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監管缺位、質量問題頻發 民宿市場競爭進入“深水區”

2018年09月13日09:01  來源:工人日報

 

 市場急劇擴張,監管缺位、質量問題頻發,多方資本進入……

  民宿市場競爭進入“深水區”

  住慣了酒店,強調個性化的民宿成了越來越多游客的新選擇。

  據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住宿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7年,我國主要共享住宿平台的國內房源數量約300萬套﹔參與者人數約為7800萬人,其中房客約7600萬人﹔共享住宿市場交易規模約145億元,同比增長70.6%。

  全域旅游的熱潮裹挾下,民宿經濟從“小火慢燉”變成了“大火翻炒”,市場迅速擴大,多方資本隨勢進入,但無照經營、安全隱患等一系列問題也層出不窮,引起爭議。

  以個性出彩,民宿市場急劇擴張

  房后青山房前綠水,青瓦白牆的老房子散落在山澗中,顯得愈加幽靜。

  這些洛陽嵩縣建於上世紀70年代的傳統民居,一度面臨著被拆除或復墾的“危機”。“這些老房子都承載著傳統鄉村建筑文化,拆除太可惜了。”洛陽市嵩縣車村鎮黨委書記方英偉說,本著扶貧安置,弘揚北方傳統風格建筑的初衷,他們通過當地搬遷讓住在老屋的貧困戶在鎮區和中心村居住,把所有老屋流轉回到村組集體,統一做修繕、加固與改造,建設特色民宿小鎮。

  如今,經過第三方平台的專業運營和管理,曾經無人在意的老房子成了受追捧的“香餑餑”,一到旅游旺季,房源就供不應求,當地村民也由此找到了新工作。

  窯洞、地坑院、沙窩別墅、林間木屋、城市民居……作為旅游領域這幾年涌現出來的新興業態,包括河南在內的國內民宿業發展勢頭可謂強勁。有別於傳統的酒店、旅館,民宿為游客提供的是體驗當地風土人情、自然文化生活的住宿方式,極具文藝氣息和風俗特色。

  “我覺得酒店都差不多,有標准化的服務,卻沒有個性和新鮮感。”在鄭州大學教書的齊玉輝說,原來出差住宿大多選擇酒店,如今民宿成了他的首選。

  隨著消費升級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的旅行體驗由“走一走”變為“歇一歇”,民宿應需而生,為人們提供了新的住宿方式和更高的體驗感。

  一份今年2月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在2010名受訪者中,67.6%的受訪者外出旅行時會住民宿,他們認為民宿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能體驗當地民俗風情。除此之外,遠離喧囂、親近自然,提供貼心的個性化服務,建筑風格和裝飾有特色、性價比高以及兼具住宿、娛樂、交友功能等也是民宿的引人入勝之處。

  而政策環境的寬鬆也是民宿產業火爆的助推因素。今年的《關於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中,進一步提出“城鄉居民可以利用自有住宅依法從事民宿等旅游經營”,擴大了民宿行業的盈利空間。

  監管缺位,老問題遲遲未解決

  然而民宿市場的快速發展,也放大了行業規范上的漏洞和缺失。

  “價格跟星級酒店差不多,環境與舒適感卻完全不能比。”鄭州市民潘景行懊惱地說,自己4月份外出旅行的時候,特意在網上選擇了一家圖片很漂亮的民宿,想體驗一把,但到了地方卻“傻了眼”:這與他在網上看到的基本上無一處相同,燈光昏暗,設施陳舊,屋子裡散發著一股霉味……這些不愉快的經歷,讓他對於再選擇民宿“十分謹慎”。

  潘景行的經歷並不是個案。有數據顯示,對於當下市面上的民宿,投訴率要遠遠高於星級酒店。不少在網上打著“青年旅館”、“民宿”旗號的房源,在預訂時都“看起來很美”,現實中卻大打折扣。

