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斯坦福教授謝德蓀:中國企業需要另外一種創新

陳鍵

2018年04月02日08:21  來源:人民網-人民創投

人民網北京4月2日電 (記者 陳鍵)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謝德蓀近日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除了追求科技創新之外,中國企業還可以結合實際國情,圍繞價值創造這個核心,優化、整合所有資源,通過生態系統的打造,去拓展、滿足新的消費需求。

謝德蓀認為,創新的本質是為了創造價值,具體到某一個國家,它所需要的商品與服務的價值層次並不一樣。對美國百姓而言,他們有更高的生活水准,有更高層次的消費需求。而對中國百姓而言,環境、能源、食品、健康等大量“剛需”問題還有待解決。

他說,中國企業不能“一窩蜂”地跟著美國科技企業跑,解決實體經濟中的具體問題,會給企業帶來大量的商機。他並不否認科技創新的價值,但強調,判斷創新價值大小,要看它是滿足的是少數人的還是多數人的需求,有些科技的應用面很窄。

謝德蓀提出,對美國而言,它有自己的國情,發展互聯網等技術意義很大 ,但對中國而言,科技創新還應該考慮如何與實體經濟相結合。他表示,太過強調科技企業的創新,不著力去推動傳統企業的升級轉型,會導致制造業空心化,造成中產階層流失。

他說,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發展,可以互相形成良性循環。科技企業很“漂亮”,但有些技術生命周期確實很短﹔實體經濟很“難看”,但它的“營養”很足,可以讓“鮮花”長得更好。與一些實體經濟空心化的國家相比,中國企業可以有更多可用的資源,創造出不一樣的商業模型。

謝德蓀還認為,中國人口眾多,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中國完全有條件、有資源同時抓好科技企業創新與傳統企業創新這兩條線。他說,一方面,青年人思想活躍,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追趕美國的互聯網潮流﹔另一方面,四十年的改革開放,讓中國積累了大量的實業人才,他們可能年齡偏大,但經驗充足,這些人要堅定信心並相信,可以用新的創新思維、創新手段,結合新材料、新能源、新IT技術等新興科技去推動傳統企業的發展。

談及人才,他觀察到,美國人才善於跳出框架去創新,中國的人才更習慣在規則內創新。他認為,這是不同歷史、文化、教育等背景造成的,美國人能做出來的東西,中國人不一定能行,同時,中國人能做出的成果,美國人也不一定能跟得上,不同的土壤會開出不一樣的花,中國人沒有必要完全按著美國人的路子走。

作為斯坦福教授,謝德蓀對美國硅谷的成功有自己理解。他認為,硅谷的成功在於技術創新與社會需求能有效結合。他指出:從中國互聯網產業現在的發展情況來看,高科技的持續成長,離不開實體經濟﹔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也離不開科技的支撐。

圍繞價值創造、生態構建的創新,他總結出“源創新”理論。他舉例,改革開放的實踐,是中國將國外先進經驗與特殊國情相結合,而BAT(百度、阿裡巴巴、騰訊)的造就,源自中國把互聯網的特性與市場規模進行了結合。這些成果都可以用“源創新”的角度來觀察。

他甚至認為,即便是模仿,如果加上新的創意,疊加不一樣的市場,都有可以誕生新的價值,也可以納入“源創新”理論的觀察范圍。

謝德蓀最后說,對比前幾年,中國人對創新的認可度越來越高,社會正在形成尊重創業創新者的輿論環境,這都是積極的一面,當前,傳統企業面臨的轉型壓力很大,企業家們要更新思維,不要隻盯著BAT,而是走出與別人不一樣的路。

(責編:李威、陳鍵)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