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创投

我国亟待设立AI医疗权威评估机制

记者 闫鹏 北京报道

2019年06月14日08:38  来源:经济参考报

自AlphaGO零封中国围棋职业九段棋手柯洁之后,人工智能再次掀起关注热潮。AI医疗被视为人工智能赋能行业的最佳结合点,包括BAT、平安、科大讯飞等在内的一众金融科技领先企业,正争先恐后在AI医疗领域进行布局。

AI医疗应用在实践推广过程中存在哪些“痛点”?AI医疗商业建设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更好地完善我国AI医疗行业生态?记者就上述一系列问题采访了平安集团首席医疗科学家谢国彤。

接受度是AI医疗普及的“题中之义”

近些年,众多巨头企业、初创公司等纷纷入局人工智能领域,尤其在AI医疗领域激战正酣。以平安为例,作为早期介入AI医疗领域的巨头之一,平安集团依托旗下平安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现已与近20个省市近300家医疗机构实现签约合作,平安科技作为技术提供方提供包括疾病预测防控、智能医疗影像筛查、AskBob智能辅助诊疗以及智能慢病管理等在内诊前、诊中、诊后整套端到端的AI医疗服务方案。

AI医疗作为未来医疗行业发展趋势,不过在实践推行中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对AI医疗的心理接受问题,很多医生会质疑AI辅助医疗是否靠谱,是否真正能提升诊断效率。”谢国彤说,同时熟悉AI医疗的辅助诊断设备的操作还需一段时间,受对新事物的排斥心态的影响,AI医疗在实践层面推广中并不容易。

平安科技曾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做了一项测试。测试中选取了10位接受过中山医院正规培训的基层全科医生,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医生是借助AI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来看病,另外一组医生则不使用AI智能辅助诊疗系统进行诊断。结果发现,用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来看病的这组得分是86.2分,而不用智能辅助诊疗系统那一组只得了51.5分,两组差距较大。同时,测试还发现,借助辅助诊断系统的5位医生相互之间诊疗决策的差异并不大。

“这说明AI医疗可以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对基层医疗建设将大有裨益。”谢国彤表示,实际上,在我国医疗资源区域分配不均格局下,各地卫健委对AI医疗抱有浓厚的兴趣,而医生群体对AI医疗的认识和接受度,还有待随着智能辅助诊断设备的优化而进一步培养。

普及AI医疗,另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就是评估体系。“各地医疗机构普遍比较关注AI医疗模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包括美国在内的AI辅助诊疗类产品上,尚没几个通过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谢国彤表示,相比之下,医疗资源更为紧张的我国对AI医疗需求或更加强烈。在监管滞后于AI创新的情况下,怎么样评估AI医疗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谢国彤表示,平安AI医疗现在以基层应用作为突破口,不断优化AI医疗设备和产品可用性,正在逐渐培养医生对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认可度。与此同时,平安通过与权威医疗管理机构合作,与国家级医学中心联合研发,尝试推动我国对AI医疗技术和产品的评估体系的完善。

AI医疗有待切中真实应用场景

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之下,如何发挥AI医疗的最大价值逐渐成为热议焦点,其中科技医疗的商业生态建设至关重要。放眼望去,各大企业都在抢占AI医疗业务“高地”,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势,但繁荣的背后难掩重复建设、无法满足需求的现状。

“AI医疗商业生态圈比较大的问题在于重复建设很严重,一个深度学习公开数据集,几十个厂家抢着做。”谢国彤说,市场上AI医疗公司扎堆智能影像识别,都在做肺结节和眼底方向的研究,大家都在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在重新发明“轮子”上,在智能药物研发、精准医疗管理方面力度还远远不够。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另外很多产品的选择未能切中AI医疗应用场景刚需,而是做一些锦上添花的功能,消费者并不愿意买账。”谢国彤表示,因为AI医疗落地场景选择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很多企业最后都无法实现盈利,最终只能上演“烧投资人钱”的资本游戏。

在谈到科技医疗商业生态未来发展愿景时,谢国彤表示,建议管理者制定一些医疗行业规范或组织成立比较权威的中立机构,比如专门的AI技术评估第三方平台,打消用户的安全顾虑。“不管是医院还是卫健委,每天面对一堆公司,每个公司都说自己的智能影像诊断精度可以达到98%,但谁也不知道98%代表什么,因为都是用自己的数据集做验证,‘自己是运动员又是裁判’。”

与此同时,AI模型的建立,不可避免要用海量医疗数据,但是现在很多医院是否可以共享临床数据?使用数据又允许做什么样的AI模型?是否会出现伦理道德之类的问题?目前国内尚缺乏明确的规范指导。

“我觉得从管理角度而言,对这个领域里走得比较快的企业,希望能够跟政府合作,一起对AI医疗行业制定一些游戏规则。让大家不要野蛮生长,要规范化成长。从管理角度而言比较重要的一是怎么研发AI医疗;二是怎么应用AI医疗,都需要一些规范指导。”谢国彤说。

谢国彤还表示,AI的模型软件更多应考虑怎么样融入现在的医疗服务,从其中找到适合的商业模式,如果单纯地想通过给医院出售软件的方式,盈利将比较困难。“医院各种IT方面的信息化投入,全中国也就400亿,蛋糕很小,但整个医疗产业的支出是4万亿。想靠卖软件切入400亿市场里,将很难有所收获,可以尝试把AI模型跟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相结合,分享更大的蛋糕。”

平安AI医疗的“三套”组合拳

相比起国内众多正在起步的AI医疗新兴企业,平安集团旗下平安科技早已在AI领域深耕多年,并试图领跑。今年4月,国际医疗影像会议ISBI传来捷报,平安科技AI算法战胜韩国Lunit公司、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日本大阪大学等医疗研究机构,获得肺癌病理分割、内窥镜影像质控和病理性近视检测三项赛道冠军以及六项子任务世界第一,在AI医疗领域再次显示出竞争优势。

在技术上取得领先之后,平安将在AI医疗领域采取什么市场“打法”?谢国彤表示,第一,背靠平安的闭环医疗生态圈,持续优化端到端的疾病管理能力。“平安作为多元化经营企业,从患者端而言,平安保险拥有1.8亿保险客户,同时拥有全国最大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平安好医生,目前注册用户有2.5亿;从医生端来说,平安有第三方的影像检测检验中心,既做体检也能给医院出检查报告、病理报告等各种报告,同时又可做相应的检查检测拍片。”谢国彤表示,这是平安自身的医疗生态,也是平安做医疗AI的优势。

第二点就是与最好的医疗机构合作,用最好的医生“大脑”训练AI模型。比如在心血管方面平安与阜外医院、安贞医院合作,肾病方面与东部战区总医院合作,内分泌方面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合作,眼科方面与北京同仁医院和上海五官科医院合作。“我们都是和这些领域里最好的专家合作,只有最好的专家才有最好的数据,才有最好的医学知识,我们训练出来的AI医疗模型效果才能保证最好。”谢国彤说。

第三则是以平安智慧城市-基层医疗应用作为突破口,用“农村包围城市”思维展开AI医疗布局。“我们发现,由于基层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对AI辅助诊断设备具有真实而迫切的需求。”谢国彤表示,AI医疗应用在基层取得良好效果后,其实可以推广到城市。

(责编:黄玲丽、张晨)

深度原创

特别策划

    第二届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战“疫”内容科技大赛 首届人民网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网内容科技创业创新长三角决赛
二维码