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泰基金盛希泰:資本浪潮中的反思者 洪泰基金創始人、洪泰資本控股董事長盛希泰 (攝影:每日經濟新聞韓陽) 如果說一個生命就是一部百科全書,就像卡爾維諾描述的,它可以不斷地被重新排列,不斷地被重新組合,以一切你可以想象到的方式,那麼盛希泰就是這樣一部書。從資深投資銀行家、兩家一線証券公司的打造者轉向風險投資人,作為洪泰基金創始人、洪泰資本控股董事長,盛希泰的創投故事還要從12瓶茅台說起。 五年前,俞敏洪和盛希泰都是青聯委員。某一天,俞敏洪家中來了客人,喝到半途酒不夠了,找鄰居盛希泰借兩瓶茅台,盛希泰給了他一箱12瓶茅台酒。在這之后,二人開始頻繁走動。一次談話中,盛希泰說他想做一個基金,俞敏洪覺得非常好,一拍即合。2014年11月26日,洪泰基金正式成立,盛希泰從此開啟了投資人生涯。從一期募資的2億元人民幣到今天實現基金管理規模超200億元,洪泰目前已投資了三角獸、易點租、暴走漫畫等在細分領域名列前茅的項目。 錄制採訪視頻的那天下午已經接近晚餐時間,從我們抵達他的辦公室布置機位到離開的時候,盛希泰見了三波客人。他曾被稱為証券業的“少帥”,業余時間喜歡拳擊,在他辦公桌的正上方,挂著“天道酬勤”四個字。這些片段聯系起來,不難對他有一個較為清晰的畫像。和投資人比起來,他更像一個創業者,也許用“激情”和“勤奮”兩個詞描述二次創業的盛希泰是准確的。 時代在變 命運是機會的影子。“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是中國創投行業大發展的十年”,盛希泰用“天時、地利、人和”來總結這個行業近年來大跨步式的發展。 在他看來,“天時”源於政策利好,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二十年中,新的經濟體不斷誕生,這是推動創新創業的背景條件,在這當中,政府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他對“地利”的理解是,過去二十年資本市場的豐厚積累,“中國現在有四億左右的中產,這一批人有能力把錢投資到基金當中”。85后、90后則是他眼中“人和”的代表者,這一代人的個性和自由,讓他感到了時代的脈搏和隨之而來的機遇,也正是這三者之間的化學反應,使資本成為了推動時代前進的重要浪潮。 回想過去這些年,盛希泰認為,中國的資本市場為支持創業者做了許多工作。2018年,科創板的推出給行業注入一劑強心針﹔近日,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2019年將全力支持、全面配合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我希望實現真正的注冊制,使企業能夠更好地退出。”盛希泰希望科創板能夠使資本市場真正敞開胸懷擁抱互聯網企業,不以利潤作為唯一指標,而是著眼於企業有沒有未來和發展潛質,讓他們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中堅力量。 浪潮之下 在對談中,盛希泰反復提及“反思”這個詞匯。 在過去的五六年中,浪潮涌動,資本沖向了一個個風口,共享經濟、新零售、AR……他直言,某種意義上,“風口”是投資人設計出來的,像移動互聯網這樣的風口很難再現,投資人要反思對行業的發展是否起到了引導作用。 不僅投資人需要反思,創業者也需要反思。相比於二十年前,現在涌現了許多“為創業而設計”的項目,“真正滿足需求的創業,真正解決問題的創業才能有未來”,盛希泰如是說道。 近年來,行業急劇擴張,截至2018年底,已在中基協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4000余家,已備案私募基金75000余隻,管理基金規模接近13萬億元。在此背景下,募資難成為當前許多創投機構面臨的最棘手問題。盛希泰認為,出資人是最值得信任和依賴的人,LP應該是有限責任,而不是有限權利。“行業做得不夠好,別人才不願意給你錢。整體提高行業的從業水准才會有未來。”他認為,保持初心非常重要,要做正確的事,同時,在投資過程中要通過必要的流程進行合規風控。 何去何從 在一波接一波的創業浪潮中,投資者爭相押注,如何在機遇與風險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盛希泰的投資哲學中,“專注、專業、打通”是他的關鍵詞。做事專注,凝心聚力﹔將行業吃透,體現專業水准﹔同時要打通投資環節、買賣雙方和思維模式。 開放共享,是洪泰的一個鮮明特色。在公司內部,平台是開放共享的,相互之間可以毫無保留的借鑒、交流。 這一點也同樣體現在盛希泰的投資哲學當中。洪泰目前已經建立起全生命周期的投資管理平台,基金貫穿天使、VC、PE、並購和母基金。盛希泰認為,不同階段的基金可以打通,比如早期投資中注入一些PE思維。“所有PE投資人,在投企業的時候,會要求企業必須有IPO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間。如果沒有想象空間,PE投資人不會投的。”相比於后期投資,早期投資人較少的考慮退出渠道的問題,注入PE思維后,將會對創業項目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同樣,結合早期投資注重“看人”的特性,PE、並購的后期投資也會增加對項目的判斷能力,因為在任何階段,“人”都是第一因素。那麼多曾經的龐然大物轟然倒塌不就是因為人出了問題嗎?多一點看人思維,就可以減少失敗。 在投后管理方面,他認為,除了踏實的服務和對接下游資金以外,在不過分干預的前提下,要和被投企業進行深度的互動,還需要建設專業的投后團隊以及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人民創投:韓穎、實習生劉以晴)
