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我國2017年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經核算,2017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34722億元,佔GDP的比重為4.2%,比上年提高0.06個百分點﹔按現價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12.8%,比同期GDP名義增速高1.6個百分點。2017年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保持平穩快速增長,佔GDP比重穩步上升,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劉向東昨日在接受《証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五大幸福產業之一,文化產業將是經濟結構調整的方向之一,發展文化產業也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支撐之一,因此在引領結構調整和促進消費升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頂點財經首席宏觀分析師徐陽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國文化產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從文化行業角度看,文化產業最明顯的特征是高附加值性,因為當一種文化產品受到市場認可時,會迅速傳播,也會誕生一些周邊衍生品,價值成倍的提高。但目前國內文化產業發展緩慢,要規范文化產業的規章制度,消除其潛規則,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措施,打擊盜版等違法行為,文化產業也需要政府的政策傾斜,因為文化產品成本很高,而且利潤也不穩定,需要政策上的扶持來促進其發展,最后也要規范文化產業融資方面的制度。
劉向東表示,從目前來看,文化產業發展相對滯后,有效供給不足,跟不上人民精神生活發展的需要,而文化產業發展存在良莠不齊的問題,創新創意能力和競爭力還不強,高端人才相對短缺。下一步文化產業的發展,將會提質增效,滿足多樣化文化消費需求,推動新時代的文化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