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家消費金融類公司淨利潤率超40%,最高達60.44%
10月23日,趣店CEO羅敏決定取消一切原定的採訪,與此同時,趣店方面對媒體回應說,未來一段時間內,羅敏在靜默期不會再發聲。
接下來的幾天內,趣店的股價開始出現大幅波動,一度跌破發行價,市值在羅敏取消採訪的當天蒸發了20億美金。截至發稿前,趣店的股價回升至24.9美元。但是相比趣店在紐交所上市當天的股價漲幅,保守估計趣店的市值較最高點減少了30%。
伴隨這家做現金貸公司暴漲暴跌而來的,是公眾、投資人對其商業模式和實際借款利率的質疑。而整個現金貸市場規模的快速擴張,也讓人對其風險管控能力產生擔憂。
11月2日,有媒體報道稱,中國考慮關閉存在違法行為的現金貸公司。同時,上海監管部門開始窗口指導銀行和現金貸合作業務。
趣店主要收入來自短期貸款?
趣店招股書顯示,上市前,趣店第一大股東是趣店集團創始人兼CEO羅敏,持股比例21.6%﹔其次是鳳凰祥瑞和國盛金控旗下華聲投資,持股比例19.7%﹔昆侖萬維持股比例19.7%﹔此外,源碼資本、螞蟻金服旗下公司API (Hong Kong) Investment Limited分別持股16.1%和12.8%。
靠校園貸起家的趣店前身是成立於2015年的“趣分期”,成立之初主要是向在校大學生提供購物分期貸款﹔2016年7月,在完成首期30億元Pre-IPO融資的同時更名為趣店,並將服務對象從在校學生拓展至青年群體。目前趣店旗下有兩款APP,一是“趣店”,二是“來分期”,主要業務是“0首付分期”和現金貸。
招股書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趣店此前一直處於虧損狀態,2016年初開始轉虧為盈,利潤也一路飆升。今年二季度,趣店單季營業收入是9.98億元,同比增長311%﹔營業收入中主要含金融收入、銷售佣金等,其中金融收入是主要收入來源,2016年以來一直佔比80%以上。利潤方面,2017年二季度單季實現淨利潤5.08億元,同比增長393%,連續6個季度保持盈利。 此外,截至2017年二季度,趣店注冊用戶數接近4800 萬,平均月度活躍用戶數達到2800多萬人,其中實際交易用戶數約 560 萬人。
值得注意的是,趣店開始盈利的時間點恰好與其放棄校園貸業務轉入現金貸業務的時間重合。《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獲悉,羅敏原本在校園貸業務上信心滿滿,但是隨著其他校園貸公司爆發裸條風波,及早嗅到監管風向的羅敏將做校園貸業務的團隊基本解散,開始依托螞蟻金服提供的流量入口和芝麻信用風控系統,轉做現金貸,即針對個人的無抵押無擔保、額度在幾千元之內,期限以7天、1個月、3個月,基本最長6個月分期付款的小微貸款模式。
趣店在招股書中表示,趣店主要從事以小額信貸為核心的消費金融業務,旗下“來分期”主要是現金貸業務﹔“趣店”則以消費分期業務為主,通過收取融資費和銷售服務費盈利。有知情人士對《中國經濟周刊》透露,“來分期”是趣店最重要的利潤來源。“目前來看,商品佣金費和商品分期收入目前佔比較小,最主要的收入都來自於短期貸款的本金和應收賬款融資服務費用”。
招股說明書顯示,僅2017年上半年,趣店累計向中國700萬活躍借款人提供了約382億元的信貸服務。這些借款人被趣店稱為“未被傳統金融機構服務的消費者,是需要小額信貸服務的年輕的、活躍的移動端用戶。”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分析說:“直到現在,趣店和校園貸仍然撇不清關系。趣店在招股書中表示,‘主要服務那些在傳統金融機構中沒有信用記錄的年輕人’,這種定位使它沒有辦法杜絕學生用戶﹔它的招股書也顯示,無論是總用戶數、月活躍用戶數還是活躍借款人數,其增長曲線都沒有出現波動跡象,這或說明趣店停止向學生提供貸款一事有待確認,如果此事為真,它將面臨政策和法律風險。”
不到0.5%壞賬率?
