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西安4月21日電(李威)由中國証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母基金專業委員會主辦的2018中國母基金百人論壇今日在西安召開。廈門創投董事長薛荷在接受人民網創投頻道專訪時指出,監管是善意的,是為了避免基金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處理自己深耕多年的優秀項目。她認為監管的思路可以用十二個字來概括:去杠杆、少嵌套、禁池子、去剛兌。
薛荷表示,按照減持新規,基金的減持期會加長,PE的退出時間隨之變得更遲。在這個過程中,如果PE的資金來源有浮籌,會存在各種不穩定因素,使得一些機構被迫出售限售股,甚至可能做出巨大的資金、品牌犧牲。即便將自己苦心深耕多年的項目轉手賣出,也不一定能夠順利套現。
因此,薛荷認為監管是善意的,是避免基金措手不及的手段,因為大環境的變化基金很難去左右,需要通過監管來防止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比如,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各國都在加杠杆刺激經濟,但是經濟復蘇以后,各國又開始去杠杆、去縮表,這樣的變化都是基金必須面對的。
監管的思路被薛荷總結成了十二個字:去杠杆、少嵌套、禁池子(禁止資金池)、去剛兌。“在這個過程中有了一系列的剛兌,才造成大家忽視風險防范的這種心態,所以我覺得不管是私募股權,還是各種金融產品,要接受去剛兌的心態和意識,正確面對國家在這方面的決心。”
在薛荷看來,新的監管形勢和監管思路給母基金行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回歸本源的機會,既保証了資金來源的合規,又培養了投資者和基金的長期心態。她解釋說,母基金和基金管理人更像是一種婚姻關系,需要一種長期的契合心態,不能今天找一個,明天又找一個。她強調,發展優秀的母基金,培育長期的機構投資人,是資本市場需要大力深耕的。
“這幾年基金業協會的備案在不理解聲中走到了今天,我覺得成果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這個行業因為監管有了自律意識,它使得我們組織越來越有凝聚力,大家自律的願望也更加強烈和發自內心。”薛荷作為地方政府出資平台的管理人,支持對通過監管建立更強的信任,借此可以減少對套取政府資金及背書行為的防范。
從母基金行業的發展方面看,薛荷認為整個行業依然缺少真正的機構投資人。特別是在資管新規下,母基金比較難以募資,最大的出資人是地方政府和各類國家部委的資金,家族財富的管理人、保險和金融機構尚不能完全真正地把資金長期投入到母基金行業中來。
“母基金在這個行業裡面形成的品牌效應和長期的回報,還沒有真正體現出來,因為才剛剛起步。隻有真正的長期資金進來,能夠與地方政府的資金,各類其它資金一起共同推進母基金的發展,這個行業才會真正成熟起來。”薛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