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告別分答,姬十三如何在知識服務領域更“在行一點”

李威

2018年02月08日08:27  來源:人民網-人民創投

時隔一年多,分答舉辦了第二場發布會。果殼網及在行分答創始人姬十三宣布放棄“分答”品牌,改名為“在行一點”,用“在行”品牌梳理和構建我最在行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旗下的所有知識服務。

“我們發現用兩個平台做同一件事情其實越來越別扭,所以我們終於下定決心把它們統一到在行的品牌下面,包括我們接下來推出的知識對戰類小程序也叫做‘我最在行’。”姬十三表示。統一在“在行”品牌之下的是一個基於知識服務的完整鏈條,包括提供線下約見咨詢服務的在行平台和提供“問、講、課、班”四種知識服務形態在行一點。

通過統一品牌將知識服務延展成一條更能保証學習效果的鏈條,在知識服務領域框架結構基本已經形成的當下,或許不僅是姬十三正在構筑的壁壘,也可能會成為更多知識服務玩家下一步需要解決的問題。

再見,分答

成為2016年爆款產品的分答曾經擁有這樣一組亮眼的數據:截至2016年6月27日,分答擁有了超過1000萬授權用戶,付費用戶超過100萬,33萬人開通了答主頁面,產生了50萬條語音問答,交易總金額超過1800萬元,復購率達到43%。在6月底,分答每日付款筆數超過19萬次。

但是,當產品引爆的流量褪去之后,關於付費語音問答的很多坑便冒了出來。“簡單的語音問答在很多場景下面可能並不是有效的,它隻對一些簡單的、有確定答案的、專家快速反饋的問題是有效的,比方說房產、健康、法律、育兒等問題的快速解答。”姬十三總結道。

事實証明,單純的一分鐘語言問答並不能覆蓋全場景的知識服務需求。正如金沙江創投合伙人朱嘯虎分析的那樣,分答最初的功能和效用很淺,會很容易成為各個品牌的標配,需要加強功能的深度和厚度。更為重要的是,人們對於知識服務的真正需求,並不是想為知識付費,而是想為學習的效果付費。這一點,最初上線的分答並不能滿足。

甚至姬十三自己也認為,“今天的知識付費只是第一波,更多聚焦在知識的付出,在互動和服務方面大家都做得還不夠,這是知識付費接下來會發生變化的一部分。”新的在行一點App上,知識服務被劃分成“問、講、課、班”四個板塊,在互動和服務方面進行了更深入的探索。

“問”的功能主要滿足用戶簡單、快速的專家咨詢需求,時長是1分鐘﹔“講”可以針對特定場景,用30分鐘左右的時間,為用戶提供解決具體問題的錦囊妙計,比如怎樣談薪酬﹔“課”則是用戶花費3-6個月的時間跟隨名校教授、行家高手,系統化學習通識知識與能力方法﹔“班”以20天到一個月為限,由講師和助教團隊進行每日10-15分鐘的知識點輸出,並組織討論、布置作業,幫助用戶實現長時間的沉浸學習。

全鏈條的知識服務

某種程度上,像在行這樣的全鏈條的知識服務體系的建立,是知識服務不斷發展深入的必然結果。“當我們過去隻做知識約見的時候,大家就會發現面對面的交流太重,我們就想有沒有可能有線上的輔助功能。當我們隻去做一分鐘的語音問答的時候,就會發現可能不夠深入,需要有一些更長的音頻。如果你是在線上聽課就會發現,可能會沒有強迫感,沒有沉浸感,需要有線下的環境。”

在媒體看來,在分答上發生的變化是姬十三的一次取巧地押寶,他在知識服務更深和更淺的業態上都下注了籌碼。這是一種不斷遞進的鏈條,通過約見和問來吸引用戶,並通過“講、課、班”來滿足用戶的越來越深層次的知識服務需求。“我們內部把人生攻略分成職場、情感等一千個場景,在不同的場景裡,我需要給用戶提供不同的產品,這裡我們就會拿不同的四個板塊放進去。”

事實上,相比於現階段其它一些知識服務產品,姬十三選擇的全鏈條知識服務方向,在以一種更“重”的模式運行。“如果你在意用戶學習的效果,想去看到他的改變,肯定得重,輕其實是很難做到的。但是,如果你這個公司隻做很重的事情,對產品的留存還是會有影響,做著做著就會變成五個板塊,滿足輕到重的需求,他未來結構可以搭配。”

通過同一個鏈條,在行還完成了知識輸出者的篩選、孵化體系的搭建,保証有更多行家被發掘出來,充實到整個知識服務鏈條中去。姬十三發布會上公布了“行家孵化計劃”,表示在行平台將在2018年內簽約至少100名行家,對其進行扶持。在行平台和問可以保証優秀的知識輸出者被優先挑選出來,並會簽署一些排他性的合約。同時,整個知識服務鏈條將保証這些知識輸出者能夠以自己最適宜的方式進行知識的輸出。

重運營將成為護城河

“知識服務的基礎框架已經成熟,在過去兩年裡面這個行業的創業者創造了非常多的規則。”比如,得到提出的199元訂閱一年專欄的做法,正在成為整個行業的通識。伴隨知識服務的發展和時代加速變化的壓力,終身學習正在成為更多人認可的一種生活方式,這種變化背后裹挾的人口紅利將是這個時代知識服務創業者試圖抓住的最好機會。

姬十三認為,知識經濟的未來,其實不太可能出現一個寡頭的時代。未來3、4年以后,大家要去買知識產品,就在一家平台上,這樣的情景出現的概率很低。知識服務一定是一個至少5到10家,甚至更多公司的機會。不同的平台、不同的調性、不同的虛擬價值,其實會去服務不同的人群,提供不同服務的品類。

就目前知識服務產品的發展來看,大的戰略方向在過去兩年的嘗試中已經形成。甚至,知識服務的產品形態也在向一個統一的模版靠攏。與在行一樣,通過知識服務的輕重搭配來滿足不同用戶對學習效果的需求,將有很大的可能成為知識服務創業者們選擇的發展路徑。當產品形態日漸趨同的時候,誰能真正做好執行,將是建立護城河的關鍵。

姬十三認為,隨著知識經濟市場被逐步喚醒,知識服務公司將面對更多的競爭,唯有在內容上深耕細作才能形成競爭門檻。他告訴人民網創投頻道(ID:renminct),自己並不能確定提供全鏈條的知識服務會成為行業發展的方向,但是這確實是一個很有壁壘的事情,“這個事情真的很重,我們過去三年才搭出來,在過程中也會面臨很多的問題。”

(責編:李威、賴悅)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