啟明創投鄺子平:穩健穿越周期的黃金舵手 啟明創投創始主管合伙人鄺子平 (攝影:每日經濟新聞韓陽) 2018年7月,小米集團登錄港交所,卻意外帶火了一家投資機構。彼時雷軍在公開信中表示有以500萬美元早期投資小米的VC,收益已經翻了866倍,后來被証實正是其早期投資人啟明創投。一時間,這家素來比較低調的機構被推到了聚光燈下。 面對公眾的高度好奇和關注,啟明創投創始主管合伙人鄺子平卻婉拒了幾乎所有人的問詢。他說:把主場還給小米。這位已經在創投領域征戰了近20年的老兵深知,敲鐘的輝煌一刻背后承載了創業者多少夢想與汗水。2018年他和團隊陪伴7家企業實現了IPO,也為市場交出了一份好成績。 不僅如此,在市場普遍反饋“募資難”的大環境下,啟明創投2018年上半年就完成了三隻新基金總計13.9億美元的募資,側面反映了市場的認可程度。從第一期美元基金首次關閉,到目前旗下共管理七隻美元基金、五隻人民幣基金、管理資產總額超過40億美元,鄺子平和創始團隊帶領啟明走過了一段漫長的路,也見証了國內創投行業成長的每一個重要階段。也正因如此,對於當下普遍反饋的“資本寒冬”,他有自己獨到的理解方式。 從一開始在硅谷擔任軟件工程師,到進入數字通信領域擔任高層管理者,再到進入風投領域創辦啟明創投,鄺子平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一直在尋求創新和突破。他給自己近20年投資生涯定義的關鍵詞是“學海無涯”:“當年進這個行業,最吸引我的是在這個行業裡面能夠不斷接觸、學習新的東西,這一點上面沒有讓我失望。” 回顧創投20年:波浪式向上發展 啟明創投成立於2006年,但鄺子平個人早在1999年就開始從事風險投資了。創辦啟明之前,他已經在英特爾投資部工作了6年,並且擔任中國區總監,主導英特爾的戰略投資。 那個時候的國內股權投資市場和現在截然不同,不僅規模小,並且市場上的美元遠遠超過人民幣。一批外資VC憑著敏銳的嗅覺登陸中國,這些資本就主要來自於大的跨國美元基金在中國的分支機構。 2004年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間節點,硅谷銀行組織美國大牌基金組團來華,十幾天的考察讓這些頂級投資人看到了中國經濟的變化和機會,也讓他們開始思考在這裡的投資策略。啟明創投正是誕生在這樣的背景下。2006年1月31日,這個日子鄺子平記憶猶新,啟明創投第一期美元基金在這天募集完成,一個全新的起點就此著墨。從一開始隻關注TMT行業投資機會,到醫療團隊搭建完成,再到完成全行業覆蓋,伴隨著中國創投行業的快速發展,啟明的投資版圖和業務條線也在不斷延展、完善。 回顧這段發展歷史,鄺子平也有些感慨。他回憶,20年前從事創投行業是一件很小眾的事情,“我們從業人員當時再怎麼也不敢想到,今天的中國創投行業(規模)會發展到這麼龐大,並且創投這個行業以及創投人所做的事情,會對整個國家、整個經濟有這麼大的影響”。 他用了一個短語來總結,就是“波浪式的進步”。當很多人將目光鎖定在當前困難的時候,鄺子平卻顯得平和而泰然。類似的情況他已經見過太多次,也因此更明白“風物長宜放眼量”的道理。 1999年鄺子平入行,2000年就遇上了互聯網泡沫破裂。一度如日中天的納斯達克開始下跌,觸發了互聯網的第一個寒冬,迅速波及國內市場,也引發了創投行業的“哀鴻遍野”。他說,很多人以為“以后再也沒人做創投了”。事實上,類似情況在國內反復上演了很多次,無論是非典時期、金融危機還是市場行情的劇變,每次都會有“創投將死”的論調出現,但在他看來,每次挺過危機以后,整個創投業又上了一個台階,這種波浪式進步也側面體現了行業強大的生命力,“總體來講,我覺得這20年還是非常令人驚喜的發展”。 談募資環境:不是隻有炎夏和寒冬兩季那麼極端 對於當前行業普遍反饋的募資難問題,鄺子平笑言,現在整個融資的環境就像是“一年兩季”:“一會兒是夏天、資本過熱,要不就是資本寒冬,其實都沒這麼極端。”他進一步解釋道,總體來講在募資環節,根據經濟周期的波動有時會速度更快,有時則相對慢一些,但“真的沒有寒冬這麼極端的情況”。 事實上,對於募資問題也應該一分為二地來看。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2018年中國創投市場外幣基金募集總金額為1054.6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5.2%,佔比達到34.9%、佔比增長21.4個百分點。在這其中,美元基金毫無疑問是主力。但另一方面,鄺子平表示人民幣基金募資量雖然略有減退,但從總盤子來講仍然可觀,“總盤子就是投向中國的實體經濟,從整體來看融資環境還是可以的”。 而在這背后,如果更深層次地來看,其實可以發現美元環境和人民幣環境在生態上的巨大差別,以及由其引起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普林斯頓大學投資公司曾經透露過一個數據,啟明創投曾為其帶來3億美元的收益,每年可用於支持250個全額獎學金項目。普林斯頓大學是啟明的其中一個LP,從該機構成立伊始便開始出資,直至其最新一期美元基金仍有參與。鄺子平介紹,從2006年成立至今,啟明的美元基金LP有60%∼70%都是一直連續出資。在這其中,有前文所說的大學資金,有慈善基金會,也有退休年金等等,其共同特征都是不追求短期收益、有著更加長期和穩健的訴求。因此,作為GP的投資機構和LP在長期的溝通合作中建立起了相互信任的深厚關系,也使得前者在面臨一些爭議性決策時更有信心和底氣去嘗試。 相比之下,政策的調整使得人民幣基金的出資主體時常發生變化,導致這些LP無法與GP建立相互信任、長期穩定的關系,這對基金投研團隊的決策以及一線從業人員的行為都產生了較大影響。 “這裡面存在幾層的傳導作用。如果我們單看第一層傳導,只是看到了人民幣融資難,引起人民幣基金沒有做大做強。但是,要把這個(影響)再傳導到一線的投資行為,后者又會傳導到所謂的鼓勵創新技術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等等。”鄺子平總結道,“這個也是最近我們從業者在很多場合多次發聲的一個議題,人民幣投資環境要改善。” 看投后管理:做能與創業者思想碰撞的“知心人” 近年來,投后管理被很多機構提升至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不少機構專門成立了投后團隊,有的規模還相當龐大。當然,也有機構秉持讓被投企業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原則,在投后管理方面甚少插手。對此,鄺子平謙虛地表示,投后到底該做多少、該怎麼做,自己“也沒有悟透”,而啟明創投的風格是介於前面二者之間。 在他看來,最適合去做投后的是這個項目的投資人,因為“他最了解這個公司,對公司的事情也最上心”。而談到最應該給被投企業的支持,鄺子平毫不猶豫地給出了一個看上去已經思考良久的答案:“以我自己這些年的經驗,對一個企業來講,企業家其實是挺孤獨的,在他發展的路途當中,很需要有一個知心人能夠經常跟他去做思想工作。” 這個判斷,或許說進了很多創業者的心裡。不論商業模式的調整,抑或團隊架構的改變,一個創業者顯然很難與自己的員工、創業伙伴乃至其他朋友分享,這個時候來自投資人的理解、建議甚至安慰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而這正是鄺子平一直在踐行的。以去年登陸紐交所的觸寶為例,啟明創投早在2010年便投資了這家公司,當時主導的投資人就是鄺子平。據他回憶,從2009年接觸觸寶的創始團隊開始,一直到敲鐘,他們都保持著非常密切的聯系,經常、定期碰面溝通。在商業模式上,鄺子平與其董事長張瞰幾年來連續在進行深度探討與調整,一直到兩三年前才找到一個可行並且具備發展潛力的模式,並最終確定下來。值得注意的是,此時觸寶的商業模式和邏輯與當初啟明投資時已經完全不同,但這正是鄺子平認為投后管理最重要的地方,“在策略上幫助被投企業,這是我們覺得投后附加值最大的一個方面”。(每日經濟新聞:李蕾)
