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中和藥業闖關被否,1.85億宣傳費引關注

鄒煦晨

2018年04月23日10:19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近日,海南中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和藥業”)首發申請被否,發審委對其存在的銷售費用率較高、業務推廣費佔比較高等問題提出詢問。

  申報稿顯示,中和藥業主要從事多肽類及核苷類藥物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國內最早專業研發生產“全化學合成多肽類藥物”的制藥企業之一,主要產品有胸腺五肽及胸腺法新、恩替卡韋等。

  中和藥業稱,和信品牌胸腺五肽在2003年抗擊“非典”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貢獻,並因此獲得海南省人民政府頒發的“防治‘非典’突出獎”。

  不過,《國際金融報》記者發現,中和藥業現在更像一個“開會”企業。

  一年2701次學術會議

  申報稿顯示,中和藥業2015年-2017年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01億元、1.78億元、3.49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值分別為28.7%、35.66%、49.68%,無論是數額還是佔比,都在猛增。

  值得注意的是,中和藥業2015年-2017年學術會議及宣傳費用分別為2308.85萬元、8359.91萬元、1.85億元。

  這部分猛增的費用,體現在學術會議頻次的猛增上,中和藥業2015年-2017年學術會議次數分別為340次、1117次、2701次,這意味著2017年平均每天都有7次以上的會議召開。

  巨額的銷售費用和業務推廣費也引起了發審委員的關注,成為中和藥業被否的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以來上會的5家醫藥制造業企業,沒有一家過會,天益醫療、申聯生物、中和藥業均被否,另外2家暫緩表決,其中,銷售模式和業務推廣費用為醫藥醫療類企業的“易錯題”。

  不同經銷模式單價差異大

  “一日開會七次”的中和藥業稱,2014年以來,隨著公司“配送商”銷售模式的推行,公司引入外部推廣服務商協助公司開展學術推廣、市場開發等相關工作,從而使得公司承擔的市場推廣費不斷上升。

  對於“配送商”銷售模式,中和藥業稱該模式的推廣費用由公司承擔,而經銷商模式則是由經銷商主導市場推廣活動,並承擔相關費用。

  記者發現,中和藥業部分產品在不同銷售模式下的平均單價差異很大。

  例如,為中和藥業帶來獎項的胸腺五肽產品,經銷商模式下10mg凍干粉的平均單價為11.96元/支,而配送商模式的平均單價則為95.7元/支,是前者的8倍。

  值得注意的是,除1ml:10mg預灌封配送商模式與經銷模式的平均單價的比例為4.84倍外,胸腺五肽其余5種產品的上述比例均在5倍以上。

  另外,中和藥業除佔營業收入不到10%的醋酸阿托西班外,剩余產品配送商模式與經銷模式平均單價的比例均在2倍以上。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部分藥品價格受市場推廣費用的影響較大?

  不能忽視的是,雖然中和藥業2015年-2017年營業收入增長迅猛,分別約為3.53億元、4.99億元、7.03億元,增長速度分別為41.34%、40.88%。但是中和藥業的主營業務成本增長並不算多,2015年-2017年分別為5763.04萬元、6777.78萬元、7489.31萬元,增長速度分別為17.61%、10.5%,遠低於同期中和藥業營業收入和銷售費用增長率(75.78%、96.47%)。

  研發費用低

  說到藥物的療效,不免使人聯想到研發投入。

  中和藥業稱,“加大研發投入是公司保持持續競爭力的重要保障。醫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擁有寬廣的產品線和產品基礎,這就要求企業不斷地進行新藥開發。為保持行業內的競爭優勢,公司必須投入大量資金用於研發新產品,開拓新劑型。”

  不過,記者發現,中和藥業的研發費用並不算多。

  申報稿顯示,2015年-2017年中和藥業的研發投入分別為799.72萬元、2412.03萬元、1306.08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27%、4.84%、1.86%,且不存在研發費用資本化的情況。

  對此,中和藥業稱,“研發投入相對較小,主要原因為公司近年來推行配送商銷售模式后,因產品出廠價格提升,導致現有研發投入的比重相對下降。”

  另外,記者發現,中和藥業相較申報稿中提到的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研發費用並無優勢,金額排名倒數第二。

  申報稿顯示,中和藥業的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有11家,分別是金花股份、海特生物、廣生堂、翰宇藥業、舒泰神、安科生物、長春高新、麗珠集團、雙成藥業、益佰制藥、福瑞股份。

  Wind資訊顯示,中和藥業2016年研發費用為2412.03萬元,僅比金花股份高,低於其他10家。

  值得注意的是,金花股份2017年的研發費用約為1704.74萬元,比中和藥業的1306.08萬元要高。另外,同行業可比公司中披露2017年數據的7家公司,他們的研發費用均比中和藥業高。

  需要說明的是,披露2017年數據的8家企業中,金花股份、海特生物、廣生堂的扣非后淨利潤,比中和藥業的1.92億元要低不少,分別為3372.12萬元、1.25億元、2917.24萬元,但研發費用均比中和藥業要高。其中廣生堂的研發費用約為7533.25萬元,約為中和藥業的5.77倍。

  另外,披露2017年數據的8家企業,研發費用與扣非后淨利潤的比值分別為50.56%、19.67%、258.25%、28.03%、35.19%、52.39%、54.26%、70.18%,最小值為19.67%,而中和藥業僅為6.8%。

  一位資深財務人士對記者表示,這可能意味著,中和藥業在賺取相同的扣非后淨利潤時,相較同行業對研發的投入更少。另外,如果中和藥業達到同行業平均水平,淨利潤可能會下降不少。

  對於上述疑問,截至發稿,中和藥業尚未回復記者的採訪。

(責編:陳鍵、賴悅)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