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共享單車大作戰:搶地盤 遭破壞 想做政策寵兒

李晨赫 陳晶

2017年02月07日10:25  來源:中國青年報

  北京市海澱區后廠村路,被戲稱為“阻礙中國IT界發展的最大掣肘”。這條俗稱“日日堵、花樣堵”的路,正是由地鐵站通往中國最大的幾家互聯網企業的必經之路。

  如今這條擁擠的道路已成為單車大戰硝煙味最濃的地方之一。4公裡長的后廠村路上遍布著幾家共享單車公司不同顏色的單車,以及北京市公共自行車。人們對這個場景並不陌生——在一片藍海中,誰搶到更多用戶,誰就擁有未來的話語權。

  搶地盤

  楊丹娜是“后廠村村民”,也是單車用戶之一。盡管公司附近就有北京市公共自行車停放點,但她還是騎單車比較方便,看起來時尚些,也省去了定點存取的麻煩。楊丹娜說,她和同事們都覺得,摩拜單車和另一個單車品牌ofo在暗中“搶地盤”,因為數量不定,今天這家多了,明天另一家趕緊超過。

  李林是上海某高校ofo的運營人員,每天上午9點半開始,都要和手下的人一起處理當天遇到的問題,包括車損毀、丟車,也包括調整單車的數量以及將單車鋪設在特定位置。

  李林強調,網上流傳的不同單車平台“搶地盤”,在實際工作中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劍拔弩張。他說,地盤都是外在表現,他們需要做的是提供足夠的服務來滿足用戶需求,在哪裡擺、擺多少不是為了比賽,而是從實際需求出發。李林說,ofo在一所高校裡每天投放的單車數量平均是1000~3000輛。之所以浮動這麼大,完全取決於用戶需要多少車。例如周末,高中生、小初中生來到高校參觀、游玩,需求就會上升。

  不論熱門地點的地盤多麼搶手,留給單車的空間仍然巨大。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摩拜單車和ofo宣布進軍國際市場。他們共同選擇了新加坡,而ofo宣布在倫敦、硅谷亦提供服務。即使是最早進入市場的企業,它們的歷史也著實短暫。在這片藍海,“開疆拓土,佔地為王”似乎是拼殺的最高法則。

  更多企業希望分一杯羹。它們加入戰局,迅速選取自己的顏色,成為路上五顏六色大潮中,與眾不同的一個。楊丹娜的選擇越來越多了。在蘋果商店搜索單車App,至少有24個,如果全部下載下來,可以把一頁手機屏幕裝滿。

  但她當然沒有下載這麼多。她常用的隻有摩拜單車和ofo,有時候即使循著定位找到單車,也不一定能成功騎走,因為,車可能被加了私鎖,或者二維碼被涂黑了。

  誰在破壞單車

  1月19日,摩拜單車公關曹國星的朋友圈裡發了一張照片——昆明盤龍江裡,一輛摩拜單車被撈起。類似照片在網上並不少見,社交媒體上幾乎每天都會曝出不同品牌共享單車被損毀的情況,二維碼被涂抹、密碼鎖被破壞更是屢見不鮮。在最近的一組新聞圖片中,保安在深圳某小區裡搜集了大量的單車集中運送至小區之外。

  曹國星說,他們一開始也好奇究竟是誰在損毀單車、為什麼要損毀?根據長期的觀察,他們認為,用戶很少會損毀單車,損毀單車的更多的是利益相關的人。

  “比如摩的司機、黑車司機,一開始在他們的活動范圍內鋪車的時候,他們會覺得別人騎車就不再坐他們的車了。所以他們很可能會去破壞單車。”曹國星說,在昆明被扔進河裡的單車,位置離最近的地鐵站大概兩公裡,是使用單車的完美距離,一般的用戶不太可能有動機去破壞,而周圍可能聚集有黑車。曹國星介紹,摩拜單車上線以來,他們對不少損毀行為進行了報警處理,一些人受到處罰。但在沒有監控視頻的環境下,處理違法行為還是很難的。但他相信,隨著單車在線下越來越多,很多人會意識到大勢不可逆轉,放棄對單車的敵意。

