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生產要素分享激發經濟新增長點

周穎、張遙、王存福、劉懷丕、周琳、陽娜、潘曄、羅羽

2016年09月28日08:17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經濟一方面是在生產環節上,通過提高產品的循環利用率來減少產品生產,從而節省資源和能源﹔一方面是在流通環節上,利用LBS位置服務等新技術就近匹配商品和服務的供需,實現降低生態消耗。”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張新紅說。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認為,隨著資本等多重因素的推動,生產要素分享將激發經濟新增長點,但也同時指出,應創新監管方式破解一些新興行業的身份合法性尷尬。

  由於發展前景看好,近幾年分享經濟領域獲得風險投資的企業數量和融資金額出現了爆發式增長。僅去年滴滴出行已經公布的融資總額就已經超過229.45億人民幣,美團網、螞蟻金服分別獲得融資總額138.6億和121億人民幣。

  阿裡研究院高級專家孟曄等人認為,分享經濟的發展領域將不斷擴大,從個人閑置資源的分享,延伸到企業閑置資源的分享﹔往后會進入公共閑置資源分享階段,即政府牽頭主導公共服務資源開放共享,目前已有萌芽,將來還會進入整個城市的閑置資源分享階段,海外已有這樣的試點出現。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此前發布的《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6》顯示,去年我國分享經濟市場規模約為1.95萬億元,保守估計參與分享經濟的活動總人數超過5億。報告預測,未來五年我國分享經濟增長年均速度將在40%左右,到2020年分享經濟規模佔我國GDP的比重將達到10%以上。

  途家網公關總監唐挺等人認為,從現實情況看,轉型發展的迫切需求、網民大國紅利、節儉的傳統文化以及企業的成功實踐,使分享經濟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會窗口”。

  小豬短租創始人兼CEO陳馳介紹,小豬短租創造短租新需求,截至今年8月初,已對接10萬套房屋資源、500萬用戶,去年促成2.8億元交易額,預計今年的交易額將達到10億元。

  張新紅等專家說,分享經濟通過創造需求、增加供給、提升生產效率、提高個人創新與創業能力,來拉動經濟增長,僅出行領域去年成交額保守估計就超過500億元人民幣。

  貴州省貴安新區的億象公司是一家汽配平台企業,創業者依托這個平台,可以突破傳統創業之初在運營、銷售、宣傳上存在的瓶頸。該公司副董事長崔志宏說:“即便是大學生創業者,隻要有訂單,能先從我們的中心庫拿貨,讓他們可以與有多年積累的老板處於同一起跑線上”。

  業內分析認為,分享經濟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能有效減輕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就業壓力。《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6》的數據顯示,我國分享經濟的參與提供服務者5000萬人左右,約佔勞動人口總數的5.5%。記者調研了解到,山西等地一些從過剩產業轉崗的工人多有從事專車司機工作﹔回家吃飯平台為全職媽媽等群體提供就業機會,目前這個平台上有穩定收入的家廚已達5萬至6萬多人。

  不僅如此,分享經濟還促進了社會“痛點”的化解。騰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孫怡等專家說,不少分享經濟平台企業恰是應社會“痛點”而生,例如名醫主刀平台整合各大醫院的閑置資源、利用醫生的閑置時間為病人提供手術治療,2015年上線后業務量月均增速在40%以上,為不少人化解了看病難。

  此外,滴滴出行發布的《中國智能出行2015大數據報告》顯示,僅快車拼車和順風車兩個產品,每日就能為城市減少114萬輛車出行,一年下來減少1355萬噸碳排放,相當於多種11.3億棵樹的生態補償量。

  盡管分享經濟帶來的效應顯而易見,但在發展中面臨不少困境。一方面是因為其“野蠻生長”中的自身缺陷所致,一方面是因為與現行的監管模式不對接所致。

  處於“野蠻生長”階段的分享經濟正在滲透到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多個行業的發展泥沙俱下。例如在短租行業,部分企業全力爭奪市場,對用戶體驗關注不夠,出現不少房源信息不實、欺詐消費者的案例﹔餐飲分享平台多次被媒體曝光,存在大量無証無照的“黑餐廳”……“野蠻生長”同時,分享經濟還面臨監管困境。

  另外,業內專家指出,一些法規制度落后於技術發展,扼殺了分享經濟新業態的出現或使新業態游走在灰色地帶。不少行業存在身份合法性尷尬,在發展中屢遭打壓。

  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貴州邁普空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匯集了大量空間地理大數據,目前主要服務於政府機關,事實上在民用上的空間更大,如發展山地旅游等。“我們的數據精准度太高,根據現行測繪法規定是威脅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的,所以不准公開、推向民用,但這個規定是基於紙質地圖制定的,從現今的技術角度看它的意義已不大。”該公司董事長李紅播說。

  一位餐飲平台首席運營官擔心,合法身份不明確,分享經濟平台面臨來自業務監管部門、公安、工商等多部門的“圍堵”,甚至曾遭職業打假人高至30萬元的惡意索賠。一位房屋短租平台負責人說,由於該業態無法定性是出租房屋或賓館業,經常會有房東被警方以非法經營為由勒令停止、甚至拘留。

  “現有的一些法規制度是工業時代的產物,不適應信息時代的分享經濟,既沒能很好解決行業准入門檻、稅收監管、信用體系建設等問題,也難以發揮有效的監管作用。”張新紅說,分享經濟向好發展的大趨勢不可阻擋,因此執法管理部門有必要對分享經濟領域的創新持包容性態度,多觀察一段時間,不要一上來就“管死”。

(責編:陳鍵、胡曉)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