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有關拼搏的故事,這是一個智商與情商優雅成長的故事,這是一個看似自然而然,卻充滿斗爭的勇敢創業者的故事。
當下中國,創投熱潮一浪高一浪,李竹All In天使投資,把投資當成再次創業。僅3、4年間,“竹帥”迅速成長為中國第三代創投界最知名投資人代表之一。他聚攏了20位合伙人,所創立的英諾天使基金直接管理著近20億人民幣,還搭建起了輻射全國的英諾創業空間及相應的生態圈。
投資知名案例有:游族、美團、E代駕、臻迪智能、德生科技、檸檬微趣、禮物說、推想科技、Novumind(異構智能)、雲萊塢等。
李竹帶領之下的英諾天使基金立志成為:天使基金裡的“清華”。
李竹,立足於清華大學校友創新、創業、創意“三創”圈的精耕細作及孜孜付出,其在創投界的影響力,已走出清華,走出中關村,擴展的邊界跨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硅谷。
熊曉鴿、閆焱、沈南鵬、徐小平……然后,李竹已成為第三代天使投資人代表。
李竹,一位新型投資大佬正悄然產生。
一次比肩美國創新創業的歷史機遇下,通過“李竹”們的努力,讓我們能更主動迎接著人工智能新物種、新世紀的到來。
【優渥土壤:根系清華大學】
我所有的財富(精神方面、物質方面),都跟清華大學有關系。
華清嘉園是五道口地鐵旁一普通之極的居民區,北京房價接連幾次翻番之后,它因為高房價而不再普通了。但對創業者來說,它的珍貴在於它代表著新世紀的創業精神,眾多知名互聯網公司皆誕生於此:校內網、暴風影音、飯否、美團、酷訊、美麗說、一見……
多年以后,要系統梳理天使投資的歷史時,同樣會拿華清嘉園說事。其一,每一家誕生於華清嘉園的互聯網公司,背后都有一個或多個天使投資人﹔其二,李竹及英諾基金成為天使投資領域最具影響力的一支時,它也會不斷被重新研讀。
華清嘉園緊臨清華大學,離北京大學也不過千米,那是李竹夢想起航的地方。李竹第一次創業,租了位於華清嘉園對面的清華園賓館,5個合伙人湊了十萬元,一次性交了三萬六元的房租,心疼得全身肌肉發緊。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李竹和4位同窗興奮地把第一家公司做大,1996年並入了清華同方,1997年清華同方上市。李竹在華清嘉園買了城區的第一套房子,也嘗到了個人天使投資的甜頭,在那裡他投資了從飯否跟到美團,如今已成為創業巨頭的王興。“晚上九、十點鐘到他們辦公室串門,王興幾個人還在加班呢。”李竹回憶道。
那時候李竹和林森還沒有合伙成立英諾天使基金,不過他們都住華清嘉園,有時洗車就能碰上。那時候酷訊還處於破盆爛瓦敲敲打打階段,創業圈中有頭有臉的“酷訊幫”多數成員,還在職場打拼。多年以后的2016年12月1日,李竹和“酷訊幫”頭子吳世春站在中關村天使投資聯盟的領獎台上,他們共同被推選為“2016年度天使投資人”。
林森、鄧永強、賈相夷、祝曉成、劉懷宇等,這些英諾天使基金的合伙人都是李竹清華大學的校友,他們多數還都與清華校友TMT協會(清華校友互聯網與新媒體協會)密切相關。
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和開放,是中國天使投資階層得以迅猛生長的最牢固的根基。清華大學是李竹成長為天使投資人最直接也是最優渥的土壤。如果沒有清華大學校友會這一背景,就不會有TMT協會﹔沒有TMT協會的連接,英諾天使基金就不可能成立,當然也就沒有之后一眾英諾合伙人。
斯坦福大學在硅谷的地位舉足輕重,斯坦福大學畢業生創造的公司市值比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諸多美國知名院校畢業生加起來都多。清華大學在當下被技術創業浪潮席卷的中國,有著相似的地位。2016年,英諾基金牽頭發起了一個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業加速器,該加速器的一個行業統計資料顯示:拿到融資的600多家人工智能大數據方面的創業公司,創始人的畢業院校排名第一的正是清華大學。
