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獨家】復盤光圈之死:5億估值歸零背后的創業之殤

光圈CEO張軼首次回應關於公司融資、欠薪、清算等事件始末

李威

2017年02月19日00:15  來源:人民網-人民創投

“我前一陣確實自己狀態不好,有消極逃避的意思。我願意跟他們直接溝通。我會認真對待這件事。其實我們原來的團隊特別好,這也是我苦苦支撐不願輕易放棄的最主要原因。最后沒有拿到好的結果,確實有遺憾和無奈。”

光圈直播CEO張軼在2月18日上午,向人民創投(ID:renminct)回應了此前關於公司倒閉、員工欠薪半年的情況。

“融資不順利(中間情況也有些復雜,有反復),資金鏈斷裂。過程中,我自己往公司墊了一百多萬苦苦支撐,最后迫不得已破產清算。確實客觀上對不住許多堅持的同事。我自己在聲譽上,經濟上,社會關系上遭受重創,比較痛苦。”

一年的時間,倒掉的光圈直播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創業團隊從眾志成城走向反目為仇的過程,在得到消息后,我們試圖還原段創業歷程中的前因后果。

光圈的野望

“頭一天所有的事情都已經OK了,第二天就要打款了,結果卻反悔了。說實話,對創業者來說,這是很痛苦的事情。”張軼口中的融資跳票應該是光圈5億估值的歸零的轉折點。

2016年5月,光圈直播曾經有過一輪即將完成的A輪融資。據光圈前員工提供的例會錄音顯示,張軼在2016年5月9日和2016年5月16日的兩次會議上,都信心滿滿地提到了“這輪融資即將close”。

“咱們這一輪融資基本上close了,這一輪完了之后,我們目前的計劃是到7、8月份的時候,馬上啟動下一輪的B輪融資,然后用這樣一個快速的資本輸出的方式,快速往前跑,包括這一輪咱們拿融資實際上也為下輪做了一些准備。”張軼在2016年5月9日的公司例會上這樣說道。

對於移動直播的前景,張軼並未保持一種盲目的樂觀,無論是在接受採訪時,還是在公司的例會上,張軼都曾不止一次講過,“手機直播領域應該也會有10家左右的(平台)會活下來。”而當時的情況是,巨頭和創業者紛紛入局移動直播,光圈的競爭者一度達到了上百家,在這樣殘酷的競爭中,拿更多的錢,讓自己活得比別人長久,就意味著一種成功。

快速融資、大干快跑是張軼為光圈直播選擇的突圍方式。

“未來的三個月的時間對我們來說特別關鍵。”2016年5月,張軼的計劃是在A輪融資完成之后,把大量的錢砸到運營上來,在未來三個月投入至少五千萬。“咱們的目標很明確,8月的時候月流水要突破一個億,這是我們的目標。咱們現在的月流水,算上所有的,基本上是二三百萬這個樣子,和一個億中間差距非常巨大。”

但是,張軼和員工們盼望的A輪融資卻遲遲沒能到位,一直沒有完成融資的光圈直播並未抓住張軼所說的那三個月的戰略機遇期。預想中的用戶大量增長也並沒有出現,在光圈直播創業的過程中,技術門都沒有遇到用戶激增帶來的峰值壓力。

創業歸零

在光圈直播的運營張成的回憶中,張軼在5月之后,並沒有放棄過為光圈直播繼續尋找新的投資人。“我們也確實見了好多人來我們公司轉了一圈、看了一下,就是投資人嘛,來視察一下,也都看著了。剛開始我們還挺有信心的,后來就疲了。”

“不是我們不好,而是敵人太強大。我可以告訴大家,一些非常好的投資機構它們並不認為你們不好,而是他們認為巨頭太多了,你們有可能當不了老大,所以它們不會投,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張軼在一次例會中這樣說道。

2016年6月,光圈直播開始停發工資。“第一個月沒發工資的時候團隊其實沒有任何變化,就是該做什麼還做什麼,大家的積極性還是比較高的,然后中途補發了一個月。沒有人考慮過錢能不能來這個問題。”光圈直播的技術王強這樣告訴人民創投(ID:renminct)。7月的周末,光圈直播的技術部門還在為了新版本的上線加班,幾乎沒有人休息。

在光圈直播租下用來進行拍攝工作的別墅中,住著內容部門的三個員工,“每天除了睡覺就是剪片子,要麼就是出外景、拍東西,有一個小姑娘說,我都快不刷牙了,早上起來我臉都不洗,就去剪片子。”張成說。

在他的回憶中,也有一位敏感的程序員6月份就走了,“因為那個程序員正好經歷過一次倒閉,他特敏感,感覺發不出工資了,當月就辭職了。”但是大部分人依然選擇了堅持下去,等待張軼為他們帶來融資成功的好消息,期待光圈能夠走出困境。

“如果要拿一個圖來畫的話,(大家的心氣)可能一直處於一個上升階段,上升到7、8月份的時候開始下降,如果這時候錢要發了,比如說投資要進來了,可能突然之間就又上去了。”王強說。