南山資本何佳:投項目勝過押賽道,更關注泛文娛新用戶的新需求 每逢歲尾年初,人們總喜歡對過去一年的種種事件進行盤點與反思,對新一年的種種未知、不確定性進行預測與規劃,站在創業者背后的投資人也不例外。 對於南山資本創始合伙人何佳而言,2018年引發業內人士廣泛討論的“資本寒冬”,並沒有對他造成太大的困擾,“該干嘛干嘛,持續盯緊頭部項目並找機會投進去,這是我們不變的原則”。重倉斗魚“一戰成名”后,何佳帶領的南山資本繼續保持對泛文娛行業的投資策略,先后在留白影視、笑果文化、元聚網絡、摩天輪票務、迷你世界等項目的成長期入局,繼而如“潛伏者”一般逐輪跟進、並耐心等待成熟的退出節點。 新年伊始,何佳表示2019年會繼續關注泛文娛領域中的新用戶需求,具體領域方面會繼續關注游戲、網絡大電影行業中的內容制作團隊以及短視頻裂變的新形態。 投項目勝過押賽道 在眾多機構擴充投資賽道的當下,為何南山始終聚焦泛文娛?何佳表示,自己過往的職業履歷是主要原因之一,“過去在騰訊、掌趣這些公司積累的產業經驗和行業資源,極大增強了我們扎根泛文娛產業做直投的信心。” 時間回撥到2015年,何佳從掌趣科技董秘、集團董事以及投資並購副總裁的職位上離開,隨后成立了今天的南山資本。在此之前,他曾在空中網帶領百人團隊負責游戲開發業務,並在騰訊做投資並購期間成功轉型為一名投資人。后在掌趣科技任職期間,他負責公司的投資並購、戰略發展以及市值管理等業務,曾先后主導掌趣並購、投資了包括Unity Software Inc. 歡瑞世紀、嗶哩嗶哩、天馬時空、玩蟹科技等多個項目,幫助掌趣完成了超80億元的並購交易額。 何佳回憶,南山成立初期的2015-2016年,游戲、影視等垂直行業內的成長期項目普遍發展良好,且擁有相當可觀的營業利潤和增長空間,無論項目最終選擇上市還是並購退出,VC基金的收益率都能得到相當的保障。隨著南山整個團隊對於行業理解的加深,何佳認為國內泛文娛行業正處於快速增長階段,市場容積大的同時,游戲、影視等以內容為主的領域不太會出現一家獨大的壟斷特征,后起之秀擁有大量創新、崛起的機會。 以95后、00后為主崛起的新用戶群體,不僅對新內容、新媒介形態的接受程度增強,且擁有強大、可持續的付費意願和付費能力,再加上智能硬件設備的高滲透率、移動支付手段的成熟,何佳和團隊由此判斷,泛文娛產業在國內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談到目前的基金規模和項目投資情況,何佳表示,南山資本在管基金規模是15億元。一期人民幣基金一共投了15家企業,其中大多數項目都已經獲得后續輪融資。新成立的二期人民幣基金,到目前已經投資了10個成長期項目。 在何佳看來,投項目勝過押賽道,優秀項目的顛覆性遠大於行業平均水平。 “以綜藝行業為例,很多爆款節目的天花板是確定的,很難一季一季長久做下去,爆款品牌的生命力、核心成員的可復制性都成問題。”盡管對綜藝行業整體的發展模式持保守態度,但在解釋為何持續加注笑果文化時,何佳解釋到,“笑果文化本質上是一家美式喜劇制作公司,南山從笑果文化的A輪開始一直跟進至今,不是因為看好綜藝行業的發展前景,而是因為笑果做到了線下演出+線上綜藝聯動、喜劇人才培養、喜劇內容生產等多方面因素合成的美式喜劇生態產業鏈閉環,且每個業務板塊都非常扎實。” 在何佳看來,某個領域內的個別項目之所以優秀,正在於它突破了人們對這個領域的普遍認知,做到了顛覆式創新。 除了項目本身的業務發展,創始團隊的背景、視野、對於企業的中長期戰略規劃能力,也是南山看項目的加分項。“如果投資人紛紛追逐頭部產品、隻關注項目的短期財務回報,就容易使得短期競爭趨於白熱化,之前綜藝行業的火爆與資本的激烈角逐不無關系。”何佳告訴人民創投,如果投資人能夠拉長時間軸,擴大投資判斷視野,資本、項目都更能保持自己的節奏,而不是被市場風向帶著走。 市場周期不可避免,機構要“退出有道” 過去的2018年,“資本寒冬”被業內廣泛討論。如何看待、應對這一波“寒冬”,何佳有自己的思考。 “從宏觀上來看,資本市場的周期性是不可避免的,個別投資機構也無法左右市場周期。寒冬來臨,作為投資機構,就是在這個特定的時間節點上,保持合理的投資邏輯和資產評估邏輯。就機構所處的市場而言,我們處在一個用戶需求不斷增長且多變的市場上,隻要優質標的不斷出現,我們就要抓住機會、果斷進入,繼而等待市場周期變化。” “也隻有等待資本市場周期變化過后,機構才能得到比較好的退出機會,進而去做退出。”對於“退出”這柄懸在每一家風險投資機構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何佳認為,機構退出情況的好壞,不僅取決於機構的投資數量、投資水平,也取決於機構的“退出風格”。 何佳認為,所謂的“擊鼓傳花式”“快進快出式”等強調短期賬面回報的退出模式,對於創業企業、投資機構長期來看都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在好的項目上,不僅不會中途退出,還要繼續增持。尤其是在投對的項目上,放多少錢顯得更重要的,我們更願意耐心等待一個項目到了成熟的退出節點再做退出。”在何佳看來,投資人和項目之間,也隻有經過長期陪伴才能建立深度信任。在此基礎上,投資人會對企業抱有堅定的信心,企業也才會真正信賴投資者、主動來尋求投資人的建議,在尋求上下游項目間合作時,也更願意接受有該投資人背書的合作伙伴。 “陪伴一個項目從默默無聞到行業巨擘,這種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何佳說,這才是投資的真正價值。