在那場引起市場嘩然的採訪中,羅敏表示趣店的壞賬率不超過0.5%,同時稱微小貸款的催收成本高,還不如直接撇賬﹔而一旦壞賬,借款人也就上了黑名單,留下不良記錄。他說:“凡是過期不還的,我們這裡就是壞賬﹔我們的壞賬,一律不會催促還錢。電話都不會給他們打。你不還錢,就算了,當作福利送你了。”
據記者了解,與明顯低於業內水平的壞賬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過去幾年來,趣店的風險控制極其依賴於螞蟻金服開發的信貸評分系統——芝麻信用,是否能夠獲得在趣店的貸款或者分期資格基本取決於你的芝麻分有沒有超過600。
事實上,作為趣店的第五大股東,螞蟻金服為趣店提供的不僅僅是風控,還包括流量入口和此次路演的關鍵背書。
趣店天使輪股東昆侖萬維CEO周亞輝日前發表文章稱,2015年,螞蟻金服主動領投趣店C輪融資。入股后,螞蟻金服在支付寶APP中開放第三方服務入口“來分期”為趣店導流。趣店也由此獲得了比同行更加低廉的獲客成本和更迅速的規模增長。趣店的財務報表顯示,在螞蟻金服投資前的2014年,趣店營收為2400萬元,淨虧損4000萬元。2015年,趣店營收2.35億元,淨虧2.4億元。2016年,趣店營收增長至14.42億元,盈利5.7億元。而支付寶為趣分期開放入口的時間正是2015年11月。
對於螞蟻金服來說,這份流量大禮自然不是免費的。僅2016年,趣店付給螞蟻金服和芝麻信用的費用即高達4億元,其中包括支付寶的支付處理和結算費用﹔付給芝麻信貸提供的信用分析信息費用﹔付給芝麻信貸和支付寶的借款人約定費用。據知情人士透露,趣店付給螞蟻金服的獲客成本在每人20元左右,而業內的這一平均費用則在每人100元左右。
除去巨大的流量導入,芝麻信貸的分析信息費用為趣店帶來了讓業內震驚的低壞賬率:2016年和2017年第一季度,趣店保持了約0.5%的“年化M1+拖欠率”,即年內平均每貸款1000元,僅有5元借款人在30天內無法償還。
與螞蟻金服的合作,使得趣店在路演階段備受關注的同時,也讓人對其是否對后者存在過度依賴存疑。一位參與過趣店融資過程的投資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螞蟻金服並不是一家單純的信用評估機構,它擁有巨大的流量入口、風控體系、信用數據和自己的貸款業務。盡管目前螞蟻金服沒有明確涉及現金貸業務,但事實上其名下的“借唄”業務放款規模在今年初就已經達到了3000億元。在這種情況下,很難說螞蟻金服對趣店的支持力度能維持多久。
說不清的貸款利率
2017年上半年淨利潤9.74億元,預計全年利潤達到23億元,趣店已經躋身為最賺錢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之一。
現金貸這筆生意有多賺錢?羅敏聲稱,趣店的年化利率從0到36%,36%是一道紅線,並號稱任何發現趣店名義和實際利率超過36%的人將直接提供100萬元的資助費用。
記者從招股書中發現,趣店存在產品實際利率超過36%的情況。2016年,趣店的實際年化利率達到約59.5%。為了遵守可能適用的法律法規,趣店在2017年4月對所有信用產品的價格進行了調整,以確保所有信貸額度下的收費年費不超過36%。趣店在招股書中表示,“如果全部調整為36%,公司營收大約將減少3.07億元,約佔去年總營收的21%。”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通過“來分期”嘗試進行了幾次授信借貸后發現,無論其標注的年化利率有多少,后期還款金額計算了利息和服務費之后,實際上都超過了標注的年化利率。一名銀行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貸款還款一般有兩種情況,本額等金和本額等息。一般的貸款平台會讓用戶選擇其中一種還款方式,但是從趣分期提供的還款計劃來看,基本採用的等額本金。
以一筆總額1000元,時限6個月的借款來算,每個月還款 184.6 元,6個月共計1107.6元。在來分期提供的服務協議上,這筆借款的年化利率僅有12%,但是事實上,按照最終的還款金額來計算,年化利率是21.52%,是協議中寫明的兩倍左右。
盡管用戶的還款本金逐月減少,每月需要還的利息卻仍然按照 1000 元本金計算,實際月利率也就越來越高。最后一個月消費者隻使用 166.65 元本金,卻仍然按照第一個月 1000 元的本金支付利息,這樣一來,這 1000 元的實際年化利率有 42.58%(IRR復利算法,下同,單利算法為36%)。
