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卜蜂蓮花入局 正大再試便利店

邵藍潔

2018年04月26日08:07  來源:北京商報

 

    正大優鮮進入北京兩年半時間,僅有一家門店,在外界認為正大對北京便利店市場的探索止步於此時,卜蜂蓮花便利店出現了。作為大型連鎖超市對小業態探索最晚的一個,便利店被卜蜂蓮花視為業務模式開發的重要步驟。北京商報記者走訪了卜蜂蓮花便利店、正大優鮮廣渠路店后發現,雖然兩者都定位於社區便利店,但是在商品結構、店面陳列、動線設計、服務體驗等方面,前者均遜於后者。有消費需求,有政策引導,毫無疑問,便利店在北京正面臨著史無前例的發展機會,尤其是社區便利店。業內人士分析稱,社區便利店的核心是即食類和生鮮類商品,雖然卜蜂蓮花在北京市場已有積累,但這並不是它的優勢所在。

  入局便利店

  卜蜂蓮花首家便利店位於豐台區閱園一區5號樓1-1,從零售選址“金角銀邊”的原則看,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位置,位於小區底商拐角處,正對十字路口。

  在卜蜂蓮花便利店旁邊,有不少空置招租的底商以及剛剛開業的幼教門店、快遞網點,這是一片布滿了新建小區和在建小區的地方,也是蘊含著巨大消費需求的地方。

  北京商報記者在卜蜂蓮花便利店內看到,在八九十平方米的店內,門口即安放了雜志貨架,除了日化、零食、米面糧油、飲料商品外,還有兩個風幕櫃陳列包裝蔬菜水果,另有一組貨架出售散裝蔬菜水果,一組風幕櫃陳列牛奶、豆漿、飯團、甜點等即食商品。在收銀台旁邊還設有關東煮、包子等熱加工食品,靠窗的位置有三人空間供消費者即買即食。相比於飲料和零食這樣標准產品的陳列,生鮮商品的陳列顯得非常凌亂。

  與定位商圈的便利店不同,卜蜂蓮花便利店選址社區,店內有家庭所用的米面糧油,還有蔬菜水果,少部分速凍食品以及肉類。不過,在便利店採取預包裝生鮮商品日趨流行的當下,卜蜂蓮花便利店還保留了大賣場的散裝稱重蔬菜水果,北京商報記者多次探訪發現,散裝蔬菜水果缺貨比較常見,在陳列上也比較隨意,而顧客選購散裝蔬菜時也使得門店內空間顯得更為擁擠。

  北京商報記者查詢發現,卜蜂蓮花便利店注冊公司名稱為“北京易初蓮花連鎖超市有限公司岳各庄分店”,與卜蜂蓮花大賣場同屬“分店”系列,從營業執照看,負責人也為同一人。

  試圖抓住風口

  便利店和生鮮是近兩年來零售行業的熱詞,也是資本的熱詞,由此催生了不少當紅便利店品牌和生鮮小業態品牌。單就外資大賣場品牌來講,家樂福、麥德龍、沃爾瑪都已經嘗試並推出自己的便利店小業態品牌。一位不願具名的零售業內人士認為,卜蜂蓮花業績不亮眼,便利店現在是風口行業,作為上市公司,卜蜂蓮花也需要一些可以講述的故事,做便利店並無意外。

  卜蜂蓮花在最近發布的2017年財報中表示,為滿足顧客的不同需要,也在開發不同的業態模式,在北京岳各庄開出了第一家“卜蜂蓮花24小時便利店”,未來會繼續積極探索小型零售業務。而目前,這家便利店為卜蜂蓮花帶來的影響是,“新開設的7家大型超市及一家鄰裡便利店所帶來的銷售貢獻尚不足以抵銷下降了8%的同店銷售” ,2017年,卜蜂蓮花共取得收入96.552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3%。

  從2003年12月進入北京市場,卜蜂蓮花在北京已有將近15年時間,根據其官方信息顯示,目前卜蜂蓮花在北京隻有5家門店,近年來新開的門店僅有一家,即卜蜂蓮花便利店。