永宣創投馮濤:與時俱進的投資聖手 永宣創投馮濤 (攝影:每日經濟新聞韓陽) 對於1967年出生的馮濤來說,與時俱進是他對永宣創投近20年發展時光的概括。 1999年,馮濤到新成立的上海聯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擔任總裁時,已經在當時的創投圈子裡頗有名氣——1997年,在艾豐豪投資集團擔任高級副總裁的馮濤和華登國際一起主導投資了王志東的新浪網。那次投資,讓馮濤獲取了50倍的回報,成為他早年投資生涯裡的亮點之一。 但事實上,投資當時以新浪為代表的互聯網創業項目,只是馮濤工作的一部分。從事礦業的風險投資是他1993年從多倫多大學畢業后,在艾豐豪投資集團一直致力的方向。 這一方向最終在永宣創投延續至今。 看似不變的投資方向,在20年的時光中,刻刻在變。“永宣創投從一開始泛泛地投資,到后來設立並購基金、生物醫藥基金等專業性基金,從最初以新材料、礦業領域投資為主,拓展至文創、零售、醫療器械等垂直領域,一直在不斷地升級深化。”在採訪中,語言風趣的馮濤告訴人民創投,“投資和人都要與時俱進,如果認為自己覺悟了,形成了某種經驗、知識體系,結果往往要吃虧。” 行業起伏中的潛行者 “起伏向上,有點像股票市場一樣。”回顧中國創投行業走過的20年,出生於上海、1988年遠赴加拿大攻讀碩士和博士的馮濤說到,1998年一號提案后,中國的創投行業迎來了上升期,也正是在此之后的1999年,在上海市政府和中科院的推動下,上海聯創得以成立,后來發展成今天的永宣創投。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之際,創投行業發展的曲線出現了下滑,之后上升至2008年金融危機時,再次轉而向下。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創投行業的機遇在金融危機結束后迎來紅利,一直到2018年行業曲線再度向下。 對於2018年行業的下行,馮濤並不否認募資難的說法。“優質的投資標的稀缺,退出市場也比較難。一些投資機構本身也缺少資金,甚至一些機構LP沒有經營好自己的主業,對投資的熱情減弱了。”馮濤一直在冷靜地觀察著行業的每一次起伏。 在募資難討論的另一面,是對退出難的關注。在馮濤的觀察中,當下國內的退出渠道並不理想,A股上市與新三板的建設仍有很大的完善空間,科創板雖然已經提出但未來還需拭目以待﹔赴美上市的一些互聯網公司在今年又頻頻腰斬。在這樣的背景下,馮濤建議把新三板市場做活,把新推出的科創板做扎實,並適當地培育、扶持出並購市場,切實保護好知識產權。 正是在審慎地分析中,馮濤帶領永宣創投管理著30億美金基金,投資了160家公司,並已有40家投資組合公司在國內或境外成功上市。 對於即將到來的2019年,馮濤在經濟下行的趨勢中,更加看好消費分級和教育醫療等行業的創業項目,。“2019年上半年,市場會更加艱難。”但馮濤覺得,艱難的時期反而是投資的好時機。 未雨綢繆的老兵 坐落在上海領館區中心的興國賓館,倚在七萬平方米的歷史園林之中,西方住宅文化與滬市居住理念在這裡融合到精致的樓墅之中。馮濤與永宣創投身處其中,也多了一份沉潛與靜謐。 “進入投資行業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時機與人都很重要。”坐在興國賓館辦公室裡的馮濤,風趣中也不失理性,和氣中也帶著思考。“回顧國內創投行業20年的歷史,最好的投資時機往往是大家不願意告訴別人我是該行業中人之際,不願意說自己是投資行業從業者,也不願意對外稱自己是創業的,這個節點是最好的時候。” “雖然永宣創投算行業老兵,但其實並有太多優勢。最重要的長處在於有強烈的風險意識。”在馮濤的經驗中,做投資時,如果面臨不可掌控的風險太多,就盡量不考慮,如果是可以掌控的風險,就需要和專業團隊一起制定全方位的預案。 正是秉持著這一經驗,永宣創投曾先后投資了重慶賽諾、東江環保、鄭煤機、西部牧業、西部礦業、上海洗霸、哈工智能、迅雷、富森美、米缸金融、新天然氣、平安好醫生、騰訊音樂、陸金所、水滴互動等企業。在2017年福布斯中國推出的 “中國最佳創投人”以及“中國最佳創投機構/PE機構”榜單中,馮濤和軟銀中國薛村禾、紅杉資本沈南鵬一起獲得“中國最佳創投人”榜單前三。 “其實,2013年以后我們投資的項目就非常少了,我個人主要從事一些天使投資作為嘗試,未來也是先觀望一段時間。”馮濤認為,真正好的投資可能會出現在明年下半年,自己要做的就是在與時俱進中做好准備。 (人民創投:黃盛)
金沙江朱嘯虎:風口更迭中的聚光者 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朱嘯虎 (攝影:每日經濟新聞韓陽) 在創投行業內,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朱嘯虎是一個特別的人物。他的特別,不僅在於精准地捕捉到了滴滴出行、餓了麼、映客等獨角獸,也在於他在傳媒面前直言直語,從不掩飾自己最真實的想法,還在於他始終站在互聯網創業的高光時刻,投資到的獨角獸項目大多踏上“風口”。即使瞬息萬變的互聯網浪潮“風口”更迭頻頻,他也始終能理性判斷、去偽存真,令業內人士驚嘆,引領著創業者們追逐的方向。 當站在中國創投行業20年的節點上,這位被傳媒譽為“獨角獸捕手”的投資人,以自己一貫的快人快語直言“更願意和創業者一起賭未來”。在朱嘯虎的自我認知裡,雖然每一步都踩在了互聯網時代的“風口”上,但自己更是一名持續學習者,是互聯網健康穩健發展的期待者與參與者。 時代變幻下的學習者 在2007年加入金沙江創投成為投資人之前,朱嘯虎其實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創業者。 2000年,正值中國互聯網創業潮起之時,當時的朱嘯虎和朋友意識到了互聯網將帶來的巨大變革與時代機遇,創辦了易保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主營線上保險售賣業務,並在當時成功地拿到了一筆風險投資。但當2001年到2002年互聯網泡沫破滅的連鎖反應波及到自己時,朱嘯虎在分析了投入產出比以后,停止了依賴廣告投放卻轉化有限的保險售賣業務,繼而轉型為保險公司提供軟件服務。 正是這段早期的創業經歷和之前在麥肯錫咨詢公司擔任咨詢顧問的經歷,讓年輕的朱嘯虎近距離地感受了創投行業在中國的肇始,也更加理解了互聯網創業的本質。 