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資本市場的泡沫與寒冬,洗衣類O2O獨角獸e袋洗開始回歸線下。9月14日,洗衣類O2O企業e袋洗宣布,經過調整后,戰略中心已從平台建設轉移至整合線下洗衣店。
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e袋洗自在連續獲得A輪B輪融資后,將業務擴大至餐飲、家政等領域,但自今年3月以來,e袋洗關停平台業務,並推出“城市合伙人”計劃、入股台灣衣貝潔,重拾對洗衣業務的重視。
業內人士認為,洗衣領域存在品牌集中度較低、消費頻次不高、用戶消費習慣尚未養成等問題,e袋洗需要整合線下資源,實現線上與線下的融合。
“跑馬圈地“燒錢擴張
2013年年末,e袋洗上線,成為較早進駐O2O領域的洗護企業。用戶隻需將待洗衣物裝進指定的洗衣袋裡,通過微信或者APP預約上門取件時間,2小時內有專門取送人員上門取件,在72小時內以挂件送回。從取件到洗衣,全程高清視頻監控。
得益於區別傳統洗衣行業的差異化特點,和領域中先到先得的時間優勢,e袋洗在發展初期頗為順利。根據其官方數據顯示,2014年6月,微信單日訂單量過千﹔2015年4月,e袋洗日訂單量突破10萬單。
優異的市場表現使e袋洗很快就成為了業內的獨角獸,同時引起資本垂涎。2014年7月,e袋洗獲得騰訊2000萬元融資,同年10月,獲得經緯、SIG近2000萬美元A輪融資。去年8月,e袋洗又完成了B輪1億美元融資,由百度領投,A輪投資方經緯中國、SIG跟投。
而e袋洗的其他的競爭對手也獲得了充裕的資金。洗衣邦於今年4月獲由英諾天使基金、北軟天使基金的1000萬元的pre-A輪投資﹔邦美智洗獲英諾天使基金數千萬元的天使輪投資﹔啟斌資本和紐信創投於今年2月向多洗注入4500萬元的A輪資金。
有了充足的資金,e袋洗的業務版塊也隨之擴張至生活服務的其他領域。e袋洗CEO陸文勇坦言,去年此時,由於資本進入,e袋洗希望能用更短的時間拿下生活服務市場。於是在洗衣業務上推出了小e管家平台,覆蓋洗衣、餐飲,甚至遛狗、維修等鄰裡之間可以互相幫忙的業務。
e袋洗的願景是,“未來,你和你的鄰居阿姨共享廚房,上班的時候,讓她幫忙看著你的孩子,下班后你順帶幫著她從市場上帶塊豆腐。小e管家平台勾勒的是一個人人互助的社區服務”。
其中的“小e管飯”是該平台之中的一大重要版塊。當時“私廚共享”思維備受推崇,除e袋洗外,還有“媽媽的菜”等理念的公司加入,以對應“吃飯”這一更高頻用戶需求。據悉,“小e管飯”是小e管家內部孵化項目,主打社區共享經濟概念,在2015年12月1日e袋洗兩周年暨新品溝通會上,小e管飯首次亮相,日單量達2000單。
但好景不長,2015年底,O2O平台靠燒錢跑馬圈地的擴張方式觸及了資本底線,撤資、倒閉現象席卷整個O2O市場。
平台業務被迫收縮
今年2月,家廚平台“媽媽味道”宣布當月末將停止服務。2015年8月,主打用戶情感需求的私房菜制作與配送平台“媽媽的菜”也宣布暫停運營。而另一家共享廚房模式“蹭飯”則對外宣布從去年的12月份開始,公司已經決定維持目前的運營情況,未來將不花精力在“蹭飯”的業務上,專心打造其他業務。
而“小e管飯”則在今年3月正式宣布暫停業務,30多人的團隊也僅剩十幾人,CEO 高萌也已於今年年初離開了公司,公司全年的市場預算僅剩去年的十分之一。對此e袋洗表示,關閉的原因是由於食藥監部門今年出台網售食品的政策原因。
然而,業內人士認為,e袋洗關停小e管飯業務,其原因並非僅僅是政策禁令的出台。今年3月,騰訊研究院推出了《中國分享經濟風潮全景解讀報告》(以下簡稱為《報告》),《報告》認為,中國現有經濟處在資源共享的第一層級,私廚作為最先興起的概念之一,攜帶了非標准化+情感化+制作非規模化的基因,相對的高成本使私廚更適合獨立小眾化的運營方式,而不面向中低端用戶的線下餐飲社交,會面臨低頻消費等缺陷。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網絡營銷研究中心專家委員唐興通認為,將私廚說法向下延伸,做私廚外賣的企業,褪去“私廚”的情懷外衣,與餓了麼、美團外賣並沒有本質差別。