  此時才跨到便利店行業,雖然卜蜂蓮花趕了個晚集,但已有成熟經驗可供參考,比如店內增設生鮮商品,入駐第三方平台提供1小時送達服務。北京商報記者在京東到家平台上看到,卜蜂蓮花岳各庄店銷售的商品數量668件,月銷單量為334單,北京商報記者翻閱了其在京東到家平台上的頁面,相比其他品類,時令蔬菜和新鮮水果、飲料的單量更多一些,單個品類銷量最高也僅有二三十個,而基於同一位置推薦的頁面裡其他品牌連鎖超市和連鎖水果店的單個品類銷售最高在200多個。

  上海尚益咨詢總經理胡春才認為,外資零售做便利店比較難,優勢並不突出,“外資的單店掌控力比較強,不擅長便利店這樣的小店連鎖經營”。事實上,來自泰國的正大集團已經在便利店上有所探索,就北京市場而言,這不能算是一個成功的嘗試。

  核心優勢不明顯

  正大優鮮便利店早在2015年10月就已經出現在北京,這家社區便利店具有明顯的“正大”特色,整體裝修以明黃色為主,帶有東南亞風格,店內30%-40%是正大集團自有品牌商品,包括雞蛋、冷鮮肉、冷凍蝦產品,還有其他食品類。這也是當時北京便利店市場上少數以生鮮為特色的便利店,而背靠正大集團,以生鮮切入便利店其實有明顯的優勢。正大優鮮在實體門店運營的同時, App也同步運營,可以提供為周邊小區提供送貨。

  與正大優鮮相比,同屬於正大集團的卜蜂蓮花便利店內“正大”特色的商品很少,隻有一款盒裝雞蛋和鹵味食品有正大LOGO,在生鮮商品上的差距也比較明顯。一位曾經的正大優鮮員工透露,正大優鮮招聘員工基本都有便利店行業經驗,生鮮商品來自於知名精品超市的供應商,卜蜂蓮花便利店員工有些是來自於關閉的卜蜂蓮花六裡橋門店。從商品結構來看,卜蜂蓮花和正大優鮮似乎並沒有共享資源,有分析人士稱,上述兩個品牌雖然都屬於正大集團,都在做便利店,但屬於兩套體系,有不同的利益點,因此雙方在業務上交叉不多。

  值得注意的是,正大優鮮早期制定的發展目標是,一年內開50家門店,而目前北京僅有一家門店。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正大優鮮北京首店廣渠路店還在運營,第二家門店磁器口店已於去年底撤店。周邊商戶向記者介紹,正大優鮮磁器口店已於去年11月底撤店,具體撤店的原因不詳。但門店相關人員在撤店時曾詢問該商戶是否願意接收部分相關設備,疑似永久撤店。同時,該商戶還表示,“正大優鮮善於利用店鋪空間,商品布局較好,門店也顯眼,確實沒想到它們會離開”。

  據正大優鮮App顯示,目前門店北京1家,上海9家,武漢7家,蘭州10家,成都4家,鄭州5家,呼和浩特4家,咸陽1家,平頂山1家。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認為,北京人均便利店的數量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同時北京市場上還沒有壟斷性的便利店品牌,便利店在北京有著明顯的需求和機會,機會在社區和生鮮這一塊,在賴陽看來,社區便利店的發展路徑是通過餐飲類商品和生鮮吸引消費者,之后通過綜合服務獲取更廣泛的收益。

  但是賴陽也表示,做好便利店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即食商品這一塊,要開發不同口味的商品做差異化經營,迎合消費者,進入門檻高,投入大”。北京商報記者在卜蜂蓮花便利店看到,目前店內的飯團等即食商品均來自於“三全鮮食”,沒有自己的品牌商品。而在生鮮這一領域,有資深業內人士透露,除了日資零售,外資在制度性管控上存在通病,導致出現在賣場內的生鮮在品質和價格上都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外資做不好生鮮”是行業怪現象,而國內的民營企業則通過“亞文化”解決了這一難題。

  北京商報記者 邵藍潔 實習記者 胡振華/文 李烝/制表

(責編:黃盛、陳鍵)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