在朱嘯虎看來,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裡,每三至四年就會出現全新的創業主題,自己每隔三四年就需要重新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國互聯網創業走到今天,第一個主題是2000年前后興起的門戶網站,第二個主題是移動互聯網服務內容和服務應用的提供商,接下來是游戲、視頻、社交,到之后的O2O、人工智能等。” 然而,在互聯網創業浪潮的起起伏伏中,朱嘯虎的每一步都走在了風口。3S理論也成為他清晰明確的投資原則——所謂3S原則,即Significant(足夠大的市場容量)、Scalable(高度可擴張性)和Sustainable(是否可防御)。 在3S理論的原則下,朱嘯虎從用戶基本需求出發,聚焦到衣食住行等領域,扑捉到餓了麼、衣二三、小紅書、映客直播、滴滴等知名項目。 “餓了麼一開始其實並不非常符合3S原則。”朱嘯虎回憶稱,在投資餓了麼早期,他和團隊反復預測市場空間,前后修改了三次預測,最終勉強算出了10億美金的市場空間。但是朱嘯虎沒有料到的是,消費者行為迎來了強勢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了外賣,引發了外賣市場的爆發擴容。 “這是一個很難預測的事情。但在理性分析的基礎上,我們願意參與,願意和創業者一起賭未來。”在朱嘯虎看來,當互聯網創業的時代步入2018年之時,他更願意把目光從消費互聯網轉移到企業服務的產業互聯網上。 “過去十年,中國的風險投資從企業服務上並沒有賺到太多錢,他們賺的錢基本來自消費互聯網。未來十年,我相信會有變化。”在他看來,在人工酬勞與日漸增和雲端服務大規模應用的背景下,輔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賦能,企業服務能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 事實上,在最近兩三年裡,金沙江創投選擇的企業服務類項目有著明顯增加的趨勢。“在企業服務賽道上,美國有更多的估值幾十億美金的公司,並且這些企業並不燒錢,風險投資人從企業服務上賺的錢超過消費互聯網。”雖然還不能確定中國風險投資在未來十年裡能在企業服務中賺到的錢超過消費互聯網,但是朱嘯虎認為,“掙到規模相當的錢是可以保証的。”。 行業健康發展的期待者 朱嘯虎的投資風格如其名字一般,犀利又迅猛,也曾有人稱他為“快投手”和“風投殺手”。 在朱嘯虎的自我剖析裡,投資風格“快、狠、准”的背后,是長期的積累和項目調研,以及在投后管理中的長時間關注。在他的記憶裡,滴滴打車處於早期成長階段時,他幾乎每天都和程維分析滴滴面臨的各種問題。“當年出行領域項目不少,紅包大戰成為這些公司強多市場份額的手段。當時,滴滴曾出現過支付司機的人民幣兌換不足的情況。緊急之下,我們所有股東自掏腰包,將自己的錢借給滴滴,支付給司機。”在極快的語速中,朱嘯虎分析稱,在投資企業后,需要和項目團隊保持密切聯系,隨時處理預想不到的狀況。 在朱嘯虎看來,當項目真正做得好的時候,投資機構退出是水到渠成的。“如果退出難,那是本身投的項目質量有問題。” 不過,朱嘯虎雖然並沒有直接認可當下對於“退出難”的討論,但他在採訪中關於行業發展提到最多的詞是“健康”。 在他的觀察中,2019年創業更需要穩健。“過去五年是一個特例,融資非常容易。很多企業打法非常激進,通過巨額燒錢,以巨額補貼的方式獲取市場。“他希望即將到來的2019年,行業會偏重健康的發展。 這一理念也在他新看中的企業服務賽道上得以體現。“企業服務類產品必須能直面企業需求,解決商業問題。””他談到,“我們考慮的核心點,從來不是技術本身是否高大上,而是這些技術本身能不能解決商業問題。” 在朱嘯虎看來,企業服務項目評判指標與消費互聯網類似,看用戶留存、付費留存等,但指標要求會比消費互聯網項目更高。好的企業服務項目,是用戶真正願意付費使用的。而他,願意做這樣產品背后的支持者與助推者。 (人民創投:黃盛、實習生 張楠)
信中利汪潮涌:互聯網大時代的堅持者 信中利資本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汪潮涌 (攝影:每日經濟新聞韓陽) 信中利資本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汪潮涌在投資行業的經歷,正如他的名字一般,始終站在時代潮水涌動的浪頭。 1999年,有著華爾街投行履歷的他在北京創辦信中利之時,正值中國第一波互聯網創業大潮。百度、搜狐等當時的互聯網創業項目與創投資本的對接,既是中國本土創業者與投資機構擦出火花的起點,也是汪潮涌沸騰在國內互聯網時代潮流的開端。 如今,已有20年歷史的信中利資本集團(下稱信中利),捕獲了華誼兄弟、中誠信、阿斯頓馬丁、居然之家、蔚來汽車、易瓦特無人機、翼菲機器人、朗進科技、1藥網、美年大健康、Today便利店等各細分產業領域裡的200多家龍頭企業,常年佔據著清科、投中、融資中國評選的中國VC20強榜單,汪潮涌本人也擔任了中國基金業協會創投基金專業委員會聯席主席、北京創投聯盟創始理事長等業界職務。 “過去20年是我人生最精彩的20年。”再次回憶起自己在信中利的職業生涯,汪潮涌更願意用“堅持”一詞來總結。“加上之前在華爾街12年的經歷,今年是我投融資生涯的第32年,過去20年我在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創業投資公司,支持了一批有夢想、有抱負、有科技成果、有創業激情的企業家們,幫助他們實現夢想,這是我最大的成就。”近日,汪潮涌在信中利的北京辦公室向人民創投說到。 互聯網起落中的弄潮兒 在汪潮涌的記憶裡,信中利成立前后的中國創投行業,正處於拓荒階段。當時國內創投機構隻有深創投、北風投等幾十家,IDG、華平等國際知名創投機構也是剛剛踏足中國,紅杉等如今在國內聲名煊赫的投資機構當時尚未在國內布局。 “我們很榮幸,作為一個海歸團隊,創辦了中國第一批市場化的創投機構。”出身於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的汪潮涌,在國家開發銀行任期屆滿創辦信中利資本集團時,趕上了中國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波瀾壯闊的發展進程。 這二十多年以來,中國經濟總體GDP保持高速成長,推動著互聯網新經濟走向狂飆突進的大時代。經濟周期也在潮涌潮落之際不斷顯現。1999年信中利成立之時,恰逢亞洲金融危機剛剛結束之際,如今在互聯網江湖裡佔據頭部地位的BAT和網易、新浪、搜狐等優勢門戶,在當時開始涌現﹔2001年互聯網投機泡沫的破裂,讓當時的互聯網科技公司寒意陣陣﹔2008年,金融危機再次肆虐,美團、大眾點評、小米等知名互聯網企業則是在此之后初露頭角。