  “有的白天風景獨好,夜裡黑漆漆一片,缺少娛樂空間和設施﹔有的交錢即住,不需要登記客人身份証,入住也全憑客人從第三方平台拿密碼,容易出問題﹔有的由民房私自改造,設施老舊、噪音超標、電線私拉亂扯,安全狀況讓人憂心……”專門從事旅游信息咨詢行業的旅住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偲夏告訴記者,在民宿行業剛興起的時候,自己曾去很多民宿實地“學習”過,結果並不如想象的那般令人驚喜。

  民宿質量的良莠不齊,也會引來市場的“不良反應”。在深圳市大鵬新區,這裡的民宿數量5年來猛增10倍,民宿佔了大鵬新區旅游住宿整體接待能力65%以上,但因為粗制濫造、同質化嚴重等問題,導致區內民宿吸引力下降,住客的增長速度每年下滑3%~5%。

  有業內人士表示,當前民宿發展首先應解決的是合法經營問題,特別是大多數小型民宿長期處於灰色地帶,沒有營業執照、消防許可、特種行業許可、衛生許可等住宿業必備証照就開門迎客,給游客帶來的安全隱患不小。

  “像我們這種家庭式的民宿,如果按照旅館業標准管理,根本申請不下營業執照,隻能通過在線短租房平台發布房源。”登封一家民宿的負責人介紹說,小型民宿最大特點就是成本低、靈活性大,不打一些“個性”、“溫馨”、“最美”等略顯夸張的招攬廣告,游客是不會光顧的。

  記者調查發現,在如今大火的一些在線短租平台上,申請成為民宿經營商家隻需要提供身份信息、房源圖片等簡單信息即可,准入門檻很低。而且平台基本上都隻充當“中介”的作用,沒有負起應有的監管責任,而對民宿從業人員進行專業化培訓更是無從談起。

  面對質疑,一位在線短租平台的客服介紹說,平台和商家之間只是合作的關系。對於商家的欺騙行為,平台管不了。如果房客發生意外事件,平台也隻能相應降低商家的評分,情節嚴重的和商家協商解除合作。

  對此,中國未來研究會旅游分會副會長劉思敏建議,互聯網平台可以通過財產、人身安全保障方案及身份識別等手段,建立完善的房東、租客個人信用檔案登記制度和規范的個人信用評估機制,交易雙方可以根據累計評價和信用評級來進行雙向選擇。

  業態創新,民宿競爭進入“品牌化”階段

  據了解,國家旅游局於去年10月出台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首次對民宿進行了定義,一些地方雖然也已出台加強民宿管理的相關政策,但大多數地方還沒有具體的法律法規出台,民宿行業缺乏統一的管理標准。

  “民宿由哪個部門來管理尚不清楚。此外,很多民宿處於偏遠地帶,執法的交通成本較高,其經營主體也比酒店復雜,這些因素也導致一些執法部門的監管不到位。”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教授李柏文表示。

  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8)》顯示,2017年共享住宿領域交易規模達到145億元,同比增速達到70.6%。

  巨大發展潛力下,民宿市場競爭開始進入“深水區”。

  今年上半年,共享經濟領域的途家集團螞蟻短租和小豬短租先后在民宿市場進行了新嘗試,期望在競爭中獲得更大的市場佔有率。螞蟻短租CEO申志強認為,旅游住宿全面升級,作為其中重要組成部分的民宿短租,將從以依托平台流量為主的“草根民宿”時代進入由口碑傳播主導的“品牌化”時代。

  雖然民宿市場已經從平台化競爭轉向品牌競爭,但也在不斷暴露新問題。“在資本運作方面,民宿空置率比較高,市場運營爬坡期比較長,導致資金回籠比較慢,而且無健全融資渠道,導致品牌擴張困難。”多彩投首席運營官張軼表示。

  對此,中國旅游業商會副會長、大別山旅游業商會會長王小滿認為:怎樣維持民宿的持續性發展,是民宿從業人員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如果能與多元化的文化、藝術、鄉村環境等因素結合,將政策、法律、金融體系等作為市場支撐,構建多業態、良性循環的產業生態圈,則可以為民宿提供一個健康的發展途徑。

(責編:黃盛、陳鍵)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