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從電子行業跨界到醫療,悅享趨勢科技准備如何做好醫療器械的改造生意?

李威

2017年09月11日09:25  來源:人民網-人民創投

創立悅享趨勢科技之前,朱宇東的最后一份工作是在美國高通半導體公司擔任全球產品管理總監,這個職位讓他可以站得更高,更加清楚地看到半導體電子技術在未來的發展和應用方向。“2012年初,整個行業談得最多的是物聯網IOT,都在講IOT未來有無數的機會,而且這個機會是手機市場規模的數百倍甚至到千倍以上,我們一定要做點什麼。”

改造醫療器械行業

三年之后的2014年12月,朱宇東做出了創業的決定。在這個時間節點,IOT已經發展出了家聯網、車聯網等各種應用方向,與人有關的人聯網是朱宇東和他的團隊在創業初始就已經選擇好的方向,當時已經三十五歲的他,希望這一次能夠做一個不僅有高科技技術,還更有社會價值的項目,與健康、醫療關系密切的人聯網正好可以滿足他的想法。

“通常一個人像我當時這麼大的時候,父母的年紀都在六七十歲,然后就會發現,人一老,各種各樣的病就都出來了。所以三四十歲的人在外面打拼,父母不生病就是對自己最好的支持,父母一生病,兒女至少會有幾年的時間生活壓力會比較大。”朱宇東的母親是醫生,他的父母有比較好的自我健康管理習慣,身體狀況保持得非常好。他由此想到,是不是能夠把父母的這種經驗,轉換成新型的醫療儀器,能夠讓老人們在社區醫院的幫助下就能做到疾病的早期篩查預防。

然而,醫療是一個壁壘非常高的行業,朱宇東和他的團隊在進入之前首先去評估了自身在產品創新上的能力是否能夠超過這個行業中的其它玩家。“我們看到我們想去做的那種常規使用的心血管醫療器械技術相對來說比較落后,在這上面進行產品創新是有可能的。”朱宇東認為,他們有機會改造傳統的醫療器械行業,讓醫療器械變得更方便、更便宜、更智能。

為此,悅享趨勢科技搭建了一個由三類人才組成的典型的交叉學科團隊:一類是叢半導體芯片行業出來的系統應用級的人才,負責電子傳感器技術的研發﹔第二類是從微軟、中科院、NEC研究院等研發機構加盟的軟件算法人才﹔第三類則是對醫療健康行業現狀不是很滿意的本行業從業者,他們認同這個行業應該被一群外來的人來帶來創新和變革,美敦力,樂普醫療,春雨醫生等是這些人的來源之處。“三群人湊到一塊就開始做這樣一件事情,整個初衷還是蠻感性的,沒有算得那麼明確,就是覺得我需要做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從腕表到速可貼™

悅享趨勢科技做的第一款產品是能夠測量血壓的腕表,戴在手腕上就可以追蹤記錄血壓的變化,而不用像傳統血壓計那樣每次都必須借助袖帶充氣測量。做了幾千套設備並在小范圍用戶中進行過測試之后,這款產品並沒有被推向市場,因為作為一個消費端的產品,它的需求並不是那麼剛性,其對悅享趨勢科技更大的意義在於幫助他們完成了種子用戶數據的收集,這是進行下一款革命性產品研發的基礎。

“這幾千個用戶帶著我們的測試設備,每天跟你配合然后記錄這些數據和定期提供第三方校對輸入,他們也會說我知道我是高血壓而且有的時候還特嚴重,但是,每天一頭暈,我就知道服藥就好。其實他們更關心的問題是他們的血管有沒有硬化,或者血管硬化以后會不會爆裂。這就代表著C端群眾的一個反饋,就是他們需要有一個設備可以馬上告訴他血管的健康情況,讓他可以提前知道去干預。”朱宇東說道。

在朱宇東和他的團隊走訪了解到的案例中,很多病人都是在爆發腦溢血或者心梗之后,才從醫生的急救和診斷中知道自己的全身血管已經大部分堵塞了,錯過了早期的治療機會。用戶希望能像量血壓一樣,方便快捷地了解自己血管的通暢情況,提前進行干預。在他們的市場調研中,血管硬化檢測在大三甲醫院和體檢中心的高端體檢套餐裡會有,在基層醫院則難以提供這種服務,市場需求巨大卻難以滿足,這是一個需要滿足的痛點。

去年10月一款名為速可貼™的動脈硬化分析儀開始立項啟動。“(在做腕表的過程中,)我們底層技術的積累基本上已經完成了,就是整個設備大部分的工作是把這個技術轉換成一個可以落地的更具市場前景的B端產品,真正朝一個可以商業化的醫療器械去做設計。”

六個月開發之后,今年的四五月份這款像血壓計一樣大小的產品開始進行測試。通過分別貼在手腕和腳腕上的四個創可貼一樣的傳感器,借助平板電腦的操控,速可貼™能夠在幾分鐘內捕獲用戶的連續動脈血管震動波形,並分析出動脈硬化的程度,准確性和傳統同類儀器一致,而使用體驗要比傳統同類儀器的好很多。目前這一產品正在進行全球的醫療器械認証的流程。

“我們也拿著這個設備開始與目標市場進行交流,”朱宇東表示,交流的目的是了解國內、國外市場的需求,預估自己的產品在這個市場上會有多大的價值,來印証產品立項之初依據C端用戶需求作出的判斷是否准確,“從多個醫院、醫療器械銷售商的實地訪談來看,整個反饋是相當正面的。現在我們走訪的醫院都在問,什麼時候可以把這個產品賣給他們?”