當互聯網新經濟的時光走到2018年,經濟“寒冬”說法再度襲來,募資難成為不少創投人士在行業峰會論壇上討論最多的話題。 在汪潮涌看來,資本寒冬的說法幾乎每年都會出現,任何行業也都會碰到市場的低谷,今年被屢屢提及“募資難”的創投行業也不例外。事實上,信中利在創辦之時的募資,也並非輕而易舉。 當時在國內風投概念並不清晰的環境下,募資不順利的汪潮涌將目光轉向家族基金、私人財富管理較為發達的歐洲。最終,信中利第一期基金的LP來自歐洲的財富家族。 “當時在中國投資互聯網公司的基金,大多是外幣基金,募集資金的來源也是境外。而被投的互聯網公司也是在境外上市。那時候,國內的A股市場也還不允許他們上市,這些公司隻能通過VIE架構到海外上市。”在汪潮涌看來,不管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1年前后互聯網泡沫、2008年金融危機還是2018年的募資難,經濟的周期性不可避免,投資機構就需要有心理准備。 “創投機構手裡要有足夠的彈藥,保証在市場最壞的情況下,還是有投資能力。優秀的投資機構不應該大起大落,而是以一種勻速的速度向前推進。”如今的汪潮涌對於市場的動態更加冷靜與審慎,在他看來,市場最難的時候,往往是偉大項目和偉大公司在醞釀的時期。 20年的沸騰者 “見証、參與、推動、投資了中國一批最有活力的企業。同時,作為投資人,為管理團隊、股東,創造了較好的收益。”汪潮涌用“翻天覆地”描述他所經歷的中國創投行業20年的歷程。這20年間,信中利的投資邏輯從最初全心投入互聯網,走向現在的三新、三大、三高九大行業,在變與不變間,沸騰於互聯網創業的大時代。 20年間,對於新晉產業,信中利往往會根據產業發展規律、趨勢去挖掘相應的優質項目。“一個產業剛興起之時,往往是投資之際﹔當行業走向成熟,信中利就會減少投資比例,轉向新的行業。”汪潮涌告訴人民創投,大約十五年前,互聯網生態基礎是信中利重要的配資行業,但數年前,信中利開始把一部分資金轉向互聯網以外的行業,比如人工智能、先進制造、大健康、環保、新能源汽車、新消費等領域。 在汪潮涌的觀察中,中國互聯網經過近20年的發展,已經成為無處不在的常規性的行業,增長勢頭將不斷趨緩,創業機遇也越來越少,再加上佔據品牌、流量、資金、市場份額優勢的BATJTMD在細分垂直領域的布局,新的互聯網創業項目估值會越來越高,甚至超過了常規性創投機構的投資規模。因此,信中利將投資方向聚焦到新領域。 “我們更願意把資金放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互聯網垂直應用領域,包括科創板的項目,也是我們非常關注的領域。”汪潮涌也直言對中國的大健康領域的創業公司充滿期待,“作為人口大國,中國會對養老、醫療機構等健康行業有著巨大的需求。” 2018年,信中利參投的1藥網在納斯達克挂牌,蔚來汽車登陸紐交所,阿斯頓馬丁在倫敦証交所上市。信中利再次引得行業人士關注。在汪潮涌的定位中,信中利的投后管理就是“增值服務”。“我們有專業投后團隊,及時了解被投企業的需求。我們也經常將近200家被投企業聚在一起,讓他們擦出火花,形成生態鏈的配合。”汪潮涌會在人才、后續募資、市場准入、大客戶介紹、資本市場退出戰略等方面進行輔導。 就退出而言,汪潮涌呼吁有關部門要鼓勵有規模、有業績、有投資組合、有較強能力專業團隊、退出收益比較穩定的創投機構上市或重組,繼而募集長期資金。“優秀的創投機構募集長期資金,可以把投資的成果分享給更多的股民,讓中國那些沒有專業能力和不具備私募股權投資門檻的股民們,也能夠分享到科技企業的成長成果。”汪潮涌認為,中國創投機構最大的問題是,當下出資人民幣的LP很少有超過五年期限的,這導致一些人民幣基金很難投到真正的由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的項目。 “相信中國,投資才能獲利。”20多年以前,巴菲特在與汪潮涌見面時,曾向他建議到。而這也成為“信中利”名字的由來。如今的汪潮涌再次品味當年的這句忠告,感觸頗深。 “要相信中國,相信我們國家的未來。隻有心中永遠充滿著希望和信心,再加上專業團隊的配合,最后一定能夠取得勝利的果實。”汪潮涌坦言,在創業投資的大時代中,需要有堅韌不拔鋼鐵般意志和樂觀的革命浪漫主義精神。(人民創投:黃盛)
東方富海陳瑋:識人善思的投資專業者 東方富海董事長、創始合伙人陳瑋 (圖片來源於每日經濟新聞) 從早期呼吁搭建創業板市場,再到后來呼吁突破政府創投機制而採用有限合伙制成立基金,東方富海董事長、創始合伙人陳瑋的傳奇過往多少有些跟傳統叫板的意味。不過在他看來,所有的創新都是為了事情朝向對的方向發展,在投資這件事上,從業近20年的他表示,隻有基金的專業化才有投資專業化,投資也不是投項目,而是要投對“人”。 經濟周期下的思考者 提及當前的創投環境,陳瑋的表情稍顯凝重。曾任深圳創新投總裁,並在2007年創立東方富海的陳瑋,見証了本土創業投資20年來高速發展的歷程。他坦言,2018年的資本寒冬比過往的任何一次都要冷,整個行業的募資困境已令越來越多的GP步履維艱。 據清科旗下私募通數據統計,2018年前11個月,中國本土股權投資市場中,中外創業投資機構共募集730支基金,基金數量同比下滑15.8%﹔募集基金規模2702.41億元,同比下降20.7%。從規模和數量來看,創投行業募資端遇冷,實不為過。 究其原因,陳瑋表示,由於中國創業投資的LP結構依然以企業家、富裕家庭的個人投資人為主流,因此其出資意願會直接影響整個行業的募資。2018年由於去杠杆及調結構等內部因素外加一些外部因素影響,民營企業家的日子並不好過,“很多企業的經營跟著受影響,如果這些准備投資的LP連自己公司的現金流都成問題,哪裡會有閑錢再交給我們GP去打理?所以整個市場的投資意願非常弱”。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部分GP此前的項目投資“收益率並不達預期,一定程度上加重了LP對於部分GP甚至整個行業賺錢效應的質疑,同時經過20年的發展,LP對於GP的投資能力也變得愈發挑剔,相比老牌GP,新成立的、年輕化的GP的募資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可見,調動LP的投資熱情關鍵還是GP把業績做上去。在做好投研,提高投資能力,修煉內功的同時,資本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直接決定了創業資本退出路徑的暢通與否,也直接影響了投資人參與創業投資的意願。