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北汽兩年估值漲6倍 卻難掩新能源汽車“拐杖”后遺症

2018年06月14日08:37  來源:中國經濟網

  北汽新能源很快就將成為中國純電動汽車首股,但新能源汽車已經從天堂跌回了人間。

  近日,成都前鋒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ST前鋒”,600733)發布公告稱,向北汽集團等發行股份購買北汽新能源100%股權一事,獲得証監會核准批文。同時核准的還有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20億元。這意味著,北汽新能源已經接近上市,成為中國純電動汽車第一股。

  根據方案,北汽新能源100%股權以288.5億元注入上市公司SST前鋒,SST前鋒全部資產和負債作價1.87億元置出,與北汽集團持有的北汽新能源股份中等值部分進行置換,並募集配套資金20億元。

  此前,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表示,(北汽新能源上市)快的話在6月,慢的話在7月也會完成。屆時北汽新能源、北汽股份和北汽福田都將實現上市。都上市了,成為公眾企業了,還談什麼混改不混改。這不是弱混,也不是強混,而是全混。

  在老牌國企北汽集團內部,北汽新能源資歷較淺,成立於2009年,但在混改上卻走得最早。2016年4月和2017年7月,北汽新能源分別完成A輪和B輪融資,共募集資金超過140億元。2018年3月,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收購北京新能源3.93%股份,成為北汽新能源股東之一。

  至此,北汽新能源雖然仍然是一家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公司,但卻有33家股東。其中,北汽集團等8家國有及國有控股股東合計持有公司67.55%股份,員工持股平台持有公司0.41%股份,奔馳、寧德時代、奇虎360等23家社會資本股份合計持有公司32.04%股份。

  通過混改,從2013年到2017年,北汽新能源得到了迅猛發展,連續五年蟬聯中國純電動汽車市場銷量冠軍,成為國內首家年產銷超過10萬輛的純電動車企。

  根據蓋世汽車網的數據統計,北汽新能源全年銷售10.32萬輛新能源車,全球排名第二,以微弱優勢超過特斯拉。

  但上市之后,北汽新能源是否進入快車道?

  公路飛行咨詢公司創始人一苒對時間財經說,北汽新能源雖然是傳統大型車企孵化的子公司,其戰略打法,頗有互聯網初創汽車公司的神韻,可謂是霸氣外露、野心滿滿。但也存在自己的問題。比如,銷量雖多,但基本靠入門A00級﹔產品線雖長,但核心競爭力不足。

  2年估值漲6倍

  多年來,北汽集團一直在探討混改路徑,多次試圖登陸資本市場。

  早在2003年,北汽集團就嘗試登陸資本市場,但因為缺乏優勢項目,未能成行。2006年,徐和誼擔任北汽集團董事長,北汽集團內部希望實現A+H股整體上市,但因為金融危機再次擱淺。

  此后雖仍有嘗試,但因為各種原因未能實現,最終不得已改為分拆上市。經過多年籌劃,2014年12月,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01958.HK)登陸港交所,成為H股上市公司。到現在,北汽集團有北汽股份和北汽福田兩大上市平台。

  北京新能源將是第三個。據了解,北汽新能源擁有國內最豐富的純電動汽車車型,形成了北汽和ARCFOX兩大品牌,包括EC、EV等7大系列10款產品。

  公開數據顯示,北汽新能源2015年、2016年、2017年1-10月的車輛銷售分別為2.01萬輛、5.1萬輛以及6.23萬輛,營業收入分別為58.32億元、163.5億元、250.8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84億元、1.08億元、3924萬元。

  銷量和營收的高速發展,也使北汽新能源估值在短短兩年內漲了近6倍。2016年4月,A輪融資估值51.14億元﹔2017年7月,B輪融資估值95.91億元﹔2017年9月,戴姆勒公司增資入股,估值95.78億元﹔據報道,目前北汽新能源估值已經達到了288.5億。