遲遲未能走出資金困境,光圈直播的后期努力也未見成效。新上任的COO拿出了很多運營方案,但是張軼卻拿不出錢來將方案落地。同時,計劃中的很多PGC節目也因為資金問題半途廢,比如員工們普遍認為效果很好的校花大賽的后續《花樣轉地球》,以及《星廚集結號》等節目。

同時,在尋求融資和尋求合作方的壓力下,也讓光圈直播對漂亮數據的需求變得更為迫切。

在張成的介紹中,光圈直播最初真人和機器人的比例是一比四,后來這個比例變成了一比二十,在有合作的情況下,比例會被調到一比一百。而花錢通過渠道運營來的流量也多為假量。“基本上比如開五個渠道,四個是假量,其中有一個還得有一半是假的,七日留存特別好,過了七天以后這號再也不上了。”

但是一位光圈直播負責招商業務的員工卻說,這樣的努力並未取得成效。付出了400萬的合作方猛獅科技對節目的品牌露出和宣傳效果並不滿意,並未將后續的400萬給到光圈直播。校花系列節目也因為潛在合作方懷疑其項目落地的可能性,而未能真正得到廣告收入。

9月,光圈上還有3位主播能夠得到500萬光圈幣的打賞,拿到12000的底薪。10月,光圈直播停止了歷時最長的名為《每天一百萬》的直播節目,基本再無節目上線。11月底時,就因為欠費出現了宕機。12月中旬,光圈直播登陸不上去了。

同樣是在2016年12月,光圈直播開發出了一款進行直播拍賣的產品“值了”,准備奮力一搏。當時有公司找到光圈直播尋求合作,這是光圈直播團隊的最后一搏,在內部會議上,張軼對員工們表示,“值了”上線后肯定會拿到2000萬的融資。但是中途合作公司退場,沒錢的光圈直播並沒能把這個項目繼續下去。

“這確實是一個好點子,但是問題就是沒錢,東西都上線了,但就是沒錢了。”張成和他的同事們為“值了”這款產品找到了文玩、古玩、玩具收藏等能夠進行拍賣的資源,但卻沒能落地。

對於融資失敗,張軼解釋稱:“融資路上遇到的打擊挺多的。去年資本寒冬,我遇到了許多不好接受甚至“黑天鵝”式的情況。也隻能面對。”

路是何方?

如果梳理一下光圈直播的創業時間線,會發現,這是一家“少年得志”的直播公司,而且確實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

2015年5月8日,圖片社交產品上線。

2015年9月,完成了由合一資本、紫輝創投、協同創新投資的1250萬天使輪融資。

2015年10月8日,決定戰略轉型做直播,並獲得投資人認可。

2015年12月19日,光圈產品正式上線。

2016年3月2日,啟動A輪融資路演會,計劃估值5個億。

2016年5月9日,已經發展到擁有50位員工。

公司的創始人張軼是清華歷史系博士,在創業之前曾是北方工業大學副教授,擔任過央視娛樂的總策劃和總顧問,在文化類大型活動以及電視節目策劃擁有豐富的積澱,並依靠其人脈積累為光圈直播拉來了《魯豫有約》主編和《壹周立波秀》的制作人加盟。

“公司的戰略是要把移動互聯網領域和創意文化領域打通,這是我們的一個切入點。從具體的模式上面來帶動整個平台的熱度,包括塑造平台的品牌影響力,”張軼試圖用團隊的內容優勢帶動公司的運營,“未來我們的內容有可能會成長為中國泛娛樂直播鏈條裡面,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環。”

然后面向B端用戶尋求變現。“我們有可能在收入上是比不過Blued,也比不過YY,也有可能比不過映客。因為說實話,秀場這個模式,你越是和sex相關的,你越容易有錢,你越是陽春白雪的,從某種程度上說收入就很一般。我們有可能成為所有直播平台中逼格最高、調性最強、所有廣告廠商最喜歡的。”張軼表示。

但是,在一些員工看來,“直播是下載與不下載的問題,我不下載永遠看不見,宣傳都不宣傳,你就想做PGC內容,想用PGC內容招用戶,這東西反了。”“這個其實更大地制約了我們,我感覺出來如果沒有這個內容,我們只是做秀場類的模式,可能還不至於這麼快就死,可能還比現在做得更好。”

光圈直播在PGC直播內容戰略上的失敗並不是偶然,也並不是孤例。從2015年開始走上風口的移動直播在創業者和巨頭看來都是一個前景廣闊的領域,在此大有可為。但是創業者和巨頭們卻在這個領域並沒有能夠一帆風順的進行下去。

與光圈一樣已經消失的獨立直播平台並不是少數,直播浪潮中的上百App有很多並未真正走入大家視野之中。即便是位於第一序列的直播平台,也依然面臨著巨大的營收壓力。在一下科技融資5億美元的發布會后,一下科技CEO韓坤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擁有秒拍、小咖秀和一直播的一下科技也尚未實現盈利。甚至如何打破單純依靠打賞的盈利模式,通過廣告等B端途徑實現變現也依舊是映客等平台試圖解決的。

