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實體經濟,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選擇。中國是個大國,必須發展實體經濟,不斷推進工業現代化、提高制造業水平,不能脫實向虛。
長期價值投資 提振實體經濟
與虛擬經濟相比,實體經濟投資回報慢,資金佔用周期長,因此,“賺快錢”的投機性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實體經濟的發展。殊不知,實體經濟不興,資本市場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最典型的就是2008年美國的金融危機,雖然由次貸危機引發,實際上卻是虛擬經濟在監管缺失的情況下脫離實體經濟而過度泡沫,根源在於實體經濟出現問題。彼時,美國金融業及相關服務業GDP佔比大幅增加,各種衍生工具風險失控,最終泡沫破滅,釀成危機。足見,長期來說,實體經濟決定虛擬經濟,資本市場必須從實體經濟的真正的需求出發,發揮好資本靈活、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為實體經濟的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持。
高瓴資本從創立之初就定位於做具有獨立投資視角的長期投資者,其創始人張磊認為,長期結構性價值投資的特性能激發創新,增強可持續性,應對新動能成長過程中對傳統產業和行業可能造成的沖擊,真正助力我國實體經濟發展。
“長期”即關注企業長期的價值,不在意一時一地的得失,在超長期持有的過程中把公司的價值做到最大化。
從2005年投資騰訊以來便長期持有,以及還有其他一批像格力、美的等長期持有的公司,便可清晰看出張磊的投資哲學。他表示,高瓴資本一直秉持長期結構性價值投資理念,並為此成立了高禮價值投資研究院,致力於為中國培養價值投資的中堅力量,推動價值投資在中國資本市場的實踐與應用,並促進中國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的共同繁榮。
“結構性”的核心是反套利,換言之,高瓴的結構性投資就是反零和、反套利、反投機和反博弈型投資。於高瓴資本來說,進行長期結構性的價值投資,也意味著它所投資的公司的創始人、企業家也要具備長期價值觀念,這樣才能形成投資人與企業家之間的高度默契。張磊認為,有偉大格局觀的企業家精神是整個產業和經濟發展中最為稀缺的精神,它可以帶領企業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抓住本質,從而建立結構性競爭優勢,修筑企業真正的護城河。
國內知名母嬰童品牌孩子王,就是在高瓴資本的助力下,成功實現轉型。2014年高瓴資本進入后,幫助孩子王重新梳理了全渠道戰略的規劃和實施路徑,確定了先夯實線下基礎、構建強大的、支持O2O業務模型的前、中、后台業務信息系統,再打通、壯大線上渠道的發展策略,快速搭建了線下零售行業最具競爭力的信息技術開發和運營團隊。同時,在垂直電商為補貼厮殺時,將企業的核心資源全部投入到線下渠道基礎的夯實和全渠道平台的開發和迭代,為后來的O2O戰略成功快速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2016年12月9日孩子王成功挂牌新三板,上市當日,即憑借超過140億的市值規模,一舉摘得新三板母嬰零售第一股桂冠,成為母嬰行業資本市場市值最高的企業,並且在新三板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的市場估值中排名前列。
其實,不止孩子王,高瓴投資很多企業都是因為雙方價值理念的不謀而合,例如,福耀玻璃。福耀玻璃是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大的汽車玻璃制造商,早已在A股上市,2015年3月福耀玻璃香港IPO首秀,計劃發售4.39億股,高瓴作為基石投資者,認購價值1億美元。
啞鈴布局 創新驅動產業升級
長期結構性價值投資戰略的落地實施,需要創新驅動的強力支持。對於高瓴來說,創新驅動即要做好“啞鈴”兩端的布局。一端是創新的滲透。創新已不僅僅局限在消費互聯網領域, 而是向生命科學、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廣泛的領域滲透。“啞鈴”的另一端就是傳統企業的創新轉型,高瓴幫助全球的傳統企業應用科技創新做轉型,向更高效率、更精細化管理的方向演變,與企業共同去創造價值。