“共享廚房模式一方面存在著成本結構的問題,另一方面公司的流量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況且社區阿姨端無法大量地供應菜品,並且品質很難保証統一,給予消費者的價值就被大大降低,這樣導致這些公司的流量很局限,而對於平台來說,流量無法保証,就無法盈利。”唐興通說。
同時,根據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本月底將出台《北京市網絡食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入網食品經營者不得通過互聯網銷售散裝熟食、無包裝的散裝食品。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的個人,不得通過互聯網銷售自制的食品。
從開始的O2O到小e管家平台,再到后來縮小業務范圍專注洗衣服務,e袋洗的發展就像是互聯網O2O行業的縮影。
對於e袋洗收縮戰線的選擇,唐興通認為,由於曾經資本過熱催生了大量泡沫,不僅使此類企業數量井噴,也使很多公司在發展初期迷失了方向,特別是新創企業,在沒有鞏固原有的基礎業務的時候便大肆擴張,頗有“貪心不足蛇吞象”的嫌疑。
整合線下仍需提高用戶黏性
e袋洗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回復稱,公司的戰略已經調整為,整合線下的門店資源,將更多各種小作坊、夫妻店納入到自己的商業版圖中,並通過自身更強的專業性,引導整體的服務水平提升。
“洗衣O2O的模式有一定的市場需求,但面臨一些挑戰。中國現有的信任機制環境中,並不是所有衣服都放心拿出去給他人洗。洗護沒有統一的標准,消費者對O2O洗衣缺乏信心﹔再者,每個小區就有洗衣店,店鋪信任基礎比較好,現有的模式可以解決消費者的痛點。”艾媒咨詢CEO張毅說。“洗衣O2O市場還未成熟,目前能夠提供服務的僅限於一線城市和少量二線城市,且地域分布不同,各個城市的市場佔比差異較大,在企業成長期,線下資源的獲取是必由之路。”
e袋洗公關部負責人告訴記者,重新整合線下資源是e袋洗的戰略重心,當前該公司正在實行“城市合伙人”計劃,在二三四線城市物色、吸納一批有資金實力和行業資源且理念一致的伙伴,依靠中央工廠和小e管家,共同打造、經營城市洗護生態圈。
然而與外賣、叫車O2O不同的是,洗衣類O2O的消費頻次明顯要低。這一天生缺陷讓諸多O2O創業公司倒在A輪或B輪融資上。
艾瑞網《2016年中國O2O行業發展報告》認為,本地生活O2O服務質量將成發展突破口。當前市場已從單純價格導向的消費引導,向品質、便利、特色的價值導向轉折,而O2O平台使得商戶的信息和評價透明公開,可提升服務質量、加強和消費者的互動,在消費者中維護良好的口碑。此外,地推與補貼的營銷模式,資金的投入無法刺激用戶轉化率和黏性提升,提供用戶更個性化、深度便利的服務才是發展核心,在O2O企業盲目發展的泡沫之下,將產品服務與品牌形象匹配,帶給客戶極致的服務和便捷的體驗,提升用戶忠誠度與粘性度,是初創企業首要考慮的問題。
“洗衣O2O的市場其實比較有限,所以不會有‘bat’這樣的公司從斜側殺出,擾亂現有的市場格局,如果能回歸到商業模式的本質,提升為用戶帶來的價值,像e袋洗這樣的企業是有希望在其中分得一塊大蛋糕的。”唐興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