;第二次是靶向治療,針對的是基因突變;第三次就是免疫治療。

  在這一最新的“賽道”上,奔跑的選手可謂眾多。

  就在9月底,賽諾菲與其合作伙伴再生元近日聯合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批准腫瘤免疫療法Libtayo(cemiplimab-rwlc),用於皮膚鱗狀細胞癌(CSCC)的治療。

  據悉,該藥是成功登陸市場的第6款PD-(L)1腫瘤免疫療法。在此之前,全球范圍內已經上市的PD-1/PD-L1抑制劑共有5種,分別為默沙東的Keytruda、百時美施貴寶的Opdivo、羅氏制藥的Tecentriq、輝瑞默克的Bavencio以及阿斯利康的Imfinzi。

  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共有數十家企業參與PD-1/PD-L1領域的競爭。“來3—5年內,我們的腫瘤治療會被很多免疫治療的藥物所攻佔。目前君實生物、恆瑞醫藥、信達生物等已經通過了CFDA的非審,應該很快就會獲批。所以在中國,后面市場會有很多PD-1、或者L1單抗的藥物,也有很多患者會接觸到這些藥物。”斯璐表示。

  跨國藥企方面,《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羅氏、阿斯利康、輝瑞/默克也在加速推進中國市場的研發進度,有人士指出,3家的產品預計2020年之前均能在國內上市。

  那麼,國內外企業競相布局這一領域,會否引發價格戰進而影響本土企業的研發?

  此前百時美施貴寶公布的“O藥”國內建議零售價為(實際價格請以具體藥店公布為准):40mg/4ml:4591元,100mg/10ml:9260元。該價格遠低於美國和日本,幾乎全球最低。而“K藥”的中國市場零售價也僅為美國的54%。

  對此,一名藥企高層向記者表示,跨國制藥定價的偏低會壓制中國本土的新藥研發這一說法是“淺薄”的,在定價方面,本土企業更具優勢。

(責編:黃玲麗、張晨)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