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

楊岩:投資北大校友 不看好“工匠類”創業

胡曉

2016年09月08日13:13  來源:人民網-人民創投

幾年前,在南迦巴瓦山上泡溫泉的楊岩可能沒想到自己今天變成了“窮光蛋”,女人敗家是購物,男人敗家靠什麼?北大企業家創投的楊岩笑稱:是做投資。實際上,作為一個昔日的創業老兵,在近八年的投資歷程中,楊岩已經投了40多家公司,且依舊樂此不疲。

投資情懷:支持北大校友創業

1996年早春的一天,北京中關村黃庄路口東南側豎起了一塊碩大的廣告牌: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有多遠———向東100米。那時候的中關村賣場叫四海市場,臨街的門臉都被各類電腦商佔據著,胡同裡則散布著數量眾多的光盤販子。“1996年的中關村全是生意人,比今天熱鬧多了”,從北大畢業的楊岩在上了半年班后也加入了這場創業大潮,做的也是最火的電腦軟件。

2008年,用友軟件以3.8億元現金收購楊岩創立的財政預算管理軟件公司方正春元,作為公司的創始人和董事長,楊岩身價暴漲。

隨后,楊岩給了自己三年時間休息。在這三年時間中,他嘗試拿自己的錢做投資,也做一些基金的LP(有限合伙人),大大小小投了二十多個項目,有賺有賠,對那些虧了錢的項目,楊岩笑稱是在做公益。

這次的採訪地點選在了金融客咖啡后院的若水合投庭院,事實上,前院后院他都有投資,都是朋友把他“拉入伙了”。楊岩善言談,樂於社交,在接受人民創投等幾家媒體的採訪前,他剛剛和一位朋友談完事情,而採訪剛結束他又迎來了另一撥拜訪者。

熱衷“擴圈子”的楊岩還在2011年,作為發起理事之一,加入了俞敏洪、閻焱等人發起成立的北大企業家俱樂部。“北大企業家俱樂部挂靠在校友會下面,成立之后大家就考慮怎麼為學校做貢獻,其中之一就是成立創投基金來支持北大校友創業。”

有說法稱,現在一級市場的投資機構有5000多家。創業者多,投資機構也不少,誰選擇誰是個龐大的排列組合運算。

但對北大企業家創投基金來說,投誰是從一開始就明確了的。

“我們在成立這個基金時定了一個標准,我們要扶持未來五年、十年的像李彥宏、俞敏洪一樣優秀的企業家在這個群體中出現,也就是要建立未來五年、十年北大校友在企業界繼續領先的地位,所以這個基金可以作為助燃劑,為這個目標添磚加瓦。其實我們也許決定不了什麼,畢竟我們的分量太小了,但這是我們的情懷,投北大校友就是我們的情懷。”

2014年,北大企業家創投基金正式啟動,“一期基金分為兩支,一支是投早期,一支是投稍微成熟一點的”。兩年下來,一共投了二十來家早期項目,PE(私募)基金投了四五家,包括全景圖片、藍天環保等已登上新三板的公司。

當當網的李國慶、去哪兒網的庄辰超、易車網的李斌、宜人貸的唐寧等等,創業圈裡北大人不少,對此感興趣的投資人也不在少數。如何在競爭中搶到優勢項目,楊岩笑稱靠情懷,“畢竟是北大的資源,而且我們投資收益的部分會捐給母校,大家對母校這種情懷,我們可能更有優勢。”

“我們這個創投基金是公益性和商業性兼顧的”,一期PE投資所獲的收益全部捐給了北大,楊岩稱北大企業家創投基金屬於“另類投資”。

如今,這支“和市場上的不太一樣”的基金正在籌備做第二期,並將逐步市場化,公開募資,目標是打造成“以北大校友資源為依托的專業化基金”。

投資邏輯:看准風向投未來

上個月,楊岩在北大舉行了一場新書發布會,新書書名叫《風向》。這本書多少可以用來理解北大企業家創投基金在當前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投資邏輯。

書中將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分為了四種類型,生態類企業、平台類企業、品牌類企業和工匠類企業。總體來看,生態類和平台類企業已經基本穩定,創業的機會幾乎沒有了,2013年以后,細分領域的平台類創業的窗口已經慢慢關閉。就未來而言,創業者的主要領域應該集中在品牌類企業和工匠類企業。

棕櫚大道是一家創立於斯坦福大學的互聯網教育科技公司,楊岩看好他們,一是團隊成員靠譜,都是畢業於斯坦福、伯克利等名校的北大校友,最重要的是看重他們的商業模式,“用互聯網的方法做傳統的事情”,這是北大企業家創投基金更願意投資的互聯網品牌類創業。

今年3月,視頻自媒體“Papi醬”獲得由真格基金、羅輯思維、光源資本和星圖資本的1200萬融資,估值上億,開創了網紅變現的新神話。互聯網的賦權,使得個人自媒體、網絡主播發展如火如荼,日賺斗金的造富神話也在日日上演,這些創業者正是楊岩眼中的“工匠類”創業,不過與很多投資機構的趨之若鹜不同,他認為,“投資和創業不是一回事,工匠類可以掙很多錢,但並不具備投資價值。”這些“工匠類”創業隻有做到一定規模,躍升為品牌類,才具備投資價值。

其實,這種理性和謹慎與“資本寒冬”也有一定關系。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資本寒冬”的論調開始出現,並很快成為互聯網創投圈最流行的話題,至今仍然如此。在這種情形下,資本方大抵呈現兩種方式,一是“把錢看的更緊了”、二是“看明白再投”,輪次往后。

其實早在2000年,互聯網行業就經歷了一次泡沫破滅的過程。彼時,中國互聯網的創業之狂熱不減今日,人們對於“.com”的追捧熱情同樣讓資本市場如離弦之箭,最終崩盤。

經歷了那次起伏的楊岩告訴人民創投,現在的情形跟當時很像,“上次我的體會是直至2003年才出現轉機,資本寒冬持續了3年”,所以據他判斷,這次周期也會持續三年,“這段時間對初創企業來說很難,大量會融不到錢,會倒閉,但是活下來的就很牛了。”對北大企業家創投這樣的投資方來說,也會順應資本趨於理性的大趨勢,一是謹慎投資,二是投資階段往后。

對於早期項目,投的其實是未來,而對於未來,北大企業家創投基金也有自己的判斷。

楊岩把人類技術進步的主線分為三條,第一條是四肢的延伸,這其中涉及到的行業包括3D打印和機器人﹔第二條是人類感知的進化,表現在物聯網的發展﹔三是人類認知的升級,涉及到人工智能。“這三條主線是未來人類技術進步的核心,也是我們投資的核心。”

“新茶色淡舊茶濃”,從2008年賣掉公司,楊岩正式進入投資圈,作為一個昔日的創業老兵,在近八年的投資歷程中,他個人已經投了40多家公司。

“投資本身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對我來說,為什麼願意做投資,投資是對你的對未來預期的驗証,因為你要投對了,翻了很多倍,就說明你當時的判斷是對的﹔投錯了會很懊悔,就會總結,為什麼當時看走眼,所以這個過程本身很有意思。”如今,楊岩除了留下生活所需的費用,將剩下的錢全部用來做投資了,他說,掙了多少錢都是數字,投資本身已經成為了一種樂趣。

(責編:胡曉、陳鍵)

深度原創

特別策劃

    第二屆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戰“疫”內容科技大賽 首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總決賽 人民網內容科技創業創新長三角決賽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