“我身上‘清華’這個標簽非常之深,我所有的財富(精神方面、物質方面),都跟清華有關系。從我的角度講,應該回饋母校,幫助更多清華大學的校友,然后把清華大學校友幫校友的傳統傳遞下去”。李竹開門見山地闡述了他與清華大學的密切關聯。
【技術創業初嘗試】
我們的基因還是技術創新,現如今技術創新這一撥浪潮又來了,特別適合我們這類人。
技術的成熟,中國經濟大環境的進步與進化,讓中國互聯網創業者成為了時代的弄潮兒。最近3年,創業浪潮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大學生創業的話題(包括畢業不多久的社會新鮮人),是一個危險的話題。指責它,極可能被說成不鼓勵年輕人創新,否定勇於拼搏的精神﹔肯定它,則會引導絕大多數大學畢業生走向歧途,因為創業多數的結局是“萬劫”不復。
專職於天使投資3年多的李竹對這一話題,卻有著較為清晰的答案:“我們做高校創業者的加速器已有兩年多,我們發現年輕的創業者做兩件事情最靠譜:一是做技術創新,這些人多數是大學剛畢業或者畢業五年以內的碩士博士。第二,滿足同齡人需求的創業項目,比如同齡人的消費升級及社交需求等。這兩類創業項目相對比較容易成功。其他的,如互聯網金融,O2O都不太容易做成,這些需要深厚的社會資源,需要較強的資金駕馭能力。”
李竹第一次創業,成立了一家軟件公司,如今總結,它是靠譜的、成功的一次創業,它符合第一類條件:技術創新。
(李竹第一次創業)
1989年,李竹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畢業,拿到全額獎學金要留學美國,各種原因最后未能成行。1993年,他與4名清華大學校友一起湊了10萬元,開啟了懵懵懂懂的創業之路。
“湊的錢用來干什麼?在清華園賓館租了一個房間,一年3.6萬元的房租第一個月就交掉了,還有點心疼。我們也不發工資,大家打地鋪,平時花點吃飯的錢。產品開發出來以后,剩下的錢全部投在《計算機世界》打廣告了”。
這個產品可不是簡單的組裝,需要編程技術。廣告刊登出去不久,很快就有人訂貨,就開始賺錢了。
“下海這事情符合我本身的生活理念,要做能自己掌握命運的人。一個同學說有一個特別好的創業方向,就是用數據庫來管理圖象,管理視頻,我們應該做這個方面的事。當時我決定不出國,下海干了。”
“我們的基因還是技術創新,現如今技術創新這一撥浪潮又來了,特別適合我們這類人。我們這類人理工科出身,又有創業方面的經驗,加上清華大學的氛圍,容易產出杰出的創業者。”李竹說。
李竹等人創立的第一家公司1996年合並到了清華同方,清華同方於1997年成功上市。
“我們創業成功獲得了第一桶金,雖然開始很辛苦,但結局很美好。”
【勇敢者的游戲】
專職做天使投資這些年,“勇敢”二字不斷深入到李竹的認識觀裡。
舞台上一束燈追打在頭頂上,一身利落筆挺的西服,李竹平靜而微笑地站立著,接過獎杯,發表獲獎感言中總會提及天使合投的概念和英諾的投資方法論。
這樣的環節在2016年12月-2017年1月間,一次又一次重復上演,多數時刻,李竹都會代表英諾天使基金上台領獎。
(金投榜上李竹領2016中國天使投資年度大獎)
2016年12月的第一天,李竹手捧年度最佳天使的獎杯,用他一貫平靜而投入的語氣發表著獲獎感言。這是由中關村天使聯盟主辦的一次年度評選活動結束的頒獎現場,李竹說:“我們一定要把真正能改變世界的人連接起來,並且第一個給他們支票。”
這句話,是英諾基金的使命宣言。
使命是需要勇氣去踐行的。早在2015年年底,李竹就強調說:“天使投資是反周期而行,越是寒冬越容易出現獨角獸項目。被定調為資本寒冬的2016年,在多數投資機構投資項目腰斬之際,英諾基金勇往直前,投了90多個優秀創業項目。天使投資,其實是勇敢者的游戲。”