業內資深金融人士分析指出,將IRR換算成年化利率,單利算法略有低估,復利算法可能有些高估。不過,如果折中一下,趣店這筆貸款1000元6個月分期的產品實際年化利率應當在36%與42.58%之間,這依然超過了監管利率的紅線。
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不同的利率計算方式,導致市面上的現金貸出現了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兩種類別。在真實操作中,現金貸平台會將多出來的錢算進服務費、手續費等名目中,使得服務協議中的年化利率看起來很低。以趣店為例,借款的服務協議中標明,趣店的貸款本金由趣店直接、一次性支付到借款人指定的支付寶賬戶上,每月還款金額固定、分期期數固定。趣店單獨收取的平台服務費則被包含在每期的還款或商品的月供中。
這種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不同的情況存在於市面上的大部分現金貸提供平台上。以拍拍貸為例,貸款8000元分12個月還,名義年利率是21.25%,而實際年化利率最高可達 44.8%。另一款貸款平台錢站的利率則更高,借1000元,借款期限為6個月,每月需要還款216.43元,等額本金的年化利率可達68.45%,等額本息的年化利率更是能高達96%。同樣,包括螞蟻借唄、京東白條等信用分期業務,盡管單期利率標注在0.5%∼0.4%,實際年化利率則在11% 到 15%之間。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在現實借貸場景中,鮮有用戶會去認真計算實際年化利率,大部分甚至不會去注意到服務協議中標明的名義利率。這一原因主要是大部分現金貸平台提供貸款服務或者分期購買服務時,隻寫每月還款額。對於一些用戶來說,5088元的手機分12個月還,每個月還款金額511.15元看起來並不那麼難以接受,但這筆分期付款背后的實際年化利率在36%∼42.58%。
消費金融類公司淨利潤率媲美上市銀行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市場上存在的現金貸平台有數千家,打開手機APP商店輸入“現金貸”字樣,各種平台誘人的宣傳語扑面而來:“無需審核、一秒放款。”這些現金貸通常放款金額在500元至2000元,期限7天至30天。
記者了解到,在大部分的現金貸平台中,除了不同的利率計算方式、服務費,有的現金貸平台還規定了滯納金、逾期罰息、提前還款的罰息等費用。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把這些費用都加在一起計算,有的現金貸平台的實際年化利率可能接近100%。
高利潤吸引到了各路資本涌入現金貸行業。除了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等互聯網金融機構,2016年以來大量P2P也轉型做現金貸業務。據網貸之家統計,截至2017年3月,至少超過30家P2P網貸平台有現金貸業務,單月放款量超過10億元的平台至少已經超過了10家。
盈燦咨詢測算,截至2017年3月末,整個現金貸行業規模大約在6000億元到1萬億元之間,其中“電商系”現金貸規模在5000億元左右,“垂直系”和“網貸系”現金貸規模在1000億元左右,而“持牌系”的規模在4000億元以下。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梳理Wind資訊數據發現,今年上半年25家上市銀行的淨利潤率,最高的上海銀行為50.71%,最低的平安銀行為23.22%。而消費金融類公司的淨利潤率,從整體上看可以與上市銀行媲美。
由誰監管成難題
消費金融類公司如此高的淨利潤率,似乎已經脫離了國家發展普惠金融的初衷和共識。業內人士認為,當前輿論對現金貸的質疑,主因或是它的盈利模式游走在法律監管的邊緣,在其自身獲得高利潤的同時,卻為整個經濟社會埋下一些隱藏的風險。
中國科技金融法律研究會理事肖颯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時說,現金貸平台的快速增長容易爆發出以下方面的問題:一是利率畸高﹔二是風控基本為零,壞賬率極高,依靠暴利覆蓋風險﹔三是利滾利讓借款人陷入負債危機。所以,未來的清理整頓必然從利率、風控層面開展。