因此陳瑋表示,通過制度創新和市場化手段提升資本市場流動性,為創業資本提供更為通暢和多元的退出條件,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在具體辦法上,陳瑋認為,股權流動是“天賦企權”,要以增強股權流動性為主要“抓手”。隨著科創板即將落地,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架構已經初步完善,但關鍵在於讓市場真正活躍起來,使股權可以在匹配的市場板塊中實現流動。 陳瑋提出,應通過科創板試行注冊制來倒逼主板、創業板的制度改革,改良監管理念,規避行政化干預的窗口指導,以市場化的監管理念代替行政化色彩濃重的監管思路。此外,推動場外交易,通過更為有力的制度創新真正激活新三板﹔三是放開並購重組,激活存量市場。簡化並購重組審批流程,對市值較小、業績增長乏力、產業傳統的上市公司,監管層應鼓勵通過並購重組的手段幫助上市公司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使處於新興產業方向、具有創新能力的非上市創業企業,可以通過並購重組的方式嫁接資本市場的融資平台來做大做強,優化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 專業價值投資的踐行者 除了外部環境需要改善,創投機構更需要加強投研的內功修煉。而對投資機構而言,時下糾結最多的當屬“還能怎麼投?”記者發現,GP對投資這件事缺乏的不是信心,而是如何成為更好的GP,正如陳瑋所言,隻有基金的專業化才有投資專業化,優化投資邏輯是為了提高投資的命中率。 在目前的垂直投資領域,很多機構在扎實理論的前提下,也已經朝著向特定產業鏈上下游進行調研和深度合作,成為GP中兼具投資、推廣、生產與經營的多面手。而這也逐漸成為很多創業者爭相“抱大腿”的機構,在他們看來,看重的並不僅僅是錢,而是這些機構背后的資源。 由陳瑋掌舵的東方富海,是行業內率先看到專業化價值的本土投資機構之一。 2012年,陳瑋為東方富海制定了“基金專業化、服務平台化”戰略,由聚焦垂直行業的專業化基金逐步替代綜合基金。 陳瑋解釋說,團隊的專業化決定了基金的專業化,基金的專業化決定了投資的專業化。“例如在TMT基金裡,團隊隻能做TMT項目,在醫療基金中隻做醫療,這樣會促使團隊在窄的領域裡面越做越深,越做越好。團隊必須深刻理解這個行業的發展方向,了解什麼樣的技術才是最好的技術,而且必須了解這個行業的‘牛人’是誰,然后需要了解行業的上下游,這樣才有助於提高投資准確率。不僅如此,在這個過程中,深耕行業的專業化團隊與被投資企業創業者的共同語言也會更多,他們也會成為某些方面的專家,未來在資源對接上也會更精准。” 除了基金專業化以外,陳瑋表示還要想辦法幫到企業。他認為,現階段創業者的年輕化趨勢愈發凸顯,缺乏一系列的實業經驗,很多都是有了技術忽略了管理,或是隻懂理論卻很少實踐。 “但一個技術或創意要想產業化並且最終變成企業的營業收入,中間的路很漫長,所以很多企業如果太小的時候,為了避免他們走太多彎路,我們為他們提供細致的指導和匹配的資源就顯得愈發必要。”陳瑋說。 識人通謀的觀察者 在陳偉眼裡,投資就是投人,最好的風控就是投到對的人。一個企業能走多遠,能成長到多大,價值幾何,關鍵都在於人本身。 “在我投資20年生涯過程中,簡單說來,投對人最重要。”對此,陳瑋認為私募股權投資的魅力在於雙層托付關系,這既是機會也是責任。“LP把錢交給我,我們又去尋找一個人把錢托付給他,不管你看好它的技術也好,看好他的團隊也好,看好他的市場也好,看好他的管理水平,看好它的行業發展方向,歸根結底人是最核心的。”陳瑋認為,所有的變量是以人為基礎的,如果人變了,其他都會變,“人的胸懷、格局、應變能力等,都是決定一個企業生死存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回想起當年參與投資昆侖萬維,據陳瑋回憶,最早與創始人面談的時候,並不是BP打動了他,而是創始人令他非常欣賞。“第一,對互聯網的理解特別深刻,特別對游戲產業有獨到的見解﹔第二,他對市場極端敏銳,對市場趨勢的理解也非常到位﹔第三,他為人非常的謙和低調,即便當了老板還是像個學生一樣背著雙肩包滿世界跑,秉持一顆創業的初心。最后我們投了他,企業發展至今非常成功,不僅在中國成為最具影響力的互聯網公司之一,其業務還延伸向了海外。” 再如酒仙網案例,陳瑋見証了從東方富海B輪投資酒仙網到如今成長為獨角獸企業的發展歷程。他告訴記者,看好酒仙網是因為它是全世界垂直電商領域裡少有的實現盈利的公司。而這家公司的老板曾經卻隻做傳統的門店生意,當接觸到互聯網后,馬上想到“互聯網+酒”的概念,發展至今,酒仙網從純做線上業務,到延伸到線下門店,模式在三、四線城市進行線下下沉,效果非常好,是成功實踐新零售商業模式和互聯網相結合的典型案例。陳瑋坦言,之所以投資酒仙網,就是看中了酒仙網掌門人郝鴻峰身上的那種拼勁和學習、應變能力。 可見,在陳瑋的投資經驗中,人靠譜比什麼都重要。面向未來,陳瑋強調,“投對人”是一以貫之的核心,但面臨時代的變遷,從未來發展的視角來看,“創始人或核心團隊是否具備以技術為驅動的創新能力,會是資本愈發看重的,相比過去偏好資源型的創始團隊,資本會更加傾向於投資能夠通過創新不斷突破發展瓶頸,並在未來有機會成長為行業領袖的創業團隊。”(每日經濟新聞:任飛)
英諾天使李竹:成人達己的創新者 英諾創始合伙人李竹 (攝影:每日經濟新聞韓陽) 縱觀中國創投業,天使投資雖然出現的時間不算早,但隨著產業鏈的不斷延伸,其無疑正在成為行業新貴。在VC、PE募資難度加大、退出回報率持續走低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天使投資人和機構開始被推到聚光燈下,其中2013年成立的英諾天使基金(以下簡稱英諾)儼然是佼佼者。 三期基金,管理總規模20多億元,體量堪比VC﹔投資項目近400個,60%進入下一輪融資﹔還搭建起了輻射全國多地的創業空間。這是英諾成立以來所交出的成績單。數字背后更重要的是,作為天使投資者,英諾為市場培育了大量優秀創業公司,完成了“從0到1”這個部分最關鍵的資金支持。 作為國內第三代天使投資人的代表,英諾創始合伙人李竹見証了天使投資在國內的發展壯大,對行業面臨的環境和未來走勢也有深入思考。他為投資生涯找的關鍵詞是“成人達己”,即先成就創業者和合作伙伴,再成就自己,“這是天使投資的真諦,也是我們的底層邏輯”。 