專職做天使投資這些年,“勇敢”二字不斷深入到李竹的認識觀裡。
佛學中有三個詞“善良、智慧、勇敢”。李竹對佛學有一定的心得,他直言,佛學對他最大的啟示是“勇敢”。
王興做飯否時李竹與幾個校友就投了他,后來做美團,他們都非常擔心和懷疑:你做產品經理特別牛,但是做線下的事情,要管一幫人去推廣,行不行?“王興比較勇敢,他敢去做這件事情,超出他們幾位天使投資人的想象。”李竹說。
另一創業項目游族網絡的創始人林奇,三個合伙人走了兩個,就林奇一個人堅持做下來。要買上市殼時,談了很多殼都沒談成,他還是頑強地堅持下來。
“我們發現創業最成功的這批人,勇敢比智慧還重要。你可能對很多事情判斷特別准確,然后找一個最沒有風險的路走,可能在行業裡做到第二、第三,但真正敢於打破邊界的人,才能做行業老大。”
2016年4月7日,在英諾天使基金三周年系列慶典活動會上,李竹以“用勇敢鋪路”為主題向全體英諾人喊話。他說:“勇敢比智慧重要,比精巧的商業模式更重要。”
(英諾3周年年會:林森,王雪梅和李竹三位合伙人)
“隨波逐流你就永遠不可能超越別人,勇敢是第一條。所有的創始人,包括英諾的,包括所有創始人小伙伴,要記住,你們最重要的責任就是用勇敢的心態,帶領你們的團隊殺出血路,尤其在資本寒潮的環境下,可能你會碰到很多困難,這時需要的是勇氣和信念。”
某種程度上說,“要做勇敢者”是李竹說給自己聽的。當年,清華校友TMT協會成立時,推薦他做首任會長,當時他還有些猶豫。“如果當時不當這個會長,我現在的經歷也就不是這樣了。我應該勇敢一點,直接當會長了,沒什麼好推辭和猶豫的”。
李竹第二次創業,於2005年聯合創立視頻平台悠視網,后來被優酷、土豆后來居上,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包括他在內的公司決策層不足夠勇敢,導致夢想破裂,留下遺憾。
【“失敗認知”尤可貴】
真正經歷過一些失敗,經歷了失敗多於成功的時候,往往能給到創業者更深刻的建議。
馬克•安德森創立的網景公司於1995年8月上市,當時華爾街日報評論說:通用動力公司花了43年才使市值達到27億美元,而網景隻花了1分鐘。
但網景的輝煌並沒有一直持續,后被微軟血洗,不得不委身賣給美國在線。隨著美國在線的沒落,網景的輝煌也逐漸淡出公眾視線。安德森再次名聲大噪,是其作為Facebook、Twitter、Digg、Skype、LinkedIn等知名公司的全新面目出現,馬克•安德森成為硅谷最有影響力的投資人,從投資這一維度持續影響著當下全球的創業生態。
易趣創始人邵亦波曾是馬雲所要挑戰的對象,后不得不把易趣賣給eBay,退出與馬雲的直面戰爭,距創建一流企業僅一步之遙。
此后邵亦波創立的經緯創投,成功的投資案例包括安居客、暴風影音、博納、獵聘網、餓了麼、陌陌、滴滴、快的等行業領軍企業,邵亦波的能量一直持續深刻地影響著中國商業。
再往前追溯,唐•瓦倫丁1972年創辦美國紅杉資本之前,只是仙童半導體公司、英特爾公司重要成員之一,還不能算核心人物。但他創辦了紅杉資本后,投資案例包括蘋果、思科、雅虎等世界級公司。瓦倫丁因此被尊稱為硅谷風險投資之父。
類似案例很多,似乎都指向一個道理:一流的投資人並不是一流的創業者,或者反過來說,一流的創業者,也可能成不了一流的投資人。
針對這樣的疑問,李竹回應說:“頂級創業者未必是頂級投資人,他雖然經過了很多事情,但真正經歷過一些失敗,經歷了失敗多於成功的時候,往往能給到創業者更深刻的建議”。
李竹在第二次創業中,也經歷了類似的酸楚,離創建一流企業隻有一步之遙,最終抱憾而撤。
悠視網是紅杉資本2005年進入中國后投資的第一批項目之一,當時騰訊最大的投資方MIH對悠視網也表達出強烈的興趣,發出了投資意向書,最后敲定由紅杉領投,SIG合投,共投入1000萬美元。