事實上,監管層面已經注意到了現金貸平台可能爆發的風險。今年4月,銀監會發布的《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中,首次提出“做好‘現金貸’業務活動的清理整頓工作”,並具體要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應依法合規開展業務,確保出借人資金來源合法,禁止欺詐、虛假宣傳。要求相關機構嚴格執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間借貸利率的有關規定,不得違法高利放貸及暴力催收。
10月28日,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紀志宏針對近期現金貸的輿論風波表示,為防范化解相關風險,央行已會同相關部門組織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目前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專項整治工作將以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為底線,完善法律法規框架,創新監管方法,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實施穿透式監管,貫徹落實好所有金融業務都要納入監管的基本要求。
在採訪中,多名從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來看,現金貸依然處在缺乏監管的“灰色”地帶。“首先,從歸屬上來說,它既不屬於互聯網借貸,也不屬於金融機構。很多實體企業、互金平台甚至個人公司都在做這一業務,甚至有部分地區出現了衍生的‘套牌’灰色產業鏈,即通過技術手段為民間高利貸吸引用戶轉化和控制風險。此外,誰來監管的問題,也是很多地方至今沒有對現金貸採取行動的原因。”
“採取疏堵並舉等措施,加強對現金貸的整治,已經迫在眉睫。”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指出,對於經營失序、管理混亂的現金貸平台,未能按照規定通過備案的,要採取措施堅決予以退出。與此同時,金融監管部門還要加強與公安、法院等部門合作,對誘騙詐騙、違規放貸、非法催債的,由司法機關及時介入,形成高壓態勢。
互金企業扎堆上市套現?
除了高額的淨利潤,上市造富神話也讓一些互金企業蠢蠢欲動。趣店、拍拍貸、和信貸以及融360等先后在各個渠道尋找機會。
受限於內地嚴格的IPO政策,一些互金企業除了去美國和香港等境外市場上市,也會尋求在A股市場借殼上市或直接賣掉。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目前有111家互金平台有上市公司背景。有業內人士分析說,“無論是直接上市還是間接上市,最大的好處就是增信,由於早期互金行業沒有明確的監管規范,行業野蠻生長缺乏公信力,上市對於企業的品牌提升效果明顯。”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時互金企業扎堆上市,一方面是因為隨著監管細則的落地,對互金企業有了明確的規范及要求,是一個比較好的上市窗口期﹔另一方面,已在美上市的互金企業,如宜人貸、信而富今年都有明顯的漲幅,從市場表現來看,美國資本市場對中國互金企業的商業模式比較認可。
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李有星教授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分析說:“搶在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的2018年6月底前上市,就是一步政策套利的最好棋。這些企業是否能備案到整治結束才明確,這段時間可以干國家監管部門沒有想明白的事情,上市套現最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