  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盡管損毀、侵佔單車的行為不能完全避免,但損毀率完全處於他們可控范圍內。騎唄科技透露,他們投放的自行車隻損毀了幾十輛,他們認為這和與芝麻信用評分綁定有關。李林說,在高校,學生給單車私自加鎖、破解密碼發到群裡美其名曰“共享”、不鎖車甚至損毀單車的情況時有發生。甚至,有些老師也會這麼做。運營和運維人員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盡快發現和解決破壞行為和不規范的停放行為。“風氣一旦形成了,大家就見怪不怪了。”

  顏色大戰

  1898年,當時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報紙《申報》做出了一個大膽的預言:自行車必將大興於中國。這一年,在中國自行車最集中的城市上海,也僅有幾百輛自行車。

  20世紀80年代,中國已經被稱為自行車王國。甚至在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訪問北京時,他收到的禮物中也有兩輛自行車。2015年,自行車產量發生轉折,相比2014年不增反降。但中國總能給人驚喜。正如自行車大國這個稱號是從“舶來品”上發展起來的一樣,在不少國家已經很成熟的共享單車模式,終於在2016年在中國大地上展翅高飛。

  1月22日傍晚,胡芷滔在廣州信息港附近散步。兩名騎著小藍單車的女士從他身邊經過,她們突然發現了ofo,把藍車停在了公路邊,跨過欄杆,騎著黃車走了。

  單車種類再多,用戶選擇的種類也是有限的。共享單車平台的激戰勢不可擋。誰能留到最后,誰能笑得最好?多家企業都根據各自評判標准,試圖証明自己是最早一批、甚至最早一個進入市場開創新模式的“吃螃蟹的人”。

  曹國星說,摩拜單車問世以后,其他共享單車平台也紛紛進入市場。他們認為,其中有自主創新的模式,但也有一些模式涉嫌侵犯了他們的知識產權。目前,摩拜單車在做相關調研,不排除在做好相關調查的基礎上,起訴侵權企業。但摩拜方面表示,具體調查哪幾家企業,還不方便透露。曹國星說,他們相信法治能夠保護知識產權創新。

  騎唄科技表示,騎唄是行業中最早研發共享單車的公司之一,在2015年年底開始布局。但先發只是把事情做成功的優勢之一,事實上很多行業中最成功的那家企業都不是行業開創者。

  公開信息顯示,進入融資環節的共享單車企業至少11家,入局資本不乏真格基金、滴滴出行、熊貓資本、騰訊、紅杉資本等廣受關注的指標性投資方。半年內,ofo完成了5輪融資,摩拜單車完成4輪融資。后來者的速度隻快不慢。小鳴單車在24天內完成3輪融資,同老牌生產商永久結合的優拜單車,也在3個月內完成了3輪融資。2017年一開年,摩拜單車迎來了它的D輪融資。

  騰訊和滴滴的選擇為讀懂市場增加了難度。2016年10月,滴滴參與了ofo的C輪融資,而它的重要戰略投資人騰訊卻在2017年的第一周參與了ofo的競爭對手摩拜單車的D輪融資。資本進入單車市場時,騎的一定不是單車。2017年,單車資本大戰進入鏖戰階段的速度會更快。

  如何形容單車市場競爭的激烈和迅猛?在2017年,微信公眾號“創業邦”的一篇推送中,作者把即將上市的優拜單車的圖片設置為黑白。他寫道:“你問邦哥照片為啥是黑色的?因為,將要湊成葫蘆娃的共享單車領域,留給優拜的顏色已經不多了。”

  多家企業都以商業秘密為由拒絕透露2017年的計劃,包括計劃新增的單車數量和城市計劃。曹國星說,商業機密並不是唯一原因,從2016年4月上線的幾百輛單車,到現在激增至幾十萬輛,這樣的發展速度讓他們難以預測一整年的發展。摩拜方面透露,目前他們鋪設單車60萬輛,截至記者發稿,已經覆蓋了15個城市。在廣州、深圳、上海它們均鋪設了超過10萬輛單車。北京、成都即將超過10萬輛。