“估值比當時其他視頻網站都高,當時一點收入還沒有。回過頭來看,估值高其實也是一把雙刃劍,導致我們后續融資壓力增大。”李竹回憶說。
“我們對視頻是資本密集型項目的理解不太到位。另外,對版權的重視度不夠。從戰略上對這兩點的認識不到位,導致悠視網2009年以后掉出第一梯隊。”
由自己真實的創業感悟引申出去,李竹警示說:如今一些B輪死掉的公司正重復著悠視網的歷程,估值推動它們迅猛增長,但用戶數據和收入數據,不能跟估值相匹配,導致后續融資不能跟上,資金斷裂。
過去那麼多年,李竹第二次創業的遺憾已被漸漸磨平。英諾所投項目檸檬微趣創始人齊偉對有過類似經歷的投資人做了一個點評,甚是精到:“人沒有成功過,就不會有自信。但所有大成之人,一定是受挫折之后沉下來才能實現。”
允許失敗,做到快速失敗,這也是李竹專職做天使投資之后較為深刻的認識。他介紹說,跟硅谷的創業者交流,他們都會聊到各自的失敗,這些“失敗者”都很驕傲。
當時怎麼失敗?為什麼失敗?獲得了為什麼失敗的這個認知,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正因為如此,現如今創業兩三次的創業者,投資人更願意出錢支持。
對失敗的認知,並不是輕易能獲得的。有些人總結失敗,都認為是客觀原因,是別人的失敗,這並不是失敗認知,所經歷的失敗就白失敗了。“代價更小的失敗,更快的失敗,發現錯了再試走別的路,這時候創業的成本最低。”
李竹后來經常會強調說,要允許犯錯誤,對創業者是這樣,對英諾的團隊是這樣,對自己也是這樣。
【天使合投最強音】
英諾天使80%的項目都是跟行業內天使合投的,當英諾成功的時候,一定也有其他的天使成功了。
2016年全年,在諸多投資機構投資項目數腰斬,英諾天使基金不僅保持了和2015年同期相當的投資數量,甚至還加大了投資力度,投出90多個優秀創業項目。除二期4億基金繼續投資布局外,20位基金合伙人帶領的英諾三期15億人民幣基金紛紛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廈門、香港、硅谷等地落戶。
“2008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但我們在2009年、2010年投出的天使項目,卻取得了超預期的回報,由3000萬變成了20個億,超過60倍投資回報。這是因為在經濟低潮、投資低潮期,如果敢於做天使投資,投到比較好的團隊機會更大,獲得超額回報的機會也更大。現如今,又到了天使投資最好的時候了。”李竹在2016年之初就這麼判斷到。
做天使投資要逆向思維,要逆商業周期而動,除此之外,英諾天使基金能取得今日成績,與堅定地推行、執行天使合投的理念密切相關。
而這又與李竹的投資成長之路密切相關。
在2016中國天使投資高峰論壇上,李竹頗有感觸地說:“我們非常積極地參與行業建設活動,英諾天使80%的項目都是跟行業內天使合投的,當英諾成功的時候,一定也有其他的天使成功了。”
合投對於硅谷天使投資人來說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他們的種種經驗也証明:合投能加強對被投領域的認知,並減少天使投資的高風險。損失一點份額,帶來的卻是更多的項目和更廣闊的世界。在擔任TMT協會會長,做個人天使期間,李竹去過幾次硅谷考察取經,對合投概念地認識更加深入與透徹。
回國后,李竹便不遺余力地主動倡導天使合投。2013年成立的英諾天使基金,就是天使合投的產物:幾個清華校友把錢放在一起,就成了英諾基金最初的資金池。
其實,與人合投的基因早已在李竹去硅谷之前就流淌在他的血液裡了,不過之前更模糊更懵懂罷了。
(李竹參加兩會雙創年度盛典,獲得“分享共贏獎”)
王興當年做飯否,李竹和航班管家創始人王江、李黎軍一起投了天使。后來王興果斷轉型,三個人也有機會參與了美團的早期投資。在李竹看來,天使就應該是合投的。
