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監管層將取締境內虛擬貨幣交易平台

2017年09月14日08:24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隨著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火爆,其助長非法經濟活動的風險日益上升。《經濟日報》記者日前獲悉,監管層將取締境內虛擬貨幣交易平台。

  虛擬貨幣具有匿名性且能夠跨境流通、支付便利,因此為開展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提供了條件。不少虛擬貨幣通過電子錢包轉移到境外,然后在境外變現,具有較強的隱蔽性,使得監管難以追蹤。2014年被取締的網上黑市“絲綢之路”就是其中一個知名案例。這一網上黑市販賣各種違禁品,如毒品、武器等,其支付工具正是比特幣。

  今年7月,世界上最大的數字資產交易平台之一BTC-e創始人被捕,對其的起訴書顯示,BTC-e自成立以來,就為犯罪分子客戶群創造了機會。該平台不要求用戶進行身份驗証,這使得犯罪分子能夠進行匿名交易並掩蓋資金來源,該平台也缺乏任何反洗錢相關流程。起訴書指控BTC-e的運作方式為世界各地的網絡犯罪分子的交易活動提供了便利。

  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也讓勒索病毒更加猖獗。今年5月,名為“想哭”(WannaCry)的勒索軟件在全球迅速傳播。被攻擊的電腦中的文件將上鎖,用戶隻能向黑客支付300美元等價的比特幣才能解鎖,有逾百個國家和地區、數萬台電腦遭到攻擊。

  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杰米·戴蒙日前表示,比特幣“是一場騙局”,比特幣熱讓人想起了17世紀的郁金香泡沫。他認為,這比郁金香泡沫還糟糕,比特幣並不是一件真實的東西,它終將破滅。

  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投資比特幣也風險重重。我國多位專家和監管人士反復呼吁,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平台缺乏監管,已淪為非法經濟活動洗錢的工具,與此同時,這些交易平台容易受到庄家操縱導致價格波動巨大,極易讓散戶蒙受損失,已經成為庄家操縱洗劫散戶的通道,應盡快予以取締。

  “取締比特幣交易平台,是取締比特幣與法定貨幣大量兌換的通道,並非取締比特幣。”一位接近監管人士表示,取締和比特幣交易所相關的活動也並不影響區塊鏈技術的發展。

  記者從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獲悉,其9月13日發布的關於防范比特幣等所謂“虛擬貨幣”風險的提示稱,比特幣等所謂“虛擬貨幣”近年來在一些互聯網平台進行集中交易,涉眾人數逐漸擴大,所形成的金融和社會風險隱患不容忽視。

  互聯網金融協會強調:“各類所謂‘幣’的交易平台在我國並無合法設立的依據。”投資者通過比特幣等所謂“虛擬貨幣”的交易平台參與投機炒作,面臨價格大幅波動風險、安全性風險等。近期大量交易平台因支持代幣發行融資活動(ICO)已被監管部門叫停。(經濟日報記者 陳果靜)

(責編:陳鍵、賴悅)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