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區塊鏈技術的“虛火”需降溫

郭軍(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

2018年08月16日14:10  來源:光明網

        日前,杭州某企業設計的全球首個7nm芯片量產的消息刷屏。這種數字貨幣“挖礦”專用的芯片,雖然相比手機和電腦用的綜合芯片而言,設計與生產相對簡單,卻讓人們再次發現芯片背后的區塊鏈技術有多“火”,從芯片設計、生產,到挖礦機,形成了一條“虛火”的產業鏈。筆者認為,區塊鏈作為一種新技術,確實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但是,現在網上“區塊鏈技術”的作用,被過分夸大了。

現在,區塊鏈技術的“虛火”,在社會領域也隨處可見。比如流傳這樣一個“例子”:一位小伙兒在網上相親,征婚一個多月都未果,直到他在自己的征婚信息上加了個“區塊鏈工程師”標簽,很快收到不少私信。有人稱,區塊鏈技術是繼蒸汽機、電力、互聯網之后,下一代顛覆性的核心技術,暫且不討論五年或者十年之后,區塊鏈技術是否能像互聯網技術一樣讓我們的生活便捷,但是今天有些人貼上的“區塊鏈”標簽,真的是“區塊鏈”技術的新應用,還是新噱頭?這值得深入探討。

一提到“區塊鏈”,目前大部分人都熟悉而陌生。區塊鏈技術究竟是什麼?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發布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的解釋,區塊鏈技術是利用塊鏈式數據結構來驗証與存儲數據、利用分布式節點共識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証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利用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的一種全新的分布式基礎架構與計算范式。

這句話,估計多數人看了也很“懵圈”,筆者了解到,目前行業主流共識是:區塊鏈技術的確是互聯網時代的一項重大技術突破。這種技術,可以通過分布式的存儲架構,以及防篡改和去中心化的巧妙設計,使得任何人都很難篡改數據而不被發現,因此數據存儲的安全性更高。

區塊鏈技術的這些特性,為解決金融、監管、打假、公益等很多領域的數據安全提供了可能。從工信部的權威發布來看,目前區塊鏈的應用,主要在供應鏈金融、征信、產品溯源等領域。

區塊鏈概念在2017年被炒熱,現在雖然已經大幅降溫,但行業仍然存在巨大的泡沫。今年5月,工信部信息中心發布了《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中提到,截至2018年3月底,我國以區塊鏈業務為主營業務的區塊鏈公司數量已超過450家,區塊鏈產業仍處在初期階段,發展過程中伴隨不可忽視的風險。

筆者統計,目前區塊鏈概念上市公司數量已經達到70家,其中,僅2018年一季度以來就增加了15家。其中不少公司沒有技術支撐、人才支撐,沒有落地產品,不乏炒概念的嫌疑。形成了一種尷尬的局面:一提到“區塊鏈”,首先想到的是“某某幣”,隨之而涌現的基本都是“傳銷”“非法集資”“跑路”等嚴重的社會后果。

作為一種前沿新技術,“區塊鏈”曾被企業家們和資本給予厚望,紛紛追捧這個新風口,但一些人卻借題發揮,甚至借此機會坑蒙拐騙。最為常見的,莫過於虛擬貨幣交易這一類平台。打著“區塊鏈”的幌子,動不動就發行數額過億元的虛擬貨幣,單個貨幣價格一個月就能漲數十倍、上百倍,分分鐘便可“制造”出千萬富翁、億萬富翁。

有的平台,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甚至每一次價格上漲之前都會提前透露給參與者,從而營造一種“投資穩賺”的假象,一個幣種就斂財數億,其底線之瘋狂,已遠超過常人想象……最終投資者被“割韭菜”。

2018年以來,國內外各類跑路事件也開始不斷被爆出,公司涉嫌欺詐。比如,今年2月,美國政府逮捕了已關閉的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創始人蒙特羅爾,指控他及其公司涉嫌欺詐。這些案例無疑阻礙了區塊鏈技術的健康、持續發展。

毫無疑問,技術本身並無對錯,最怕的是人性的貪婪。每一次新技術、新趨勢的到來,總會有一些人假借新技術之名,行金融詐騙之實。公眾應保持清醒的頭腦,警惕相關公司和平台炒作概念。

不可否認,區塊鏈技術在當前還處於初級階段,隨著區塊鏈核心技術的不斷進步、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產業鏈的多方介入、專利儲備的持續累積,相信應用會越來越多。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和相關部委的指導下,我國區塊鏈的發展生態在逐漸得到改善與豐富。

筆者建議,相關部門和媒體加強對區塊鏈技術相關知識的科普,幫助公眾更好地辨別是非﹔建立相關風險提示機制,減少甚至是避免此類金融投機現象發生。相關部門還應當及時監管區塊鏈的行業動態,嚴厲打擊非法集資的ICO實際控制人,以推動區塊鏈產業健康發展。

目前,區塊鏈的到來,有的人看是新技術,有的人看是新噱頭,有的人看是新風口,有的人看是新陷阱……不管怎麼看,今天我們看到的“區塊鏈”或許並不是真正的“區塊鏈”。我們期待有一天,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成熟,區塊鏈的應用真能像蒸汽機、電力、互聯網一樣,真正便捷公眾,服務消費者,促進社會進步。

(責編:馬志強、張晨)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