成為機構化的天使以后,也因為合伙人對合投理念的認可,英諾在行業裡一直主動積極地推動著這件事情。
對於天使合投,英諾基金一般都會主動尋找合投方,不同機構哪些領域比較擅長,都比較了解,“我們覺得如果有哪些天使能幫上忙,會主動邀請他們來參加一些合投。”
英諾投資的案例中,作為唯一參與方的低於20%。李竹認為,“天使投資要有長久的生命,一個天使投資機構要長期持續下去,就必須遵守天使合投的理念。”
(李竹和賓果消消消創始人齊偉)
從某種程度上說,天使合投的核心,是要投信得過的人。檸檬微趣創始人齊偉被李竹稱為最合拍的創業者代表。
齊偉2011年開始創業,到2014年才得到李竹的投資。起初齊偉的項目是做迪斯尼的外包游戲,每年有幾百萬流水,項目的想象力不夠大。至2014年手游市場蓬勃發展,與其做生命周期短的重度游戲不如做休閑類的游戲,李竹和齊偉在這個想法上不謀而合。幾年時間的互動交往,李竹對齊偉的人品和能力已有充分認可,便迅速決定了投資。
半年之后,一款全新消除類游戲上線,迅速火爆,它就是現在的賓果消消消。齊偉並沒有停止步伐,檸檬微趣迅速發展成為中國領先的手機休閑游戲和社交應用開發商,開發出多款風靡全球的精品手機游戲,2016年10月,檸檬微趣挂牌了新三板。
在齊偉的印象中,李竹是一個非常善於高效利用時間的人,且能給公司發展帶來奇效的投資人。在檸檬微趣發展的好幾個節點上,李竹都給出了重要的建議和指導。
在多次訪談中,李竹稱齊偉是他遇到的最合拍的創業者典型代表。“投資是講緣分的,不要擔心錯過。投資喜歡的人,才能更好地幫助他。看著他們成長,是最快樂的事。”
雲萊塢是英諾2016年投資的項目代表,創建於2015年7月,旨在重建中國文化娛樂產業線上線下生態體系,致力於全面鏈接中國文化娛樂產業裡的內容、人才、資源與資本。創始人吳又是讀客的創始人,多部暢銷影片的出品人。
接觸到創始人吳又后,一周之內,李竹與他密集地見面三次,便做出了投資決策及敲定各種細節。
“竹總的決策速度非常快,當時我的產品還沒上線,估值已較高,竹總就決定投資了。我認為,天使投資人本質上說是創業者的家裡人,要給出絕對的信任。天使投資人的重要品性,胸懷排第一,在胸懷基礎上要有遠見。竹總,在這兩點上都非常合拍。”
吳又給出了自己對李竹的點評,后來他補充說,足夠開放、迅速擁抱變化是竹總留給他最深刻的印象。
【英諾生態圈】
做天使投資功夫在事外,如果想著要把這件事情做到80歲,那還有很長的時間,還有很多事要做呢。
TMT協會是清華大學推動校友創業的一個核心窗口。清華大學校友創業比例並不算高,斯坦福大學應屆畢業生是18%,清華大學連它的1/5都不到。TMT協會的骨干人士都有一個信念:讓清華在中關村有著斯坦福大學在硅谷的地位。
沒有成立英諾天使基金之前,作為TMT協會首任會長,李竹開始帶領協會鏈接起創業者,開始系統地為創業者提供服務。TMT協會成員迅速發展到2000多會員。李竹從2012年擔任首屆會長,至2016年年初卸任。每個月都舉辦活動,召開論壇。
可以說,英諾天使基金是從清華校友TMT協會生長起來的。“當時協助清華大學校友會搭建起一個協會,后來發現為創業者服務需要有孵化器、加速器,就成立了厚德創新谷。孵化器運營過程中發現,沒有與投資挂鉤的創業服務都沒有意義,2012年末開始籌備天使基金。2013年4月,英諾天使基金正式成立。”李竹介紹說。
“英諾基金主要骨干都是TMT協會的,英諾創始合伙人林森當時是副秘書長,也在做個人天使。鄧永強是TMT協會秘書長,現在是英諾創新空間和創業生態圈的合伙人。英諾合伙人賈相夷、祝曉成是協會副秘書長。”
英諾就這麼一步步成長壯大起來。三年時間,每年跨一大步,現已成為創投圈中最具影響力的生態圈之一。
(李竹和項目合作伙伴合影)
自2013年成立以來,英諾基金廣泛布局孵化加速器、創業媒體、創業教育、創業服務等創業生態圈,其中尤以英諾創新空間最為矚目。
