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是生活的一大樂事,當美食與移動互聯網發生碰撞后,產生的“洪荒之力”也大得驚人。如今,移動菜譜類APP兼具做菜、保健、交友等多重功能,備受吃貨一族的追捧。
某專業數據中心最新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菜譜類APP每月固定活躍用戶將近2000萬,且正處於高速遞增階段,不得不說菜譜類APP是移動應用中不可忽視的一匹“黑馬”。
廚房菜鳥秒變“大廚”
“80后”萌豆媽有個2歲的可愛寶寶,可是萌豆不愛吃菜,食欲也一般,眼瞅著比同齡的小朋友黑瘦很多。就在一個月前,萌豆媽還在為此一籌莫展,“怎麼才能做出讓寶寶有食欲的飯菜?”在朋友的推薦下,萌豆媽下載了一款目前很火爆的菜譜APP,硬著頭皮照貓畫虎學起來。
“先從最簡單的清蒸鱸魚做起吧!”萌豆媽點開APP,認真地按照上面的圖說,一步步做著:從洗魚開始,去腥、腌制后上鍋蒸,十五分鐘后起鍋,撒上姜絲蔥花,等熱烘烘的芝麻油往魚上這麼一淋,“嗞……”廚房頓時飄香四溢。平時從來不進廚房的小萌豆竟然推開廚房門好奇地探著腦袋。
令人驚喜的是,當天晚上,萌豆媽的試驗品得到了寶貝的空前認可,孩子吃了好幾大塊。萌豆媽備受鼓舞,從那天開始,便每天一有空就查看APP,研究給孩子做各種各樣的好吃的。香芋面包、鬆仁玉米、火龍果沙拉……萌豆媽還把自己的“作品”拍攝在手機上,晒到APP的交流群裡和其他的美食愛好者們分享心得。
如今,萌豆媽不僅有了幾樣拿手菜,還成為了APP交流群裡的活躍分子,和其他幾個美食達人成為無話不說的好朋友。“下一步,我想好好研究一下拍攝技巧,那些美食網紅拍的照片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我還差他們好遠呢!”
事實上,像萌豆媽這樣廚房“菜鳥”變美食達人的故事,在菜譜類APP上屢見不鮮,甚至有的APP上線幾個月時間裡就積累了上百萬粉絲。有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我國菜譜類APP月度總活躍用戶數整體處於增長態勢,其中5-7月增長速度比較快。菜譜類APP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那些受追捧的菜譜APP
查詢Android和iOS市場的用戶下載量、市場佔有率,2011年4月成立的豆果美食APP是其中最受用戶歡迎的菜譜類移動應用之一。截至2015年12月,美食APP市場總下載量達1.8億人次,豆果美食累計總下載量1.2億人次,日活躍用戶超過420萬。緊隨其后的是下廚房、好豆菜譜和美食杰。而這排名前四的菜譜類APP,已經佔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當然,市場瞬息萬變,未來美食APP必定是群雄相爭的重地之一。
“最初成立公司時,我們對豆果美食的定位進化就遵循了工具—社區—電商的典型路徑。”豆果美食創始人兼CEO王宇翔說, “當社區的蓄水池積聚了足夠多的優質用戶,從社區向電商轉化的過程就格外順利。”目前,豆果美食80%以上的內容都來自於用戶。也就是說,豆果的用戶既是其內容的輸送方,又是其內容的消化者。在這裡,那些高高在上的明星已經不被人們追捧,反而是一群既愛美食又樂於分享的美食達人們成就了內容的精彩。
來自江蘇蘇州的@美姐姐的小資生活,就是一個兼美貌與廚藝於一身的美食達人,豆齡2.7歲的她,已經發布了242個菜譜,積攢了近2萬名粉絲。“那天在店裡琪琪叫了這個鯽魚燒豆腐,感覺還不錯。后來,看到一家蘇北菜館也在賣這個菜,結果甜得要命,失望啊!於是,果斷地第二天自己買食材回來折騰一番啦……”9月24日,@美姐姐的小資生活整理了23張自己制作鯽魚燒豆腐的照片連同詳細的做菜說明,更新在了豆果美食APP上。在她看來,豆果上的粉絲們已成為自己的朋友,她也樂於和大家一起分享人生感悟。
“看著就要流口水啦!”@無意義瞬間搶佔了評論的沙發。
“真的很贊,我今天也試著做做!”@麗麗安點贊。
不到兩天的時間,@美姐姐的小資生活分享的這道菜譜已經有近3萬人瀏覽,同時3221人收藏。這篇美文也被APP的工作人員推送到首頁。
與豆果不同的是,2013年10月28日發布的好豆菜譜APP則以強大的“淘寶”式搜索模式讓人眼前一亮。好豆菜譜的整個使用流程就如在淘寶購物一般。
而成立於2007年的美食杰網站,2013年12月才推出了美食杰APP。但美食杰率先推出了TV版智能電視菜譜。這是“美食杰”專門為智能電視量身定做的一款美食烹飪軟件,即根據時間段推薦菜譜,每篇菜譜都詳細介紹具體的做法,網友們可以“邊看電視邊做飯”。同時,美食杰TV版中還提供了二維碼掃描,用戶可以下載手機端軟件,避免智能電視遙控設備的互動局限性,破除用戶“隻能看不能摸”的窘況,可以自由發表言論,不得不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不可忽視的廚房經濟學
煲仔飯、懶人飯、用最簡單的方式烤紅薯……相比手機APP,壯壯媽最喜歡的是上美食博客,那些似乎透著香氣的文圖,讓她學會了不少省時省力卻大受歡迎的做飯方法。對自己覺得有用的方法,她會經常“打賞”,讓那些做飯“高手”們能在分享圖文之余,也有一些小小的“入賬”。其中,不少博文作者一篇文章能收入上千元。
菜譜類APP在我國成長的時間不過五年,還處於萌芽探索階段。目前,廣告是多數菜譜APP主要的盈利途徑。圍繞各種美食營銷活動進行全方案策劃,打出各種軟廣告,也是盈利途徑之一。此外,半成品食材的銷售也有眾多商家開始嘗試。
一個主打烘焙的APP上,無論是巧克力慕斯還是榴蓮蛋糕……每樣產品都可以打包採買所需的原材料。初學的“菜鳥”還可以一鍵下單所需的烘焙工具。或許用不了多久,無論是半成品食材、調味料,還是廚具、小家電的需求,都可以在菜譜類APP上得以實現。人以“食”為天,菜譜類APP通過菜譜分享撬動菜籃子,由此產生的龐大廚房經濟絕對不可小覷。
業內專家表示,菜譜類APP無論怎麼創新,終究離不開菜譜這個中心。但菜譜APP的競爭越來越呈現出嚴重的同質化趨勢,未來的霸主,或許隻屬於那個敢於突破重圍的創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