  不過,因為北汽新能源在2014年和2015年連續虧損,到了2016年,才實現盈利1.08億元,無法滿足“A股上市需要連續三年盈利”的要求。所以,北汽新能源選擇了“借殼上市”,對象是SST前鋒。

  公開資料顯示,SST前鋒成立於1992年,其主要業務涉及房地產開發與銷售,其主營業務基本處於停滯狀態,2015年和2016年已經連續兩年虧損,在2017年出售了三套位於北京的公寓才得以保殼。並且,SST前鋒是目前A股市場上僅有的兩家尚未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之一,被業界稱為“股改釘子戶”。

  2017年12月,SST前鋒發布公告稱,北京市國資委同意將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首創資管直接持有的四川新泰克100%股權無償劃轉至北汽集團。四川新泰克是SST前鋒控股股東,佔總股本的41.13%。這也意味著,北汽集團自然而然就成為了SST前鋒控股股東,為北汽新能源上市提供了殼資源。

  業內普遍把北汽新能源借SST前鋒登陸A股視為“借殼”,但卻並非如此。根據SST公告,這次北汽新能源通過資產重組注入上市公司SST前鋒,雖然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完全變化,但由於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仍是北京市國資委,因而本次重大重組不構成重組上市(俗稱借殼)。

  本次重組完成后,北汽集團將持股24.74%,原控股股東四川新泰克持股5.62%,北工投持股7.24%,北汽廣州持股6.25%。

  “拐杖”后遺症

  北汽新能源踩上了風口,迅速成為新能源汽車第一集團。但隨著補貼大幅退坡,外資品牌紛紛進場,新能源市場將進入更激烈的競爭階段。北汽新能源能否保持競爭力?

  顯然,新能源補貼下滑對北汽新能源影響很大。據SST前鋒披露的數據,北汽新能源2015 年收入35億元,利潤-1.8億元﹔2016年收入94億元,利潤1億元,其中包括政府補助1.5億,投資收益1.6億﹔2017年1-10月收入74億,利潤3900萬。北汽新能源能否盈利,主要取決於政府補助。

  一苒表示,2018年的新能源政策對於小型、低續航裡程的的純電動車型補貼力度減弱。以300公裡續航作為分界點來看,低裡程的補貼力度大幅跳水,還有嚴格的能量密度以及能耗公式加以限制。以佔北京新能源銷量九成的北汽EC為例,2018年的單車國補加地補要減少4萬多元。即使北汽有所准備,並且可以立刻把續航升級到200公裡,還是與原先的補貼額有較大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末北汽集團正式提出全面新能源化戰略,計劃到2020年在北京地區停止銷售傳統燃油車,到2025年在全國停止銷售傳統燃油車。在北汽集團內部,北汽新能源是新能源領域的主力軍,除此之外,北京汽車、北汽鎮江、昌河汽車、北汽瑞麗、福田汽車也涉及新能源汽車業務,這也就涉嫌同業競爭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北汽集團此前表示,將在資產重組完成后5 年內,解決與上市公司同時生產純電動乘用車的問題。北汽集團提出兩種解決方案:將旗下所有涉及純電動乘用車業務的企業整合至同一主體或進行股權整合,並承諾在未解決同業競爭的問題前,上述五家涉及純電動乘用車業務的企業,可以繼續生產純電動乘用車,但不會從事電池、電機、電控系統及全新產品的研發及生產。

  有個細節值得注意。與主要競爭對手比亞迪相比,北汽新能源在全國三大核心市場(北上廣)的表現很不均衡,嚴重依靠北京的主場優勢。據一苒分析,北汽新能源2017年在北京拿下30%的市場份額,在廣東和上海的市場份額隻有7%和2%。隨著北京市場的飽和,北汽新能源必然會面臨越來越大的增長壓力。

  明天也就是6月12日,2018年新補貼標准將正式實施。即便是對於即將上市的北汽新能源來說,那也是一個新開始或者是個大麻煩。

(責編:黃盛、賴悅)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