2008年,寶潔和聯合利華佔領了家用洗滌市場。高瓴資本研究中發現本土企業更有機會抓住消費品升級這一趨勢,於是,張磊找到了當時做洗滌劑的羅秋平,鼓勵他做洗衣液,成就了今天的藍月亮。2010年,藍月亮與高瓴資本正式合作。高瓴資本對藍月亮給予了很大的幫助,包括鼓勵藍月亮進行產品創新,營銷創新﹔支持其進行大力度的市場投入,給予資金支持﹔經常性地分享行業信息,積極促成跨行業交流等等。多年來高瓴資本對藍月亮的願景和戰略充分理解,給予藍月亮各項幫助,有利地支持了藍月亮的發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高瓴資本入股京東,張磊牽線搭橋,讓藍月亮高管接洽京東。利用京東的平台效應,實現品牌宣傳和銷售提升的雙重效果。時至今日,藍月亮在洗衣液、洗手液、潔廁液三大品類上的市場份額已經穩居國內第一。
高瓴資本最長期的商業伙伴之一美的集團曾面臨著互聯網熱潮來襲、消費升級、成本優勢喪失、海外市場沖擊等多個問題困擾。在高瓴的幫助下成功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2016年,美的成為率先進入財富世界500強的中國民營家電企業。高瓴資本作為其長期的商業伙伴,見証了美的由“單一品類單一國家運作”成功轉變為“多品類和全球運營的企業集團”。除了助力藍月亮、美的等企業升級之外,高瓴資本還投資了江小白、優鼎等用互聯網等新經濟思維和手段激活傳統行業的企業。
資源賦能 多維度助力經濟發展
創新驅動能否實現,關鍵還在於各種資源配置是否到位。諸如技術、資本、人才等。
技術進步也就是創新,無論傳統行業還是前沿科技,對於創新的追求已經成為一種共識,而創新需要時間來檢驗成效,還需要長期的資金投入,這又和價值投資密不可分。以近年來關注度極高的生命科學領域為例,原研藥的研發通常需要15年左右的時間,資金投入規模巨大,這令很多投資企業“望而卻步”或是“淺嘗輒止”。
業內人士表示,高瓴資本的長期投資理念能夠為企業提供持續的資金支持,使得高瓴資本能夠參與到企業創新研究、發展的整個過程中,與企業一同成長。以高瓴投資的靶向和免疫抗癌藥物研發的創新生物科技公司百濟神州為例,高瓴的投資從很早期就開始進行。百濟神州IPO之前的兩輪股權融資、到2016年初逆勢赴美上市成功登陸納斯達克以及后續的融資,高瓴資本一直在持續投入和參與,這也展示了高瓴資本希望看到長期的資金支持能夠產生更加有價值的創新成果的決心。此外,在金融科技領域,高瓴投資了百分點、百融等提供金融大數據服務的公司,運用大數據技術為廣大企業提供更加便捷地金融信息服務,幫助傳統金融企業轉型。
而且,與別的投資機構不同的是,高瓴強調的是給企業提供綜合的資源支持。除了資金以外,高瓴十分注意和重視補充自己的全球化企業運營人才。張磊認為,作為企業的合作伙伴,除了資金支持,很重要的是就是能夠幫助被投公司提高經營效率。近幾年高瓴吸納了原百度高級副總裁、京東商城CEO沈皓瑜、有肯德基“教父”之稱的原百勝全球餐飲集團董事會副主席,中國事業部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蘇敬軾,原阿裡巴巴B2B公司副總裁、美團網COO干嘉偉等互聯網及傳統行業頂級運營管理人才。不僅如此,高瓴的自主研究體系在業內也是出了名的高水准。2016年6月,互聯網女皇Mary Meeker發布2016年互聯網趨勢報告,“中國已經成為互聯網領袖”一章即出自高瓴的研究團隊。高瓴本身還配備了約60人的大數據團隊。這些精英人才的加入,在充實高瓴團隊,優化現有管理層的同時,也給投資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堅持長期結構性價值投資、通過創新驅動產業升級,利用資源賦能多維度發力,高瓴資本的投融資哲學在過去的12年帶動了消費與零售、科技創新、醫療健康、企業服務等領域一大批國內外優秀企業的創新式發展,尤其是與我國當下提振實體經濟的目標不謀而合。未來,高瓴希望繼續作為企業的超長期合伙人,能夠陪伴中國優秀的企業一起成長,在投資成長上發揮靈活性,把最好的資源投資於最具有偉大格局觀的創新創業者,助力經濟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