目前,北京、深圳、廣州、中山、佛山、廈門、硅谷英諾創新空間皆已布局,英諾創新空間不僅是聯合辦公空間,還包括創業投資、創業加速、資源整合、融資對接、創業學習及社群、創業媒體及傳播服務等6大模塊服務體系,已有中國最新型的創業生態體系的雛形。
李竹及英諾一直在打造創業生態圈,除了創業者的圈子,還認真經營著投資人的圈子。
李竹以付出的方式,一直支持著天使投資人的社區和互動,包括好幾家高淨值人群的投資培訓機構,還支持了一些眾籌平台。“除了機構化天使,也應該鼓勵個人天使,我們一直在為生態環境做些事情。天使成長營、天使實戰學院、天使茶館都給了大力的支持,包括人力、財力上的支持。”
李竹本人還擔任中關村天使投資聯盟常務副主席、天使成長營榮譽院長,中國青年天使會副會長等重要角色。
李竹認為,做天使投資,有時發現項目比評估項目更重要。由英諾基金主導的“17學天使投資”,旨在高校碩士博士裡培養一些人成為天使投資人,第一批從清華大學學生中選拔,大概20人左右。“我們通過培養這些人,讓這些年輕人發現身邊的靠譜的年輕人、創業者。”
技術創新替代模式創新的時代,優秀創業者將越來越多地從高校和科研院所走出來。“賦予潛在投資人發現美的眼睛,讓他們能發現身邊的這些人。”
(和異構智能創始人吳韌合照)
“創享+”加速計劃是由水木清華校友基金、厚德創新谷發起,聯合清華、北大、北航、北郵、北科大五大高校開展的服務早期創業項目的加速計劃,目的是幫助在校生和年輕校友的創業項目更順暢起步。
李竹是“創享+”加速計劃的發起人之一,是重要的參與者、付出者,從2014年舉辦首屆,目前已舉辦到第三屆。“創享+”三個月的加速器內,從培訓、一對一指導、資金投資、融資協助、傳播服務等多方位幫助在校及往期校友創業團隊的項目成長。
“做這些事情不是一個捷徑,也不能最快速地找到優秀創業者,但這些事情疊加在一起,從長久來看,會讓天使投資平台越來越有深度,越來越有發展的潛力。”
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我認為做天使投資功夫在事外,如果想著要把這件事情做到80歲,那還有很長的時間,還有很多事要做呢”。李竹如是說到。
【翩翩舞者:“五毒俱全”青年版李竹】
大學畢業留言冊上,有同學調侃李竹是“五毒俱全”。
英諾基金創始合伙人林森評價說:李竹在社會活動方面,表現出天才型的領導能力和個人魅力。英諾基金北京合伙人王晟評價說:投資的核心是人脈、人品,這一行當特別適合竹總。
不過,走出學校走上創業之路,李竹是逐漸成長為帶頭大哥的。第一次創業,5個合伙人的股份都差不多。“每到一個團隊或組織裡,逐漸地被大家所認可,這可能跟自己比較願意幫助別人有關系。當你多做了些事情的時候,對自己是一個鍛煉,也就鍛煉出更多的能力。”
“創業之初,大家也會發生一些爭論,比如賺了錢后要分錢還是繼續發展。並購之際,是寧為雞頭不為鳳尾,還是合到清華同方的大平台上。很多事情后來証明我的建議都是對的,慢慢地,我在圈子裡面,就成為領頭人了。”
清華大學的宿舍,是各地狀元雲集的地方。李竹是1984年進入清華大學,“一個是陝西省狀元,另一個是甘肅省狀元,還有北京二中、景山中學的狀元,還有河南開封、寧波的狀元,我是柳州的狀元。”
一上大學,老師就鼓勵有特長的學生主動當班干部,服務同學。李竹從小學書畫,老師看了履歷了解到這一點,就直接點將,讓李竹成了宣傳委員,當上了班干部。
上學不到一個月,學校學生會團委來新生中招人,李竹又成了團干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的學生節,就是那個時候逐漸發展起來的。“學生節就是組織大家搞各種活動,搞各種比賽,像書法大賽、象棋大賽、圍棋大賽都是我與其他同學一起組織起來的。還定期出海報,這些海報都是我們自己設計圖案、畫畫,花了很多時間做這些事。”