  據騎唄科技提供的數據,它們計劃於今年在全國范圍內布局100個城市,並透露已經與幾十個城市簽訂合伙人協議。在杭州它們投放2萬輛單車,在合肥投放3萬輛。

  公開材料顯示,小藍單車在廣州和深圳共投放了1.1萬輛單車﹔一步單車在成都投放了1萬輛,並計劃再投放4萬輛﹔由你單車在北京與上海的16所高校內總共投放了5000輛單車。

  有望做政策的寵兒嗎

  如今的單車大戰和當年的網約車大戰有不少相似之處。但它們引起政策關注的步伐遠快於網約車。2016年12月27日,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公布了《關於鼓勵規范互聯網自行車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對互聯網單車企業、使用人提出了一系列規范和要求。

  在今年北京市的“兩會”上,北京市人大代表杜立群建議,在北京中心城區每年建成不少於10個示范區、100條示范路,形成具有獨立路權的、連續成網的自行車道。同時,設立自行車與步行交通改善專項資金,加強制度保障。北京市人大代表、副市長張建東則表示,共享單車應該與公共自行車協同發展。

  在不久前閉幕的上海市“兩會”上,上海市政協委員、中路股份公司董事長陳閃呼吁政府盡快出台公共自行車管理意見,並建議恢復針對企業共享單車的上牌制度。

  網約車大戰燒到今天,除了燒錢、合並,政策的細微變化對戰局起著巨大作用,甚至決定著未來的發展。滴滴就被認為是高度受政策影響的企業。單車共享平台在未來是否會面臨同樣問題?似乎除了具體落實層面,決策部門沒有理由拒絕這個被冠以“綠色”的大趨勢。

  那麼該如何鼓勵單車的發展?國外有哪些經驗?

  挪威政府一直大力鼓勵民眾將自行車作為出行工具。2016年2月底挪威交通管理部門發布的《挪威國家交通2018~2029年計劃》顯示,2018年至2029年間,挪威將在首都奧斯陸等九大城市建設10條專供自行車使用的“自行車高速公路”。這些雙車道的公路將連接大城市的市中心和郊區。根據該計劃,挪威政府希望在2030年,將自行車出行比例提升到日常交通的10%~20%。

  自行車王國丹麥擁有1.2萬公裡的自行車專用車道,佔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平均每10個人中,隻有一人沒有自行車。在首都哥本哈根,自行車的數量比居民人口還要多。這一效果的達成依靠的也是政府強大的推力:市民購買一輛車,多種稅加起來的總額將達到汽車本身價格的3倍左右,遠高於其他歐盟國家。

  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公路交通發展中心主任虞明遠介紹,北京市已經在規劃自行車道路,有的城市已經規劃了自行車綠道,這對於共享單車的發展無疑是十分有利的。他說,從世界上其他國家城市的公共交通道路規劃來看,減少機動車出行,為公共自行車規劃更多停車區域和出行道路,是城市交通規劃的趨勢。

  上海體育學院2016年發布的《自行車運動產業發展報告》顯示,全國騎行愛好者僅600萬人。從人口基數上來看,通勤市場目前要大於運動市場。但凱泰資本預計,中國自行車運動產業總規模有望從2014年的162億元人民幣漲至2025年的4200億元。當前,中國自行車運動愛好者僅佔總人口的0.4%,而法國和美國的佔比比較高。曹國星並不覺得共享單車之戰和網約車大戰一樣。他說,后者是分已有市場的蛋糕,而現在的共享單車,是在創造新的增量,既為用戶提供服務,又為政府減輕財政壓力。

  不論共享單車企業誰能笑到最后,幾個月的成績讓這個判斷積累了不少底氣:共享單車必將大行於中國。

(責編:陳鍵、賴悅)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