創新價值的發現者 目前我國天使投資機構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長期從事天使投資的個人單獨或聯合成立的機構天使﹔一類是具有政府背景的機構天使,例如很多地方政府牽頭或出資設立的天使投資基金﹔還有一類是VC/PE設立的機構天使,目的是為了進入到投資產業鏈的前端。 李竹顯然屬於第一種。 和很多天使投資人一樣,李竹自己本身也是一個連續創業者,兩次創業經歷讓他對於創業者的痛點更加感同身受。上世紀90年代初,他和幾個同窗第一次創業,“那個時候根本沒有天使投資”。而在第二次創業時,李竹索性當了一回自己的天使,用之前創業淘到的“金”來做投資。幸運的是,這家公司在A輪拿到了幾家機構的錢,解決了資金的燃眉之急。 回憶起這些經歷,李竹感慨,彼時的創業環境是沒有現在這麼好,也正因如此創業者拿到的第一張支票才顯得更加彌足珍貴。“我們就想,既然自己成功了,有資金就應該幫助優秀的年輕人,給他第一張支票。這是開始做天使投資的初心,我們知道創業者需要什麼。” 那個時候的李竹還住在華清嘉園,在這裡他投資了同為清華校友的王興,成為后者從飯否到美團的早期投資人。也是從這裡起步,他開始幫助清華校友創業,給予這些創業者從資金到多維度資源的賦能。這些經歷反過來也讓他進一步思考和理解天使投資對於整個行業的意義,他將之稱為“第一個價值發現者”。 眾所周知,天使投資由於關注階段非常早期,往往被視為“九死一生”的挑戰。但在李竹看來,天使投資在整個創投行業裡的地位卻因此顯得更為重要。“現在經濟發展主要是由於創新的推動,而創業家就是拿我們天使投資的錢去購買一些經濟中的要素,重新做一個組合,從而實現創新。所以說天使強則創新強,創新強則中國強。” 新經濟前行的參與者 翻看中國創投20年的歷史,幾乎就是一部伴隨中國互聯網產業進化的發展史。在全球互聯網商業化浪潮噴涌的大背景下,改革開放為互聯網進入中國打開了大門,中國的互聯網公司開啟了創業的黃金時代。而這些科技創新背后的“謀者”,就是快速壯大的創投基金們。 事實上,如果單從規模上來看,中國創投與美國的體量已經不相上下。根據中國証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11月,已登記備案的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共有14676家,管理的資金規模超過8.5萬億元。在李竹看來,即便是在行業普遍反映“募資難”的2018年,所有機構的募資總額也超過了一萬億人民幣,從規模上來看相當可觀,“20年來中國新經濟和互聯網行業的迅猛發展,就是整個創投行業發展的一項表征”。他同時表示,在國內做天使投資有很多優勢,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拿到后續的資金的比例會更高一些。此外,由於中國市場相當龐大,因此值得創新的地方和機會也相應特別多。 但另一方面,仍然有一些問題不可忽視。過去幾年,股權投資在發展速度加快、效益提升的同時,面臨著諸多問題,比如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還不夠完善、創業板“三高”的現象嚴重、投資行為過於短期化、缺乏專業人才和成熟的有限合伙人等。而這類情況在天使投資領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針對這些問題,李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例如,在募資環節,他指出早期基金過去以個人LP為主,而現在則是機構化LP佔據主導,“因為LP的選擇變了,未來可能造成馬太效應,資源、募資等都更加向頭部基金集中”。而在退出環節,目前國內主要還是採用審批制,企業通過上市退出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但未來並購退出會有很大空間,而以科創板為代表的創新則會對中國整個的早期、天使投資退出起到實質的作用。 “如果未來要鼓勵科技創新、鼓勵更多人在創新方面做出貢獻,必須完善生態環境,加強對天使投資的關注支持。另一方面,到了今天中國的投資機構已經非常多,這時候必須要做研究和價值發現,在最早的階段就找到優秀創業者,同時還要能夠在后期賦能。” 成人達己的推動者 就在這兩天,英諾剛剛發布了春節期間的一個投資實戰活動,號稱“春節投資不打烊,英諾天使拿出真金白銀,讓寒冬敢於創業的優秀年輕人拿到第一張支票”。 看上去噱頭十足,但李竹和他帶領的英諾確實是這樣做的。在大部分投資機構春節已經放假休息的時候,英諾的團隊還堅持在看項目,因為李竹要求大家“從創業者的角度出發來看問題”。 怎麼理解?他舉了幾個例子:“這個時間段很特別,大型互聯網公司拿到獎金想出來創業的人,想找投資機構﹔從國外回來探親又想創業的人,想找投資機構﹔大學剛畢業的碩士或博士,也想確定是創業還是找工作。在春節之前,當這些人都在想找給他們第一張支票的人的時候,作為一個天使投資者,你必須在那裡。” 英諾和很多優秀創業公司的緣分就是這麼來的。兩年前的春節,李竹和團隊見到了做AI醫療影像的推想科技創始人陳寬,彼時從芝加哥大學博士畢業的陳寬剛剛開始回國創業。接觸之后英諾方面迅速拍板投資了推想科技,成為其第一個投資人,並從市場策略、對接資源等方向對其進行幫助。此后的兩年多時間裡,推想科技已經為數百家醫院提供了AI醫療影像服務,陸續拿到了多家明星機構的投資,成為一隻准“獨角獸”。去年春節前,李竹又見到了阿丘科技創始人、清華畢業的博士黃耀,並決定投資這位90后的CEO,他們致力於將3D視覺用於工業自動化、機器人領域,該公司的先進技術很快轉化落地,當年就拿到了銷售合同,目前也得到了兩輪融資。 還有一個例子是,推想科技在B輪融資時要增發期權。李竹回憶,當時該公司還有20%的期權池,要增發8%的期權,“一個電話打過來,問我們要不要討論一下,能不能發這個期權,我直接說沒問題”。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可以心態很好地擺正自己的位置。正如李竹所說,發期權雖然是稀釋了一部分股份,但背后卻是從創業者的利益出發來支持他們,“所以要算大賬,首先創業者成功我們才能成功,這都是成人達己理念的表現”。 “英諾的投資理念就八個字,一是投資創新,投資於有創新的事情﹔另外一個是成人達己,先成就創業者再成就我們自己。”李竹總結道。(每日經濟新聞: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