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誰能吃到聯通混改這塊大蛋糕

2017年04月10日08:45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中國聯通這樣‘頑疾’較深的國企,通過小修小補肯定是不行的,必須放開手腳讓大的民營資本進入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在混改概念的刺激下,中國聯通港股的股價表現搶眼。

4月5日,中國聯通公告稱,母公司聯通集團正在籌劃並推進開展與混合所有制改革相關的重大事項,該重大事項擬以中國聯通A股為平台,可能涉及聯通A股的股份變動,而關於之前盛傳的BAT有望參與中國聯通混改的消息,此次公告並未回應。

公告發布后,立即引發社會各界對中國聯通股改具體方案的猜測。有報道稱,聯通混改將通過定向增發擴股和轉讓舊股的方式對中國聯通股權結構進行調整,聯通集團持有中國聯通股權由62.74%減至36%;引入信息產業領域實力相當、主業關聯度高、互補性強的國有資本佔19%,初步備選對象是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等﹔引入互聯網等領域的若干家境內非公企業及員工持股共佔20.06%﹔公眾股東佔24.94%。

《國際金融報》記者就此消息向中國聯通求証,中國聯通的回復是:“不予置評,沒有(出過)具體數字,最新動態請關注官方公告。”

中信集團和中國廣電則回應《國際金融報》記者稱,“不知道。”

針對傳聞中的方案,達睿咨詢創始人及電信互聯網行業資深分析師馬繼華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如果是這樣一個方案,那就遠遠低於行業預期,最終方案會更激進才對。”

“回頭路”還是一大步?

馬繼華認為,中國聯通此次混改能否真正掀起國企混改的“革命浪潮”,就看最終方案出台后,國有資本是否仍然掌握絕對的控股權,即民營股東加上公眾股東佔股比例是否能超過51%。

藍鯨TMT總編毛啟盈則明確表示,無論聯通混改方案最終如何,民營股東與公眾股東持股比例不可能超過51%,這是為了保護電信網絡和信息安全。但關於上述方案中提出的中國聯通引入19%的其他國有資本,毛啟盈認為:“如真按上述方案描述的,無論是引入中信還是廣電,標志著中國聯通就又回到了從前。”毛啟盈“回到從前”的根據在於,中信原本就是1994年聯通成立之初的17家股東之一,因此混改方案如若再次引入中信,可謂是走了“回頭路”。

也許,從中國聯通的發展之路,或許更能理解其混改意義所在。

至今,聯通的發展經歷了五個階段,混改方案的出台,將標志著聯通進入第六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1994年7月19日,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經國務院批准正式挂牌成立。

第二階段:在中國電信業積極邁進海外市場、引進海外技術的前提下,中國聯通因急需資金從1995年開始用“中中外”項目方式進行海外布局,共涉及11個國家和地區的30多家大型電信商,但這種模式非常不成熟,於是在1999年7月,清理“中中外”工作全面啟動。並以此為契機,聯通為重組上市理清了產權的基本脈絡。

第三階段:2000年6月,中國聯通在香港、紐約成功上市,籌資56.5億美元﹔2002年10月,中國聯通又在上海成功完成A股上市。

第四階段:2002年1月8日,聯通CDMA移動通信網正式開通。

第五階段:為平衡運營商之間的競爭,改變中國移動一家獨大的局面,2008年4月4日以后,中國移動將與中國鐵通合並,運營TD-SCDMA網絡,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C網合並運營CDMA2000,而中國網通和中國聯通G網合並運營WCDMA,三家新運營商同時也獲得全業務牌照。

針對聯通發展歷程,前聯通老員工向記者指出:“在1994年由國家幾個部委的多余資產合並之后建立的中國聯通,美其名曰是打破壟斷,實際上是讓中國聯通去那些中國電信不願意去發展的落后地區開展業務。而20世紀末21世紀初的幾次重組,使得聯通傷痕累累﹔並且聯通內部喜歡結黨,人才流失嚴重,也是多次重組之后落下的病根。接下來,國家在3G、4G發牌時都將有利條件給了聯通,是想扶持聯通平衡局面,可結果大家也看到了並不盡如人意。”

日前,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在面對媒體時也坦言,中國聯通錯失了4G時代的商機。

那麼如今站在混改風口,中國聯通能否抓住機遇向運營商龍頭寶座邁出關鍵性的一步?馬繼華認為,國有資本不再掌握絕對的控股權(<51%),而是成為單一最大股東(30%-40%),這樣既能保証國有資本的話語權,又能給民營資本更大的信心,讓混改后的公司能夠有比較充分的自由度,提高公司管理層的市場運營獨立性。

而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中“經營基礎電信業務的公司,國有股權或者股份不少於51%”的規定,馬繼華表示:“不突破,哪裡有什麼意義。”

民營資本花落誰家

聯通混改蛋糕一直引人垂涎,BAT(百度、阿裡、騰訊)等互聯網巨頭被傳有望參與聯通混改已久。

2016年10月10日,中國聯通公告稱,正研究和討論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方案。隨后,中國聯通先后與百度、阿裡巴巴和騰訊簽署合作協議,並在通信資費層面相繼推出了有關業務。之后有分析稱,中國聯通混改最終可能引入阿裡、騰訊和百度成為公司股東。但截至出稿前,三家公司對是否參加中國聯通混改均不予置評。

BAT三緘其口,是早已胸有成竹還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毛啟盈認為,BAT三巨頭中,任何一家都不可能獲得聯通混改合作伙伴的資格。其根本原因在於,國有企業改制考慮的不僅有市場因素,更有其他因素。對於中國聯通混改前景是否看好,毛啟盈持中立態度。

“中國聯通這樣‘頑疾’較深的國企,通過小修小補肯定是不行的,必須放開手腳讓大的民營資本進入才能真正起到作用。但是,國企混改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定是以保護國有資本為首要考慮因素,因此中國聯通不會把蛋糕分給BAT,反而有可能分給一些其他更易控制的小公司。反過來,BAT無論是從自營業務渠道拓寬還是技術開發層面,都不存在和聯通合作的必要性,如若不能在混改方案中爭取利益最大化,那麼BAT本身也會直接選擇不參與混改。”毛啟盈對記者表示出擔憂。

而互聯網分析師於斌則認為,聯通混改應該是新舊分離的形式,與互聯網企業的結合存在著更大成功的可能。具體業務分配方面,應該是聯通負責基礎設施、大客戶、部分自營和增值服務產品,BAT有可能負責市場和融合以及部分新產品。

多位分析師均認為,中國聯通混改既要改善公司組織架構中的固有弱點,激發國企活力,又要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性,同時達到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目的,挑戰巨大,困難重重。

掃碼關注“人民創投”公眾號

(責編:陳鍵、賴悅)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