更便捷的基層監測解決方案

在朱宇東的介紹中,目前包括美國在內,進行血管硬化檢測的設備都是大型設備,每台設備的價格在四,五十萬人民幣,還沒有提供給社區醫院和全科診所的小型化,便攜式設備,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的需求會越來越高,小型化設備的市場空間會很大。

朱宇東希望能把這種技術和器械普及到像測量血壓一樣,“在小區支個攤就可以義診,也可以提供付費的上門測量服務”。他告訴人民創投(ID:renminct),速可貼™的醫院落地價格應該在10萬以內,可以填補這個市場的空白點,這是令朱宇東對未來產品保持樂觀的原因所在。他們甚至在考慮更為激進的商業模式:將設備出租給醫院,通過耗材收取一定的費用,來覆蓋整台設備的成本。

悅享趨勢科技的整個創業過程是通過腕表這款產品打磨自身的核心技術,在技術打磨出來后,找到一個更具粘性、更有痛點的產品形態將技術部運用上去。最初的腕表項目的第二代產品-可穿戴醫療設備的研發已經被提上日程。這一次,可穿戴醫療設備不再是類似於Apple Watch的消費產品,而是被定義為一款服務於病人的醫療器械,對病人的血管硬化等核心心血管生理參數變化進行追蹤和判斷。

朱宇東希望第二代可穿戴醫療設備能夠與運用於醫院端的速可貼形成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速可貼在醫院裡可以完成血管硬化的診斷,但血管硬化、高血壓、高血糖都是典型的慢性病,是逐漸變化的。因此,診斷完之后,第二代可穿戴醫療設備會讓用戶在家庭中使用,通過這個設備追蹤用戶日常飲食、保健、服藥情況對核心生理參數的影響和改變,然后將數據反饋給醫生的設備,幫助服務某一片區的醫生管理好自己的病人。”

“國家說慢性病要下沉到基層去管理,醫生要能有工具去管。”朱宇東認為,社區醫院或者全科診所完全有能力通過技術設備的升級去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街道旁邊會開那種診所,他們也是可以報銷醫保的,隻要能治療或者診斷這個病,就願意長期專業貼身的服務患者,我們這樣的公司或者更大的公司,就是要源源不斷地開發出適合基層醫院使用的醫療器械,讓慢性病的防治盡量提前,而不是一發現就需要送到三甲醫院去搶救。”

立足醫院的開放科研平台

悅享趨勢科技剛剛與山東省立醫院西院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動脈硬化篩查、聽力設備、睡眠監測設備等方面進行合作。在速可貼™設備之外,悅享趨勢科技還進一步把公司內部的軟硬一體化研發平台開源,設計成了一個通用型的貼片式多生理參數採集和雲端人工智能分析的科研平台,可以幫助醫生將設備監測到病人疾病的各種病程狀態的波形、圖像進行分析比較和標定注釋。在朱宇東看來,這樣早期的科研合作將具有很多臨床經驗的專業醫生與具有產品、技術積累的創業團隊結合在一起,可能會促成更多化學反應。

這次合作會分成不同的階段進行,像速可貼™這樣已經接近量產的產品,與醫院的合作更多會在臨床實驗上面,為其上市提供更多的臨床數據支持。而與睡眠中心的合作則主要依托悅享趨勢科技的科研平台進行,通過平台對病人的病程進行追蹤,用平台抓取的數據和分析來輔助臨床研究和科研論文的寫作。

“醫院需要我們這樣的平台幫助他們把科研成體系化,然后推廣到不同的科室,去激勵新想法的產生。對我們而言,潛在的科研成果可能會是未來的一個新產品的原型。與醫院的合作,還能增強我們產品的專業性、穩定性和質量。所以對雙方來說是互相需要的。”朱宇東表示,未來發表的論文或者核心專利也會是兩家共同享有。

在朱宇東的計劃中,這個科研平台通過幾次迭代后,逐漸成為一個比較開放的平台,然后作為一個科研工具輸出給國內外的其它醫院。“我們不可能做所有的科研平台,至少在多生命生理參數追蹤、記錄、自動分析的這種平台上,可以看看有沒有創新的機會。”

“我從電子行業進入醫療器械行業,最大的挑戰在於你不只是在工程技術上把產品做出來,還會涉及到后續的一些附和醫療器械規范和注冊証的申請,這其實也是這個行業的壁壘。再往下,(你會考慮)怎麼能夠像我們期待的一樣快速的把產品鋪到全國的各大小醫院。這些都實現以后,你會看到醫療行業的紅利,它可以賣很長時間,這是行業的特點。”朱宇東說。

“在創業公司裡面,緊迫感特別強,我們一般隻看3-6個月,大概能實現多大的成果,你會特別接受不了那種慢吞吞地浪費時間,會有一種慢性自殺的感覺。”壓力大,卻特別享受。即便在這個過程中也經歷過各種折磨和掉坑。例如第一款產品到了大規模測試之前,無線傳感器的頻譜不符合國家管理規定的萬念俱灰的瞬間,讓他到現在想都不敢想﹔也經歷過公司發展資金鏈緊張,每天都做一遍預算的艱難時刻,朱宇東都依然認為自己所追求的是一項真正有情懷、激動人心的事業。

朱宇東認為,創業是一種修行,不是每天都開心,而是每天相對於昨天都是完全不同的一天,而不是為別人打工時那種一眼就能看到頭的日子。對他而言,創業是追求商業成功之外的一種更新鮮、更具挑戰的成就感,“當有一個有興趣做我們客戶的人,看著速可貼™這個產品,對你說它代表著未來,我就特別滿足。”

(責編:李威、賴悅)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