光圈直播的直播PGC道路,在現在看來是在一個錯誤的時機選擇了一條超越現實情況的發展路徑。所謀甚大,卻生不逢時。一下科技高級副總裁雷濤在此前接受自媒體《三聲》表示,短期內直播綜藝並不好做,最大的問題就是成本,優質的直播綜藝內容對於成本的要求非常高。這或許也是光圈直播最終未獲得資本認可的原因之一,越發謹慎的資本已經不願進入一個更為燒錢的賽道。

用戶似乎也並不能適應這種太過超前的思維。2016年5、6月開始在光圈平台上進行直播的主播丸子寶寶buling認為,光圈直播之前做得挺好的,就像一個小家庭一樣,每天一個活動,把大家聚集在一起,甚至成為了朋友。“小而美”是她給光圈直播的評價,“直播平台的一股清流”。

但是,主打PUGC、被張軼視作裡程碑的光圈直播5.0卻並未獲得她的認可,“5.0改動太大,有點不適應,后來直接開啟了全天廣告推廣,弄得有點視覺疲勞。”

同樣認為5.0改版不成功的還有作為技術的王強,“沒上5.0之前,我們之前基本上每天的流水,或者說月流水其實還是比較可觀的,不說是盈利,但至少不至於說是很萎靡。首頁改版以后,你的個人用戶已經轉型成,就相當於PGC就是專業內容產出以后,就是它給人的第一感覺,你上去看的第一感覺,就是面向企業,就是我個人的活躍度馬上就降低了。”

“我還是覺得我們總體戰略沒什麼錯,可能具體條件沒有匹配好吧。這是很遺憾的。當然,具體運營過程中,肯定有很多缺憾和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張軼這樣回應這個問題。他堅信,“直播是個非常好的東西。我還是覺得直播領域大有可為。一定會出現很好的模式。”

創業殘酷

2016年12月,光圈直播的創業走入了尾聲。在員工的回憶中,2017年元旦前后,公司的電腦等固定資產基本被搬空,隨后物業貼出了停止出租辦公空間的通知,留下大概300萬工資沒有結清,和5000至數萬不等的主播打賞分成。員工們在微信群裡就此向張軼求証並討要薪水,將群名稱改為“費米子公司要債群”,並因在仲裁過程中發現公司正在申請破產清算、張軼已經入職新公司,而越發言辭激烈。

2017年1月,張軼在群裡作出回應:“各位同事,大家好,非常抱歉,公司融資不利,給大家帶來諸多麻煩。在此謹代表公司向大家致以真誠的歉意。感謝諸位的寬容和理解。公司一直艱難維持,隻求不負諸位。事到如今,也不是想看到的。還請多多諒解。”然后解散了微信群,並不再回應員工的問詢。

截止發稿之時,多數光圈直播前員工的勞動仲裁因有關部門之前聯系不到張軼而被延緩至四月份,而光圈直播所屬的北京費米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也已經進入破產清算環節。

在人民創投(ID:renminct)接觸過的光圈直播前員工中,不少人甚至開始懷疑公司的賬目是否出現了問題。“想做大,太著急了。但是他跟我們說融了1200萬,半年就沒了,這事我們一直比較懷疑,6月份就沒錢了,這錢怎麼沒的,我們現在一直在琢磨這事。”一位員工說。

更為戲劇性的場景出現在員工的描述中,“在他失聯之后,有一次我跟一個同事在路上碰見他,立馬過去追問我們工資的事他打算怎麼解決,他就說自己沒錢,別的啥也不說。我們就一直跟著他,他就立馬用手機買了去天津的車票,在車站裡,他要坐車走,我們說讓他給個說法再走,他說沒辦法,我們不讓他走他就報警,然后在車站裡大喊我跟另一個同事要搶他錢……”

“有些同事可能有些想象和誤會吧,比如說公司的賬目什麼的。我們公司的帳是非常清楚的,每一筆都可以說是有據可查,因為我們都是定期和投資人匯報的,這塊沒有任何問題,賬目都是有銀行流水的。”張軼表示。

這一次殘酷卻發人深省的創業歷程。

對於光圈直播的大部分員工和張軼來說,他們同樣是創業的新人,從一開始的齊心合力到最后的互相反目,時間不足一年。創業大潮席卷下的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做成偉大公司的夢想,但是名為天使的資本依然冷酷,市場上的慘烈厮殺則更為殘酷。無論是張軼,還是想要追隨他成功上市的員工,都未能切實考慮到創業失敗需要付出的代價。

對於團隊所有人來說,無論因何原因,創業的失敗都不隻要承擔金錢和時間上的損失,心中的創傷才更難撫平,這或許會比討要薪水的官司更為曠日持久。

創業或許真如主播丸子寶寶buling所說,“就像一道閱讀理解題,你理解的對錯並不重要,別人認同了和參考答案一樣才重要。”

(文中張成、王強為化名)

(責編:李威、賴悅)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