“參加這些社團活動,對我來說是很大的鍛煉。清華大學的同學各有各的閃光面,跟這些智商很高的人過招,說服大家參加活動,並不件容易的事。”李竹認為,這段經歷極大地鍛煉了自己的交往能力。
作為班干部、團干部主動組織些活動外,李竹還是各項活動的積極參與者。琴棋書畫樣樣行,現在增加的技能還包括:打網球、打高爾夫、玩德州扑克。
“打麻將,跳舞,下圍棋、下象棋,樣樣都能來。大學裡有同學調侃說我‘五毒’俱全。當時清華北大學生群體有麻派、托派。托派就是考托福的一群人,跳舞的叫舞派,反正每一派我都是活躍分子。”讀書期間清華大學搞交誼舞大賽,李竹報名參加,跳的是探戈。李竹最后也在全校大賽中獲獎。
李竹出身於書香門第,爺爺那一輩家庭殷實,父親是小學校長。李竹姐弟5人,兩個姐姐,老爸想要個男孩,結果老媽生出三胞胎:兩個男孩、一個女孩。李竹上了清華大學,同胞的哥哥上了北京大學。
(李竹和哥哥)
李竹從小就喜歡看書,老爸是小學校長,周末的時候,他就到父親所在學校的圖書館裡看書。小時候背了不少古文古詩,學了樂器,書法、繪畫,下棋。“小學時,我爸找了各種老師教我們下棋,圍棋、中國象棋,國際象棋都學。吹過笛子,也學過一段時間圓號,后來到清華大學,因為有點音樂基礎,還到清華大學軍樂隊混了兩天。”
談起對年輕人的建議,李竹認為,首要一點是做自己喜歡的事。20世紀90年代初第一次創業,更多的是想著改變自己的生活。第二次創業源於更一個夢想,現在做天使投資,李竹認為也是在創業,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與創業者打交道,大多與未來有關,都很有趣。你會不斷激起強烈的好奇心,多巴胺分泌也就足夠多,心態也就年輕許多,這種感覺真的很有意思,很快樂。”
原本李竹以為做天使投資,就過上了半退休狀態的生活,后發現越陷越深,完全是全新的創業狀態,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還要做創業者的知己,陪著他們體會創業中的快樂和驚喜。
在投資理念上,李竹非常敬仰股神巴菲特。做自己喜歡的事,投喜歡的人,這是巴菲特的根本投資哲學,也是李竹完全認同的投資哲學。李竹微信朋友圈的頭像放的是一位棒球運動員的相片,他叫泰德﹒威廉姆,是巴菲特非常推崇的、也是美國最知名的棒球擊球手,威廉姆有句名言:永遠等待屬於你的本壘打。
尋找自己喜歡的項目,保持耐心,李竹一直等待著他的本壘打。
中國創投新世紀已來臨,一位投資大佬正悄然產生。
★ 【李竹的投資感觸】
1、“做天使投資,本身是一個非常苦的一件事,有人把天使投資人稱為天使狗。現在中國的天使投資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2、“自己的短版是:不夠狠。這對創業來說,對企業經營來說,是一個短板。但做投資,這一點恰恰又變成了一個優勢,我們會對創業者更好一點”。
3、“武俠小說裡,我比較喜歡陸小鳳。第一,非常有人情味,非常重情義﹔第二,他總有好運氣。如果要用江湖門派來形容,武當派更像我們英諾天使,以柔克剛,能夠以春風化雨的方式,把自己的力量發揮出去。當然投資圈的朋友也有人說我們是逍遙派,我也很認同,希望有更多的創業者投資人和我們逍遙相對,為師為友。”
4、“要獲得超過100倍的回報,核心是看人品的。首先要讓創業者感覺到你是為了幫他,幫他一起成功的﹔第二,我們不光要給錢,還要給資源,我們願意支持這些能夠想改變未來、能夠為社會帶來價值的人,而不就只是為了賺錢。”
5、“清華大學的學生一般都奉行:做得多、說得少,行勝於言,我認為這個觀念也要進化發展。說錯了沒關系。跟創業者打交道,有時候認知沒有達到同樣的深度,不斷地去交流,不要怕自己說錯。這是做投資以來最大的認識上的不同。對我來說影響深遠。”
6、“佛學,一方面是講自己,說要修行自身﹔第二講給予,天使投資人應該是講回報的給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