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有天看到朋友把頭頂小草的“顏團子”放在鍵盤上“假裝發會兒呆”,我還沒意識到這個“二次元”形象已經跳出手機屏幕進入現實,更沒有認真想過自己最常用的微信表情正是它。上網一查更被驚到,這個由90后女孩原創的動漫表情系列使用量已經超過150億次。一個白團子竟然能如此深入人心成為“國民表情”,這意味著什麼?
身邊的“二次元”同事告訴我,“二次元”這個名詞已經超越其原本在日本平面動漫裡所指的“二維空間”“二維世界”,甚至沖破年齡和性別的界限,吸引了眾多活躍粉絲。含蓄內斂的中國人,無論男女老少,似乎在創作和應用互聯網“表情”上發揮了格外的創造力。
然而,我並不是個“二次元”,對於日本動漫唯一的真愛就是機器貓。在同事們和90后實習生的支持下,一場跨越次元的採訪開始了。
迅速行動,我決定去探索一下這個有趣的新世界,看看那些萌萌的表情是如何讓“想說愛你不容易”的中國人在互聯網世界的交流變得更生動,又是如何以此撬動獨特的新商業機會。在國產動漫產業艱難前行的中國,本土原創動漫表情似乎已經打開了一個突破口,其中人見人愛的“顏團子”正是其中的代表。
在研究中國動漫產業的專家看來,“萌”是人發自內心的喜好,無論年齡和性別,人們內心深處都有柔軟的地方或者未泯的童心。對於平日裡在職場、生活中難以直接表達情緒情感的人們,表示感謝時可以自由地發上一個“抱抱”,想念家人朋友則可以更輕鬆地送上一個代表“想你了”的表情,接到紅包更是不必有所顧忌地發上一個“跪謝老板”。可以說,“表情包”在互聯網上解放了含蓄的中國人,讓他們表達出文字或者現實交流難以說出口的話語。
在太多人對中國原創動漫之路表示憂慮之時,一群年輕的動漫愛好者在嘗試著把心裡的熱愛變成事業。發現並捧紅“長草顏團子”、“制冷少女”等一系列互聯網表情的正是一個由80后創業者和90后內容創意作者組成的年輕互聯網創業團隊。曾經在微博上結識的動漫愛好者走到線下,把他們共同的愛好變成創業的方向,發揮各自的創意、設計、推廣和商業運作的專業特長,探索著中國原創動漫的發展之路。
這個創業團隊的發起者在採訪中說到,“中國從來不缺乏好的動漫創作者,也不缺乏靈動的創意。我們推出能打動人心底最柔軟最溫暖部分的萌表情,希望這些中國動漫創意在互聯網時代贏得更大的價值”。
這句話也引發了我的思考:當我們將目光投向文化或者社會現象的時候,特別強調對人的關注,要努力發掘出這些現象背后打動人心的力量。與此同時,在這些現象背后的商業價值和市場機會往往被有意忽略甚至淡化。然而,這個創業團隊在做的事情,以及很多成功的互聯網企業,其核心正是捕捉到了互聯網時代人的需求和感受,他們設計出產品和服務來滿足人的需求、提升人的體驗,他們在做的事情也具有價值。
無論是已經流行的網上購物、支付、游戲、學習平台,還是越來越讓人“無法離開”的互聯網聊天工具、交通出行APP,它們都是在某些角度以超乎想象的周到細致滿足了人的現實和心理需求。因此,這些創造出商業價值的互聯網產品和服務其制勝的核心也是讓人得到了滿足和愉悅的體驗,終究也是對人的關注。
艾瑞咨詢、易觀智庫的分析報告提出,中國的“二次元”人群活躍的核心用戶已經達到5000萬人。2016年,廣義上的“二次元”潛在消費者有望超過2億人,主要集中在10到25歲之間的群體,也包括每天使用微信發送表情包的中年以上人群。可以說,“二次元”跨越了年齡和性別,已經融入現實生活。
在這篇稿件中,我們嘗試著以更為輕鬆的寫法去講述中國的年輕動漫創業者如何以自己的方式給人們帶來更溫暖、更清新的互聯網體驗——為情感含蓄的中國人找到了網絡交流的突破口,也成就了互聯網時代的新商業傳奇。
如同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所言,“中國文化信心走強,一個大的時代才剛剛開啟”。無論它是像大飛機一樣高端的科技成就,還是一個能夠打動人心的“白團子”,那些觸動我們內心的人或事、那些創造出價值的東西背后一定有值得去探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